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监测

林丽英;郭旭光;邓穗燕;陈琼;陈金桃;夏勇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耐药监测
摘要:目的 监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和2015年大肠埃希菌的分离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并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和2015年共分离到大肠埃希菌1202株,标本分布前5位分别为尿液、血液、痰液、分泌物和组织,本次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敏感率为99.9%,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9.2%,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97.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97.2%,对呋喃妥因敏感率为85.2%.2014年和2015年分离得到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菌共643株,占53.5%.2年分离得到的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达99.0%;而对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敏感率达80.0%以上.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相对稳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原成年人贫血状况分布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成人贫血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直接抽样法,搜集201 4年1月至2015年8月到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贫血的18周岁以上的患者957例,分析性别、年龄及不同海拔高度对贫血患病率及患病程度的影响.将所有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2次录入法,并用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所有统计学分析.结果 957例贫血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0∶4.17,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极重度贫血患病率2.2%,重度贫血患病率40.1%,中度贫血患病率38.7%,轻度贫血患病率19.0%.18~27岁组贫血人数多,不同年龄组贫血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4000 m以上贫血人数高,与其他海拔高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与海拔高度对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贫血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女性贫血人数明显高于男性,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贫血人数也增加.

    作者:贾礼华;陈江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与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比较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89例HCV疑似感染者血清标本,同时采用TRFIA和ELISA进行抗-HCV检测.结果 在189例标本中,TRFIA检测抗-HCV阳性53例,ELISA阳性45例,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符合率为95.77%.当标本中抗-HCV的S/CO≥2时,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1≤S/CO<2时,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FIA检测抗-HCV与ELISA相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提高了临床检测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江南;刘伟;张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检测在诊断睾丸生精作用中的价值

    目的 观察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LH水平检测在临床睾丸生精作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到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进行原发性不育检查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且选择同期来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男性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T、FSH、LH水平检测,比较健康对照组和不孕组患者FSH、T/LH、LH水平,以及少精组、极度少精组、特发性无精组患者FSH、T/LH、LH水平,以及中度、重度和不可逆性睾丸生精障碍患者FSH、T/LH、LH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育组患者FSH、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少精组比较,重度生精障碍组与不可逆性生精障碍组患者FSH与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与极度少精组比较,特发性无精组患者FSH与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与中度生精障碍组比较,重度生精障碍组与不可逆性生精障碍组患者FSH与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与重度生精障碍组比较,不可逆性生精障碍组患者FSH与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上述各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SH、T/LH、LH水平在睾丸生精作用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智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嗜肺军团菌momp基因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目的 构建真核重组质粒GFP-momp作为核酸疫苗,已构建的原核重组质粒pET-momp表达的蛋白作为蛋白疫苗,二者联合免疫BALB/c雌性小鼠,观察其免疫原性.方法 (1)以嗜肺军团菌DNA作为模板,扩增得到momp基因,并克隆至pEGFP-C1载体获得重组质粒GFP-momp.鉴定正确后,将其转染到NIH3T3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momp的表达.(2)选取BALB/c雌性小鼠60只,平均分为4组,即磷酸盐缓冲液(PBS)组(A组)、空质粒pEGFP-C1组(B组)、DNA疫苗组(C组)、联合疫苗组(D组).以重组质粒GFP-momp作为DNA疫苗,重组质粒GFP-momp和MOMP蛋白作为联合疫苗,第1天A组肌肉注射PBS 50tμL,B组注射pEGFP-C1 50 μg,C、D组各注射GFP-momp 50 μg;第14天各组以相同剂量追加免疫1次;第21天A、B、C组用相同剂量再追加免疫1次,D组注射10 μg纯化的MOMP蛋白.借助对各试验组小鼠的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等指标的动态检测,来评价DNA疫苗与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 扩增出831 bp的mom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GFP-momp,转染入NIH3T3细胞并在细胞内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ELISA测定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抗体滴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杀伤活性试验结果显示,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杀伤活性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mom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NIH3T3细胞中得到表达,并进一步得出嗜肺军团菌momp基因诱导产生的DNA疫苗和DNA-蛋白疫苗均能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免疫原性.

    作者:窦娇莹;杨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E分析

    目的 了解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过敏原IgE抗体的水平、种类,为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82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其中过敏性皮炎136例,湿疹172例,荨麻疹514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结果 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3种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3%、45.1%、4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3种皮肤病患者多数过敏的过敏原种类一致,分别是尘螨组合、蟹和海鱼组合.3种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儿童组特并性过敏原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0%、80.8%、67.4%,明显高于成人组的47.0%、41.8%、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主要的过敏原是尘螨组合、鸡蛋白和蟹.3种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E抗体浓度多以弱阳性为主,60%以上的患者存在两种及以上的过敏原反应.结论 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3种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过敏原IgE抗体的水平、种类均相似,尘螨组合、蟹和海鱼组合是主要的过敏原.儿童组主要的过敏原是尘螨组合、鸡蛋白和蟹.儿童过敏性皮肤病与过敏原暴露密切相关,因此过敏皮肤病患者应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以此减少过敏性疾病发生.

    作者:杜静;朱天川;周薇;陆红;晏耀明;唐晖;杨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γ-谷氨酰转移酶(GGT)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泸州市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80例良性肝病患者,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者,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AFU、AFP、CEA、GGT联合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AFU、AFP、CEA、GG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肝病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而阴性率显著低于单项检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AFU、AFP、CEA、GGT)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能够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从而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南;朱跃进;卢祥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s-CRP、sICAM-1、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 1)、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5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53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52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53例,检测各组患者hs-CRP、sICAM-1、D-二聚体水平;另选取健康对照组52例,并与疾病组3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DR组、NDPR组、PDR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CRP、sICAM 1、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PR组、PDR组与NDR组比较,hs-CRP、sICAM-1、p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与NDPR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hs-CRP、sICAM-1呈正相关(r=0.578、0.482、0.438,P<0.05).健康对照组、NDR组、NDPR组、PDR组比较,hs-CRP、sICAM-1、D-二聚体单项阳性率和联合检测阳性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DR组、NDPR组、PDR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sICAM-1、D-二聚体水平变化能动态反映T2DM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程度,联合检测可提高T2DM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阳性检出率.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实验室生化检测系统精密度评价

    目的 根据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分析的质量要求评价实验室生化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方法 使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RADON中值、高值质控品葡萄糖(GLU)、尿素(Urea)、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等6个项目20次日内及20 d日间测定,所有项目进行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的计算.结果 所有项目中、高值的日内CV<1/4TEa,日内精密度符合CLIA'88的要求;GLU、Urea、ALT、TC中、高值日间精密度均符合CLIA'88的要求的CV<1/3 TEa,而Cr和TB中、高值日间精密度不符合CLIA'88的要求,主要是试剂不稳定导致的,重新更换试剂进行校准后测定,日间精密度符合CLIA'88的要求CV<1/3TEa.结论 只有形成一个固定组合的检测系统,定期对生化检测系统精密度评价,有助于确定整个实验室的变异.

    作者:余少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成都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2~2014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合理制订抗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对临床分离病原菌采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下降尤为明显,对阿米卡星的小抑菌浓度值呈逐年下降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大于90.0%,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013年较2012年明显增加,但2014年与2013年相比增加不明显,甚至有所下降.结论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并非逐年加重,反而有所改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但未出现继续增加趋势,对两种细菌的耐药性应继续监测.

    作者:向瑶;辛力华;王芳;杨朝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检测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考察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在检查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德阳市旌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健康检查中,已经在其他医院确诊的6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到德阳市旌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评价两组人群的肝功能及血清学指标,比较其差异.结果 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56.5±12.2)、(80.5±8.5)U/L,健康对照组ALT、AST分别为(25.4±6.6)、(39.2±7.1)U/L,观察组肝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分别为(3.1±0.9)、(6.7±1.1)mmol/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9±0.8)、(4.8±0.9) mmol/L,观察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ALT、AST、TG、TC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因此可以考虑将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作为脂肪肝的检测指标.

    作者:刘朝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梅毒螺旋体4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评价

    目的 对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MIA)与梅毒检测常用的其他3种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 采用CM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对4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分析;此外对CMIA与TPPA检测结果符合率及血清转化盘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以TPPA为金标准,CMI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9.87%,高于ELISA及RPR;CMIA与TPPA的阳性、阴性及总体符合率为100.00%、99.88%和99.88%,由此说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一致.对血清转化盘结果分析,CMIA可早于TPPA 14 d检出特异性抗体.结论 CMIA重复性好,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高,且操作简便快捷,可以取代TPPA及ELISA用于梅毒螺旋体的诊断.

    作者:郭炽星;劳丽嫦;蒋敏慧;黎敬忠;徐碧红;张丽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试验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对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TB-IGRA)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TB-IGRA在结核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4年1~12月住院的肺结核、疑似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共1366例,采用TB-IGR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指标分析,与涂片镜检、结核抗体检测及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TB-IGRA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病中的阳性检出率高达85.40%及86.20%,同时与涂片镜检、结核抗体检测及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比较,其阳性率分别为82.90%、36.60%、11.00%和31.70%.TB-IGR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另3种方法.结论 TB-IGRA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敏感指标,且优于传统方法,在临床结核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晓梅;张兴旺;叶华;马华瑜;王平;李德红;魏莲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巨细胞病毒急性感染时婴幼儿肝功能相关指标分析

    目的 分析婴幼儿巨细胞病毒(CMV)急性感染时肝功能的变化.探讨CMV急性感染时对婴幼儿肝脏系统的损害.方法 收集CMV-IgM感染组和阴性对照组血清标本,检测两组标本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y)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胆汁酸(TBA),同时收集CMV-IgM阳性患儿尿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PCR)检测其病毒载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MV-IgM阴性对照组与CMV-IgM感染组ALT、AST、ALP、TBA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V感染组新生儿占5.88%,婴儿占66.47%,幼儿占27.65%.婴儿CMV感染组ALT、AST、TBA较阴性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阳性组病毒载量值与ALT、AST、GGT、ALP、TBA检测值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 婴幼儿CMV感染会造成肝功能损害,婴儿损害比较明显,但损害程度与病毒复制量无回归相关性.

    作者:赖金甜;黄振强;马嘉泳;李相新;霍淑文;冯肖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尿液中沙眼衣原体、淋球菌、解脲脲原体感染分析

    目的 检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尿液中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感染状况,并进一步了解CT、NG、UU病原体在深圳市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集疑似泌尿系统感染的609例患者(其中男305例,女304例)尿液,并选取其中108例患者同时采集尿液、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NG、UU.结果CT、NG、UU在分泌物及尿液中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感染UU阳性率高,为42.04%(256/609);CT+NG+UU感染患者感染率为0.33%(2/609);CT+UU感染是双重感染中高,为2.63%(16/609).男性患者CT、NG、UU感染率分别为:29.18% (89/305)、14.10% (43/305)、52.45% (160/305);女性患者CT、NG、UU感染率分别是:3.29%(10/304)、2.63% (8/304)、31.58% (96/304).<20岁者CT、NG、UU阳性检出率为64.00%,20~29岁者为63.16%,>29~39岁者为63.34%,>39岁者为75.00%.结论 采用尿液和分泌物检测CT、NG、UU的检出率基本一致;CT、NG、UU的感染率后者明显高于前二者,混合感染以CT+ UU感染率高;男性患者CT、NG、UU感染率均高于女性.

    作者:罗艺;徐文莉;张洪德;李康;廖长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2013年1~12月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孕妇(HBV组)、无HBV感染健康妊娠妇女(正常组)及无HBV感染妊娠糖尿病孕妇(GDM组)各200例对象的常规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 (1)HBV组总蛋白高于GDM组而与正常组无差异,血清清蛋白显著低于GDM组和正常组;HBV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y)-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显著高于GDM组和正常组;HBV组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与GDM组、正常组无差别.(2) HBV组、GDM组和正常组母体并发症分别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9.5%、3.5%、1.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11.5%、6.5%、2.0%;产后出血20.0%、7.5%、3.5%;蛋白尿22.5%、11.5%、4.0%;尿WBC阳性41.5%、13.5%、8.5%;尿RBC阳性26.5%、10.5%、6.5%;血清总胆红素升高7.5%、2.5%、1.0%;肝脏酶学指标升高31.5%、5.5%、3.0%;血清总胆汁酸升高34.5%、11.0%、4.0%.母体并发症HBV组高于GDM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BV组、GDM组和正常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早产13.20%、6.03%、2.50%;黄疸34.52%、16.08%、8.50%;肺炎7.61%、4.52%、1.50%;小样儿6.60%、3.02%、1.00%;窒息5.58%、1.50%、0.00%.HBV组母体、新生儿并发症显著高于GDM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孕妇母体和新生儿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糖尿病和正常妊娠孕妇,临床应加强对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的母婴监测,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母婴健康.

    作者:邱先桃;刘非;丘媛媛;高飞;蔡敏敏;顾晓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多次输注血小板后产生抗-E和抗-c抗体1例

    目的 通过本文案例提醒广大输血工作者,输注血小板也能产生(非D)Rh抗体.方法 回顾临床资料,结合血型血清学试验,对输血前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 该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住院期间共输注了5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28 U浓缩血小板,在首次输血小板相隔22 d后,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并鉴定出抗-E和抗-c抗体.结论 仅输注血小板也能产生(非D) Rh抗体.

    作者:黄美容;黄健;张绍基;颜利江;陈月宽;杨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孝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检测结果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孝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2012~2014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同时采用2个厂家生产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标本84783份,检测出阳性标本604份,阳性率为0.71%.结论 孝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公务员、教师、军人阳性率较低,因此,在进行献血宣传及献血者招募时应做好宣传教育和征询筛查工作.

    作者:方春梅;易双清;郑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作为高血压及糖尿病肾损伤诊断有效指标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随机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ACR)作为高血压及糖尿病致肾损伤诊断有效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常德市汉寿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及糖尿病患者60例,以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为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正常组、微量组及大量组.对所有患者实施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计算,并对所有患者的尿肌酐及微量清蛋白量进行计算,分析其ACR结果.结果 ACR结果和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呈明显相关性,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正常组肾损伤患者ACR阳性率和微量清蛋白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微量组及大量组肾损伤患者ACR阳性率和微量清蛋白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R的敏感程度高于常规微量清蛋白阳性率,且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荷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下,血清胆碱酯酶(CHE)测定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0例和排除精神疾病、肝脏疾病、农药中毒的对照组患者1000例,测定血清CHE水平,比较两组CHE水平的差异.结果 1000例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CHE水平为(8830±2536)U/L,其中有67例升高,占6.70%,有86例降低,占8.60%.1000例对照组患者CHE水平为(6699±2397)U/L,其中有16例升高,占1.60%,有87例降低,占8.70%.两组CHE水平升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CHE升高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关注CHE水平变化有助于监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疾病的发展程度和判断其是否合并其他躯体疾病.

    作者:李丁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据WHO估计全球有1/3的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80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200万人死于结核病[1].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0年全国第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活动性结核患者523万,占全球发病的14.3%[2].早期确诊可以有效控制结核,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文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