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和预存耐药变异的研究

陈灿峰;徐传彬;黄雪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预存耐药变异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临床慢性 HBV 感染患者的 HBV 基因型和预存耐药变异情况。方法应用 PCR 结合反向点杂交法检测244例临床慢性 HBV 感染血清样本的基因型和预存耐药变异情况。结果244例慢性 HBV 感染症状的患者中,共发现有3种 HBV 基因型,其中 B 型143例,占58.6%;C 型100例,占41%;D 型1例,占0.4%;244例慢性 HBV 感染症状的患者中,有38例检出 HBV 预存耐药变异,预存耐药变异的总检出率为15.57%,其中与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的为22例(9.01%),与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为16例(6.56%)。结论深圳地区 HBV 基因型以 B、C 型为主,慢性 HBV 感染者其预存耐药率较高。对慢性 HBV 感染者进行 HBV 基因分型及预存耐药检测,对预测疾病进展及指导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早期卵巢癌筛查中应用的评价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与 CA125联合检测在早期卵巢癌筛查中应用的评价,并检测 HE4在健康人群中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雅培 i2000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500例不同年龄段的健康妇女的 HE4值和68例卵巢肿瘤患者的 HE4和 CA125值。结果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健康妇女的 HE4结果有显著差异(P <0.05);卵巢肿瘤患者 HE4+CA125组检测的灵敏度为87.8%,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组 HE4组的77.6%及 CA125组的69.4%;HE4+CA125组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为93.3%,也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组 HE4组的88.3%及 CA125组的87.1%。结论绝经前和绝经后女性的 HE4参考范围应单独制定;HE4能提高早期上皮性卵巢癌诊断的准确率,HE4+CA125组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能力。

    作者:赵素萍;汪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种化学发光系统测定肿瘤标记物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探讨2种不同化学发光系统(安图 ADC CLIA 400和西门子 centaur xp)测定肿瘤标记物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在安图化学发光仪 ADC CLIA 400和西门子 centaur xp 化学免疫发光仪中进行50例标本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分析比较结果。结果用2种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标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种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个项目在2种检测系统之间各相关系数均小于0.836,提示2种方法相关性较好。西门子 centaur xp 化学免疫发光仪检测肿瘤标记物的准确性,重复性高于安图化学发光仪 ADC CLIA 400。结论西门子 centaur xp 化学免疫发光仪检测肿瘤标记物优于安图化学发光仪 ADC CLIA 400。

    作者:常培叶;赵乌云;郄燕;冯丹;杜立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肝浸液在流感嗜血杆菌分离培养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肝浸液在流感嗜血杆菌分离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肝浸液对巧克力琼脂进行改良,配制改良培养基(LSBCh),并与标准巧克力琼脂(Choc)比较,统计分析2种培养基嗜血杆菌生长指数(GI 值)和分离率。结果 LSBCh 的 GI 值明显高于 Choc(P <0.01);对216例呼吸道标本检测,LSBCh 分离率(43.5%)较 Choc(8.3%)明显提高(P <0.01)。结论肝浸液能够很好促进嗜血杆菌生长发育,不仅菌落大,而且更易于识别,对提高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段雄波;刘青芹;郝娟;沈洋;胡秀伟;唐会娜;李金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16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收集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6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其分布情况以及16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75.3%);ICU 病区检出率高(49.3%),其中多重耐药菌占81.2%(65/80);ICU 病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 ICU 病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和 ICU 病区的消毒隔离,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俞善春;葛冰磊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具有血管堵塞危象的镰形细胞贫血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具有血管堵塞危象的镰形细胞贫血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到2013年10月本院100例镰形细胞贫血患者,其中 A 组为具有血管堵塞危象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但没有细菌感染66例,B 组为具有血管堵塞危象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同时被确诊或疑有细菌感染24名,C 组为不具血管堵塞危象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0例,分别进行 CRP 和 PCT 测定。结果 CRP 在 A 组和 B 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 两组与 C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CT 在 A 组中有83.3%小于0.5 ng/mL,16.7%在0.5~2.0 ng/mL,B 组所有患者均大于0.5 ng/mL,且87.5%大于2.0 ng/mL,C 组均小于0.5 ng/mL。PCT 在 A、B、C 3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具有血管堵塞危象的镰形细胞贫血患者,当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CRP 不具有感染的参考价值,血清 PCT 对诊断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作者:舒铭;陈秋莹;王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ysC、CYfra21-1和NSE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比较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 C(CysC)、细胞角质蛋白(CYfra21-1)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法对33例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前、后血清 CysC、CYfra21-1和 NSE 水平检测,并与35例健康人作比较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 CysC、CYfra21-1和 NSE 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 <0.01),患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手术治疗3个月后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血清 CysC 水平与 CY-fra21-1和 NSE 水平呈正相关(r=0.6018,0.5966,P <0.01)。结论检测血清 CysC、CYfra21-1和 NSE 水平的变化,对肺癌患者预后评估和病情监测均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曹晋峰;周建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精神障碍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又称高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1932年由 De Vgneaud 发现,其结构式为 HSCH2(NH2) CO2 H。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在尿中被发现,继而1969年Mc Cully 先将重度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联系,至今在持续80余年的时间中,世界各地的学者将此指标的研究应用于医学的诸多方向,在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心血管、脑血管、中风、老年痴呆、脑梗死、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研究中都能寻到 Hcy 的影子。本文主要针对 Hcy 与精神科疾病关系的近期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平(综述);周元丽(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不同抗凝剂和温度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剂和温度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肝素钠和 EDTA-K2抗凝管分别采集医院体检人群血液标本0.5 mL:即刻或在不同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分别推片自然干燥后,瑞-姬氏染色镜检,计数每张血片中的异常红细胞(包括棘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锯齿状红细胞等)百分数(%)。结果肝素钠和 EDTA-K2抗凝管血液标本,异常红细胞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素钠和 EDTA-K2抗凝管血液标本在不同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肝素钠和 EDTA-K2抗凝血液标本在不同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对红细胞形态有较大影响。

    作者:李霞;王进;周锐;彭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常州地区过敏性鼻炎儿童吸入性过敏原分析

    目的:分析常州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及不同年龄组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检侧系统(Allergy Screen)测定473例0~12岁过敏性鼻炎患儿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 IgE 抗体水平。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0~3岁)、学龄前儿童(4~6岁)和学龄儿童(7~12岁),并比较不同年龄组过敏原阳性率及变化趋势。结果473例患儿过敏原阳性340例(71.9%),前三位过敏原分别是户尘螨(55.6%)、混合真菌(25.8%)和屋尘(18.8%),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均呈升高趋势。其中户尘螨(χ2=21.061,P =0.000)、屋尘(χ2=15.111,P =0.000)和猫狗毛皮屑(χ2=7.597,P =0.022)组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过敏原阳性率高(38.5%),第二位为双重过敏原阳性(23.7%)。单一过敏原阳性前三位与各类过敏原总体阳性排序相同。常见双重过敏原是户尘螨+屋尘组合,多重过敏原阳性率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9,P =0.001)。结论常州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混合真菌和屋尘为主,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过敏原构成有差异,单一过敏原阳性常见,其次为双重过敏原阳性。

    作者:许小朋;史梅;史伟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不同分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在无症状患者的发病异常率,提高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NT-proBNP>300 pg/mL 的153例住院患者结果回顾性分析,结合 NYHA 分级,评价各个年龄组无症状的心功能 I 级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N 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程度存在正相关,在无症状的心功能 I 级中处于判定标准和参考值之间的“灰区”有72.3%的异常率。结论 NT-proBNP对于合理评估 NYHA 分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于判定标准和参考值之间的“灰区”结果,应当重视基础疾病,临床观察评价预后情况。

    作者:冯强;张丽;延欢欢;刘建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建立血清锂危急值的初步探索

    建立实验室危急值时,应考虑体现临床救治过程中与生命体征密切相关的检验项目,尽量做到合理有度[1]。锂盐中毒时会引起神经、心血管、代谢和内分泌、消化、泌尿和血液系统等多方面的改变[2],严重者可昏迷,并伴有心、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美国有74.7%的实验室将血锂浓度作为危急值需要及时传报[3]。因而建立血清锂的危急值是合适的,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而如何建立合理地危急值,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和资料检索作出了初步的探索,为进一步通过实验室研究和临床沟通更为合理的确定危急值奠定基础。

    作者:杨曹骅;陈静宜;文国学;吴尚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糖基化异常的IgA1分子与IgA肾病

    IgA 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以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及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它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IgAN 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感染、遗传、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其准确的致病机制却仍不清楚。本文对 IgAN 的发病特点、IgA1的分子结构、IgA1的异常糖基化及其致病方式等作一综述。

    作者:李振(综述);徐元宏(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国产两步法抗-HCVELISA试剂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

    目的:比对分析国产抗-HCV ELISA(两步法)试剂的检测结果。方法利用上述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同时检测孝感地区无偿献血者样本6163例,并对检测结果呈反应性的样本采用第3代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 3.0)进行确认。结果进口试剂和国产试剂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分别为36例和35例,同时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为30例,经 RIBA 方法确认为阳性的样本分别为26例、25例和25例,阴性7例、9例和2例,不确定的样本分别为3例、1例和3例。结论选用国产抗-HCV ELISA 试剂(两步法)试剂搭配进口试剂检测抗-HCV 可以减少漏检和提高样品检出率。

    作者:邓曦;杨毓明;郑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 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SBP 组)30例、单纯性腹水肝硬化患者(非 SBP 组)30例及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采用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 PCT 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CRP 的水平。比较 PCT、CRP 及 PCT+CRP 在诊断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分析 PCT 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非 SBP 组比较,SBP 组患者血清 PCT 与 CRP 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在诊断肝硬化合并 SBP感染中,PCT、CRP 及 PCT+CRP 的敏感性分别为93.3%、90.0%和96.6%,特异性分别为90.0%、75.0%和95.0%。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PCT 和 CRP 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肝硬化合并 SBP 患者早期诊断更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黄玲;黄菁;虞玲;夏敦年;龚希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输血或妊娠对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输血或妊娠对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标本1000例,以初次输血且无妊娠史的标本为对照,均用微柱凝胶法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标本正反定型不一致率、交叉配血不合率和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析影响交叉配血结果的原因。结果输血或妊娠组的交叉配血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血型鉴定正反不一致的比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或妊娠组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输血或妊娠影响交叉配血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存在不规则血型抗体。结论输血或妊娠可能刺激机体产生不规则抗体,输血前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并根据抗体鉴定的结果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输注,以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作者:王婷;陈娟;蒋叶;施建丰;张家明;姚孝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879例女性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DNA定量分析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查和 DNA 定量分析法在女性宫颈病变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参与对比的879例妇女用宫颈刷取材,进行液基薄层制片,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 DNA 染色。对巴氏染色片做液基细胞学检查,并对 DNA 染色片进行全自动扫描诊断。结果对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程度在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意义不明以上病例和全自动 DNA 倍体分析系统检测见异倍体细胞部分病例,建议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28例妇女做了病理活检。以细胞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出细胞 DNA 定量分析法在 ASCUS 以上宫颈病变的检出率。结论细胞 DNA 定量分析法与液基细胞学检查组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对我国女性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范雪梅;徐薇;耿建祥;张秀梅;仲玉英;蔡为民;梅静;徐海燕;赵雪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儿童低淋巴细胞血症患者的细胞因子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低淋巴细胞血症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方法56例3~14岁低淋巴细胞血症儿童作为患者组,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患者组的 IL-1、IL-6、IL-8和 TNF-α的水平分别为(0.096±0.012)ng/mL、(0.118±0.026)ng/mL、(0.388±0.069)ng/mL 和(1.256±0.245)n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组 CRP 水平为(5.7±2.8)mg/L,对照组 hs-CRP 水平为(4.8±2.6)m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低淋巴细胞血症患者的炎症因子并不增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积极使用中药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蒋红飞;吴志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脑型糖原磷酸化酶在人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脑型糖原磷酸化酶(GPBB)在结、直肠肿瘤中表达时间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本院40例结、直肠癌标本和18例结、直肠不典型增生腺瘤标本,用自制的特异抗人脑型糖原酸化酶抗体和 P53抗体,研究 GPBB 和 P53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GPBB 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显著高于结直肠不典型增生腺癌,并且在其中,重庆不典型增生腺瘤和乳头状腺瘤中先于 P53基因表达。结论 GPBB 是在癌和癌前病变表达的酶,因此可作为预示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生物标记酶。

    作者:汤菲;安黎云;贾克然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且未经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与健康人的差异比较。方法采集甲亢患者的外周血标本,用 EDTA-K2抗凝,采用 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分析,以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男、女性甲亢患者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红细胞值和血红蛋白值高于健康人。

    作者:蔡花;黄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109例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实践总结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对肿瘤临床治疗进行肿瘤分型、预后判定及指导的重要作用。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的109例肿瘤分为胃肠肿瘤组和转移肿瘤组2组,将其 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总结。结果凭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能明确诊断出光学显微镜下形态学难以分型的肿瘤,包括一些疑难罕见肿瘤如胃肝样腺癌、神经内分泌癌(NEC 3级)、炎性纤维样息肉和输尿管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等。结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能对肿瘤准确的分型、预后判定和临床治疗进行指导。

    作者:何福果;曾勇;郭琳;刘正会;张远顺;徐开梅;万良斌;陈岩;雷乡涛;童阔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