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患者血脂四项水平调查

赵淑香

关键词: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血压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居住在该镇的256例高血压患者,按性别分组对其血脂四项进行生化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6例高血压患者中,TC升高占16.02%,TG 升高占33.59%,LDL‐C升高占33.98%,HDL‐C下降占20.68%;血脂边缘升高的患者占的比例较大,其中 TC边缘升高占30.47%,TG边缘升高占20.70%, LDL‐C边缘升高占25.78%。对男、女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率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中,血脂异常升高及血脂边缘升高所占的比例较高。高血压与高血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兰州市西固社区843例老年人体检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人空腹血脂水平,分析影响血脂异常的因素,并寻求建设性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辖区内843例65岁以上老年人常规体检时的血清标本,检测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Glu)指数,并根据被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各项正常者363例(43.06%),其中男189例(22.42%);女174例(20.64%)。体检异常组480例(56.94%),其中男192例(22.76%);女288例(34.16%)。异常组和正常组相关项目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脂异常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也是老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致病因素。

    作者:梁新宇;何红;裴芳;武翠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科室新进仪器Astep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结果对临床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方面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84例住院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全血标本,在Astep特定蛋白分析仪上检测hs‐CRP ,同时进行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并与其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WBC和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hs‐CRP升高程度更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小儿组,WBC与Neu正相关;在成人组,WBC与Neu正相关,Neu与hs‐CRP正相关。结论在Astep特定蛋白分析仪上检测的hs‐CRP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情况,与WBC及Neu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判断病情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秦旭;黄鑫;欧阳慧;候芳;王燕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枣阳地区外伤患者术后院内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的检验分析

    目的:分析枣阳地区外伤患者术后院内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株混合院内感染的外伤患者71例,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71例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患者共分离得到多重耐药菌株2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119株(58.05%),革兰阳性菌检出83株(40.49%),真菌检出3株(1.4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均对10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超过50%,其中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阿洛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超过80%。而对亚胺培南以及阿米卡星的耐药性则分别仅有5.88%和28.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8.80%、97.59%、95.18%。没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此外对利福平、氯霉素的耐药率也分别仅为32.53%和34.94%。结论在感染早期,尚不能明确致病微生物的种类时也难以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应用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马兵兵;侯文华;李雪莲;邱荣强;王裔雄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持续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非肥胖者的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非肥胖者的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1例重度OSA合并有冠心病(CAD)的患者,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和非肥胖组(BMI≤28 kg/m2),所有患者均接受24周的CPAP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非肥胖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BNP平均水平出现明显下降,从治疗前(141.8±156.5) pg/mL下降到(106.7±167.2)pg/mL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BNP平均水平出现升高的趋势,从治疗前(32.2±24.5)pg/mL 升高到(86.3±174.4)pg/mL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能有效降低重度OSA合并CAD非肥胖者的NT‐proBNP水平。

    作者:邱志辉;陆冬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基层医院10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2005~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基层医院10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特征,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10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005~2014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576株,占所有革兰阴性菌31.44%,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 P<0.05);主要来自痰标本446株(77.43%)、重症监护室290株(50.35%);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CSL )耐药率44.44%,米诺环素(M IN )耐药率62.24%,亚胺培南(IPM )、美洛培南(M EM )等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70.00%;亚胺培南(IPM )、头孢他啶(CAZ)、复方磺胺甲噁唑(SXT)呈逐年下降趋势,美洛培南(MEM)、阿米卡星(AMK)、左氧氟沙星(LEV)、米诺环素(MIN)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基层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数逐年升高,且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应加强对呼吸道感染、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与监控,临床医生应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

    作者:侯淼;刘晓良;苏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两种方法检测EB病毒的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B病毒(EBV)的特点。方法采集93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分别用 ELISA 和荧光定量 PCR检测抗 EBV‐IgM 和 EBV DNA。结果ELISA检测IgM阳性标本116例,阳性率为12.47%;PCR检测DNA阳性标本421例,阳性率为42.2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阶段两种检测方法比较,<1岁时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阶段两种检测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EBV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检测大于或等于1岁患者, ELISA适用于检测小于1岁患者。

    作者:李海平;杜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住院新生儿患儿分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组(78例)和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42例)进行PCT和CRP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性疾病组与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比较,PCT、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PCT≥0.50 ng/mL和CRP≥10.00 mg/L为阳性标准,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6%、62.40%和65.36%、50.18%,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为91.26%和78.60%。经治疗后,细菌感染性疾病组的PCT、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有效临床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动态检测PCT和CRP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俞琼琰;俞菁;孙黎;陈英;李大帅;樊程;杨贝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清胱抑素C与传统肾功能监测指标在高血压肾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传统肾功能检测指标在高血压肾病监测中的预警价值。方法将高血压肾病患者按病情分3期,每期5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化学法分别测定各期患者血清CysC、尿素(UR)、血清肌酐(SCR)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在各型患者中的表达,评价各指标在高血压肾病中的监测效能。结果50例高血压肾病Ⅰ期、Ⅱ期、Ⅲ期患者CysC、UR、SCR进行比较分析,Ⅰ期患者CysC水平较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CysC水平较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患者 UR、SCR水平较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改变,血清CysC水平测定较传统SCR、UR监测更能反映患者早期肾损伤。

    作者:陈思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柠檬酸所致酸负荷对唾液分泌影响的研究

    目的:考察柠檬酸所致酸负荷对唾液分泌相关指标的影响,以优化柠檬酸负荷方法。方法采集10例健康者第1~90秒(负荷前)、第91~120秒(负荷时)的唾液及第121~210秒(负荷后)的唾液;另混合负荷时和负荷后的唾液进行指标检测。各组均检测唾液淀粉酶(sAA)活性、pH值、唾液流率、总蛋白浓度,并比较各指标酸负荷前后的比值。结果(1)负荷后sAA活性、唾液pH值和总蛋白浓度较负荷前明显增高,且负荷后与负荷前的比值均大于1;(2)但有柠檬酸混合时,sAA活性、唾液pH值、总蛋白浓度均较酸负荷前、后反而降低,其比值均小于1。结论柠檬酸本身明显影响酸负荷唾液分泌结果,建议将酸负荷时的唾液分开处理分析。

    作者:王丽辉;杨龙;林传权;李茹柳;曾丹;陈蔚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下呼吸道真菌医院感染临床分析及耐药现状

    目的:了解该院下呼吸道真菌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现状,希望能为临床真菌感染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该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种鉴定、常规药敏定量试验,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从下呼吸道真菌医院感染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出156株真菌,念珠菌占绝大多数,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0%、2.0%、22.1%、14.8%、0%。结论下呼吸道真菌医院感染以老年患者为主,白色念珠菌仍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非白色念珠菌尤其是热带念珠菌的比例有所上升。氟康唑、伊曲康唑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抗菌活性很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二重感染。

    作者:胡艳华;刘东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肿瘤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测的分析研究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输血相关检测中血型鉴定正反不符与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检出情况及分布,并与非肿瘤患者群体比较分析。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输血科进行备血的16760例患者结果资料,分成肿瘤患者组与非肿瘤患者组,对其中血型鉴定正反不符与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阳性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O血型正定型与反定型不一致的结果共27例,肿瘤患者组的发生率为0.65%,非肿瘤组发生率为0.08%,;不规则抗体阳性共49例,肿瘤患者组有18例,发生率0.74%,非肿瘤者31例,发生率约为0.22%。显示肿瘤患者ABO血型正反不符及抗筛阳性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对于肿瘤患者组还是非肿瘤组,引起血型鉴定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抗体减弱,其次为自身抗体等;引起抗筛鉴定阳性的原因在两组中均主要为特异性抗体。结论肿瘤患者疾病特征更加容易引起ABO血型正反不符和抗筛检测阳性,在工作中要对其检测结果提高重视,避免漏检,提高鉴别能力,保障输血安全。

    作者:陈钰溪;张立川;刘建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不同稀释液对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稀释液对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高浓度雌二醇(E2)的影响,选择适用稀释液,减少检验成本支出。方法选取生殖中心20例高值E2(2522~4793 pg/m L )的患者血清,分别用E2专用稀释液,自制低值混合血清及生理盐水进行10倍稀释,然后上DXI8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并计算结果,所得各稀释组E2值与原始值作配对 t检验并作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各稀释组E2值与原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低值混合血清组E2值与原始值偏差小,生理盐水组偏差超出允许范围;E2专用稀释液组,低值混合血清组及生理盐水组的E2值与原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998和0.967,回归分析常数项E2专用稀释液组绝对值小,生理盐水组绝对值大。结论除E2专用稀释液外,低值混合血清可以用作DXI800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高浓度E2的替代稀释液,而生理盐水不能用作稀释测定高值E2。

    作者:王洪珍;陈小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帮助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用药的千里眼或左右手,是一门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融合了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抗生素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快速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决策提供关键信息。该门课程要求学生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同时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它既是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又是医学检验临床技能的提高课。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教学中以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成绩评定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体系,以适应21世纪医学检验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

    作者:张宏方;周雪宁;张怡敏;环城;史琳娜;叶峥嵘;赵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31例布鲁杆菌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分析

    目的:总结布鲁杆菌病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布鲁杆菌病提供经验。方法对31例布鲁杆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31位患者中有羊或其肉制品接触史者26例(83.87%),虽无直接接触,但居住牧场附近1例(3.23%),喝羊奶者4例(12.90%)。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是布鲁杆菌常见临床表现,并发症较多。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减少4例(12.90%),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20例(64.52%),单核细胞百分率升高22例(70.97%),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下降16例(51.61%),嗜酸细胞百分率下降14例(45.16%),嗜碱细胞百分率升高5例(16.13%)。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5例(48.39%)。肝功指标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分别占70.97%、41.94%、58.06%,前清蛋白降低18例(58.06%)。结论布鲁杆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容易误诊,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者应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和实验室结果考虑布鲁杆菌可能。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指标的比对分析

    目的:通过比对时间分辨荧光技术(TRFI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两对半指标的检测结果,验证这两种方法是否具有等效性。方法分别用TRFIA及ELISA检测160份临床标本的两对半指标,记录检验结果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配对资料χ2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 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可用于临床乙型肝炎两对半指标的检测,但TRFIA优于ELIS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江培涛;杨健;杨正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两台生化分析仪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验证同一临床血清学检验室的两台生化分析系统的一致性,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稳定,同时对这两台生化分析仪的操作特点进行分析评估,以供使用参考。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的EP9‐A2文件要求,以Olympus公司生产的AU‐400生化分析仪作为参比系统,以日立公司生产的7180生化分析仪作为试验系统,同时检测40例患者新鲜血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血糖(GLU),筛查离群值,计算相关系数(r)、决定系数(r2)和线性回归方程,并对两生化分析系统之间的预期偏倚进行评估。结果对比的所有项目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均可被临床接受。结论通过比对两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一致性以及操作方法的可比性,二者都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作者:赵颖慧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儿童抗核抗体不同稀释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血清稀释滴度对儿童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分析(A N A‐IIF )结果的影响,探讨降低血清起始稀释度必要性。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10例健康儿童系列稀释度血清标本抗核抗体(ANA ),并与特异性 ANA 线性免疫(ANA‐LIA)结果相比较;同时分析一组ANA‐IIF阴性的临床患儿标本ANA‐LIA结果。结果健康组标本随着稀释度从1∶80、1∶40、1∶20逐步减低,ANA‐IIF阳性检出率有所上升,分别为7.3%、9.1%、1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阳性分别为7.3%、15.5%、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0例健康体检儿童中8例标本检测出特异性ANA,阳性率为7.3%。8例IIF法稀释度1∶80阳性者中,特异性ANA阳性者2例;稀释度1∶40、1∶20新增的4例荧光ANA阳性标本中,有1例特异性ANA阳性。若视ANA‐IIF(1∶80)或ANA‐LIA任一阳性为ANA阳性,ANA阳性率从7.3%上升到12.7%。29例ANA‐IIF(1∶80)为阴性的自身免疫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患儿临床标本中,特异性ANA‐LIA检测出5例阳性(17.2%)。结论降低儿童血清起始滴度并不能明显提高ANA‐IIF阳性检出率,反而增加了非特异的弱阳性,因此,临床实验室不需改变儿童ANA常规标本稀释滴度,联合特异性ANA‐LIA的检测有利于ANA的发现。

    作者:庞舒尹;陈奕豪;刘海英;陈曲波;蔡莉;彭小芳;高飞;代玉梅;刘云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郭小慧50011例住院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 P )的检测结果,为梅毒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50011例住院患者的抗T P检测资料。结果50011例受检者抗 T P总阳性1360例,阳性率2.72%,其中男阳性率为3.22%(719例),女阳性率为2.32%(6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抗 T P以新生儿、大于或等于80岁和40~<60岁组年龄组阳性率高,分别为3.67%、3.62%和3.24%。抗T P阳性患者主要集中于手术科室,共916例(67.35%),其中以普外科抗T P阳性检出率高,占20.51%;非手术科室共444例(32.65%)。抗T P阳性患者中,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效价阳性者520例(38.24%)。结论梅毒感染形势严峻,常规检测住院患者抗 TP对防止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小慧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某院3年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目的:总结广东省东莞市石碣医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鉴定尿标本中的细菌,采用低抑菌浓度(M IC )法测定细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3年来尿标本中分离出细菌337株,来自女性210例,占62.31%,来自男性127例,占37.69%;检出菌前4位为大肠埃希菌(208株,61.73%)、肺炎克雷伯菌(28株,8.31%)、粪肠球菌(20株,5.93%)、屎肠球菌(16株,4.7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0.87%,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78.57%,屎肠球菌比粪肠球菌耐药率高。结论该院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要病原菌,不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各种菌的药敏情况进行治疗。

    作者:梁坤铃;林城;方细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价值

    目的:了解长沙市职业健康检查人群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增高情况,分析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增高者体检结果异常的分布情况。方法统计分析职业健康体检人员22135例血细胞分析结果和体检异常表现情况。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或)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者中,大部分存在心电图异常、脂肪肝等变化,小部分为反应性和克隆性增高,同时不明原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亦占较大一部分比例。结论建议进行大量试验及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意义。

    作者:刘燕萍;王艳;文岚;黄非凡;田斌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