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T、PCT和CRP在鉴别诊断细菌性肺炎中的作用

张瑾;夏秋风;段秀杰;肖大平;邵洁

关键词:内毒素,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性肺炎
摘要:目的:探讨内毒素(ET )、降钙素原(PCT )和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诊断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肺炎中的价值。方法将肺炎患者根据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49例)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46例),并设对照组(40例),检测3组ET、PCT 和CRP值,将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分析3个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的ET水平和阳性率高,其次分别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和对照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的阳性率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大于对照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和阳性率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大于对照组。ET和PCT、CRP均无相关关系(P>0.05),PCT和CRP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感染患者时,肺炎患者体内的PCT和CRP的表达差异不大,但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体内的ET水平更高。ET比PCT和CRP在鉴别诊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性肺炎时有更高的特异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肿瘤标志物NSE、SCC、CYFRA21-1与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63例作为肺癌组、肺良性疾病患者63例作为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3例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以酶联免疫法测定SCC水平,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SE、CYFRA21‐1、CEA水平。对比3组CYFRA21‐1、CEA、NSE、SCC表达水平及2种肺癌疾病CYFRA21‐1、CEA、NSE、SCC表达水平,并对比各项肿瘤标志物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肺癌组CYFRA21‐1、CEA、NSE、SCC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CYFRA21‐1、CEA、SCC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组,小细胞肺癌组NSE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CEA、NSE、SCC联合诊断敏感性及准确度均高于CYFRA21‐1、CEA、NSE、SCC单独诊断,联合诊断特异性较CYFRA21‐1、CEA、NSE单独诊断略有降低。结论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NSE、SCC、CYFRA21‐1与CEA水平异常增高,联合检测NSE、SCC、CYFRA21‐1与CEA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及敏感性,同时对鉴别肺癌类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吴寒静;王凯;马卫红;李建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细胞微粒在颅脑创伤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细胞微粒是各类细胞受到一系列应激(激活或凋亡)时,从细胞质膜上脱落而释放的某些膜性小囊泡[1]。目前为止,微粒没有明确定义,一般认为其直径在0.1~1.0μm,携带有其原生细胞特异性抗原的磷脂囊泡,通过出芽方式释放,来源于多种细胞。现有研究表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肿瘤细胞甚至神经细胞均可释放对应的细胞微粒[2],研究人员可通过其表面的不同抗原决定簇来分析其来源。一般情况下,血液中以血小板来源微粒(PDM Ps )水平高,约占70%~90%。目前研究已证明,细胞微粒主要在循环细胞和血管细胞间的相互交流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可以促进凝血功能、引发炎性反应、传递细胞信号、激活细胞、参加血管新生过程等[3],在多种疾病中起关键作用。近来,有部分研究提示M Ps在颅脑创伤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阐述微粒的形成、组成,其在凝血方面的作用和在颅脑创伤中的功能,用以基础试验和临床的参考。

    作者:刘慧权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OXA酶基因研究

    目的:研究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性、苯唑西林(OXA )酶基因及流行特性。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临床分离40株CRAB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β‐内酰胺酶基因oxa‐23、oxa‐24、oxa‐51和oxa‐58进行扩增、序列分析。结果40株CRAB对16种药物中,对多黏菌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高,耐药率小于或等于5.0%;改良 Hodge试验阳性29株(占72.5%);所有菌株均被检测到含有o x a‐51基因(占100.0%),o x a‐23基因为38株(占95.0%),未检出o x a‐24和o x a‐58基因。结论 oxa‐51及oxa‐23基因是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流行CRAB的主要基因型。

    作者:陆丹倩;芮勇宇;杨秋;顾向明;邓冲;王巧媚;邓聚辉;刘美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XN2000血细胞分析仪2种模式检测低值血小板的比较

    目的:通过分析和比较希森美康XN2000血细胞分析仪中的2种血小板检测通道,寻找合理的低值血小板检测模式。方法选取首次检测血小板计数小于或等于50×109/L的临床血常规标本72例,使用 XN2000血细胞分析仪的电阻抗(PLT‐I)通道和荧光染色(PLT‐F)通道检测血小板;根据血涂片将标本分为血小板无聚集组和聚集组,对无聚集组结果采用配对 t检验、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法偏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聚集组结果与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比对。结果无聚集组2种通道的血小板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大,偏差较小,配对 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聚集组结果相差较大,且PLT‐F结果更接近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结论血小板无聚集时可只选择PL T‐I通道检测,仪器有聚集报警时选择PL T‐F通道较准确。

    作者:邓俊;向延根;许靖;吴小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国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的性能评估

    目的:对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细胞角蛋白19片段非小细胞肺原相关抗原21‐1(CYFRA21‐1)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进行分析性能评估。方法依据《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等文件对试剂盒的敏感性、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准确度、精密度、交叉反应等性能进行评估,同时与电化学发光法平行比对,检测配对血清/血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该试剂盒检测低限为0.1 ng/mL ;线性范围为0.1~1000.0 ng/mL ;可报告范围达0.1~2000.0 ng/mL ;批内精密度为6.15%~9.46%,批间精密度为7.57%~11.00%;回收率达99.60%;与多种常见肿瘤抗原无交叉反应;轻度溶血、胆红素小于或等于340μmol/L、三酰甘油小于或等于18.1μmol/L及类风湿因子小于或等于400 U/mL时,对试剂无显著干扰;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总符合率为98.56%,一致性良好(P<0.05,Kappa=0.965);血清、血浆标本检测一致性良好(P<0.05,Kappa=0.936)。结论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各项性能评估良好,可满足临床检测要求。

    作者:方宜臻;叶辉铭;刘江武;金宏伟;林永志;颜水堤;于洋;高磊;徐飞海;张忠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血脂异常对血清ALT及GGT活力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该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40例,根据血脂分层与性别等因素,总胆固醇(T C )小于40 U/L者作为健康组,共180例;大于或等于40 U/L者作为异常组,共160例。观察记录研究对象ALT与GGT活力。结果三酰甘油(TG)水平相同情况下,异常组中男、女ALT与GGT升高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组,2组对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水平相同情况下,异常组中男、女ALT与GGT活性显著高于健康组,且ALT与GGT活性会随着TC升高而升高,2组对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升高受肝细胞受损与肝功能异常影响,而血脂代谢异常与肝细胞受损会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作者:夏建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甲状腺疾病孕妇尿碘、SOD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甲状腺疾病孕妇尿碘、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探讨甲状腺疾病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为预防甲状腺疾病孕妇不良妊娠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门诊产检孕妇450例,其中疾病组300例、对照组150例,分别抽取静脉血5 m L并随机收集1次晨尿。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自身抗体,采用碘催化砷铈反应原理检测尿碘,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结果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高于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充足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高于碘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疾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疾病孕妇尿碘、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甲状腺激素间具有密切关系,及时处理甲状腺疾病与氧化应激反应,对预防甲状腺疾病孕妇不良妊娠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伟玲;刘伟旗;柳益群;冉江帆;谢美珍;赵东;胡河;黎志全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武汉市农村及流动人口两年孕前优生检查结果分析

    武汉市计划生育科技所及各区服务站自2012年3月开展孕前优生实验室检查,至2013年7月30日共接受自愿孕前优生检查服务对象85689例,相关结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致敢;候群杰;王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定期健康体检对人群血糖、血脂控制情况的动态分析

    目的:了解佛山某学校职工2007~2014年血糖水平、血脂控制情况,探讨健康体检对人群血糖水平、血脂控制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佛山某学校2007~2014年连续8年进行健康体检的职工86例,对其血糖水平、血脂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研究人群血糖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个指标平均水平和边缘异常率、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平均水平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呈逐年上下波动,无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糖平均水平和异常率无逐年升高趋势,血脂平均水平和异常率呈先上升、后波动的变化趋势,说明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得到了较有效的控制,此与定时健康体检的指导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刘建雷;马卫平;曾赤佳;董晋豫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某院尿路感染患者临床用药研究

    目的:探讨194例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控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在包头市第八医院就诊的尿路感染患者194例,病原菌分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及结果判定。结果194例标本中,共分离细菌254株。其中184株为革兰阴性菌,占72.44%;5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22.05%;14株为真菌,占5.51%。结论革兰阴性菌为尿路感染首要细菌,革兰阴性、阳性菌中均存在高耐药性,临床用药应加强监测。

    作者:任建民;高雅琼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三诺金准血糖仪测定末梢毛细血管、静脉血糖水平准确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三诺金准血糖仪检测末梢毛细血管血糖(CBG )、静脉血糖(V PG )的准确性,其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V PG、拜安康血糖仪测定CBG结果的相关性。方法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80例在空腹状态及餐后2 h同时用三诺金准血糖仪测定CBG、V PG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V PG ;采用拜安康血糖仪测定CBG ,对比结果相关性。结果三诺金准血糖仪测定的CBG、V PG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V PG、拜安康血糖仪测定CBG的结果均有良好相关性,r均大于0.95。三诺金准血糖仪测定CBG、V PG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对比偏倚率分别为-5.2%和-7.3%,符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定的合格标准。结论采用三诺金准血糖仪测定CBG、V PG均有较高准确性,能准确反映血糖水平。

    作者:刘颖;张军;李振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246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该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解脲支原体(Uu)感染患者、Uu合并人型支原体(Mh)混合感染患者及单纯Mh感染患者对12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药敏结果显示,U u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美满霉素4种抗菌药物为敏感,其敏感性达到95%以上;U u合并M h混合感染组加替沙星、交沙霉素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其敏感性达到80%以上;单纯M h感染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及克林霉素4种抗菌药物敏感,其敏感性达到100%。结论该地区支原体感染中,主要以U u感染为主,U u合并M h混合感染及单纯Mh感染也不容忽视。治疗该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首选药物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

    作者:刘书敏;刘洪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骨代谢标志物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与老年2型糖尿病汉族与少数民族患者的相关性,观察2种药物的疗效。方法采用德国罗氏601全自动分析仪检测骨代谢标志物。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93例。治疗方面分为2组,1组口服碳酸钙D3每日500 mg ;同时肌内注射维生素D3,1支7.5 mg(30万单位),1次/年,共17例。另1组口服碳酸钙D3每日500 mg ,同时口服骨化三醇每日0.25μg ,共23例。结果男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均低于参考值区间,甲状旁腺素与参考值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女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均低于参考值区间,甲状旁腺素高于参考值区间。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与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骨钙素、甲状旁腺素参考值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前者25‐羟基维生素D低于后者。2种药品治疗前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均低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治疗前甲状旁腺素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可作为骨质疏松高发人群的早期干预与合理治疗依据。

    作者:刘鑫;王虹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秦皇岛市机关人员血脂水平与脂肪肝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6541例秦皇岛市机关人员血脂异常与脂肪肝的情况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机关工作人员共6541例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 C )、三酰甘油(T 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脂肪肝。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脂肪肝与血脂异常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秦皇岛地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检出脂肪肝男1605例,女880例,脂肪肝检出率男(57.3%)显著高于女(23.5%)。男脂肪肝检出率高年龄组为40~49岁组,检出率为60.7%;女脂肪肝检出率高年龄组为50~59岁组,检出率为36.8%。男HDL‐C降低组脂肪肝检出率高,高达79.5%;女T G升高组脂肪肝检出率高,高达58.5%。结论秦皇岛市机关人员的脂肪肝检出率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可为此类人员健康保健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董涛;顾海英;刘亚丽;陆强;印海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IL-22、IL-27、VEGF、TF及TFPI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IL‐2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67例良性胸腔积液及73例恶性胸腔积液的IL‐22、IL‐27、VEGF、TF及TFPI 5种分子标志物的水平。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的IL‐22、IL‐27、VEGF、TF及TFPI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VEGF是胸腔积液良恶性鉴别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胸腔积液IL‐22、IL‐27、VEGF、TF及TFPI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治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中VEGF可做为胸腔积液良恶性鉴别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赖馨;李小峰;陈丽芳;胡琴;万彦彬;林建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人芽囊原虫形态学的研究进展

    人芽囊原虫(B .h .)是一种常见的人与动物肠道寄生虫。于1849年首次报告,1912年从人体粪便中发现,根据其形态特征归属于酵母菌,并命名为人体酵母菌,其后,在哺乳类、鸟类、爬虫类、两栖类及昆虫类都得到检出。B.h.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酵母菌,1976年有学者进一步对形态特征进行了光镜与电镜区别。根据其性质、生理和形态体征发现, B.h.严格厌氧,采用培养细菌或真菌的培养基不能生长,营养类似原虫,室温培养3 d死亡,pH 7环境生长,无细胞壁,具有伪足和原虫线粒体等特点[1]。1996年以后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人体分离虫株间的遗传性显示了多形态特点。目前,确定B.h.分为9个遗传子类型,另在鸟类、哺乳类同样亦可检出,确定其为人畜共患病原菌[2]。为提高B .h .检出率,本研究重点就B.h.形态学鉴定、方法与B.h.病进行综述。

    作者:韩呈武(综述);曹兴午(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控制方式

    目的:该研究主要介绍质量管理体系(QMS)中的统计质量控制(SQC)。讨论使用“西格玛(σ)度量”确认新检验程序的性能,制订全面质量控制(TQC)策略,选择SQC程序及使用σ级别持续监测质量。SQC只能监测性能,设计得当可警示分析人员存在由不稳定性能产生的额外误差。此外,该研究还描述了质量控制(QC )计划概念、全面 QC计划的备选调整和基于风险的个性化QC计划。后,该研究讨论了持续监测分析性能和试验质量,包括从中间精密度条件下收集SQC数据确定测量不确定度(MU)和从能力验证(PT)/室间质量评价(EQA)调查中确定偏倚。

    作者:章晓燕;王薇;赵海建;王治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快速诊断技术在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痰抗酸涂片、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TB‐IGRA )、TB‐DNA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苏州第五人民医院肺结核患者803例,以肺部非结核疾病患者216例作对照,采用以上3种快速诊断技术进行检测,研究其在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单一检测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两两比较,痰抗酸涂片检测AUC(0.675)小,诊断效能差,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35.87%、99.07%;TB‐IGRA检测AUC(0.771)大,诊断效能好,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54%、65.74%。二联或三联组合检测两两比较,痰抗酸涂片+ TB‐IGRA、TB‐IGRA+ TB‐DNA及痰涂片+ TB‐IGRA+TB‐DNA的AUC较大,均大于痰抗酸涂片+ TB‐DN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痰抗酸涂片+ TB‐IGRA、TB‐IGRA+TB‐DNA及痰涂片+ TB‐IGRA+TB‐DN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指标诊断比较,多项指标联合诊断可提高其肺结核诊断的敏感性,从成本效益学角度考虑,痰抗酸涂片+ TB‐IGRA、TB‐IGRA+ TB‐DNA联合检测AUC较大,检验效能较好。

    作者:陈蕾;徐俊驰;杨玉婷;赵静;王凤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高水平FIB对氯吡格雷抗凝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高水平纤维蛋白原(FIB)与氯吡格雷抗凝效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11月正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611例,并对其cyp2c19基因特征和 FIB水平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cyp2c19基因纯合子强代谢型组(n=261)、杂合子强代谢型组(n=272)及弱代谢型组(n=78);611例冠心病患者中有408例患者检测凝血项,分为高水平FIB组(n=116)、正常水平FIB组(n=224)及低水平 FIB组(n=68);再分为cyp2c19基因弱代谢型且高水平FIB组(n=24)、cyp2c19基因纯合子强代谢型且高水平FIB组(n=48),cyp2c19基因杂合子强代谢型且高水平FIB组(n=44),比较3组的凝血酶时间(T T )。结果 cyp2c19基因型别有*1/*1、*1/*2、*1/*3、*2/*2、*2/*3、*3/*3。经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上述各型分别为261例(占42.7%)、235例(占38.4%)、37例(占6.0%)、60例(占9.8%)、17例(占2.9%)、1例(占0.2%)。cy p2c19*1、*2和*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5.0%(794/1222)、30.5%(373/1222)和4.5%(55/1222);纯合子强代谢型组占42.7%(n=261),杂合子强代谢型组占44.4%(n=272),弱代谢型组占12.9%(n=78)。高水平FIB组的T T水平与正常水平FI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08);无论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cyp2c19基因强代谢型均比cyp2c19基因弱代谢型对氯吡格雷抗凝效应更敏感(P<0.05)。结论高水平FIB对氯吡格雷抗凝效应并无显著影响;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的抗凝效应有显著影响,有助于临床指导用药,降低冠状动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李勤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ECC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管内膜搔刮(ECC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以避免单纯宫颈活检导致的漏诊。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0~2013年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486例的病理学和阴道镜检查下宫颈活检报告。对其中行ECC操作的患者进行分析,并对阴道镜检查下宫颈活检的阳性病变、ECC阴性病变患者和阴道镜检查下宫颈活检的阴性而ECC阳性病变患者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行阴道镜检查下宫颈活检和ECC患者1486例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 )‐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 )为276例。宫颈活检阴性但ECC诊断为LSIL‐HSIL有24例(占1.6%),此为被阴道镜检查下宫颈活检所遗漏的。结论 ECC常规使用报道较少,在怀疑细胞学有低、高度宫颈组织变异和大于35岁及对阴道镜检查下宫颈活检不满意的妇女中采用将使其受益。

    作者:周红荣;蒋洪波;胡荷宇;龚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