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妇女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分析

杨钢;杨围;赵德军

关键词:妊娠妇女, 生殖道, 支原体, 耐药性
摘要:目的:分析该地区妊娠妇女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一体化试剂盒,对379例妊娠妇女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9例妊娠妇女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为24.0%,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占87.9%,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占5.5%,Uu合并Mh感染占6.6%。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及美满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及司帕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结论该地区妊娠妇女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单纯Uu感染为主,且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根据药敏实验检测结果合理用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在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 RFIA )在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40例梅毒患者和150例健康者血清标本,采用TRFI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比较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率。结果 TRFIA、TP‐ELISA、TPPA 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0.00%、98.75%、97.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特异度分别为99.33%、98.67%、100.00%。 T RFIA 检测假阳性率为0.67%,假阴性率为0.00%;TP‐ELISA检测假阳性率为1.33%,假阴性率为1.25%,TRFIA检测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低于TP‐ELISA(P<0.05)。结论 TRF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常规筛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戴薇;李世云;肖德俊;刘婷;肖九长;李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06~2014年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及分析

    目的:分析本科室参加2006~2014年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EQ A )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按照云南省临检中心的要求,对凝血试验EQA质控物进行检测,并对EQA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2006年参加EQA以来,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评价成绩逐年提高,至2014年,总合格率PT由80%提高到100%,INR由95%提高到100%,APTT由80%提高到90%,Fbg由88%提高到100%。APTT存在EQA质控物检测结果不在允许范围内情况。结论持续参加EQA有助于对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行持续性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避免引起检验结果偏差的潜在问题。

    作者:李丽;黎曼侬;王喆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T K1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76例结肠癌患者、35例结肠息肉患者和32例健康者血清中TK1、CEA、CA199水平。结果结肠癌患者TK1水平(2.97±1.73) pmol/L ,高于结肠息肉患者(1.39±0.91 pmol/L)和健康者(1.13±0.62 pmol/L ,P<0.05),结肠息肉患者和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 TK1检测阳性率59.21%,与CEA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9.74%,与CEA、CA199联合检测阳性率提高到76.32%。结论血清 TK1检测在结肠癌的诊治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与CEA、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阳性率,更有利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复发及预后判断。

    作者:霍颖;于祥;孔爱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超声与血清学联合检测在孕妇TORCH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联合检测在孕妇 TORCH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孕妇进行血清TORCH特异性IgM抗体进行检测,孕妇每两周接受1次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发育情况。结果656例孕妇中,TORCH感染率为19.36%。其中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Ig M 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0%、2.13%、4.27%、4.72%。T O RC H特异性抗体阳性者超声检查检出的胎儿发育异常包括脐膨出37例、颈部淋巴水囊肿12例、停止发育4例、脑积水6例、死胎9例、单脐动脉肾盂积水16例、腹裂12例、发育迟缓24例,总异常率为18.29%。656例妊娠妇女中,正常分娩574例,其中T O RC H感染者56例,占9.76%;妊娠结局不良82例,其中T O RC H感染43例,占52.44%,与正常分娩者中T O RC H感染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与血清学检测联合应用于孕妇TORCH感染诊断,方法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周芳;王薇;赵书平;张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近3年肛周脓肿及肛瘘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近3年肛周脓肿、肛瘘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对该院2012~2014年115例肛周脓肿、肛瘘患者脓液、瘘管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出15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93.0%)和厌氧菌(65.2%)为主;大肠埃希菌居首位(51.3%),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7.1%)。单一细菌感染41例(35.7%),混合感染74例(64.3%)。大肠埃希菌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高,其次为氨苄西林,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及亚胺培南无耐药菌株。2012~2014年,大肠埃希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结论该院肛周脓肿、肛瘘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差异较大,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陆坚;徐照秀;吴帅军;蔡力;贡东卫;陈婷;张庆五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冷凝集致血常规检测结果异常1例

    冷凝集易导致血常规检测结果异常,报道较多的是对红细胞(RBC)及其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而对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 )检测结果影响不大[1‐3]。本例患者与其他文献报道有所不同,WBC、PLT、Hb检测结果均假性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无明显变化。

    作者:李戬;王李洁;周运恒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某院近五年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s)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该院分离的MDROs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按国际标准化建议的共识方法对不同MDROs进行定义;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2010~2014年共分离MDROs 5709株,其中葡萄球菌2441株(42.76%),非发酵菌2091株(36.63%),肠球菌737株(12.90%),肠杆菌科细菌440株(7.71%)。5709株MDROs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55.04%)。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小于3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0.2%、50.6%,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90%;除多黏菌素B外,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1.4%~97.0%;多重耐药屎肠球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13.8%,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小于3%,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90%。191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中检出1株利奈唑胺耐药菌株,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该院MDROs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和MRSA占优势,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MDROs播散。

    作者:杨佩红;徐修礼;刘家云;孙怡群;樊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该院2014年非重复分离的414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1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CRE 18株,占4.3%,以大肠埃希菌(11株,61.1%)为主。CRE菌株和非CRE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E对多数常用抗菌药敏感率低。应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作者:何秀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专家共议维生素D产前筛查,全面关注母婴健康

    日前在“维生素D妇幼专家沙龙”上,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张岩教授和郑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张富青教授基于当前中国人群Vit D缺乏现状,就妊娠期妇女Vit D筛查及其对母婴健康的重要意义展开了讨论。Vit D缺乏一直被认为是糖耐受不良的重要风险因素,孕妇缺乏 Vit D会对自身骨代谢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妊娠期腰椎骨密度较孕前降低1.53%,骨吸收增加导致负钙平衡,致使骨丢失。Vit D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即血清25(OH)D浓度为20~35 ng/mL ,钙吸收率可提高65%,母体孕期补充Vit D可帮助提高新生儿腰椎骨密度,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陕西地区孕妇TORCH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分析陕西地区孕妇TORCH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同时探讨孕期 TORCH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TORCH感染孕妇血清标本569例进行各病原体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结果 IgM 总体阳性率为5.38%,以Ⅰ型单纯疱疹IgM阳性率高(18.8%),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IgM、IgG阳性率分别为10.90%、43.67%。IgG总体阳性率为55.5%,以巨细胞病毒高(96.84%)。结论陕西地区孕妇TORCH感染总体阳性率较高,IgG检测必须引起重视。孕期TORCH感染IgM、IgG检测有极其重要的义。

    作者:黄蕾;姚建强;李文瑛;史春妮;杨品胜;朱艳;王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POCT 法与 ACCESS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标志物的比对

    目的:评价床旁检测(POC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0例疑似AMI患者血清标本,以电化学发光法作为参考方法,以POCT法作为实验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CK‐MBmass)的相关性,评价POCT检测系统的批内精密度。结果 POCT法检测低浓度cTnI时,与电化学发光法相关性较差(P>0.05),检测中浓度与高浓度cTnI时,相关性良好(P<0.05)。POCT法与电化学发光法Myo、CK‐MB‐mass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P<0.05)。POCT法检测结果对AMI的诊断特异度高于电化学发光法,但灵敏度低于电化学发光法(P<0.05)。结论 POCT 法检测中、高浓度cTnI时,与电化学发光法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检测低浓度 cTnI时相关性较差。POCT法与电化学发光法Myo、CK‐MBmass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相关性。POCT法对AMI的诊断特异度高,但灵敏度较低。

    作者:何啸;管华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γ‐羟基谷氨酸蛋白(MG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健康者和不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CHD患者血清MG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GP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 CHD患者与健康者之间,以及不同CACS水平CHD患者之间血清MG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S与血清MGP水平呈正相关(P<0.05)。MGP诊断CH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7,诊断阈值为70.69 pg/mL ,诊断灵敏度为58.80%,特异度为83.70%,约登指数为0.425。结论 CHD患者血清MGP水平存在明显异常,血清MGP水平与CACS呈正相关。MGP对CHD的诊断价值明显,对疾病的临床预防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许健;曾庆娜;黄山;张春阳;陈洁;冯勤颖;田禾;刘志琴;王荣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10~2014年血脂项目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10~2014年卫生部血脂项目室间质评结果。方法对2010~2014年卫生部血脂室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2014年参加卫生部血脂室间质评10次,检测质控品50份,共计300个检测结果。各项目总体来说结果较好,能力验证(PT )总成绩为95%,每年各项目PT成绩均超过90%。相对于其他项目,载脂蛋白 A1与载脂蛋白B PT 成绩较差,偏倚较大。结论通过分析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有助于了解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肖华勇;胡孝彬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GenoType棆MTBDRsl试验检测喹诺酮类抗结核药耐药性准确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GenoType? MTBDRsl试验检测喹诺酮类抗结核药耐药性的准确性。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采集以GenoType? M TBDRsl试验作为喹诺酮类抗结核药耐药性检测诊断性试验的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 M eta‐Disc1.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终纳入16篇文献,共17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GenoType? MTBDRsl试验检测喹诺酮类抗结核药耐药性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96、17.50、0.20、108.46和0.9349。结论 GenoType棆 MTBDRsl试验对喹诺酮类抗结核药耐药性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作为喹诺酮类抗结核药耐药性检测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崔喆;胡文飞;韩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循环miRNA-122表达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者外周血miRNA‐12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300例HBV感染患者和40例健康者外周血标本,定量检测 miRNA‐122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HBV DNA、乙肝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者相比,HBV感染者miRNA‐12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NA‐122表达与HBsAg、ALT呈正相关,与 HBeAg、HBV DNA、肝脏损伤影像学改变相关性较弱。结论 HBV感染者循环miRNA‐122表达水平可能与病毒复制无关,但是反映肝脏活动性损伤和组织修复的指标。

    作者:史咏梅;冯子力;伍碧梅;唐明慧;谭华;王琪;涂承宁;叶立青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miRNA-21对食管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评估微小RNA‐21(miRNA‐21)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有关miRNA‐21诊断食管癌的文献,进行数据库检索、手工查询。采用QUADAS‐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计算汇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结果筛选获得4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共涉及食管癌患者202例,健康者124例。miRNA‐21诊断食管癌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5、0.65,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74。结论 miRNA‐21作为诊断食管癌新指标,可用于食管癌的筛查及辅助诊断。

    作者:支美苓;晏世荣;鲍依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人附睾蛋白4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 E4)在辅助诊断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68例肺癌患者、4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者血清HE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蛋白碎片21‐1(Cyfra21‐1)水平,评价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健康对照组、肺部良性疾病组血清 HE水平低于肺癌组(P<0.05);对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yfra21‐1、NSE、HE4,特异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E4、Cyfra21‐1、NSE ,准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yfra21‐1、HE4、NSE;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于NSE、Cyfra21‐1联合检测,但特异度相对降低(P<0.05)。结论 HE4对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与其他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王欣;王碧;谢国强;樊星涛;方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LC-M S/M S法快速定量人血浆中氟西汀的浓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氟西汀的浓度。方法选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以乙腈‐1 mmol/L甲酸铵溶液(含0.1%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标本经乙腈沉淀后进样,选用3200QTRAP型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 RM )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氟西汀线性范围为0.30~50.0 ng/mL ,定量下限0.30 ng/mL。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显示方法日间、日内变异均小于15%,相对偏差为-2.80%~2.09%,低、中、高3个浓度提取回收率平均值均大于98%,基质效应小,稳定性好。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高,可用于人体氟西汀血药浓度的监测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鹏飞;马萍;安卓玲;吴诚;雷宁;于伟越;刘丽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赤峰地区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旋杆菌(H P )感染情况,分析H 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于2013年1月4日至2013年5月31日对3282例体检者进行H P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82例体检者,H P总感染率为20.9%(687/3282),男、女性体检者感染率分别为23.1%(457/1975)、17.6%(230/1307),≤20岁、>20~35岁、>35~60岁、>60岁体检者感染率分别为2.9%、15.1%、23.4%、26.8%,各年龄段男性体检者感染率分别为3.1%、18.1%、25.1%、30.4%,女性体检者感染率分别为2.5%、10.1%、20.8%、21.9%。结论赤峰地区健康体检者H P感染率较低,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相同年龄段男性体检者 HP感染率高于女性。

    作者:阚秉辉;孙丽红;吴春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品管圈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是指工作性质相似的人,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共同组织的一个团体。所有参与品管圈的人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动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和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地致力于各种问题的改善。品管圈能使每位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并能加深对工作目的和意义的理解。目前,品管圈作为一种加强管理的手段,广泛用于医院管理的诸多方面[1]。为加强管理,本院检验科于2014年12月成立了“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品管圈小组,现将品管圈工作机制及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全亭;何秀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