孙岩;李兆艳
目的 修订儿童躯体化量表(CSI),并对其进行信、效度的检验以及界值分的确定.为客观评定儿童躯体化症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方法 通过翻译、回译、文化调试等确定儿童躯体化量表中文版.收取门诊样本180例,学校样本705例,年龄范围为10~17岁.结果 ①学校样本CSI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间隔两周的重测信度为0.84,门诊样本CSI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是0.92.②CSI与儿童行为呈弱相关,证明CSI的区分效度.与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躯体化/惊恐因子的中度相关表明了CSI的会聚效度.③当量表总分取整数即19分时或症状数目取11个时,界值是有意义的.结论 本研究CSI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能够较好测量儿童躯体化症状的工具.
作者:张园园;刘果;黄俊峰;高柏慧;王旭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手术室患者引入循证护理干预对其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并为手术室优质护理积累循证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8例行手术治疗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循证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SAS及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在手术前2h及术后第1d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d,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切口感染率为4.5% (2/44),低于对照组的11.4% (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患者,能降低其焦虑情绪及疼痛程度,且能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
作者:秦雪芳;顾君芳;韩静红;高帆;朱天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可行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与我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9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信息并从患者的病例中寻找患者的疾病信息,对以上收集的各种因素做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出的显著因素做多因素分析,得出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大于65岁、女性、病程大于1年、病变部位在小脑、脑干、额叶三处、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过高为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的显著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NDS是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年龄过高,病变部位为小脑、脑干、额叶三处,NDS高于正常水平是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部分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应当给予特殊注意并采取额外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何燕;胡钦蓉;范玲红;王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的抑郁状态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5例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于预前后在均采用抑郁量表(SDS)进行抑郁情绪评估,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神经内科患者中抑郁症状的阳性率为43.20%,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密切关系(P<0.01).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极高,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抑郁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孙文利;王华;胡作华;姜粉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产褥期妇女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2例产褥期产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产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 分娩后3天研究组的EPDS分值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整体护理能有效降低产妇的EPDS分值,抑制产后抑郁的发生,对治疗产后抑郁、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毕珺;陈芳;冯琼;刘玲;王小芳;陈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并为这类特殊患者的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1d及干预后第4w末均接受SAS和SDS评分,且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开展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不仅有助于减轻其消极情感状况,还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
作者:储润;芦慧;高倩倩;张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重型肝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肝炎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该类患者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护理指导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5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4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心理干预.使用SAS、SDS和DAS于患者住院后1天和第6周末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肝炎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及DAS评分,以及肝炎相关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和DAS评分低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肝炎相关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促进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肝炎相关生化指标.
作者:陈丽慧;周美芳;吴桂香;袁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单、双日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入选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对照组(单日)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双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分析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心理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严重,患者手术前后应该积极开展心理护理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改善患者生活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汪细平;陈秀红;夏海燕;解俊平;戴柏秋;黄亚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重症患儿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消极心理问题.方法 选取医院近两年来的200例重症患儿,针对其在住院期间产生的恐惧、悲观等消极心理,反抗、哭闹等行为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所有的小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经过医生护士们的悉心照料,部分消极心理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结论 针对重症患儿的恐惧、悲观等消极心理,反抗、哭闹等行为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患儿的身心康复.
作者:董敏;李丹;靳西玲;李乃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5-HT2A受体基因T102C和A1438G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 (MOA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MAOS评分≥5分为研究组,MOAS≤4为对照组.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103例伴发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研究组)和99例非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5-HT2A基因型,并分别比较两组5-HT2A受体基因T102C位点多态性和A1438G位点多态性差异.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T102C位点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统计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基因型T/T频率和等位基因T频率均高于对照组(x2=10.126,P=0.006),(x2=8.176,P=0.004);A1438G位点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5-HT2A受体基因T102C位点和A1438G位点的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均具有相关性,其等位基因T和A可能增加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
作者:陈丽萍;李冰;许俊亭;陈巧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科于2010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82例慢性粒白血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个月末接受QLQ-C30、PSQI、SAS及SDS量表测评,记录数据并做好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社会、认知、躯体、角色及情绪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PSQI、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可改善睡眠状况及不良情绪.
作者:丁凌芳;徐琳洁;蒋芳;赵薇;何菊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电抽搐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无创测定活体生化代谢改变的技术,有助于即时了解ECT前后相关脑区的代谢变化.本文将就MRS检测ECT有关生化代谢改变的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探讨ECT的作用机制.
作者:夏梦青;曾波涛;唐莺莹;王继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已有大量影像学研究探索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的发病机制,但这些研究结果一致性差,原因就在于PTSD是一种异质性极高的疾病,其症状维度可分为创伤经历再体验维度、回避和麻木症状维度以及觉醒度增高症状维度,每种症状维度其影像学发病机制均有差异.因此已有学者主张针对PTSD的机制研究应从独立的症状维度角度进行.而觉醒度增高症状在创伤急性期即存在,且对患者日后的发病有明确的预测作用,而患者在PTSD发病后此症状维度几乎在所有患者中均有明确表现.因此本文将从觉醒度增高角度探讨PTSD的发病机制.
作者:胡昊;王振;苏珊珊;王渊;赵青;肖泽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性激素水平差异,以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收集45例孤独症患儿(男38例/女7例),平均年龄(65.73±15.10)月和40例正常对照儿童(男27例/女13例),平均月龄(68.78±10.11)月.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孤独症患儿雌二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Z=-6.277;P<0.001);孤独症患儿的孕酮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Z=-5.209;P<0.001),孤独症患儿的睾酮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Z=-8.198;P<0.001).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118,-1.215,均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雌二醇、孕酮及睾酮水平升高,提示其水平变化与孤独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张英;柯晓殷;寇聪;齐云柯;卢建平;杨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耳鼻咽喉部手术术后的应用.方法 将1868例行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进行护理措施其疼痛程度及精神状态.结果 观察组的总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72h的疼痛程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h及72h疼痛药物使用情况均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耳鼻咽喉部手术后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赵瑞倩;曹现宝;钟玲;于维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康复期心理干预对脑外伤并发失眠患者睡眠相关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外伤康复期并发失眠的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在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研究组行常规护理以及心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紊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 (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6/40) (P<0.05).结论 康复期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外伤并发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功能康复,可能有助于其整体功能的早日康复.
作者:应水仙;程维芬;张翠芬;曾道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社会人口学与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 来自全国13个中心患者共1478例,收集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等信息,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 5.0中文版确定诊断,其中116例被诊断为双相Ⅰ型.此116例患者采用MINI中自杀模块界定自杀风险,比较有、无自杀风险两组之间特征有无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自杀风险组相比,有自杀风险组发作频繁、更多伴不典型特征、自杀观念及精神病性症状、周期性或季节性、起病有诱因、更多次发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病性症状(OR=6.127)、伴有自杀观念(OR=3.940)及频繁发作(OR=3.283)与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Ⅰ型患者自杀风险高相关(均P<0.05).结论 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观念及频繁发作可能是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Ⅰ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索远;陈林;吉振鹏;陈大方;杨甫德;司天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围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80例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行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了护理治疗后各方面质量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家属满意率,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引流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0.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健康宣传上的优良率为62.50%,在基础护理上的优良率是77.50%;对照组在健康宣传上的优良率为45.00%,在基础护理上的优良率是60.00%,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效果,使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更加平稳,是种非常重要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推广.
作者:张霞;苗传娜;马丽红;孙志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87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出现精神障碍将所有患者分为病例组(精神障碍组)和对照组(非精神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87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75例精神障碍(发病率40.1%);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在教育程度、受伤至急救时间、GCS评分≤8分、颅内血肿、额叶损伤、损伤范围、低氧血症、伤后昏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筛选出GCS评分≤8分、颅内血肿、额叶损伤、损伤范围、低氧血症是颅脑损伤后发生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结论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中应当重视此类高危因素,以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降低精神障碍发生率.
作者:霍龙伟;陈晨;郑虎林;白磊;崔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的OR、甲状腺激素和自主神经功能特点,以及患者神经内分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98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测定COR、TSH、T3、T4以及HRV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患者和GAD患者COR、TSH较高,HRV各项指标较低(P<0.05);与GAD患者相比,PD患者COR和TSH较高,HRV指标较低(P<0.05);与女性焦虑症患者相比,男性COR和TSH较低,HRV指标较高(P<0.05);与≥50岁患者相比,<50岁患者COR和TSH较低,HRV指标较高(P<0.05).结论 焦虑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焦虑症的临床亚型对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以及神经内分泌紊乱有影响.
作者:肖迎光;杜惠兰;谈金莲;叶仕能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