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华英;黄胜;庞伟鸿;陈亚珍
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N‐端脑利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院收治的5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该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患者以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标准作为根据进行分级,其中Ⅱ级患者有24例,Ⅲ级患者有15例、Ⅳ级患者11例。采用胶体金法对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在对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测定时需要分别测定入院前以及入院5d后的浓度。并且还需要采用散射比浊法,测量血清hs‐CRP水平。结果将两组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的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明显要高,而左室射血分数却要比对照组低许多。对于血清hs‐CRP水平实验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心功能分级数的增大这种差距也随之拉大。在Ⅱ~Ⅳ级这三级之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都可以作为心力衰竭判定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在临床上将这两者联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心力衰竭进行诊断。hs‐CRP联合N‐端脑利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曹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新形势下的今天,对于各医学院校检验专业即将毕业学子们来说,后一年的临床实习阶段,是帮助学子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条重要实践之路,也是他们以后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必不可少,极其重要的第一步。临床实习是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后的也是重要的一课。在这一阶段,培养实习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把每一位学子培养成为未来合格的检验工作者是实习的佳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实习过程中检验科对实习生的规范化管理及带教老师规范化的言传身教,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那么检验科该如何管,老师该如何带教才规范,实习学生又该如何学才能取得佳的成效达到学以致用,是近年来医院检验科所面临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挑战。笔者就近十年带教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希望与同行共同探讨。
作者:王一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3项指标在2种生化分析系统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为实验室2种生化分析系统检验结果互认和实验室认可提供依据。方法取2个不同浓度的质控品分别在2种生化分析仪进行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检测,并以厂商注明和该实验室设定的精密度要求为评估标准,再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9‐A2文件,分别测定100例患者血清CK、AST、LDH的含量,计算2种方法的相对偏倚(SE%)。然后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总误差范围的1/2为临床可接受判断标准,评估两种生化分析系统对CK、AST、LDH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种生化分析系统对CK、AST、LDH检测的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厂商注明和该实验室设定的精密度要求,且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实验结果比对可靠。除LDH在低医学决定水平处的SE%超过了临床可接受判断标准,其余项目均低于可接受限,2种生化分析系统结果一致。结论当有2个检测系统对同一检验项目进行检测时,应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作者:彭琪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水平对急性发热患者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86例急性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菌血症组(n=52)、局部感染组(n=276)和非感染组(n=58)。比较各组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的面积(AUC)评价其诊断价值,并确定佳临界值及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结果菌血症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血症组CRP和WBC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血症组血清PCT<0.5 ng/ml的比例明显低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5~<2.0 ng/mL、2.0~<10.0 ng/mL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 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阴性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和WBC的AUC分别为0.858、0.723、0.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菌血症,血清PCT水平的佳阳性阈值为0.4 ng/mL ,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 Youden指数分别为90.4%、64.2%、49.5%、94.5%及0.546。结论在诊断菌血症方面,血清PC T水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一个快速且可靠指标。
作者:陈池华;周飞;黄汉常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急性肾损伤(AKI)是以肾功能在短时间内突然迅速下降为主要特点并同时伴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肾脏疾病,是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AKI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到5%,在重症监护室(IC U )患者中的发生率甚至高达30%,据估计在亚洲每年大约有200万人死于A K I ,而且对于那些即使能够从AKI恢复的患者,在日后也有较高的风险发展为慢性肾脏病(CKD)[1]。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够明显降低AKI患者的病死率,并极大提高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依靠传统的血肌酐检测来诊断 AKI有很大的局限性及滞后性[2],这就要求必须寻找新的能够快速、准确诊断AKI的实验室指标检来代替传统检测手段。新近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可能有希望成为AKI的早期检测指标,也更适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3‐4 ]。本文就近年来NGAL检测对于诊断AKI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郜乐乐;王红专;申绯翡;刘洪利;姚佳;刘笑梦;综述孙建勋;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突变,探讨其与孕妇异常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熔解曲线分析法,检测50例异常高凝状态孕产妇和44例健康对照孕产妇的MTHFR基因C677T位点突变情况。结果异常高凝组和对照组MTHFR基因C677T3种基因型在两组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其中高凝组CC基因型表达频率明显降低( P=0.01 ),T等位基因表达频率明显增大( P=0.005)。结论孕产妇异常高凝状态与M T HFR基因C677T位点突变有关。
作者:章莉;俞菁;谭美玉;侯雅萍;李海川;胡荷宇;龚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 .TB)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肺外结核组125例,均进行T‐SPOT .TB、TB‐PCR和抗酸杆菌涂片检测;对照组非结核疾病患者87例,均进行上述检测。结果125例肺外结核患者,涂片抗酸杆菌阳性4例,阳性率3.2%;PCR阳性57例,阳性率45.6%;T‐SPOT .TB 阳性96例,阳性率76.8%。T‐SPOT .TB与 TB‐PCR两种方法共检测阳性患者104例,阳性率83.2%。对照组 PCR阳性3例,阳性率3.4%;T‐SPOT .TB阳性4例,阳性率4.6%。结论 T‐SPOT .TB检测技术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在肺外结核病的诊断上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与PCR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肺外结核的检出率。
作者:王成勇;潘士虎;刘敏;刘洁;吴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调查广东省佛山市育龄人群中生育严重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儿的高风险夫妇检出率及严重地贫导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采集佛山市17522对待孕育龄夫妇的外周静脉血,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小于80fL为血液学表型初筛阳性指标,对检出双方表型阳性的348对夫妇进行α和β‐珠蛋白基因型分析,根据夫妇双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育龄人群中生育HbBart′s水肿胎、血红蛋白H病、重型β‐地贫患儿的高风险夫妇检出率分别为0.36%、0.47%和0.20%,合计为1.03%;上述3种严重地贫所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0/万、11.8/万和5.0/万,合计为25.8/万。结论本研究阐明了佛山市育龄人群中严重地贫导致出生缺陷的危害程度,为该地区开展优生工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作者:张海英;刘国先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140例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PEDF、α颗粒膜蛋白(CD62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 a复合物纤维蛋白受体(PAC‐1)水平。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PED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62P和PAC‐1阳性百分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增加,其血清PEDF水平逐步降低,而CD62P和PAC‐1阳性百分率均逐步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PEDF水平与CD62P和PAC‐1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643、-0.505,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PEDF水平降低与血小板异常活化标志物密切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了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龙平;唐爱国;周勇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报警系统(Q‐Fla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Sysmex XT‐1800i分析仪白细胞分类Q‐Flag报警信息的标本394份和无异常报警信息的标本190份进行人工显微镜复检,观察全血细胞数量和形态学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Sysmex XT‐1800i分析仪对异常细胞报警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62.3%,阳性预测值为70.8%和阴性预测值为100.0%。以人工显微镜复检为“金标准”,血细胞分析仪未出现Q‐Flag报警信息时,人工显微镜复检未见异常细胞,符合率为100%;Sysmex XT‐1800i分析仪在100 U ≤ Q‐Flag <200 U 报警时,白细胞分类符合率为0%~75.0%;在200 U≤Q‐Flag≤300 U报警时,白细胞分类符合率为66.7%~95.6%。结论 Sysmex XT‐1800i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报警系统(Q‐Flag )灵敏度高,异常Q‐Flag报警的标本必须人工显微镜复检,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信息。
作者:韩冰;高阳;李康;宋其生;于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的892株KPN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KPN占标本总量的40.92%,其检出率高的科室是ICU(46.46%),高的标本是痰液(43.51%),ESBLs阳性菌株呈多重耐药趋势,该菌无论产ESBLs与否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结论 ESBLs阳性菌株耐药率均高于ESBLs阴性菌株,建议临床根据是否产ESBLs及病程长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的发生率以及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小敏;闫卫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检测HBV感染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3(IL‐33)及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探讨其与乙肝患者病情发展中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10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35例,慢性乙肝患者42例,重症乙肝患者33例)和36例正常对照血清IL‐33及IL‐18的水平,同时检测以上乙肝患者血清转氨酶A L T ,分析IL‐33、IL‐18与A L T的关系。结果重症乙肝患者组与慢性乙肝患者组血清IL‐33及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01),无症状携带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且各组乙肝患者IL‐33及IL‐18水平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 r=0.568;r=0.612,P<0.01)。结论 IL‐33及IL‐18在 HBV感染者中高水平表达,可能与炎症因子激活有关,在 HBV感染免疫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肖庆;迟秀文;刘晓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估实验室内Beckman AU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套检测系统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6项指标的精密度、不确定度及结果的可比性。方法采用NCCLS EP15‐A2方案,进行精密度、可比性分析,批内及日间精密度、各仪器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1/4、1/3、1/2CLIA′88TEa为评价标准。利用校准品不确定度、基于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数据评估这些项目的不确定度。结果5套检测系统血脂6项指标的批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相对偏倚均符合临床要求;TG扩展不确定度为0.079、0.035 mmol/L , TCHO扩展不确定度为0.248、0.157 mmol/L ,HDL‐C扩展不确定度为0.144、0.018 mmol/L ,LDL‐C扩展不确定度为0.140、0.186 mmol/L ,APOA1扩展不确定度为0.148、0.090 mmol/L ,APOB扩展不确定度为0.104、0.058 mmol/L。结论血脂6项检测结果在Beckman AU系列5套检测系统精密度良好且相同项各结果呈显著相关,结果一致且可比,对各分析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直观表达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评定简单易行。
作者:向加林;任勇;杨小理;杨艳;欧阳旭红;韩昵薇;尹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单胺氧化酶(MAO)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及其与肝功能检测项目腺苷脱氨酶(ADA)、胆碱脂酶(CHE)的相关性以探寻一种能早期诊断肝硬化的敏感、且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方法以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兰州石化总医院、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甘肃省人民医院已确诊住院且排除有肝病外其他疾病249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心、肝、肾功能检测健康的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Olympus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MAO、ADA、CHE活性并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未复制患者比较,血清ADA和CH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A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未复制患者比较,ADA、MAO、CH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患者常规肝功能检测项目及MAO、ADA、CHE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中,皆在肝硬化组中明显升高,CHE在肝硬化组中降低为明显。将病例组的MAO与其他反映肝功能指标CHE、ADA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乙肝、丙肝、肝硬化病例组ADA、MAO、CHE与健康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组与乙肝、丙肝组比较ADA、MAO、CHE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乙肝和丙肝组比较 ADA和CHE有显著性差异 P<0.01和 P<0.05,而MAO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血清中 ADA、MAO、CHE在肝硬化时升高程度高于乙肝和丙肝组。且 ADA、MAO、CHE活性升高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致性。表明MAO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更具敏感性,且检测方法简便,对检测者无危害。结论血清MAO、ADA和CHE能反映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更能反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及肝实质细胞损害程度,是早期反映肝损伤较为理想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血清M AO检测是一项检测方法简便、适合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价格低廉、适宜各级医院推广、对检测者无危害的早期诊断肝硬化的血清学检测项目。
作者:王彩凤;齐发梅;袁秀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帕罗西汀治疗原发性早泄后血浆5‐HT浓度的变化以及此种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筛选本院门诊原发性早泄患者81例,根据患者近3次性生活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ntra‐vaginal ejaculation latency time , IELT )的平均值将入选样本分为两组:A组(IELT≤30 s),B组(30 s<IELT≤60 s)。同时对每一个患者予以提取血浆冻存。两组患者均口服帕罗西汀20 mg/d ,连用8周。治疗8周后再次予以同样的方法记录IELT ,提取患者血浆。采用5‐HT ELISA试剂盒测定所收集的血浆样本。运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研究初始,研究终点时,共计125例患者获得了可靠随访数据及血样信息,其中 A 组41例,B组40例。研究发现,研究初始时,A 组患者血浆5‐H T 浓度显著低于B组( P<0.001),治疗后,血浆5‐HT浓度及IELT均显著增加(P<0.001),A组IELT 均值的增加以及5‐HT 浓度的增加均显著高于B组,(P<0.001)。结论原发性早泄患者血浆5‐HT浓度越低的患者表现出了越严重的早泄症状。原发性早泄患者在通过帕罗西汀治疗后5‐HT浓度显著增高且治疗前5‐HT浓度越低的患者治疗后其5‐HT浓度增高越明显,且其临床症状改善越明显,5‐HT浓度的提高与患者早泄症状的改善之间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作者:罗兵;龙家才;李炜;朱科;刘三荣;张超;李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优选精子在夫精人工授精(AIH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优选精子,应用于672对不孕夫妇的1360个AIH周期治疗。结果经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优选精子后,精子浓度由(54.86±26.03)×106/mL 提高到(63.89±34.40)×106/mL、前向运动(PR)精子百分比由(32.47±9.31)%提高到(69.78±5.10)%,其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R精子回收率为(34.08 ± 3.95)%。672对不孕夫妇共进行1360个A I H周期,周期临床妊娠率16.62%(226/1360)。优选精子前根据精子浓度分为3组:≥15×106/m L组(Ⅰ组)、(≥10,<15 )×106/m L组(Ⅱ组)、<10×106/m L组(Ⅲ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13%、16.05%、4.26%,Ⅲ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根据PR精子百分比分为3组:≥32%组(A 组)、(≥10,<32)%组(B组)、<10%组(C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53%、16.55%、4.65%,C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优选精子后根据PR精子总数分为两组:≥10×106组、<10×106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33%、10.22%,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较好的精子优选方法,应用于AIH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妊娠率。优选精子前精子浓度≥10×106/mL、PR精子≥10%,及优选精子后PR精子总数≥10×106,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黄娟华;梁晓丽;万小妍;蒙思颖;黄永汉;黄雪坤;刘霓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该院2011~2013年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1~2013年门诊、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统计和耐药分析。结果分离率高前四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的分离率3年分别为52.17%、57.9%和55.52%。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LBLs)的大肠埃希氏菌有增高的趋势,第三代头孢以及氨曲南的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碳青霉烯类仍然是肠杆菌科细菌活性高的药物;糖肽类、利奈唑胺、利福平及莫西沙星等对M RS A始终保持高活性;非发酵菌耐药率较高,需关注多药耐药菌的出现,建议临床在药敏结果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素。
作者:刘杨;陈丹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多重耐药(MDR)、广泛耐药(XDR)甚至泛耐药(PDR)的“超级细菌”,由于其感染的复杂性、难治性[1],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工作,国家卫计委曾颁布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就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和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强调要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为此,本文运用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理念,构建了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体系,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学忠;林佩佩;谢雪蓓;陈祥庆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的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分析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鉴定卡、药敏卡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可能的耐药基因。结果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强,分别为91.25%、85%和71.25%,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敏感率为100%,共筛查出M RS A菌株22株,占27.5%;D实验共筛查出13株诱导型耐药株;携带耐药基因者共有57株,占71.25%(57/80),共检测出6个耐药基因。其中21株(26.25%)同时携带ermB和aac(6′)/aph(2")2种耐药基因;9株(11.25%)同时携带ermA、mecA、qacA3种耐药基因,且该9株均为M RSA ;13株(16.25%)仅携带ermC1种耐药基因。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临床应加强耐药基因检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古汉福;张国雄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WBC检测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患儿89例、病毒感染支气管肺炎患儿92例、支原体感染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和健康体检儿童100例,检测其PCT、hs‐CRP和WBC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感染时PCT与hs‐CRP、WBC呈正相关(r=0.807、0.764,P<0.05),且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和支原体感染(P<0.05)。结论 PCT、hs‐CRP、WBC是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细菌感染儿童支气管肺炎、动态监测其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陈柳青;连炬飞;刘紫菱;赖科峰;曾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