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指标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李强

关键词:乳腺癌,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溶血磷脂酸, 糖链抗原153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糖链抗原153(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97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43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及5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清LPA、TSGF和CA153水平,计算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乳腺癌组LPA、TSGF和CA153水平均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LPA、TSGF和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患儿近5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无菌采集患儿血液标本,37℃培养7 d ,采用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转种病原菌,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2009~2013年共送检36636份血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2107株,阳性率为5.75%。其中,革兰阳性菌1413株(占67.06%)、革兰阴性菌626株(占29.71%)、真菌68株(占3.23%)。主要的分离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03%),其次是大肠埃希菌(9.33%)、金黄色葡萄球菌(6.46%)、肺炎克雷伯菌(5.74%)和肠球菌属(4.94%)。大部分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结论革兰阳性球菌是该院患儿血培养的主要病原菌。大部分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作者:伍云霞;汤丽艳;郑玉强;张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对生化项目性能的评价

    目的:采用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生化项目的分析性能。方法以室间质评的能力比对检验(PT )结果计算项目的偏倚百分比(bias%),以室内质控的变异结果计算项目的变异百分比(CV%),采用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17项生化指标的检测性能,并结合质量目标指数(QGI)分析不符合3δ要求的原因。结果17个项目中82%的项目性能符合3δ要求,钠离子(Na+)、氯离子(Cl-)性能较差,直接胆红素(DBil)性能为不可接受。结论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检测项目性能简便易行,值得在生化质量管理工作中使用。

    作者:汪旭强;张大勇;周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011~2013年支原体感染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2011~2013年支原体感染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1~2013年门诊送检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及其耐药性检测结果。结果2011~2013年,女性支原体感染率均高于男性,21~<31岁和31~<41岁人群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环丙沙星,且耐药率逐年上升,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较为敏感;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单一感染。结论2011~2013年,女性较男性更易感染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感染率较高;支原体感染经验治疗首选药为交沙霉素,其次是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作者:陈丽婷;陈垂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450例患者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周浦地区过敏患者的食入性与吸入性过敏原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上海市周浦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进行食入性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结果450例患者以吸入性过敏原过敏为主,分别为屋尘螨和粉尘螨组合、狗上皮、猫毛、真菌混合、榆树花粉和梧桐花粉,其sI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3%、17.78%、17.56%、14.44%、12.44%和12.22%。食入性过敏原中以鸡蛋、蟹、花生、牛奶的sIg E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6.89%、12.67%、10.89%和10.44%。结论上海市周浦地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食入性过敏原高,建立常见过敏原的检测对临床患者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德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阿立哌唑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其配套AgilentHC‐C18分析柱,以254 nm检测波长测定阿立哌唑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专属性试验、精密度试验及回收试验,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阿立哌唑血药浓度的性能。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阿立哌唑的批内精密度(RSD )为4.6%~7.1%、批间RSD为4.1%~8.9%;回收率为94.7%~97.4%;低检测限为8.5ng/mL。线性方程:Y =4.4801X+43.716( r2=0.9996),线性范围为25~1000 ng/m L。结论该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适合临床药物治疗时血药浓度的监测。

    作者:汪旭强;宋保利;杨娜;周志强;薛斌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患者听力受损的高危因素及防治对策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患者听力受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因手术中操作造成的听力受损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中听力受损者17例,发生率为11.33%,其中锤骨柄、手术时间、咽鼓管功能、电钻噪声、后鼓室胆脂瘤、迷路瘘管、耳硬化症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患者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也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听力受损相关因素较为复杂,在临床上要加强防范。

    作者:何益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NOD2信号对人肺泡巨噬细胞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信号在天然抗结核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平板计数法评价NOD2信号对人肺泡巨噬细胞杀结核分枝杆菌效应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NOD2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DEF4B mRNA的表达水平;还原型二氯荧光素(DFCH)探针法测定活性氧(ROS)水平。结果NOD2信号增强了人肺泡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 H37RV的杀灭。NOD2信号刺激后,人肺泡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NO )的分泌和DEF4B的表达均有所增加,但ROS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NOD2可能通过诱导NO和抗菌肽DEF4B的产生参与了早期的抗结核感染免疫。

    作者:阳大庆;石丽萍;张普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意义及常用方法比较

    目的:使用国产设备、试剂及配套的校准系统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性能进行评价,比较生化免疫比浊法和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检测结果均值与靶值的差异度及变异系数均小于5%。结论使用国产设备和试剂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符合实验室要求,并能满足临床需要,此外液相层析法的准确性和线性范围略高于生化免疫比浊法。

    作者:雷斌;李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血清瘦素(LEP)、可溶性瘦素受体(sOB‐R)的表达及两者联合游离瘦素指数(FL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70例经病理确诊的初诊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良性乳腺病患者(良性乳腺疾病组, n=50)及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n=50)的血清,检测其血清LEP及sOB‐R的表达,并经体质量指数(BMI)校正后分析以上两个指标。将乳腺癌组的试验数据与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LE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乳腺疾病组(P<0.05),而sOB‐R明显降低(P<0.05)。经校正,LEP的表达仍存在组间差异(P<0.05);而sOB‐R的组间差异消失(P>0.05)。乳腺癌组绝经后患者的LEP表达、FLI均与患者的pTNM分期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且绝经后发生转移、Ⅲ、Ⅳ期患者的LEP水平分别高于无转移及0~Ⅱ期患者(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LEP及FLI可能是潜在的评估临床病理的指标,LEP可能促进了绝经期后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进程。

    作者:王妍;姚伟;王博智;李廷坚;曹春燕;陈钊城;卢旭强;黄钦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方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在人群肾功能评价中的差异比较

    目的:比较3种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方程估算的GFR(eGFR)对人群肾功能评估的结果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同时进行血清肌酐和胱抑素C检测者,共65856例,以3个估算方程分别计算eG FR ,并比较整体及不同肾功能分组人群eGFR结果的差异。以3个方程得到的eGFR对个体肾功能重新分期,比较肾功能各分期例数分布的差异。结果与肌酐方程估算eGFR比较,另两个方程估算eGF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90(均 P<0.05)。一致性分析GFR均值差值分别为6.19、1.79 mL/(min ×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肌酐方程估算eGFR时,明显高估了个体的肾功能分期。结论3种方程估算G FR有相关性但存在明显差异,在评估不同人群肾功能时应选择合适的估算方程。

    作者:孙立山;陆柳;汪明东;鹿麟;余明;范列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指标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糖链抗原153(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97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43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及5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清LPA、TSGF和CA153水平,计算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乳腺癌组LPA、TSGF和CA153水平均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LPA、TSGF和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例无偿献血者抗-m ur阳性报道

    M NS血型系统存在许多变异型和卫星抗原,抗原复杂程度仅次于Rh血型系统。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是与 M NS血型系统有关的相对较稀有的血型系统,二者间存在可特异性重叠的低频同种抗原,所识别的位点相互覆盖,相应的血型抗体存在交叉反应,很难分离[1]。与欧美人群比相比,亚洲人群发生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可能性更高,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人群。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抗原、抗体反应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和溶血性输血反应。M ur抗原是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抗原之一,含有M ur抗原的细胞又称为M iⅢ细胞。本血站在15000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连续发现2例抗‐M ur抗体阳性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群;严凤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K-M B及cT nI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H FM D患儿80例(H FM D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K‐MB、cTnI水平。结果 HFMD组治疗前CK‐MB、cTnI水平分别为(38.10±19.50)U/L、(0.08±0.02)μg/L ,均高于对照组(P<0.05)。HFMD患儿治疗前CK‐MB、cTnI阳性率分别为56.3%、33.8%,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HFMD患儿CK‐MB、cTnI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K‐MB、cTnI对 HFMD合并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蔡德建;田玫玲;吴殿水;卢庆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2012~2014年分离的89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耐药酶检测结果及药敏实验检测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74.2%),主要来源于呼吸科病房(38.2%)。产酶菌株58株,占鲍曼不动杆菌的65.17%,不产酶菌株占34.83%,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7株,占产酶菌株的46.55%,产头孢菌素酶24株,占41.37%,产金属酶4株,占6.89%,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 )3株,占5.17%。产酶菌株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不产酶菌株对三代头孢类药物较敏感。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

    作者:庞菲;郑光敏;李玮;霍建敏;杨建军;周国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674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67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及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674例新生儿中,检出耳聋易感基因异常37例,其中176 del 16突变2例,299 del A T杂合突变5例,235 del C突变16例,IVS7‐2A>G杂合突变9例,2168A>G突变1例,538C> T 杂合突变2例,1494C> T 突变2例,阳性率为2.21%。结论听力筛查联合耳聋易感基因筛查能够从分子水平发现有可能存在听力损伤的新生儿,为早期发现、预测耳聋的发生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作者:黄美琼;葛晶晶;张广清;刘冬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被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RP水平并同时检测白细胞(WBC )计数,进行血培养,对血培养阳性的患儿进行药敏实验。比较CRP、WBC、CRP+WBC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中,血培养阳性54例,CRP阳性49例,WBC阳性38例。CRP+WBC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RP和WBC单独检测(P<0.05)。CRP+ WBC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1,高于CRP和WBC。结论 CRP联合WBC检测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史融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正常妊娠妇女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

    目的:了解正常妊娠妇女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 )、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纵向序贯研究的方法,分别在孕早期(10~14周)、孕中期(20~24周)、孕晚期(30~34周)、产前(38~42周)及产后(分娩后1周内)监测120例正常孕产妇血清AFU、ALP的活性,并与60例健康育龄期妇女(非孕对照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妊娠妇女孕早期血清AFU活性稍增高,与非孕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晚期及产前血清AFU 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随孕周增加而呈递增的趋势;产前达高峰,产后1周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正常妊娠妇女孕早期血清ALP活性稍增高,与非孕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晚期及产前血清ALP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随孕周增加而呈递增的趋势;产前达高峰,产后稍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清 AFU、ALP活性随孕周增加而递增;AFU、ALP可作为动态观察孕妇妊娠进展和胎儿生长发育的良好指标。

    作者:丘媛媛;陈小红;庞舒尹;余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南通地区2014年肠道病毒71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分析2014年江苏南通地区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52例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扩增病毒的VP1序列。获得的序列与来自其他地区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52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到12株 EV71 VP1序列,12株 VP1序列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3.4%~99.1%,进化树分析显示12株VP1序列全部属于C4基因型的C4a亚型。结论2014年南通地区分离的EV71流行病毒株与近年来中国其他地区的流行株有相同的起源,均属于EV71 C4基因的C4a亚型。

    作者:张宏萍;周敏;陆仁飞;李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输尿管镜检查术后继发脓毒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经皮肾镜取石术(PC N L )和输尿管肾镜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是治疗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1]。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不同地区临床常见病原菌有所差异,但革兰阴性杆菌仍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2]。对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前进行尿培养及致病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在术后出现发热或脓毒血症时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有效地控制泌尿系统感染[3]。同时,也能降低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避免真菌或多重感染的发生。2011~2014年,本院共对124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输尿管镜检查术,9例发生术后继发脓毒血症,尽管无死亡病例,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1例双肾结石并肾积水、肾功能不全患者输尿管镜检查术后继发严重脓毒血症分析如下。

    作者:黄景波;侬智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NAS-CL36首次修订主要内容解读

    分子诊断的基础是分析样品中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所涉及的技术除基因扩增检验外,还包括杂交试验、核酸电泳分析、DNA测序、生物芯片等[1]。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各级医院逐步开展优生优育筛查、基因突变、异位与重排等分子遗传病理的检测[1],在该领域建立公认的质量管理标准一直备受关注[2]。近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修订了2013版《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基因扩增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36,13版应用说明)[3],发布了即将实施的2014修订版《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36,14版应用说明)[4]。此次修订新增《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和《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等引用文件,将国际标准 ISO15189的要求推广并应用于分子诊断领域,为其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提高了对分子诊断检测能力获得认可的要求。现将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作者:李波;赵友云;高应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