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ysC、CYfra21-1和NSE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曹晋峰;周建明

关键词:肺癌, 胱抑素C, 细胞角质蛋白21-1,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摘要:目的:比较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 C(CysC)、细胞角质蛋白(CYfra21-1)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法对33例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前、后血清 CysC、CYfra21-1和 NSE 水平检测,并与35例健康人作比较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 CysC、CYfra21-1和 NSE 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 <0.01),患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手术治疗3个月后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血清 CysC 水平与 CY-fra21-1和 NSE 水平呈正相关(r=0.6018,0.5966,P <0.01)。结论检测血清 CysC、CYfra21-1和 NSE 水平的变化,对肺癌患者预后评估和病情监测均有一定临床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pGEX-Sj32的构建及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Sj)重组质粒 pGEX-Sj32并研究其在大肠埃希菌 BL21中的表达效率。方法从该实验室保存的 BL21(pET28α-Sj32)重组菌中抽提质粒 pET28α-Sj32,PCR 扩增 Sj32抗原编码基因,定向克隆入穿梭载体 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 pGEX-Sj32。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 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 和 Western blot 进行鉴定。结果 PCR 成功扩增出 Sj32编码基因,并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 pGEX-Sj32;SDS-PAGE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8×103的重组蛋白,薄层扫描分析显示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1%;Western blot 显示重组蛋白可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 pGEX-Sj32,该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 BL21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且表达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作者:谭建蓉;李文桂;张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种化学发光系统测定肿瘤标记物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探讨2种不同化学发光系统(安图 ADC CLIA 400和西门子 centaur xp)测定肿瘤标记物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在安图化学发光仪 ADC CLIA 400和西门子 centaur xp 化学免疫发光仪中进行50例标本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分析比较结果。结果用2种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标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种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个项目在2种检测系统之间各相关系数均小于0.836,提示2种方法相关性较好。西门子 centaur xp 化学免疫发光仪检测肿瘤标记物的准确性,重复性高于安图化学发光仪 ADC CLIA 400。结论西门子 centaur xp 化学免疫发光仪检测肿瘤标记物优于安图化学发光仪 ADC CLIA 400。

    作者:常培叶;赵乌云;郄燕;冯丹;杜立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HBsAg、抗-HCV反应性无偿献血者归队检测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因血液筛查检测 HBsAg 或抗-HCV 呈阳性反应,在规定的条件下允许其再次招回重新检测,以确定是否恢复其献血资格并重新归队献血的检测模式。方法对深圳市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无偿献血人群捐血后 HBsAg、抗-HCV 初筛反应性人员,且符合我中心制定的再次招回重新检测的献血人群进行分析研究,对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2007~2013年期间共计415759人次,HBsAg 检测阳性2506例,抗-HCV 检测阳性1357例,阳性率分别为0.60%和0.33%。笔者对符合召回条件的59例 HBsAg 和16例抗-HCV 阳性反应的多次献血者启动了归队检测的召回流程,HBsAg、抗-HCV 项目分别有31例和9例成功完成检测流程检测项。其中29例曾经 HBsAg 呈阳性反应的献血者重新恢复献血资格,2例因后续检测不合格被屏蔽献血资格,而9例曾经抗-HCV 阳性反应而召回献血者全部恢复其献血资格。结论在现有检测模式下,血液筛查的检测技术手段很难避免因试剂、设备、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假阳性反应的发生。为了保护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资格,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献血者归队检测模式,以保护有限的无偿献血资源。

    作者:曾劲峰;陈云龙;郑欣;刘衡;邬林枫;杜丹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目的:分析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采取可行的消除对策。方法观察该院检验科门诊常规3例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血常规数据,分析该疾病对检验数据可能产生的影响及采取对策后数据的修正。结果室温条件下检测这3例患者的血常规时,仪器均提示血液有凝集,基本表现为红细胞计数(RBC)明显降低,血红蛋白(Hb)轻度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升高明显,经37℃水浴后重新检测,RBC、Hb、MCH、MCHC 均恢复至正常参考区间。结论冷凝集素综合征可致患者外周血在低温条件下产生凝集现象,并可致检验数据异常,经37℃水浴后,数据可恢复正常。

    作者:关玲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具有血管堵塞危象的镰形细胞贫血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具有血管堵塞危象的镰形细胞贫血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到2013年10月本院100例镰形细胞贫血患者,其中 A 组为具有血管堵塞危象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但没有细菌感染66例,B 组为具有血管堵塞危象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同时被确诊或疑有细菌感染24名,C 组为不具血管堵塞危象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0例,分别进行 CRP 和 PCT 测定。结果 CRP 在 A 组和 B 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 两组与 C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CT 在 A 组中有83.3%小于0.5 ng/mL,16.7%在0.5~2.0 ng/mL,B 组所有患者均大于0.5 ng/mL,且87.5%大于2.0 ng/mL,C 组均小于0.5 ng/mL。PCT 在 A、B、C 3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具有血管堵塞危象的镰形细胞贫血患者,当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CRP 不具有感染的参考价值,血清 PCT 对诊断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作者:舒铭;陈秋莹;王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国家标准的性能评价

    目的:按照国家标准(YY/T0654-2008)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按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国家标准(YY/T0654-2008)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ADVIA 2400进行杂散光、吸光度的准确性、吸光度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吸光度线性范围、标本携带污染率、加样准确度与重复性以及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等项目的重复性等检测。结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ADVIA 2400杂散光检测值为6.2;吸光度在0.5和1.0处的误差分别为0.0029和0.0075;吸光度的稳定性为0.00052;吸光度的重复性(CV)为0.12%;吸光度线性范围0.0002~3.3057;标本携带污染率0.1%;加样准确度和重复性符合要求;重复性(CV)TP 为0.6%、ALT 为1.2%、BUN 为1.2%。结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各项检测均满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国家标准(YY/T0654-2008)。

    作者:曹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XT-4000i血细胞分析仪在体液细胞计数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 XT-4000i 血细胞分析仪(简称 XT-4000i)在体液细胞计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份至2014年2月份住院患者体液标本113份,将收集的标本1 h 内分别在 XT-4000i 血细胞分析仪上和手工检测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并将 RBC 值分为3个浓度水平 L1:100~1000×106/L;L2:1001×106~100000×106/L;L3:>100000×106/L, WBC 分为2个浓度水平 L1:1~50×106/L;L2:>50×106/L 并对2种检验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XT-4000i 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检测 RBC、WBC 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996、0.865、0.942和0.988。结论 XT-4000i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在临床体液细胞计数中应用。

    作者:陈俊杰;石睿;徐梅;陈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且未经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与健康人的差异比较。方法采集甲亢患者的外周血标本,用 EDTA-K2抗凝,采用 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分析,以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男、女性甲亢患者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红细胞值和血红蛋白值高于健康人。

    作者:蔡花;黄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精神障碍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又称高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1932年由 De Vgneaud 发现,其结构式为 HSCH2(NH2) CO2 H。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在尿中被发现,继而1969年Mc Cully 先将重度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联系,至今在持续80余年的时间中,世界各地的学者将此指标的研究应用于医学的诸多方向,在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心血管、脑血管、中风、老年痴呆、脑梗死、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研究中都能寻到 Hcy 的影子。本文主要针对 Hcy 与精神科疾病关系的近期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平(综述);周元丽(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516株肠球菌菌型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分析肠球菌菌型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送检标本分离出的516株肠球菌通过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生物分析仪 VITE-K2型进行菌种鉴定。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耐药分析。结果516株肠球菌中共有327株粪肠球菌,占63.37%;屎肠球菌145株,占28.10%;其他肠球菌44株,占8.53%。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特别是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分别高达100.00%、95.17%,同时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2株。结论院内感染的肠球菌耐药性差异显著,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谨慎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高志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孕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带菌状况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孕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携带及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取孕妇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的无乳链球菌经 VITEK 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042份标本中分离出无乳链球菌56例,分离率为5.4%。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唑啉、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呋喃妥因均高度敏感,未发现中介或耐药菌株;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4.0%、84.0%、71.4%、39.3%和8.9%。结论该院孕妇无乳链球菌的携带率不高,青霉素和头孢唑啉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临床和实验室应重视孕妇无乳链球菌的检测。

    作者:林爱心;袁春雷;汪伟山;谭南;杨晓华;李丽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442株大肠埃希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442株大肠埃希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 WHONET5.5及 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中段尿、分泌物,产 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1.3%。442株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性较好,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产 ESBLs 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产 ESBLs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为严峻,产 ESLBs 大肠埃希菌常表现出对多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耐药,治疗大肠埃希菌重症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作者:范雪莲;林海标;黄惠伦;王淑媛;赖兆新;谭少葵;容永忠;王建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 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组102例、单纯糖尿病组78例和健康对照组72例,检测血清胱抑素 C、同型半胱氨酸和 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3项指标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糖尿病组 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胱抑素 C、同型半胱氨酸和 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文静;王清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国内某公司同型半胱氨酸(Hcy)试剂性能指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奥林巴斯 Au640生化仪对 Hcy 试剂盒进行准确度、重复性、稳定性、线性范围等方法学评价。结果正常值质控和病理值质控测定相对偏倚分别为0.2%和4.9%,远小于试剂说明书要求的小于15%;批内变异百分率分别为2.6%和2.3%,小于试剂说明书要求的小于5%;天间变异百分率分别为4.4%和4.1%,小于试剂说明书要求的小于10%。在0~66μmol/L 浓度范围内,复相关系数 r2为0.997,说明预期值与测量值之间相关性极好;斜率 b1=0.9799,在0.97~1.03范围内,从经验上判断,斜率与1之间无差异,截距 b0=0.1518,与0之间无差异,表明该试剂在实验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0~66μmol/L)检测结果呈线性。结论国内某公司 Hcy 试剂各方面性能指标优异,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张立敏;胡金川;魏金凤;李岩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MQ-2000PT糖化血红蛋白仪性能评价与临床应用

    目的:对国产全自动 MQ-2000PT 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测试 MQ-2000PT 型糖化血红蛋白仪的精密度、准确度、标本携带污染率及线性范围。结果 MQ-2000PT 批内、批间精密度小于5%;该仪器与日立7600免疫比浊法高度相关,Y =0.9659X +0.1551,r=0.9959,r2=0.9919;经不同范围值的测定,仪器在4%~17%范围内线性良好,Y=0.9659X +0.1551,r2=0.9994;仪器的携带污染率为1.22%。且上述结果均与仪器厂家指标相近。结论国产 MQ-2000PT 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性价比高的特点,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熊俊彪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EDTA-K2抗凝剂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目的:对临床 EDTA 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EDTA-PTCP)样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为 EDTA-PTCP 寻找一种可靠的检测血小板的方法,从而寻找一种 EDTA-PTCP 的有效的处理方法和手段,为实验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针对检验工作中遇到的 EDTA-PTCP 样本,分别采用手工法、EDTA-K2、枸橼酸钠、EDTA-K2+氟化钠(NaF)方法对 EDTA-PTCP 进行检测,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临床检验工作中,部分血小板减少是由于 EDTA-K2导致血小板聚集引起的。针对临床血小板减少的样本需进行复查,复查方法可采用手工法、枸橼酸钠、EDTA-K2+氟化钠(NaF)方法均可,如果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复检时,需在10 min 内完成检测。结论各实验室可针对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复查方法。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脑型糖原磷酸化酶在人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脑型糖原磷酸化酶(GPBB)在结、直肠肿瘤中表达时间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本院40例结、直肠癌标本和18例结、直肠不典型增生腺瘤标本,用自制的特异抗人脑型糖原酸化酶抗体和 P53抗体,研究 GPBB 和 P53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GPBB 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显著高于结直肠不典型增生腺癌,并且在其中,重庆不典型增生腺瘤和乳头状腺瘤中先于 P53基因表达。结论 GPBB 是在癌和癌前病变表达的酶,因此可作为预示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生物标记酶。

    作者:汤菲;安黎云;贾克然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 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SBP 组)30例、单纯性腹水肝硬化患者(非 SBP 组)30例及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采用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 PCT 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CRP 的水平。比较 PCT、CRP 及 PCT+CRP 在诊断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分析 PCT 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非 SBP 组比较,SBP 组患者血清 PCT 与 CRP 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在诊断肝硬化合并 SBP感染中,PCT、CRP 及 PCT+CRP 的敏感性分别为93.3%、90.0%和96.6%,特异性分别为90.0%、75.0%和95.0%。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PCT 和 CRP 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肝硬化合并 SBP 患者早期诊断更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黄玲;黄菁;虞玲;夏敦年;龚希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检测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方法用美国 MICROSCAN 细菌分析软件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分离出的260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186例,肺炎克雷伯菌74例,其中产 ESBLs 菌株分别为78例和42例,大肠埃希菌产 ESBLs 病原菌检出率为43.01%(80/186);肺炎克雷伯菌产 ESBLs 病原菌检出率为48.65%(36/74)。产超 ESBLs 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未产 ESBLs 菌株,二者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高度敏感,但对部分头孢类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结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产 ESBLs 病原菌检出率较高;该类细菌对常规抗菌药物呈较高耐药性,参照有效的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是保证临床抗菌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余宽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3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国产3种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接法和夹心法检测的结果比较,分析评价双抗原夹心法试剂的性能。方法设计不同的试验方法,用3种试剂对收集的阳性和阴性标本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对单试剂和双试剂呈阳性反应的标本同时进行第三组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和核酸检测;另外,用已知浓度的质控物倍比稀释后,用3种试剂平行检测。对得到的所有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综合分析。结果与确证试剂相比,2种间接法试剂和1种夹心法试剂的假阳率分别为42.2%、57.8%和1.6%,阳性检出率均为100%,但夹心法的分析灵敏度比间接法高1~4倍。结论夹心法 ELISA 检测试剂在灵敏度、特异性方面优于间接法 ELISA 检测试剂。

    作者:武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