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OD2信号对人肺泡巨噬细胞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阳大庆;石丽萍;张普山

关键词: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摘要:目的:研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信号在天然抗结核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平板计数法评价NOD2信号对人肺泡巨噬细胞杀结核分枝杆菌效应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NOD2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DEF4B mRNA的表达水平;还原型二氯荧光素(DFCH)探针法测定活性氧(ROS)水平。结果NOD2信号增强了人肺泡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 H37RV的杀灭。NOD2信号刺激后,人肺泡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NO )的分泌和DEF4B的表达均有所增加,但ROS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NOD2可能通过诱导NO和抗菌肽DEF4B的产生参与了早期的抗结核感染免疫。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方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在人群肾功能评价中的差异比较

    目的:比较3种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方程估算的GFR(eGFR)对人群肾功能评估的结果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同时进行血清肌酐和胱抑素C检测者,共65856例,以3个估算方程分别计算eG FR ,并比较整体及不同肾功能分组人群eGFR结果的差异。以3个方程得到的eGFR对个体肾功能重新分期,比较肾功能各分期例数分布的差异。结果与肌酐方程估算eGFR比较,另两个方程估算eGF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90(均 P<0.05)。一致性分析GFR均值差值分别为6.19、1.79 mL/(min ×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肌酐方程估算eGFR时,明显高估了个体的肾功能分期。结论3种方程估算G FR有相关性但存在明显差异,在评估不同人群肾功能时应选择合适的估算方程。

    作者:孙立山;陆柳;汪明东;鹿麟;余明;范列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对日本Sysmex公司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XN‐9000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参照多项国际、国内标准对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XN‐9000分析仪批内及批间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和准确性均符合相关质量控制要求。白细胞分类结果与手工分类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较好,嗜碱性粒细胞相关性不太理想。结论 XN‐9000分析仪是一种较理想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良好,可以满足临床检验工作及疾病诊治的需要。

    作者:熊仲波;金孝燕;陆波;王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B型钠尿肽和CA125联合检测在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糖链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呼吸困难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106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56例、健康者60例,在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浆BNP、CA125水平。另比较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CA125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NP、CA125水平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和健康者,呼吸困难患者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随着心力衰竭病情的加重,BNP与CA125水平逐渐升高;BNP、CA125联合检测对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治疗前后BNP和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和CA125联合检测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有助于鉴别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困难,判断心力衰竭程度、动态观察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喜荣;张孝华;李春兰;杨美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012~2014年无偿献血者抗-HCV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盐城地区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献血者抗‐HCV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HCV RNA。结果盐城地区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0.07%(109/163782);109例抗‐HCV阳性者中,80例为单试剂阳性,29例为双试剂阳性;初次献血者抗‐HCV阳性80例,重复献血者抗‐HCV阳性29例;符合核酸检测要求的72例单试剂抗‐HCV阳性者均为 HCV RNA阴性。结论盐城地区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近三年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没有变化,抗‐HCV单试剂阳性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作者:耿雪芹;姜斌;周军兵;黄宏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

    院内感染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医院消毒既可避免又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更是重中之重[1]。此外,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质量,可间接影响院内感染的控制,消毒质量监测则是评价医院消毒工作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2]。为了分析龙门县医疗机构消毒工作具体情况,找出医院消毒管理缺陷之处,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的效果,同时避免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对2013~2014年龙门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黄贤;旋惠娟;张玉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自身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研究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 )中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活动期、缓解期So‐JIA患儿血清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以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期组血清AKA、抗CC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4%、47.1%,缓解期组分别为17.2%、27.6%,活动期组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So‐JIA组AK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1.1%和97.2%,抗CCP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1.3%和91.9%,抗CCP抗体的灵敏度高于AKA。活动期组抗CCP抗体、IL‐17、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抗CCP抗体、IL‐17、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AKA和抗CCP抗体对So‐JI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灵敏度欠佳,二者联合检测对提高So‐JIA诊断特异度,尤其对提高活动期So‐JIA诊断阳性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夏国新;陈茜璐;刘燕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阿立哌唑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其配套AgilentHC‐C18分析柱,以254 nm检测波长测定阿立哌唑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专属性试验、精密度试验及回收试验,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阿立哌唑血药浓度的性能。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阿立哌唑的批内精密度(RSD )为4.6%~7.1%、批间RSD为4.1%~8.9%;回收率为94.7%~97.4%;低检测限为8.5ng/mL。线性方程:Y =4.4801X+43.716( r2=0.9996),线性范围为25~1000 ng/m L。结论该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适合临床药物治疗时血药浓度的监测。

    作者:汪旭强;宋保利;杨娜;周志强;薛斌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患儿近5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无菌采集患儿血液标本,37℃培养7 d ,采用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转种病原菌,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2009~2013年共送检36636份血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2107株,阳性率为5.75%。其中,革兰阳性菌1413株(占67.06%)、革兰阴性菌626株(占29.71%)、真菌68株(占3.23%)。主要的分离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03%),其次是大肠埃希菌(9.33%)、金黄色葡萄球菌(6.46%)、肺炎克雷伯菌(5.74%)和肠球菌属(4.94%)。大部分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结论革兰阳性球菌是该院患儿血培养的主要病原菌。大部分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作者:伍云霞;汤丽艳;郑玉强;张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对生化项目性能的评价

    目的:采用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生化项目的分析性能。方法以室间质评的能力比对检验(PT )结果计算项目的偏倚百分比(bias%),以室内质控的变异结果计算项目的变异百分比(CV%),采用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17项生化指标的检测性能,并结合质量目标指数(QGI)分析不符合3δ要求的原因。结果17个项目中82%的项目性能符合3δ要求,钠离子(Na+)、氯离子(Cl-)性能较差,直接胆红素(DBil)性能为不可接受。结论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检测项目性能简便易行,值得在生化质量管理工作中使用。

    作者:汪旭强;张大勇;周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清CEA 、NSE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联合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47例作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EA、NSE水平,观察并研究CEA与NSE对肺癌诊断的意义。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NSE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联合NSE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EA、NSE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CEA联合NSE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EA、NSE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理类型CEA联合NSE检测的阳性率与CEA、NSE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联合NSE检测能够提高肺癌的诊断阳性率,在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中尤其明显。

    作者:杨巍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清SOD与 HCY 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204例、体检健康者485例,检测并比较血清SOD、HCY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水平均低于健康者,而 HCY水平则高于健康者(P<0.05)。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SOD、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及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HCY水平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齐发梅;袁秀梅;董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指标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糖链抗原153(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97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43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及5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清LPA、TSGF和CA153水平,计算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乳腺癌组LPA、TSGF和CA153水平均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LPA、TSGF和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宫颈糜烂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宫颈糜烂患者沙眼衣原体(C T )和解脲脲原体(U u )感染状况。方法对562例宫颈糜烂患者(观察组)和218例宫颈正常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CT和Uu检测,对Uu培养阳性者进行药敏实验检测。结果观察组CT、Uu及C T+U u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11%、42.35%和9.61%,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中度与重度宫颈糜烂患者C T、U u及CT+ Uu混合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CT、Uu及CT+ Uu混合感染阳性率均高于轻度宫颈糜烂患者( P<0.05)。U u对交沙霉素的敏感率高(91.78%),其次是原始霉素(84.25%);耐药率高的是环丙沙星(85.96%),其次是氧氟沙星(73.29%)。结论 C T、U u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发生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U u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选择敏感、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感染。

    作者:曹伟胜;吴晓红;陈少南;钟群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泉州地区部分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3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部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 H )2‐VitD3]水平。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该院就诊骨质疏松患者216例纳入研究组,其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亚组112例,绝经性骨质疏松症亚组55例,继发骨质疏松症亚组16例,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亚组33例,根据年龄不同。另外选取参与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 H )2‐VitD3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血清25‐(OH)2‐VitD3的平均水平均低于参考值(30~100 ng/mL)。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亚组25‐(OH)2‐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男性25‐(OH)2‐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46,P<0.05)。对照组男性25‐(OH)2‐VitD3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6,P<0.05)。研究组小于60岁被试与大于或等于60岁被试的25‐(OH)2‐Vit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13,P<0.05)。对照组小于60岁被试与大于或等于60岁被试的25‐(OH)2‐Vit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68,P<0.05)。结论不同类型和性别的骨质疏松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存在差异,有必要科学指导中老年人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张红凤;卢海景;林玉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应用MLPA技术分析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染色体非整倍体及亚端粒区MLPA技术,检测6例核型分析诊断为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标本。结果6例病例经MLPA分析,均检出染色体相应区域探针信号异常,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均涉及亚端粒区。结论 MLPA技术,特别是亚端粒MLPA技术在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细胞遗传学诊断提供补充。

    作者:谢润桂;娄季武;刘彦慧;林洋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D-二聚体阳性患者在临床科室的分布及其检测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D‐二聚体阳性患者在临床各科室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3例患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C U科、心内科、呼吸内科、骨科、普外科、肝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和肿瘤科患者总阳性率为44.1%。同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中的D‐二聚体阳性者分别为86、34、26、24、18、12例。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可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监控。

    作者:王佳颖;胡晓渤;刘湘;张吉才;宁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肺结核患者 NO 和FOXP3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一氧化氮(NO)和叉头蛋白3(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结核患者与健康者各40例,采用Griess比色法检测血清NO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 T 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OXP3 mRNA水平。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清NO浓度为(15.71±1.26)μmol/L ,高于健康者的(5.45±0.98)μmol/L(P<0.05);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 淋巴细胞约占CD4+ T 淋巴细胞的(4.57±0.85)%,高于健康者的(1.83±0.49)%(P<0.05);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25+ T淋巴细胞高表达FOXP3。结论肺结核患者NO、FOXP3表达水平均升高,在肺结核免疫调节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态监测二者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利于肺结核患者的诊治。

    作者:沈丽燕;申卫红;朱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对124例ESRD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估,并比较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BDI评分显示纳入研究的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56.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性别构成和就业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和非在职患者抑郁情绪出现的概率较高;两组患者在年龄、透析时间、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情况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抑郁组白细胞以及血尿酸水平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D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且好发于女性和非在职患者,同时伴随较高的白细胞和尿酸水平。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某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分析

    目的:分析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的用血情况,了解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相关规定的掌握情况,做到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应用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查阅葛洲坝中心医院2010~2013年住院患者输血申请单及交叉配血登记本,统计各临床科室及各病种输血量及成分输血率。结果血液用量10大科室为感染性疾病病区(4800.5 U ),放化一、二病区(3773.0U),重症监护病房(3648.5U),普外科病区(3414.5U),血液内科病区(3188.0U),泌外科、神经外科病区(1939.5 U),骨外科一、二病区(1887.0U),消化内科病区(1372.0U),综合内科病区(1127.0U),妇产科病区(979.0U),共占全院用血总量的90.9%,成分输血率不低于99.8%;10大病种为肝硬化(4229.5 U )、消化性溃疡(2092.5 U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756.5 U )、骨折(1624.0 U )、重型肝炎(1235.5 U )、白血病(1082.0 U )、脑外伤(1059.0 U )、胃癌(1291.5 U )、再生障碍性贫血(1038.0 U )、肺癌(997.0 U ),占全院用血总量的57.2%,成分输血率不低于99.9%;10大科室和10大病种红细胞/血浆比例为0.34~4.98和0.005~6.590。结论2010年后该院成分输血率明显提升,乱用全血、浪费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掌握较好,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的输血现象,需要进一步在各临床科室普及科学合理的用血知识,提高安全用血意识。

    作者:童红斌;汪华;刘兴态;陈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输尿管镜检查术后继发脓毒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经皮肾镜取石术(PC N L )和输尿管肾镜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是治疗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1]。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不同地区临床常见病原菌有所差异,但革兰阴性杆菌仍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2]。对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前进行尿培养及致病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在术后出现发热或脓毒血症时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有效地控制泌尿系统感染[3]。同时,也能降低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避免真菌或多重感染的发生。2011~2014年,本院共对124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输尿管镜检查术,9例发生术后继发脓毒血症,尽管无死亡病例,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1例双肾结石并肾积水、肾功能不全患者输尿管镜检查术后继发严重脓毒血症分析如下。

    作者:黄景波;侬智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