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糖尿病患者主要生化检验指标分析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郭艳霞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生化指标,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生化指标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67例同期分娩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用t检验比较两组产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主要生化指标间的差异.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生化指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主要生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中,空腹血糖异常组巨大儿、早产儿、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胎儿窘迫发生率更大;三酰甘油异常组巨大儿、早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更高;血清总胆固醇值超标组巨大儿、早产儿发生率更高;高密度脂蛋白值超标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更高;尿酸值超标组早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更高.结论 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早诊断、早干预,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建立医学检验专业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评价体系的思考

    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除掌握现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沟通、分析、判断及综合运用基础、临床学科知识与进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等能力.本文针对在医学检验专业中建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评价体系进行了思考,在设置站点、选择内容、制定标准、评价效果、反馈信息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展开了论述,以期建立科学、可行的OSCE评价体系,为新型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张晓延;高艳萍;程凯;王鑫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4828株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近5年来院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WalkAway 96 PLUSNC50板,对2012-2016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W H O N E T 5.6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6年该院共分离出4828株大肠埃希菌,其中50% 以上的标本来自尿液,其次为痰液(16.05%)和血液(13.40%).5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大于67.7%.对头孢唑啉、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51.6% ~72.0%,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37.5% ~55.1%,对头孢他啶耐药率24.6% ~36.3%,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均小于25.5%.结论 大肠埃希菌主要引起泌尿道感染,其次呼吸道和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有增加趋势,对其他临床常用的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临床应注意抗菌药物的选择.

    作者:赵珂;夏鹏程;张志军;赵书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哮喘产妇新生儿脐血IL-18、IL-5、IL-10、TNF-α水平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哮喘产妇与健康产妇新生儿脐血白细胞介素(IL)-18、IL-5、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差异,探讨哮喘发病的早期检测及预防临床意义.方法 46例哮喘产妇为哮喘组,59例健康产妇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脐血IL-18、IL-5、IL-10、T N F-α水平差异,研究4指标的相关性;并对哮喘组新生儿行10~13个月随访,比较发生变态反应疾病研究对象(A组,19例)与无变态反应疾病研究对象(B组,27例)两组新生儿脐血IL-18、IL-5、IL-10、TNF-α水平差异.结果 哮喘组新生儿脐血IL-18[(489.7±145.3)ng/L]、IL-5[(144.2±48.5)ng/L]、TNF-α[(129.6±23.7)ng/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IL-10[(24.7±5.2)ng/L]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与IL5呈负相关(r=-0.459,P<0.05),IL-10与TNF呈负相关(r=-0.586,P<0.05),哮喘组发生变态反应新生儿脐血IL-18[(515.1±71.6)ng/L]、IL-5[(167.3±25.7)ng/L]、TNF-α[(141.6±15.3)ng/L]水平高于未发生变态反应新生儿,IL-10[(21.2±3.2)ng/L]水平低于未发生变态反应新生儿.结论 新生儿脐血IL-18、IL-5、IL-10、T N F-α水平的监测有利于哮喘的早期辅助诊断.

    作者:杨瑞祥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PIVKA-Ⅱ和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评估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和甲胎蛋白(A F P)水平,探讨两者单项和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50例肝病患者,其中病毒性肝炎组39例、肝硬化组112例和P H C组99例(Ⅰ期19例、Ⅱ期17例、Ⅲ期39例和Ⅳ期24例),对各组患者PIVKA-Ⅱ和AFP的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期PHC组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各期PHC组AFP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Ⅲ期PHC组AFP水平高于病毒性肝炎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PIVKA-Ⅱ和AFP检测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4、0.788,两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92.PIVKA-Ⅱ 检测肝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81% 、84.11%,其灵敏度高于AFP,两者并联检测灵敏度提高到86.87%,串联检测特异度提高到97.35%.结论 PIVKA-Ⅱ在PHC筛查、诊断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是一项优于A FP的肿瘤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肝癌的诊断效能.

    作者:罗丽丹;张斌;李江;胡小宣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尿常规和尿酶在慢性职业铬盐暴露工人肾损伤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铬盐暴露工人尿铬(U-C r)水平及尿常规、尿沉渣、尿酶,探讨尿常规、自动尿沉渣分析和尿酶测定在职业铬盐暴露工人肾损伤检查中的意义,为铬盐职业接触人群的监测提供辅助方法 .方法选择115名职业铬暴露工人和60名非铬盐接触者,分别测定尿铬、尿干化学、尿沉渣、尿γ-谷氨酰转肽酶(G G 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结果 铬盐暴露工人平均U-C r水平为17.41μg/g肌酐,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μg/g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铬盐暴露工人尿干化学检查无显著差异,尿沉渣分析显示其尿中小圆形上皮细胞(SRC)、上皮细胞(EC)和结晶(X′TAL)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管型(Cast)、病理管型(Path)、细菌数(B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酶检测显示铬盐暴露工人尿GGT和尿NAG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AST、LDH和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铬盐暴露组U-Cr与尿X′TAL、尿比密(SG)和RBC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尿WBC、EC、SRC、Bact、Cast等指标无显著相关性;U-Cr水平与尿NAG、AST、LDH活性显著相关,但与尿GGT和ALP活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长期职业铬暴露工人尿EC、SRC和X′TAL和尿NAG、GGT酶活性增加,尿X′TAL和尿SG增高可能与尿中铬盐水平升高有关;尿NAG和GGT酶活性增加显示可能有某种程度的肾小管损伤.尿常规分析和尿NAG酶活性测定对职业铬盐暴露工人肾损伤的监测具有一定辅助作用.

    作者:吴永华;冯慧敏;张济;崔丽艳;王天成;贾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小儿肺炎围治疗期血清CK、CK-MB、cTnT及ECG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围治疗期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电图(ECG)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患儿10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小儿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入院后采用综合治疗.测定各组小儿血清CK、CK-MB、cT nT水平,及ECG异常分布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K、CK-MB、cTn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炎血清CK、CK-MB、cTnT水平上升,且存在心电图异常,经治疗后血清CK、CK-MB、cTnT水平降低,且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电图异常,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王亚宇;高虹;那敏;张蕾;马春鸣;段炼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血清IgA/C3比值对IgA肾病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Ig A/C3比值对Ig A肾病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肾脏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80例、其他肾小球疾病患者12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中的Ig A和C3水平,计算血清Ig A/C3比值对Ig A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Ig A肾病患者血清Ig A/C3比值显著高于非Ig A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IgA肾病的敏感度为79.41%,特异度为68.36%,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截断点为2.28;肾脏活检组织病理Ig A免疫荧光染色越强,Ig A/C3比值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g A/C3比值与Ig A肾病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g A/C3比值与Ig A肾病患者的病理改变程度和病情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传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状况的实验室指标研究

    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状况与其实验指标的关系,并且探讨造成慢性乙肝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分为S1~S4期,其中S1期患者65例,S2期患者29例,S3期患者10例,S4期患者4例.检测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单胺氧化酶(M A O)等各项实验室指标具体数值,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集患者空腹血液,检测患者定量五项、患者HBV-DNA载量.结果 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与患者肝脏纤维化期数呈负相关;Ⅳ 型胶原、透明质酸、球蛋白以及单氨氧化酶(MAO)等指标与患者肝脏纤维化期数呈正相关.患者血小板、Ⅳ型胶原、MAO以及透明质酸是可以用于判断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越低且胶原水平越高,其肝脏纤维化程度越高,血小板、透明质酸以及Ⅳ 型胶原可以用于判断慢性乙肝病情的程度,M AO活性联合检测可反映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许同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肠道菌群与机体疾病及慢性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健康人体中的肠道菌群与机体免疫状态相关,肠道菌群失衡可引发多种疾病.该文从膳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与机体疾病、肠道菌群失衡与慢性肾脏疾病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许英;王姝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Graves病患者血清IgE、FcεRI及其抗体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血清IgE、FcεRI及其抗体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3例初诊Graves病患者和45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甲状腺球蛋白(Tg)、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水平,利用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血清中IgE水平进行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抗IgE抗体、FcεRI和抗FcεRI抗体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中IgE、FcεRI及其抗体水平在预测Graves病发病中的价值.结果 Graves病患者血清FT3、FT4、Tg、TRAb、A-TG和TPO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TSH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ves病患者血清IgE、抗IgE抗体、FcεRI和抗FcεRI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Graves病患者血清IgE、抗IgE抗体、FcεRI和抗FcεRI抗体水平与FT3、FT4均呈正相关(P<0.05),IgE和FcεRI均与TRAb呈负相关(P<0.05),而抗IgE抗体和抗FcεRI抗体水平均与TRAb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gE、抗IgE抗体、FcεRI和抗FcεRI抗体水平在预测Graves病发病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95%CI:0.776~0.926)、0.964(95%CI:0.920~1.000)、0.940(95%CI:0.890~0.991)和0.833(95%CI:0.754~0.912),当血清IgE取截断值38.98 IU/mL时,灵敏度73.6%,特异度86.7%,当血清抗Ig E抗体取截断值1.28μg/m L时,灵敏度92.5%,特异度100.0%,当血清FcεRI取截断值4.93μg/m L时,灵敏度83.0%,特异度100.0%,当血清抗FcεRI抗体取截断值49.07μg/mL时,灵敏度69.8%,特异度88.9%.结论 Graves病患者血清IgE、FcεRI及其抗体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Graves病发病的辅助指标.

    作者:张瑞萍;刘红凌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北京地区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及药敏分析,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370例,采集患者脓液标本,分离培养厌氧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37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中,颌下间隙感染228例,咬肌间隙感染70例,咽旁间隙感染36例,舌下间隙感染20例,颊间隙感染16例;370例患者共检出厌氧菌134株,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卟啉单胞菌46株,普雷沃菌36株,梭杆菌20株,消化性球菌16株,似杆菌10株,其他6株,其中前3种约占76.1%;主要厌氧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而对万古霉素、甲硝唑、亚胺培南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北京地区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以卟啉单胞菌、普雷沃菌及梭杆菌为主,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值得临床上借鉴.

    作者:许朗;鲁大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一起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目的 对2014年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一起流行性出血热(E H F)疫情的病例血清标本及患者居住地周围捕获的动物鼠的鼠血、鼠肺组织开展汉坦病毒病原学检测及病毒的分子进化研究.方法 采用汉坦病毒IgG和IgM抗体检测试剂对2例患者及56例密切接触者开展血清学和核酸检测.对于核酸阳性的标本进一步分型确定其基因型别.在此基础上,对M片段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构建进化树.结果 2份送检的患者血清Ig M抗体均为阳性,所有密切接触者血清Ig M和Ig G均为阴性,汉坦病毒核酸全部为阴性;在捕获的8只鼠标本中,3只鼠检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7.5%,基因分型结果为汉城型(S E O)型.M片段测序及系统发生情况表明该地鼠携带的汉坦病毒位于汉城病毒(SEOV)所在的支系,进化上同武汉分离株WuhanRf02、江西分离株JiangxiXinjianRn-07-2011D亲缘关系近.结论 通过对病例标本及居住地动物鼠进行病原学检测与分析,发现该次出血热疫情很有可能是由SEO型汉坦病毒经鼠造成向人传播.因此,通过加强对该地区汉坦病毒宿主动物的监测对于EHF的防控十分重要.

    作者:戴莹;刘力;胡兵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尿液白细胞介素-22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尿液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内分泌病房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尿液中IL-22水平,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用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比较各指标的相关性.根据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按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第1组:正常清蛋白尿组(23例);第2组:微量清蛋白尿组(15例);第3组:大量清蛋白尿组(12例).比较各组间IL-22水平差异及组内IL-22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L-22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UAER分组后,各组间IL-2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IL-22与UAER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IL-22与eGFR呈负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液中IL-22水平随UAER的增加而升高,IL-22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呈正相关.

    作者:李娜;汪依明;王天成;崔丽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血浆、尿液中百草枯定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百草枯的化学名称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百草枯中毒在我国发生率高,口服死亡率高达90% 以上,中毒征象波及多器官系统,目前无有效解毒药.该文就百草枯浓度定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综述,并对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

    作者:范家明;刘河;李鹏飞;赵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外周血TIM4和sIgE联合检测预测儿童过敏性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4(TIM4)及过敏原特异性IgE(sIg E)水平检测对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45例过敏性哮喘患儿分为轻、中、重度哮喘组3组,随机选取30例同期健康儿童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IM4阳性细胞占单核细胞百分率及sIgE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TIM4阳性细胞百分率及sIg E对过敏性哮喘严重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 重度哮喘组外周血T IM 4阳性细胞百分率和血清sIg E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哮喘组患儿外周血TIM4阳性细胞百分率和血清sIg E水平均较轻度哮喘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中、重度哮喘组患儿外周血TIM4阳性细胞百分率和血清sIgE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外周血T IM 4阳性细胞百分率在1.935时,其约登指数大,为0.7778,其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诊断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84.78%,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0.7500,阴性预测值为0.8667;血清sIg E水平在158.5 U/L时,其约登指数值大,为0.7815,其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诊断的灵敏度为81.48%,特异度为82.61%,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0.7333,阴性预测值为0.8837.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诊断的灵敏度为92.59%,特异度为95.65%,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0.9259,阴性预测值为0.9565,提示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价值高.结论 动态监测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中T IM 4阳性细胞百分率及sIg E水平有助于判断过敏性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二者联合检测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预测价值更高.

    作者:赵静;车治萍;金晶;顾猛;李林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主要生化检验指标分析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生化指标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67例同期分娩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用t检验比较两组产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主要生化指标间的差异.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生化指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主要生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中,空腹血糖异常组巨大儿、早产儿、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胎儿窘迫发生率更大;三酰甘油异常组巨大儿、早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更高;血清总胆固醇值超标组巨大儿、早产儿发生率更高;高密度脂蛋白值超标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更高;尿酸值超标组早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更高.结论 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早诊断、早干预,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郭艳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癌胚抗原ssDNA核酸适配子的体外筛选及鉴定

    目的 通过SELEX技术筛选获得癌胚抗原(CEA)特异性核酸适配子,为建立CEA适配子检测方法和肿瘤靶向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构建长度为88 bp的随机ssDNA文库,体外筛选人血清CEA特异性适配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特异性适配子结合蛋白.结果 经过优化体外筛选条件,经12轮筛选,获得特异性核酸适配子,经SDS-PAGE证实了其识别并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为人血清CEA.结论 经体外12轮筛选,证实了所获得的CEA适配子可特异性地与人血清CEA蛋白结合,为后续建立CEA特异性检测平台提供基础,也为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制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邢福军;查成喜;王小萍;韩跃武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Wilson病血清游离铜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W D)是一种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所致的结节性肝硬化和大脑基底神经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变性疾病.血清游离铜的增多可能是部分患者在驱铜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然而游离铜是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血清中且含量相对较低,如何将血清中的游离铜进行可靠分离并精确测定,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法.本文拟对血清游离铜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清游离铜测定前样品的处理及检测技术方面进行总结阐述.

    作者:孙长龙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血清HPA及IL-10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血清中乙酰肝素酶(HPA)及白细胞介素-10(IL-10)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内分泌科符合条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5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分为6组,每组25例,患者依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成5组:G1期(A组,eGFR≥90 mL·min-1·1.73 m-2,G2期(B组,90 mL·min-1·1.73 m-2>eGFR≥60 mL·min-1·1.73 m-2),G3期(C组,60 mL·min-1·1.73 m-2>eGFR≥30 mL·min-1·1.73 m-2),G4期(D组,30 mL·min-1·1.73 m-2>eGFR>15 mL·min-1·1.73 m-2)和G5期(E组,eGFR≤15 mL·min-1·1.73 m-2);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观察血清中HPA、IL-10的水平、相关生化指标、血压以及体质量指数.结果 在相关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以及收缩压方面,糖尿病患者A、B、C、D、E组显著高于健康组,而HDL-C和空腹C肽(C-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收缩压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糖尿病5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指标方面,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UN、UA以及Cr水平方面,C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5组和对照组对比HPA和IL-10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上升,其中C组HPA和IL-10水平多,其次是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若2型糖尿病情况恶化,患者血清中H PA和IL-10水平呈上升趋势,可能H PA和IL-10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恶化有密切关系.血清中H PA和IL-10的水平变化趋势相同,说明它们之间可能构成了相互关系,也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炎症有关.

    作者:卢葵花;黎荣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与肾病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抗原(TAFI:Ag)水平及其活性(TAFIa)水平和其他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胱抑素C(Cys-C)等与肾病综合征的关联,并研究其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65例经临床确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其中45例为肾病综合征无血栓并发症患者(A组)、20例为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患者(B组),另选取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AFI:Ag及其激活物TAFI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ys-C和尿液中24 h尿蛋白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PT、APT T、FIB水平,观察其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血栓栓塞中的变化.结果 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中,膜性肾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比例高.观察组TAFI:Ag、TAFIa、Cys-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T、APT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TAFI:Ag、TAFI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FI:Ag和TAFIa进入回归方程,且TAFIa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要高于TAFI:Ag.结论 LDL-C、Cys-C、TAFI均参与了肾病综合征患者肾脏损害及血栓栓塞的发生.TAFI:Ag、TAFIa是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TAFIa水平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并发症诊断中有更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戴海英;薛晓婕;汪宏良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