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杨;庞艳梅;修立娟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渐进入了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实验室,使临床实验室进入了全面自动化时代.医学检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开展正常检验工作,取得检验数据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如何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是临床医学实验室急需解决的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检验仪器设备管理体会.
作者:王卫红;丑广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心衰患者60例,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2组:心功能Ⅱ级组30例;心功能Ⅲ~Ⅳ级组3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入院第2天检测血清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治疗1周后复查血清胆红素.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及心功能Ⅱ级患者比较,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经纠正心衰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观察血清胆红素变化有助于判断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
作者:李占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肺内转移性肺癌1例诊断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5岁.入院前3个月出现间断性干咳伴咽痛,当地医院胸部CT发现左下肺部高密度影,考虑(1)炎性病变;(2)结节(性质待定),于2010-03-09就诊我院.入院查体无异常.既往体健,吸烟40 a余,戒烟1 a.初步诊断为左下肺肺癌.予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CT示左肺多发块状软组织影(大约5.4 cm×4.4 cm,边缘清楚,可见分叶),取左下肺团块组织2条,长约15 mm送病理检查.随后行荧光支气管镜检查,见左肺上叶尖后段紫红色新生物,钳取3块直径约1.5 mm组织送病理检查,并行支气管刷检.
作者:康怡;赖国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初由Glause于1972年报道.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肺部一般没有哮鸣音,极易误诊[1].我院遇到1例曾误诊数年,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海燕;姬玉昆;王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1 病历摘要女,33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 d入院.查体:形体肥胖,腹部膨隆,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临床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中因寻找阑尾困难,手术历时2 h.术中多次因漏气而不得不重新充气形成气腹,气腹针持续留置以方便充气.术毕未清点气腹针.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自述腰痛,戳口持续2周不愈合,后经换药愈合.术后2个月患者因腰痛加重来诊,行腰椎CT检查时发现盆腔金属异物而再次入院,在腹腔镜下确诊为气腹针并行取出术,术中见气腹针针尖抵于骶骨上,住院2周,痊愈出院.
作者:李忠海;王伟;张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EXCEL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中介入治疗(PCI)12个月的安全性及再狭窄发生率.方法 连续入选2006-03-2009-09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首次接受PCI治疗的395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其中裸金属支架(BMS)组172例、EXCEL组223例,分析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随访12个月的临床相关情况.结果 EXCEL组随访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组(8.3% vs 36.5%,P<0.01),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8.0% vs 16.1%,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植入EXCEL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性高,远期再狭窄率明显降低.
作者:李向东;曲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1 病历摘要例1:女,61岁.因间断性头痛20 a余,视物模糊3个月余.无发热、抽搐及多饮、多尿.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言语流利,视力左侧0.2、右侧0.7,视野无缺损,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MRI检查示垂体窝内可见类圆形T2WI略高信号,T2WI略低信号灶,大小约1.2 cm×1.3 cm,垂体增大,肿物强化不明显垂体柄受压后移,视交叉轻度受压.各项内分泌指标均无异常.入院诊断:垂体腺瘤.行经鼻蝶手术治疗,术中见蝶鞍区有一灰红色囊性肿块,内为灰白色胶冻样囊液,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Rathke囊肿,愈后出院.
作者:刘元钦;张荣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在临床工作中,保留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它是将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方法.2010年以来,我科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橡胶吸痰管应用于保留灌肠中,方法简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小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长期漏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7岁.因反复皮肤黄染、乏力5 a,下肢水肿5 d入院.既往史:发现脾大30 a,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0 a.5 a来因黄疸、脾大多次住院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给予保肝等治疗,但病情反复.家族史:父亲死于肝癌,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卢书明;张竹青;刘丽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腹膜假黏液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3岁.2006-07曾因腹胀伴纳差2个月,加重10 d在我院诊治.B超示下腹部大片网絮状肿物样回声,腹腔内液性暗区,透声差.腹部 CT示腹水.腹平片不除外小肠不全梗阻,盆腔钙化密度影.入院后常规腹穿未抽出腹水,改用 50 ml注射器多次调整穿刺深度及位置,抽出淡黄色胶冻样腹水10 ml,临床诊断腹膜假黏液瘤.CEA、 AFP、 CA19-9正常, PPD(-)高度怀疑腹腔肿瘤或结核性腹膜炎.
作者:张晓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超声诊断甲状腺结核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27岁.主诉发现左颈部包块1个月.患者缘于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颈部包块约核桃大小,偶有疼痛,不伴有潮热、颈部不适感、无易怒,无发热、心悸、手颤等不适,无声音嘶哑,无饮水呛咳,饮食无明显改变.无特殊治疗,近日包块逐渐增大约鹅蛋大小,伴发热,体温高达38.5℃,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10 d.体温降至正常,包块较前稍有缩小.
作者:刘倩;杨江辉;李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为军队医院培养合格的卫生管理人才.方法 回顾性分析八届实习学员的实习培训,评估存在的问题.结果 通过合理的实习安排,有助于提升实习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 通过合理的实习安排可明显提高学员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医院管理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作者:许德华;华立;高原;孙建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绝经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绝经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聚焦超声单次治疗组(53例)与多次治疗组(53例).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病变部位的症状及体征,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多次治疗组治愈率(62.26%)显著高于单次治疗组(33.96%)(P<0.01),其中多次治疗组苔癣型治愈率(80%)显著高于单次治疗组(36.36%)(P<0.01),多次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93%)显著低于单次治疗组(30%)(P<0.01).结论 聚焦超声多次治疗较单次治疗绝经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更有效、更安全.
作者:刘玉娟;周洪贵;石琪;曹鸿敏;黄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经皮椎体成形术属于新型的脊柱方面的微创手术,主要应用于治疗椎体因为骨折疏松等原因导致的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较好.2007-01-2010-01本院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理想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瑞龙;高振臣;孙建筑;王向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对肺结节病误诊肺转移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5岁.因左季肋区疼痛4个月,发现双肺多发结节影1个月入院.患者2008-12出现左季肋区隐痛,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咯血,2009-02行胸部CT平扫提示:双肺中下野多发大小不等球形、分叶状结节,大者约2.0 cm×3.0 cm大小,考虑肺内多发转移瘤.进一步行全身检查,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电子肠镜:见升结肠一息肉样隆起,大小0.5 cm×0.6 cm,病理为炎性息肉.盆腔MRI: 宫颈囊肿,右附件结节影,不除外占位,宫颈活检:慢性炎伴上皮增生腺体鳞化,局部上皮轻度非典型增生.因当地医院怀疑患者有盆腔肿瘤,双肺多发转移瘤故来我院就诊.既往有甲状腺囊肿切除病史.
作者:邓笑伟;王红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固定后喙锁韧带修复与否的必要性.方法 60例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并直接缝合修复喙锁韧带22例,并喙肩韧带移位修复喙锁韧带18例,不修复喙锁韧带20例,比较三组术后疗效.结果 三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不修复喙锁韧带并不影响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后的疗效.
作者:张云庆;沈爱东;杨惠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甲亢性肌病)主要指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发肌肉病变,是甲亢的并发症之一.甲亢性肌病一般分为五型[1,2]:(1)甲亢伴周期性麻痹(TPP);(2)甲亢伴重症肌无力(TMG);(3)慢性甲亢性肌病(CTM);(4)甲亢突眼性眼肌麻痹;(5)急性甲亢性肌病(ATM).现分别就甲亢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病理、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曹忠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高龄老年肠梗阻误诊1例分析如下.男,91岁.因饱食后出现腹胀,其后出现眩晕1 d入门诊急诊科,患者神智清楚,主诉腹胀、眩晕,不伴有呕吐、腹痛、便闭,无意识丧失、肢体活动障碍,无发热、心悸、喘息、大汗等,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查体:BP 170/90 mm Hg,HR 72次/min,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明显杂音.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等,肠鸣音3~4次/min.双下肢轻度水肿.
作者:王俊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胸部CT对儿科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07-2010-07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因肺部疾病住院的病例进行胸部CT检查,并与X线平片进行比较.结果 119例患儿均得到确诊,CT检查发现胸肺病变的阳性率、敏感度、诊断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均优于X线检查结果.结论 胸部CT可以提高小儿胸肺病变的检出率和疾病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洪琳亮;吴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急性胰腺炎后低血糖症误诊为心绞痛发作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80岁.1986年因心前区闷痛,心电图示:下壁心梗,给予硝酸甘油治疗,病情好转,之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陈旧性下壁心梗,诊为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梗,本次于2010-10-09患者因腹痛急诊入院急查血淀粉酶1 293 U/L,诊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给予禁食、补液、抗感染、抑酸等治疗,患者腹痛消失,2010-10-09至2010-10-13多次查血糖波动在8.87~10.52 mmol/L,2010-10-11-2010-10-13多次测血淀粉酶均正常2010-10-14T01:52 患者自觉心前闷痛,大汗,无饥饿感,查体:BP 123/61 mm Hg,神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 92次/min,律齐.
作者:赵存方;张岩岩;胡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