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试验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

张晓梅;张兴旺;叶华;马华瑜;王平;李德红;魏莲花

关键词: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结核性疾病, 敏感度, 特异性
摘要:目的 通过对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TB-IGRA)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TB-IGRA在结核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4年1~12月住院的肺结核、疑似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共1366例,采用TB-IGR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指标分析,与涂片镜检、结核抗体检测及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TB-IGRA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病中的阳性检出率高达85.40%及86.20%,同时与涂片镜检、结核抗体检测及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比较,其阳性率分别为82.90%、36.60%、11.00%和31.70%.TB-IGR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另3种方法.结论 TB-IGRA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敏感指标,且优于传统方法,在临床结核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人群ABO血型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ABO血型及肾功能参数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0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4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ABO血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水平和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A型和AB型的分布比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A型比例(21.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A型比例(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AB型比例(21.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B型比例(10.0%),但B型和O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血型的血清BUN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r水平,病例组中A型[(90±10)μmol/L]、AB型[(108±12) 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A型[(57±12) μmol/L]、AB型[(66±1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型和B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A水平两组不同ABO血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A型、AB型和BUN、Cr与糖尿病肾病发病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3.916、1.234、1.925、1.031.结论 A型、AB型、BUN、Cr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王俊文;王红敏;田颖;尹志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误诊为腰椎结核的马耳他布鲁菌感染1例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疾病,患病的牛、羊等疫畜是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多汗、寒战、关节疼痛和泌尿生殖系病症等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出现神经疼痛、关节疼痛和多器官损害等[1-2].布鲁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牛种布鲁菌病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羊种布鲁菌(马耳他布鲁菌)病春季开始,夏季达高峰,秋季下降.本研究对非发病高峰期、非疫区广州市1例患者骨髓血培养中分离出的1株马耳他布鲁菌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俊均;黄敏仪;苏丹虹;雷亚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2013年1~12月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孕妇(HBV组)、无HBV感染健康妊娠妇女(正常组)及无HBV感染妊娠糖尿病孕妇(GDM组)各200例对象的常规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 (1)HBV组总蛋白高于GDM组而与正常组无差异,血清清蛋白显著低于GDM组和正常组;HBV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y)-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显著高于GDM组和正常组;HBV组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与GDM组、正常组无差别.(2) HBV组、GDM组和正常组母体并发症分别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9.5%、3.5%、1.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11.5%、6.5%、2.0%;产后出血20.0%、7.5%、3.5%;蛋白尿22.5%、11.5%、4.0%;尿WBC阳性41.5%、13.5%、8.5%;尿RBC阳性26.5%、10.5%、6.5%;血清总胆红素升高7.5%、2.5%、1.0%;肝脏酶学指标升高31.5%、5.5%、3.0%;血清总胆汁酸升高34.5%、11.0%、4.0%.母体并发症HBV组高于GDM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BV组、GDM组和正常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早产13.20%、6.03%、2.50%;黄疸34.52%、16.08%、8.50%;肺炎7.61%、4.52%、1.50%;小样儿6.60%、3.02%、1.00%;窒息5.58%、1.50%、0.00%.HBV组母体、新生儿并发症显著高于GDM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孕妇母体和新生儿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糖尿病和正常妊娠孕妇,临床应加强对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的母婴监测,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母婴健康.

    作者:邱先桃;刘非;丘媛媛;高飞;蔡敏敏;顾晓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倍比稀释法在医学实验室试剂筛选应用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倍比稀释法在指导实验室筛选质量可靠检测试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标本进行倍比稀释,采用3种不同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比对,并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实施验证.结果 A、B和C3种ELISA试剂检测结果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试剂检测出现全部阳性结果到全部阴性结果的梯度间均存在1个梯度差,PCR试剂检测全部阳性结果大稀释梯度与ELISA(C)试剂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倍比稀释法为实验室筛查与选用质量可靠的检测试剂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方法.

    作者:王玉兰;刘培海;王远忠;闫荣军;付汝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被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儿,根据感染原因将患儿分为病毒感染组(32例)和细菌感染组(40例),检测两组患儿的hs-CRP水平和外周血WBC计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细菌感染组患儿hs-CRP水平为(14.52±2.51) mg/L,WBC计数为(15.11±3.08)×109/L,病毒感染组患儿hs-CRP水平为(3.03±1.01)mg/L,WBC计数为(8.02±2.03)×109/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感染组患儿hs-CRP阳性率(90.00%)、WBC阳性率(80.00%)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的hs-CRP阳性率(9.38%)和WBC阳性率(3.13%)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感染性疾病患儿中开展hs-CRP和WBC联合检测,可有效鉴别诊断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吴杏喜;陈金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胱抑素C和尿α1-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早期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尿α1-微球蛋白(α1-MG)的意义.方法 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12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研究,以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甲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作为乙组;同时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Cys-C、肌酐(SCr)、尿素氮(BUN)、α1-MG水平.结果 乙组血清Cys-C、尿a1-MG水平明显高于甲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血清SCr及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Cys-C阳性检出者37例,占57.81%,明显高于SCr的14例(21.88%)和BUN的12例(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Cys-C、α1-MG水平与血清SCr、BUN呈正相关性(r=0.791、0.702、0.987、0.751,P<0.05).结论 早期检测血清Cys-C、尿α1-MG可有利于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

    作者:黄双旺;沈素晶;宋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表达及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血清β2-微球蛋白在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增生患者、健康人群各34例,根据前列腺癌患者个体差异给予相应内分泌给药.取静脉血检测β2-微球蛋白、血清PSA水平,观测比较3组对象的测定结果,分析前列腺癌患者β2-微球蛋白与PSA之间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健康人群组β2-微球蛋白分别为(105.34±22.14)、(35.27±2.52)、(18.34±0.65)mg/L;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健康人群组血清PSA分别为(3.02±0.63)、(1.91±0.30)、(1.85±0.41) ng/mL;前列腺癌组血清β2-微球蛋白与血清PSA呈正相关(r=0.867,P<0.05);前列腺增生组、健康人群组血清β2-微球蛋白与血清PSA无相关性(r1=0.185,r2=-0.075,P>0.05);前列腺癌经内分泌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PSA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血清β2-微球蛋白与血清PSA呈正相关(r1 =0.752,r2=0.692,P<0.05).结论 血清β2-微球蛋白可作为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诊断和内分泌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巧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用于宫外孕鉴别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通过评价早早孕胶体金法的检测性能,给临床急腹症——宫外孕排除提供及时准确的辅助诊断信息.方法 选取303例临床门诊急诊血清标本,采用早早孕纸条胶体金法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同时采用ECIQ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β-HCG验证.结果 采用胶体金试纸法检测303例标本中,阴性108例,弱阳性89例,阳性29例,强阳性77例,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β-HCG发现胶体金试纸法检测的89例弱阳性性标本中有4例为假阳性,其余结果均一致.两种检测结果经McNemar检验,两种方法优劣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体金试纸法操作简便快速,可作为急诊宫外孕初筛的一项辅助指标.

    作者:谢晖;马秀芝;张乃键;于小雨;胡静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试验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对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TB-IGRA)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TB-IGRA在结核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4年1~12月住院的肺结核、疑似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共1366例,采用TB-IGR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指标分析,与涂片镜检、结核抗体检测及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TB-IGRA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病中的阳性检出率高达85.40%及86.20%,同时与涂片镜检、结核抗体检测及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比较,其阳性率分别为82.90%、36.60%、11.00%和31.70%.TB-IGR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另3种方法.结论 TB-IGRA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敏感指标,且优于传统方法,在临床结核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晓梅;张兴旺;叶华;马华瑜;王平;李德红;魏莲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001株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0日至2015年9月7日尿培养阳性标本1001株病原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及药敏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的1001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771株,占77.0%,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5.7%)、肺炎克雷伯菌(9.1%)、奇异变形杆菌(3.3%);革兰阳性菌164株,占16.4%,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66株,占6.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49.2%和35.2%.结论 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中,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治疗尿路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露萍;刘俊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作为高血压及糖尿病肾损伤诊断有效指标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随机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ACR)作为高血压及糖尿病致肾损伤诊断有效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常德市汉寿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及糖尿病患者60例,以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为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正常组、微量组及大量组.对所有患者实施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计算,并对所有患者的尿肌酐及微量清蛋白量进行计算,分析其ACR结果.结果 ACR结果和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呈明显相关性,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正常组肾损伤患者ACR阳性率和微量清蛋白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微量组及大量组肾损伤患者ACR阳性率和微量清蛋白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R的敏感程度高于常规微量清蛋白阳性率,且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荷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肇庆地区生殖器疱疹高危人群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肇庆地区生殖器疱疹高危人群的血清中单纯疱疹病毒(HSV)-2型IgG和IgM感染情况,为肇庆地区生殖器疱疹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娱乐场所高危人群257例作为高危组,选取12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HSV-2型IgG和IgM检测.结果 高危组IgG阳性62例,IgM阳性13例;正常组IgG阳性4例,IgM阳性0例.结论 高危组HSV-2型IgG和IgM感染情况均较高,应对高危人群进行合适的健康教育,并且建议临床医生注意筛查,这对减少生殖器疱疹的发生及传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帅春海;陈少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链球菌溶血素O的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鉴定

    目的 重组表达链球菌溶血素O(SLO),纯化后验证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合成目的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酶切连接的方式构建SLO-pET28a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验证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中,经诱导表达条件优化,采用镍亲和柱和分子筛纯化SLO.分别检测重组SLO和天然SLO对试剂盒校准品的响应情况和与临床样本匹配程度.结果 成功构建了SLO-pET28a-BL21 (DE3)菌株,在OD600=0.8时,25℃,0.4 mmol IPTG诱导,大于90%目的蛋白会可溶性表达.纯化后SLO纯度大于95%.重组的SLO与提取的SLO对试剂盒校准品的响应相当,与临床样本的匹配程度一致.结论 重组SLO的生物学活性与提取相当,为检测血清中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鸿恩;梁海琦;肖士宾;李富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s-CRP、sICAM-1、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 1)、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5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53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52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53例,检测各组患者hs-CRP、sICAM-1、D-二聚体水平;另选取健康对照组52例,并与疾病组3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DR组、NDPR组、PDR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CRP、sICAM 1、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PR组、PDR组与NDR组比较,hs-CRP、sICAM-1、p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与NDPR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hs-CRP、sICAM-1呈正相关(r=0.578、0.482、0.438,P<0.05).健康对照组、NDR组、NDPR组、PDR组比较,hs-CRP、sICAM-1、D-二聚体单项阳性率和联合检测阳性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DR组、NDPR组、PDR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sICAM-1、D-二聚体水平变化能动态反映T2DM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程度,联合检测可提高T2DM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阳性检出率.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表皮葡萄球菌icaADBC操纵子检出与细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关系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分析icaADBC操纵子在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中的检出及与细菌耐药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10月上海市东方医院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77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奈替米星和阿米卡星)药敏试验特征;构建icaADBC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检测77株细菌中icaADBC的分布状况.结果 结果77株表皮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分别为庆大霉素:62.3%,链霉素:61.0%,阿米卡星:22.1%,奈替米星:23.4%.icaADBC操纵子的检出率为20.8%,ica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分离的icaADBC操纵子阳性表皮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作者:包裕杰;张雯雁;叶杨芹;奚婷;陈芳莹;范列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平台的改革与探索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其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大胆改革与探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是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思辨能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对《临床基础检验学》课程实验教学设施、师资配置、教学内容等的探索与改革.

    作者:方立超;李艳;黄辉;邓均;余抗抗;蒋丽莉;郑峻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妊娠早、中期甲状腺激素正常参考值范围及变化趋势探究

    目的 建立上海地区妊娠早、中期甲状腺激素正常参考值范围,探究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门诊检查的1233例单胎孕妇和364例非妊娠健康妇女进行研究,按照美国临床生化研究院筛选标准选出其中993例孕妇作为建立正常参考值的“标准人群”.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在孕8~12+6周及孕13~18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建立TSH、FT4及FT3妊娠特异性参考值范围,研究其在妊娠期的变化趋势.结果 (1)孕8~12-6周、孕13~18周和非妊娠期TSH中位数(P2.5,P97.5)分别为:1.48(0.08,4.49)、2.25(0.54,5.20)、1.76(0.56,4.90)mU/L;FT4中位数(P2.5,P9 7 5)分别为:10.23(8.09,13.81)、9.52(7.86,12.07)、11.22(8.64,15.36) pmol/L;FT3中位数(P2.5,P97.5)分别为:4.28(3.64,5.53)、4.12(3.17,5.16)、4.47(3.79,5.84) pmol/L.(2) TSH在孕8~12+6周较非妊娠期降低,在孕13~18周较孕8~12+6周升高.与非妊娠期相比,FT4及FT3水平在孕8~12+6周及孕13~18周逐步降低.孕8~12+6周、孕13~18周和非妊娠期各组间血清TSH、FT4及FT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孕8~12+6周时,TSH<P2.5者中79%(15/19)于孕13~18周随访甲状腺功能正常;TSH>P97.5者占71%(12/17),于孕13~18周随访TSH、FT4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发生特异性变化,不能采用非妊娠参考值范围.2011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推荐的参考值并不适合于上海地区妊娠妇女.

    作者:郭苑青;胡荷宇;蔡蓓珺;张静;王毅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检测在诊断睾丸生精作用中的价值

    目的 观察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LH水平检测在临床睾丸生精作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到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进行原发性不育检查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且选择同期来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男性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T、FSH、LH水平检测,比较健康对照组和不孕组患者FSH、T/LH、LH水平,以及少精组、极度少精组、特发性无精组患者FSH、T/LH、LH水平,以及中度、重度和不可逆性睾丸生精障碍患者FSH、T/LH、LH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育组患者FSH、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少精组比较,重度生精障碍组与不可逆性生精障碍组患者FSH与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与极度少精组比较,特发性无精组患者FSH与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与中度生精障碍组比较,重度生精障碍组与不可逆性生精障碍组患者FSH与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与重度生精障碍组比较,不可逆性生精障碍组患者FSH与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上述各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SH、T/LH、LH水平在睾丸生精作用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智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嗜肺军团菌momp基因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目的 构建真核重组质粒GFP-momp作为核酸疫苗,已构建的原核重组质粒pET-momp表达的蛋白作为蛋白疫苗,二者联合免疫BALB/c雌性小鼠,观察其免疫原性.方法 (1)以嗜肺军团菌DNA作为模板,扩增得到momp基因,并克隆至pEGFP-C1载体获得重组质粒GFP-momp.鉴定正确后,将其转染到NIH3T3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momp的表达.(2)选取BALB/c雌性小鼠60只,平均分为4组,即磷酸盐缓冲液(PBS)组(A组)、空质粒pEGFP-C1组(B组)、DNA疫苗组(C组)、联合疫苗组(D组).以重组质粒GFP-momp作为DNA疫苗,重组质粒GFP-momp和MOMP蛋白作为联合疫苗,第1天A组肌肉注射PBS 50tμL,B组注射pEGFP-C1 50 μg,C、D组各注射GFP-momp 50 μg;第14天各组以相同剂量追加免疫1次;第21天A、B、C组用相同剂量再追加免疫1次,D组注射10 μg纯化的MOMP蛋白.借助对各试验组小鼠的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等指标的动态检测,来评价DNA疫苗与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 扩增出831 bp的mom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GFP-momp,转染入NIH3T3细胞并在细胞内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ELISA测定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抗体滴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杀伤活性试验结果显示,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杀伤活性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mom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NIH3T3细胞中得到表达,并进一步得出嗜肺军团菌momp基因诱导产生的DNA疫苗和DNA-蛋白疫苗均能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免疫原性.

    作者:窦娇莹;杨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1742例感染4项传染性指标结果分析及检测意义

    目的 通过对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11742例术前、输血前及产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4项传染性指标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其检测的重要性,并了解白银地区4项传染性指标的流行情况.方法 HBsAg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抗-HCV及抗-HI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初筛测定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梅毒确证试验采用ELISA.结果 11742例样本中,581例(4.95%)患者感染性标志物阳性,其中HBsAg、抗-HCV、梅毒初筛、抗-HIV阳性率分别为3.540%、1.030%、0.247%、0.051%,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3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术前、输血前及产前患者进行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术前、输血前及产前的感染情况,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避免和减少相关医疗纠纷.

    作者:曹燕飞;高小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