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CEA 、NSE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分析

杨巍巍

关键词:肺癌, 诊断, 癌胚抗原, 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联合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47例作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EA、NSE水平,观察并研究CEA与NSE对肺癌诊断的意义。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NSE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联合NSE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EA、NSE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CEA联合NSE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EA、NSE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理类型CEA联合NSE检测的阳性率与CEA、NSE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联合NSE检测能够提高肺癌的诊断阳性率,在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中尤其明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郴州地区儿童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郴州地区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来自本院血培养标本检出的各类细菌,并对标本的送检科室、来源的患儿年龄及各类细菌的药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检出各类病原菌共计41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6株、革兰阴性杆菌176株、真菌21株。检出细菌排名前5的病原菌分别为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属。检出阳性菌株数量排前5名依次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新生儿科、呼吸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 )、神经内科。检出患儿年龄主要集中于3岁以下的儿童及婴幼儿。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其次是喹诺酮类药物,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真菌对5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灵敏度均较高。结论本院儿童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但是不同科室的构成比例并不一致;3岁以下儿童血流感染的可能性大;本院真菌检出率较高,占5.1%,与本院采用血培养真菌瓶有关;血培养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较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徐桂珍;李胜涛;史文元;朱军民;彭小友;徐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检验科免疫室医院感染隐患分析及防护对策

    医院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对血液、体液和组织液等标本进行相关诊断指标的检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极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1]。其中,检验科免疫室则主要承担各种病原体指标的血清学检测,如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 )、梅毒螺旋体和结核杆菌等。由于病原体血清学检测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特殊性,免疫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因素相对较多,更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对检验科免疫室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探讨切实可行的防护对策。

    作者:薛成军;陈治水;袁蓉;崔丽娟;王勇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泉州地区部分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3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部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 H )2‐VitD3]水平。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该院就诊骨质疏松患者216例纳入研究组,其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亚组112例,绝经性骨质疏松症亚组55例,继发骨质疏松症亚组16例,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亚组33例,根据年龄不同。另外选取参与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 H )2‐VitD3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血清25‐(OH)2‐VitD3的平均水平均低于参考值(30~100 ng/mL)。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亚组25‐(OH)2‐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男性25‐(OH)2‐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46,P<0.05)。对照组男性25‐(OH)2‐VitD3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6,P<0.05)。研究组小于60岁被试与大于或等于60岁被试的25‐(OH)2‐Vit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13,P<0.05)。对照组小于60岁被试与大于或等于60岁被试的25‐(OH)2‐Vit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68,P<0.05)。结论不同类型和性别的骨质疏松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存在差异,有必要科学指导中老年人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张红凤;卢海景;林玉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与精液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前列腺液(EPS )中有形成分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与精液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EPS中白细胞数量将患者分为A组(炎症患者,n=189)与B组(非炎症患者,n=94),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法分析精液质量,检测其精子密度、(a+b)级活力及精子活率。结果 EPS中白细胞数量与卵磷脂小体数量及红细胞数量无相关性。A组精液中精子密度、精子活率、(a+b)级活力较B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 P<0.01)。结论患者EPS中的白细胞数量能够影响其精液的质量。

    作者:牛小芳;张学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NAS-CL36首次修订主要内容解读

    分子诊断的基础是分析样品中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所涉及的技术除基因扩增检验外,还包括杂交试验、核酸电泳分析、DNA测序、生物芯片等[1]。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各级医院逐步开展优生优育筛查、基因突变、异位与重排等分子遗传病理的检测[1],在该领域建立公认的质量管理标准一直备受关注[2]。近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修订了2013版《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基因扩增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36,13版应用说明)[3],发布了即将实施的2014修订版《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36,14版应用说明)[4]。此次修订新增《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和《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等引用文件,将国际标准 ISO15189的要求推广并应用于分子诊断领域,为其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提高了对分子诊断检测能力获得认可的要求。现将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作者:李波;赵友云;高应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观察

    目的: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凝血功能的损伤状况。方法选择高HAPC患者69例,检测空腹血浆标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以生活在同海拔地的健康人群作为高原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APC患者Fbg、APTT、TT水平均高于高原对照组(P<0.05),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观察表明,综合治疗可促进HAPC患者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结论HAPC患者出血与凝血两个过程十分复杂,既包含生理性的适应过程,同时也包含着从生理适应到病理改变的演变过程。

    作者:石泉贵;冯东方;陈芳芳;石华英;童静;肖静;黄淮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意义及常用方法比较

    目的:使用国产设备、试剂及配套的校准系统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性能进行评价,比较生化免疫比浊法和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检测结果均值与靶值的差异度及变异系数均小于5%。结论使用国产设备和试剂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符合实验室要求,并能满足临床需要,此外液相层析法的准确性和线性范围略高于生化免疫比浊法。

    作者:雷斌;李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方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在人群肾功能评价中的差异比较

    目的:比较3种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方程估算的GFR(eGFR)对人群肾功能评估的结果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同时进行血清肌酐和胱抑素C检测者,共65856例,以3个估算方程分别计算eG FR ,并比较整体及不同肾功能分组人群eGFR结果的差异。以3个方程得到的eGFR对个体肾功能重新分期,比较肾功能各分期例数分布的差异。结果与肌酐方程估算eGFR比较,另两个方程估算eGF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90(均 P<0.05)。一致性分析GFR均值差值分别为6.19、1.79 mL/(min ×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肌酐方程估算eGFR时,明显高估了个体的肾功能分期。结论3种方程估算G FR有相关性但存在明显差异,在评估不同人群肾功能时应选择合适的估算方程。

    作者:孙立山;陆柳;汪明东;鹿麟;余明;范列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研究

    目的:了解2011~2013年老年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 PI鉴定系统,对本院2011~2013年分离自老年患者各类临床标本的细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致病菌药敏实验检测,并对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老年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分别为9.93%、11.56%、13.37%,3年均以重症监护病房检出率高;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美洛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小于30%。结论关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迁,减少感染危险因素,可有效防止其耐药性增高。

    作者:陈键;陈世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2012~2014年分离的89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耐药酶检测结果及药敏实验检测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74.2%),主要来源于呼吸科病房(38.2%)。产酶菌株58株,占鲍曼不动杆菌的65.17%,不产酶菌株占34.83%,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7株,占产酶菌株的46.55%,产头孢菌素酶24株,占41.37%,产金属酶4株,占6.89%,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 )3株,占5.17%。产酶菌株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不产酶菌株对三代头孢类药物较敏感。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

    作者:庞菲;郑光敏;李玮;霍建敏;杨建军;周国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450例患者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周浦地区过敏患者的食入性与吸入性过敏原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上海市周浦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进行食入性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结果450例患者以吸入性过敏原过敏为主,分别为屋尘螨和粉尘螨组合、狗上皮、猫毛、真菌混合、榆树花粉和梧桐花粉,其sI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3%、17.78%、17.56%、14.44%、12.44%和12.22%。食入性过敏原中以鸡蛋、蟹、花生、牛奶的sIg E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6.89%、12.67%、10.89%和10.44%。结论上海市周浦地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食入性过敏原高,建立常见过敏原的检测对临床患者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德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流式细胞仪性能评价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仪性能评价方法。方法基于《YY/T0588‐2005流式细胞仪》行业标准,利用BriCyte E6流式细胞仪,建立适用于流式细胞仪性能评价的测试方案,包括荧光灵敏度、荧光线性、前向角散射光检测灵敏度、仪器分辨率、前向角散射光和侧向角散射光分辨率、倍体分析线性、携带污染率、表面标志物检测准确性、表面标志物检测重复性、仪器稳定性等。结果该流式细胞仪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结论上述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可靠,能够对流式细胞仪性能进行全面评价。该方法对于流式细胞仪性能验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小林;李昂;杨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Beckman 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异常结果标本白细胞分类的可靠性评价

    目的:探讨美国Beckman Coulter L H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异常结果标本白细胞分类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进行病情监测。方法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镜检法对单核细胞百分率(M O%)在15%~20%和大于20%的血液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与人工分类是否一致,进而对仪器法的可靠性作出评价。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标本仪器法和手工分类法的5种白细胞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在15%~20%的血标本,仪器法和手工分类法分类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MO%>20%的血标本,仪器法所测MO%结果高于手工分类法(P<0.01),其他细胞两种分类方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ckman Coulter LH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结果正常的血标本白细胞分类准确,但对M O%>15%的血标本需手工复检。

    作者:李云婷;张晓琳;王丽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

    目的:通过检测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了解机体在梅毒早期感染时的细胞免疫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9名志愿者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其中健康对照组20例,一期梅毒(PS )组10例,二期梅毒(SS)组15例,早期潜伏梅毒(ELS)组14例。结果早期梅毒各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3+是SS组高,PS组次之,ELS组第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为ELS组高,SS组次之,PS组第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为PS组高,SS组次之,ELS组第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梅毒细胞免疫有增强,这对清除 T P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梁平;李喜英;陈宏;何晓丹;薛强东;饶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INSURE技术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36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INSURE技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INSURE技术,对照组未采用INSURE技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呼吸暂停发生人次及应用氨茶碱人次减少,三凹征发生率降低,用氧时间与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均未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经随访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NRDS早期使用INSURE技术可以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呼吸暂停,避免机械通气,缩短用氧及住院时间。

    作者:韩桂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脊液神经元性烯醇化酶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

    目的: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生物参考区间。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28‐A2文件推荐的方法,收集1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个体建立脑脊液NSE生物参考区间,并参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L38:2012文件的要求对生物参考区间进行评审。结果建立的脑脊液NSE生物参考区间为0~3.14 ng/mL。脑脊液NSE浓度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建立生物参考区间可靠、准确、科学、实用,符合临床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艳菲;陈刚;张丽娜;董秀鹏;寇筱囡;崔颖;曹秀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8及TNF-α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8及TNF‐α的水平,并与15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体积亚组血清IL‐1β、IL‐8及T N 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梗死体积的增加而增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8及TNF‐α水平增高,其升高的程度与梗死体积密切相关,可用于其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作者:凌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宫颈糜烂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宫颈糜烂患者沙眼衣原体(C T )和解脲脲原体(U u )感染状况。方法对562例宫颈糜烂患者(观察组)和218例宫颈正常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CT和Uu检测,对Uu培养阳性者进行药敏实验检测。结果观察组CT、Uu及C T+U u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11%、42.35%和9.61%,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中度与重度宫颈糜烂患者C T、U u及CT+ Uu混合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CT、Uu及CT+ Uu混合感染阳性率均高于轻度宫颈糜烂患者( P<0.05)。U u对交沙霉素的敏感率高(91.78%),其次是原始霉素(84.25%);耐药率高的是环丙沙星(85.96%),其次是氧氟沙星(73.29%)。结论 C T、U u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发生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U u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选择敏感、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感染。

    作者:曹伟胜;吴晓红;陈少南;钟群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对生化项目性能的评价

    目的:采用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生化项目的分析性能。方法以室间质评的能力比对检验(PT )结果计算项目的偏倚百分比(bias%),以室内质控的变异结果计算项目的变异百分比(CV%),采用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17项生化指标的检测性能,并结合质量目标指数(QGI)分析不符合3δ要求的原因。结果17个项目中82%的项目性能符合3δ要求,钠离子(Na+)、氯离子(Cl-)性能较差,直接胆红素(DBil)性能为不可接受。结论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检测项目性能简便易行,值得在生化质量管理工作中使用。

    作者:汪旭强;张大勇;周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D-二聚体、cT nT 及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肌钙蛋白 T (cTnT )及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36例(AMI组)和体检健康者2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血浆D‐D、cTnT、心肌酶谱水平及其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AMI组D‐D、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中,cTnT、D‐D、心肌酶谱的阳性率分别为91.67%、69.44%、66.67%,cTnT阳性率明显高于D‐D和心肌酶谱(P<0.05)。血浆cTnT对AMI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D‐D和心肌酶谱(P<0.05)。结论与D‐D和心肌酶谱相比,cTnT对AMI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更好,临床上可多项联合检测提高检测准确性。

    作者:黄建锋;张小锋;陈丕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