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菲;陈刚;张丽娜;董秀鹏;寇筱囡;崔颖;曹秀华
目的:探讨美国Beckman Coulter L H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异常结果标本白细胞分类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进行病情监测。方法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镜检法对单核细胞百分率(M O%)在15%~20%和大于20%的血液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与人工分类是否一致,进而对仪器法的可靠性作出评价。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标本仪器法和手工分类法的5种白细胞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在15%~20%的血标本,仪器法和手工分类法分类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MO%>20%的血标本,仪器法所测MO%结果高于手工分类法(P<0.01),其他细胞两种分类方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ckman Coulter LH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结果正常的血标本白细胞分类准确,但对M O%>15%的血标本需手工复检。
作者:李云婷;张晓琳;王丽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检测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了解机体在梅毒早期感染时的细胞免疫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9名志愿者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其中健康对照组20例,一期梅毒(PS )组10例,二期梅毒(SS)组15例,早期潜伏梅毒(ELS)组14例。结果早期梅毒各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3+是SS组高,PS组次之,ELS组第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为ELS组高,SS组次之,PS组第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为PS组高,SS组次之,ELS组第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梅毒细胞免疫有增强,这对清除 T P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梁平;李喜英;陈宏;何晓丹;薛强东;饶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3种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方程估算的GFR(eGFR)对人群肾功能评估的结果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同时进行血清肌酐和胱抑素C检测者,共65856例,以3个估算方程分别计算eG FR ,并比较整体及不同肾功能分组人群eGFR结果的差异。以3个方程得到的eGFR对个体肾功能重新分期,比较肾功能各分期例数分布的差异。结果与肌酐方程估算eGFR比较,另两个方程估算eGF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90(均 P<0.05)。一致性分析GFR均值差值分别为6.19、1.79 mL/(min ×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肌酐方程估算eGFR时,明显高估了个体的肾功能分期。结论3种方程估算G FR有相关性但存在明显差异,在评估不同人群肾功能时应选择合适的估算方程。
作者:孙立山;陆柳;汪明东;鹿麟;余明;范列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被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RP水平并同时检测白细胞(WBC )计数,进行血培养,对血培养阳性的患儿进行药敏实验。比较CRP、WBC、CRP+WBC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中,血培养阳性54例,CRP阳性49例,WBC阳性38例。CRP+WBC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RP和WBC单独检测(P<0.05)。CRP+ WBC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1,高于CRP和WBC。结论 CRP联合WBC检测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史融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信号在天然抗结核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平板计数法评价NOD2信号对人肺泡巨噬细胞杀结核分枝杆菌效应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NOD2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DEF4B mRNA的表达水平;还原型二氯荧光素(DFCH)探针法测定活性氧(ROS)水平。结果NOD2信号增强了人肺泡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 H37RV的杀灭。NOD2信号刺激后,人肺泡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NO )的分泌和DEF4B的表达均有所增加,但ROS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NOD2可能通过诱导NO和抗菌肽DEF4B的产生参与了早期的抗结核感染免疫。
作者:阳大庆;石丽萍;张普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制正常对照血浆能否作为日常工作的室内质控物。方法抽取10 d内测试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C T )及纤维蛋白原(Fbg )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凝血试验结果(标本数大于20份),计算均值和标准差作为绘制质控图的数据。每天从所测标本中选取1份所测PT、APTT、Fbg结果均在均值附近的标本,用红色笔在图上标出测试结果并把该标本作为第1份质控物于冰箱冷藏保存。第2天在检测标本的同时再检测所保存标本(质控物),将所得结果用蓝笔标在同一纵轴上。然后重找1份当天测试标本。结果在PT、APTT、Fbg质控图均值附近的标本,将结果用红笔标在质控图第2纵轴上,标本留为下一工作日的质控物,次日将测试质控结果用蓝笔标在同一纵轴上,依次类推完成当月测试,获得双曲线,根据双曲线的离散程度判断质控情况。结果 PT试验双曲线的离散程度为13.8±1.94,该双曲线可用以判断质控情况。APTT、Fbg双曲线同PT。结论双曲线质控操作简单,标本不需特殊保存条件,可以直观反应质控情况。
作者:李臣;王晓红;李辉;刘晓荣;刘江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克隆Tp47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Tp47蛋白,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其免疫反应活性。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p47基因,将Tp47克隆至pGEX‐6P‐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Tp47,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诱导表达后,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重组蛋白,鉴定正确后采用Western‐Blot检测重组蛋白与梅毒阴性、阳性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pGEX‐6P1‐T p47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1×103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检测显示其能与梅毒阳性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梅毒阴性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性。结论成功克隆、表达、纯化T p47重组蛋白,其与临床各期梅毒患者血清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为 T p47重组蛋白用于梅毒早期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郑和平;覃晓琳;黄进梅;薛耀华;白顺;吕萍;杨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一氧化氮(NO)和叉头蛋白3(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结核患者与健康者各40例,采用Griess比色法检测血清NO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 T 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OXP3 mRNA水平。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清NO浓度为(15.71±1.26)μmol/L ,高于健康者的(5.45±0.98)μmol/L(P<0.05);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 淋巴细胞约占CD4+ T 淋巴细胞的(4.57±0.85)%,高于健康者的(1.83±0.49)%(P<0.05);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25+ T淋巴细胞高表达FOXP3。结论肺结核患者NO、FOXP3表达水平均升高,在肺结核免疫调节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态监测二者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利于肺结核患者的诊治。
作者:沈丽燕;申卫红;朱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正常妊娠妇女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 )、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纵向序贯研究的方法,分别在孕早期(10~14周)、孕中期(20~24周)、孕晚期(30~34周)、产前(38~42周)及产后(分娩后1周内)监测120例正常孕产妇血清AFU、ALP的活性,并与60例健康育龄期妇女(非孕对照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妊娠妇女孕早期血清AFU活性稍增高,与非孕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晚期及产前血清AFU 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随孕周增加而呈递增的趋势;产前达高峰,产后1周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正常妊娠妇女孕早期血清ALP活性稍增高,与非孕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晚期及产前血清ALP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随孕周增加而呈递增的趋势;产前达高峰,产后稍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清 AFU、ALP活性随孕周增加而递增;AFU、ALP可作为动态观察孕妇妊娠进展和胎儿生长发育的良好指标。
作者:丘媛媛;陈小红;庞舒尹;余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阳性及阴性 HBV感染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 T淋巴细胞(T reg )、白细胞介素‐18、γ‐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75例 HBV感染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和慢性无症状 HBV携带者(ASC)组,各组再分为HBeAg(+)组和 HBeAg(-)组,检测外周血CD4+CD25+ Treg、细胞因子及肝功能指标的水平。以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HBeAg(+)与 HBeAg(-)ASC组和CHB组CD4+ CD25+ Treg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与 HBeAg(-)ASC组和CHB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BeAg(+)ASC组外周血CD4+CD25+ Treg表达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基酶/血小板比值呈正相关( P<0.05)。结论 CD4+CD25+ T reg和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D4+CD25+ T reg表达水平与肝炎的炎性反应程度有一定关系。
作者:颜晓霞;陈锡莲;李彩东;吴斌;段正军;田鹏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周浦地区过敏患者的食入性与吸入性过敏原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上海市周浦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进行食入性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结果450例患者以吸入性过敏原过敏为主,分别为屋尘螨和粉尘螨组合、狗上皮、猫毛、真菌混合、榆树花粉和梧桐花粉,其sI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3%、17.78%、17.56%、14.44%、12.44%和12.22%。食入性过敏原中以鸡蛋、蟹、花生、牛奶的sIg E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6.89%、12.67%、10.89%和10.44%。结论上海市周浦地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食入性过敏原高,建立常见过敏原的检测对临床患者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德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 )中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活动期、缓解期So‐JIA患儿血清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以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期组血清AKA、抗CC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4%、47.1%,缓解期组分别为17.2%、27.6%,活动期组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So‐JIA组AK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1.1%和97.2%,抗CCP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1.3%和91.9%,抗CCP抗体的灵敏度高于AKA。活动期组抗CCP抗体、IL‐17、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抗CCP抗体、IL‐17、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AKA和抗CCP抗体对So‐JI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灵敏度欠佳,二者联合检测对提高So‐JIA诊断特异度,尤其对提高活动期So‐JIA诊断阳性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夏国新;陈茜璐;刘燕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盐城地区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献血者抗‐HCV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HCV RNA。结果盐城地区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0.07%(109/163782);109例抗‐HCV阳性者中,80例为单试剂阳性,29例为双试剂阳性;初次献血者抗‐HCV阳性80例,重复献血者抗‐HCV阳性29例;符合核酸检测要求的72例单试剂抗‐HCV阳性者均为 HCV RNA阴性。结论盐城地区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近三年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没有变化,抗‐HCV单试剂阳性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作者:耿雪芹;姜斌;周军兵;黄宏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确诊的137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组72例、非细菌感染组65例;同期出生的63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研究组新生儿PCT、CRP及WBC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RP及WBC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PCT对细菌感染所致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RP与WBC ;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灵敏度。结论 PCT较CRP和WBC具有更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PCT、CRP和WBC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运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 h17)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 T h17细胞在急性荨麻疹免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外周血T h17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分析其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素受体γt(RORγt)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析其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6、IL‐17A、IL‐17F和IL‐23水平。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Th17细胞数量(t=36.6341,P<0.05)和RORγt mRNA水平(t=23.8401,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TGF‐β(t=15.5211,P<0.05)、IL‐6(t=7.2473,P<0.05)、IL‐17A(t=15.4153,P<0.05)和 IL‐17F(t=13.0321,P<0.0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17A、IL‐17F和IL‐6等炎症因子在急性荨麻疹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石教启;张继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在指导瓣膜置换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期间抗菌药物停用时机的价值。方法收集瓣膜置换术后出现V A P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PC T 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PC T 组在诊断V A P当天,第1、3、5、7、10天,以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检测血清PC T水平,PC T<0.25 ng/m L时停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按传统标准停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患者预后。结果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感染复发率及感染相关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 对指导瓣膜置换术后VAP 抗菌药物停用时机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以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作者:石齐芳;梁大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对124例ESRD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估,并比较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BDI评分显示纳入研究的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56.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性别构成和就业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和非在职患者抑郁情绪出现的概率较高;两组患者在年龄、透析时间、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情况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抑郁组白细胞以及血尿酸水平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D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且好发于女性和非在职患者,同时伴随较高的白细胞和尿酸水平。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有IPFI高危因素的96例COPD患者,将患者分为IPFI组与非IPFI组。对纳入研究者进行G试验,并同时留取患者痰液做传统方法(痰涂片和真菌培养)的检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计算G试验和传统方法的曲线下面积,比较两项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结果以20 pg/mL为临界值,IPFI组的(1,3)‐β‐D葡聚糖浓度明显高于非IP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89.6%、68.0%、97.2%。G试验和传统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2和0.790。结论 G试验较传统方法简便、省时且阳性率高,可作为COPD合并IPFI早期诊断指标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作者:张乐;尹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静脉血浆钾、钠、氯离子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00例,采集肝素锂抗凝动脉全血标本及静脉血浆标本,采用罗氏公司A V L 9180型电解质分析仪检测动脉全血、动脉血浆、静脉血浆标本钾、钠、氯离子水平。结果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钠、氯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钾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全血与静脉血浆钠、氯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全血与静脉血浆钾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静脉血浆钠、氯离子浓度存在差异,而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静脉血浆钾离子浓度可互为参照。
作者:王晓刚;农乐关;刘旭;李雪峰;梁棱;罗锦英;吴文婷;陈治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染色体非整倍体及亚端粒区MLPA技术,检测6例核型分析诊断为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标本。结果6例病例经MLPA分析,均检出染色体相应区域探针信号异常,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均涉及亚端粒区。结论 MLPA技术,特别是亚端粒MLPA技术在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细胞遗传学诊断提供补充。
作者:谢润桂;娄季武;刘彦慧;林洋洋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