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秋;陈艳华;袁帅
目的:探讨盐城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基因型特点。方法选取体检者20185例,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其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统计抗‐HCV阳性者的临床资料,并测定患者 HCV基因分型及 HCV RNA水平,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以判断临床预后。结果 HCV总感染率为1.22%,且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增加。基因1b型占73.17%,经B超检查,6型和1b/2a型所有感染者均仅有肝损伤,基因2a型肝损伤者占80.77%,高于16、3a+3b基因型感染者。结论盐城地区 HCV感染以男性及城镇居民为主,且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不同的基因型HCV感染预后不同,可通过基因型分析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作者:钱卫;王驭风;邹磊;夏澍;孙明忠;季建伟;王驭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随着互联网、社交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大数据库中含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其潜在价值越来越大,数据信息的提取和挖掘能力成为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战略需求,需要利用多种数据挖掘工具来开发其潜在的有效价值,以促进多学科的发展和更新。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医学和循证医学的阶段,如今发展到以分子生物学为本质出发点,对疾病精准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精准医学时代。作为现代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精准医学及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挖掘和整合涵盖流行病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卫生经济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大数据将成为精准医学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提取有效的价值,可以指导和制订出适合每位患者的精准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益大化和医疗资源配置优化。
作者:任思冲;周海琴;彭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初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经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的 HepG2细胞的早期吸附过程,为 HBV体外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细胞学依据。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DMSO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以含有1.5% DMSO和不含DM‐SO的DMEM 培养液培养4 d ,观察HepG2细胞形态的变化。另将ECV304细胞设为阴性对照组以DMSO处理,3组细胞培养24 h后分别以 HBV阳性血清孵育2 h ,收集胰酶消化液及 HepG2、ECV304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检测各组的HBV DNA ;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在 HepG2细胞上的定位。结果DMSO处理组的 HepG2细胞体积明显增大;DMSO处理组和对照组 HepG2细胞内和胰酶消化液中均可检出 HBV DNA ,但DMSO处理组表达较强;IIF检测结果显示,DMSO处理组的 HepG2细胞膜和细胞质的绿色荧光信号明显增强,而阴性对照组的HBV DNA及IIF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DMSO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HBsAg的吸附,从而有助于感染早期过程的实现。
作者:任玲龙;郭永建;罗玉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 T )早期预测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定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BAEP未见异常)、轻度脑损伤组、中度脑损伤组及重、极重度脑损伤组,比较4组患儿血清γ‐GT、未结合胆红素(UCB)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4组血清γ‐GT 和 UC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341、7.528,P<0.05)。轻度脑损伤组血清γ‐GT和UC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仅血清γ‐GT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重、极重度脑损伤组患儿血清γ‐GT和UC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脑损伤组间血清γ‐GT和UC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损伤程度越重,血清γ‐GT和UCB水平上升越高,血清γ‐GT和UCB水平呈正相关( r=0.639,P<0.05)。结论血清γ‐G T能及早反映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神经毒性损伤,可作为早期预测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舒桂华;徐翔;梁琪;钱敏;刘艳林;朱玲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比较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镜检白细胞分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602例住院患者血常规结果,将其分为外科手术组(360例)、急性白血病组(10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组(传单组,36例)、新生儿组(102例)4组,分别进行仪器和血涂片白细胞分类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传单组及新生儿组中,仪器法与血涂片法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单核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检测方法测得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仅在新生儿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形态正常且成熟的白细胞,仪器法与血涂片分类基本一致,可以信赖;但对于形态异常或不成熟的白细胞,仪器法的准确性较差,实际工作中应配以血涂片镜检,提高报告的准确度。
作者:杨竹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毛细管电泳仪在新生儿血红蛋白E(HbE)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12例新生儿脐带血标本进行检测,将筛查出HbE条带的标本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分析。结果新生儿HbE筛查阳性标本21份,阳性率为0.29%。21份标本HbE含量百分比为(3.73±1.74)%。经过地贫分析均为HbE杂合子,其中3份合并有α地贫。结论虽然新生儿HbE所占百分比较低,但毛细管电泳仪灵敏度高,适合用来筛查新生儿HbE。
作者:赵林;李友琼;邓玉素;黄晓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选择与受血者相合的血液成分的意义,以预防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输血性溶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对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拟输血患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结果阳性者用谱细胞再进行抗体鉴定。结果10534例患者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0.34%,其中血液病患者发生率高,占36.11%。特异性抗体分布情况为:抗‐E 7例,占19.44%;抗‐D 15例,占41.67%;抗‐Ec 2例,占5.56%;抗‐C 2例,占5.56%;抗‐c 2例,占5.56%;抗‐M 2例,占5.56%;抗‐S 1例,占2.78%;抗‐Fyb 1例,占2.78%;抗‐Jka 1例,占2.78%;抗‐Dib 1例,占2.78%;抗‐Lea 2例,占5.56%。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能够有效地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朱小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检测腹泻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降钙素原(PC T )水平,探讨其在儿童腹泻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8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细菌性腹泻组(60例),病毒性腹泻组(60例),非感染性腹泻组(60例)。检测3组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PC T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对小儿腹泻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性腹泻组患儿外周血CD64指数和PC T水平均高于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且细菌性腹泻组CD64和PC T检测阳性率也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64指数对细菌性腹泻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PC T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菌性腹泻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PC T水平呈正相关(r=0.865,P<0.05)。结论细菌性腹泻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PCT水平均有明显升高,CD64和PCT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廖长风;陈懿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对兰州地区1880例健康人静脉血细胞参数的调查研究,建立该地区静脉血细胞各项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26项参数分析,观察参考值的变化。结果各项参数中,除血小板(PLT )、血红蛋白(Hb)等个别参数接近正态分布,其余均为偏态分布;白细胞6项参数中除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和淋巴细胞(L)百分比外,其余各项参数男女95%置信区间(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8项参数中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外,其余各项参数男女95% 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相关参数及幼稚细胞百分比男女95% 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参数的95% CI与目前沿用的参考范围比较差异较大。结论95% C I与原参考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原参考范围缺乏准确性和适用性,有必要科学、合理地建立地区性的血细胞参考值范围。
作者:梁勤;周思彤;罗向霞;阎晓霞;窦娇莹;黎媛媛;李国铎;刘旭琴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严重烫伤大鼠肠道平滑肌内无机元素的变化规律及大黄促进肠道运动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8只,其中8只设为健康对照组;另外60只建立30%烫伤大鼠模型,其中烫伤治疗组(30只)管饲大黄水提液,烫伤对照组(30只)管饲等量蒸馏水,测定伤后6、12、24、48及72 h肠道平滑肌细胞内铜离子(Cu2+)、锌离子(Zn2+)、钙离子(Ca2+)、镁离子(Mg2+)浓度。结果烫伤对照组Cu2+、Zn2+、Ca2+浓度均有降低,而Mg2+浓度则先升高后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烫伤治疗组大鼠在烫伤后12 h各无机元素浓度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各时间点与烫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烫伤后早期大鼠肠道平滑肌细胞内无机元素水平出现明显变化,早期给予大黄治疗可调节无机元素水平。
作者:潘丹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急诊血液检测标本质量,探讨实验前质量控制的意义。方法收集华亭县人民医院2014年1~12月1825例急诊患者的血液标本,测定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糖(Glu)、尿素(Ur)、尿酸(Cr)等项目,并分析标本质量。结果1825例急诊患者血液标本中,140份标本不合格,其中姓名不符有13份,占9.28%;抗凝标本出现凝块51份,占36.43%;输液管采血标本38份,占27.14%;输入有影响的药物或进餐后采血13份,占9.28%;标本量过少标本14份,占10.00%;凝固标本11份,占7.86%。结论实验前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准备,是实验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应加强标本检测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作者:周宏;刘九菊;李宝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临床检验标本库是系统收集和存储人体正常和病理血液样品及疾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和预防等方面信息的平台。标本库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病例原始资料,对病例回访追踪、疗效观察很有帮助,同时也是临床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条件。依托于临床检验标本库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是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1]。因此,逐步建设和完善临床检验标本库不仅有利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而且对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张鹏;浦春;柳发虎;武其文;冯钢;黄丽珠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静脉采血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成为了检验科的主要工作之一。门诊静脉采血一向具有人流量大、高峰期集中、患者等候时间长等特点。而工作人员长期在嘈杂的环境及患者急躁的催促下,注意力难以一直集中,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大,工作效率低,发生穿刺不成功,错用试管等问题,造成医患纠纷。本科室在2014年10月开始使用日本 T M C BC RO‐BO 8000全自动医院智能采血管理系统,使用后工作人员错误发生率下降,工作效率上升,患者满意度增加[1]。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艳凌;吕炜;韩崇旭;韩东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肺炎患儿82例,分为病毒性肺炎组(32例)、支原体肺炎组(20例)、细菌性肺炎组(3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G‐CSF、sIL‐2R水平。结果各肺炎组患儿血清sIL‐2R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病毒性肺炎组血清sIL‐2R水平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高,其次为支原体肺炎组,各肺炎组血清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岁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94.74%)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肺炎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72.41%)高于非发热肺炎患儿(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检测G‐CSF、sIL‐2R、CRP水平对诊断小儿肺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龙欣;黄粱镔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与红细胞沉降率(以下简称血沉)检测的参考方法(魏氏法)进行比对,评估VISION全自动动态血沉分析仪(以下简称V IS IO N法)检测血沉的相关性能。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该院住院及门诊患者319例,分别采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枸橼酸钠抗凝全血,采用VISION法与魏氏法进行血沉测定,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VISION法和魏氏法测得血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用VISION法对血沉进行检测。
作者:王晶;王倩;李远;杨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特点,探讨早产儿VAP的治疗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断为V A P的54例早产儿,采集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9株,革兰阴性菌占94.20%,革兰阳性菌占5.80%。常分离到的4种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29株,42.03%)、产气肠杆菌(12株,17.39%)、铜绿假单胞菌(10株,14.49%)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株,10.14%)。药敏结果显示: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多重耐药现象,仅对部分抗菌药物敏感,且出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结论该院VAP患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混合感染多见,有多重耐药现象,因此根据药敏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治疗早产儿VAP至关重要。
作者:亓然;马晓波;李珣;宋秀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 )水平在预测高血压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该院体检的机关事业单位男性职工286例,根据舒张压将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组:舒张压90~<110 mm Hg者36例,110~<130 mm Hg 者83例,130~<150 mm Hg者67例,150~<170 mm Hg者79例,≥170 mm Hg者21例;收集其血清FFA及体质量指数(BM I)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舒张压男性体检者血清 FFA 水平及BM 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89.97、117.84,P<0.05)。且人群血压与血清FFA水平呈正相关(r=0.995,P<0.05)。结论血清 FFA水平与血压呈正相关,提示FFA水平对高血压的发病有较大影响。
作者:张湘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建立富集纯化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球蛋白核心岩藻糖基化组分的技术平台,分析其免疫学性质。方法采用蛋白G交联琼脂糖凝胶分离纯化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 ),小扁豆凝集素(LCA )亲和层析、富集纯化IgG中核心岩藻糖基化组分,免疫印迹分析LCA‐IgG的IgG亚型。结果血清IgG纯化率为62%,LCA‐IgG层析得率为4.59%。精神分裂症患者LCA‐IgG中可标记到IgG1、IgG2、IgG3亚型,IgG4未检出;而健康者LCA‐IgG可标记到IgG1~IgG4全部4个亚型。结论成功建立了富集纯化精神分裂症患者IgG核心岩藻糖基化组分的技术平台,揭示了患者LCA‐IgG亚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健康者的异同,为进一步研究患者的免疫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郭静;邱锦云;冯方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预防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该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6例,其中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纳入观察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纳入对照组,术后均严密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预防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詹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析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99(CA199)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疑似妇科肿瘤患者100例,分为良性卵巢肿瘤组(59例)和卵巢癌组(4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应用瑞士罗氏Cobas e411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CEA、CA153、CA125、CA199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良性卵巢肿瘤组患者血清CEA、CA153、CA125及CA199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患者血清CEA、CA153、CA125及CA199水平也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患者血清CEA、CA153、CA125、CA199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各项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A153、CA125及CA199联合检测对妇科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临床早期筛查,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柱均;叶淑霞;张飞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