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921电解质分析仪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李尚前

关键词:电解质分析仪, 故障的分析, 仪器操作, 血清离子, 碳酸氢根, 离子选择, 科技发展, 处理方法, 指标, 生产, 深圳, 间隙, 本科
摘要:MI-921电解质分析仪是由深圳越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离子选择电解质分析仪,该仪器可一次性提供血清K+、Na+、Cl-、iCa2+、总钙、碳酸氢根、血清离子间隙7项离子指标,仪器操作方便、快捷.本科自2006年使用该仪器以来,对仪器出现的一般故障和异常现象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处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教学中临床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作为检验医学的主干专业课,除了强调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外,临床实际应用能力更是本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1].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化和补充,是培养学生临床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实验教学受到固定模式的束缚,实验课被视为理论课的补充,其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与临床严重脱节的问题,学生有很强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基本的临床应用能力.本教研室在综合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临床能力,为其能够胜任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工作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总结了本教研室在该课程实验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张晓丽;潘静;司维柯;杨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155例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血常规,记录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并计算手术前、后VCS的变化幅度(△VCS),然后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与中性粒细胞△VCS(△NEV、△NEC、△NES)参数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86、0.66、0.70,P<0.05),且6 h的肌钙蛋白I(TnI)浓度与1 h的中性粒细胞△NEV、△NEC、△NES参数间也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74、0.67、0.69,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与NE、TnI浓度明显相关,有助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

    作者:陈彤;吴俊渊;万洋洋;仲崇俊;许一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快速检测土壤中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土壤中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B.pseudomallei)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用于该菌疫源地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克隆并表达B.pseudomallei的特异性鞭毛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针对特异性B.pseudomallei鞭毛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单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全菌体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成功建立双抗夹心ELISA法,采用该法对土壤中细菌进行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15/15)和97.5%(40/41);对广西地区154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12个土壤样品为阳性.结论 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土壤中B.pseu-domallei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可用于类鼻疽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马广强;江闰德;王倩;朱金华;叶荷平;袁志明;万红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浆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高敏C反应蛋白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糖化血红蛋白(GHbA1c)、三酰甘油(T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17例为确诊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糖尿病A组;33例为无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糖尿病B组.另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肘前静脉血,检测血浆hsCRP、GHbA1c及TG水平.结果糖尿病A、B组患者血浆hsCRP、GHbA1c及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A组患者血浆hsCRP高于糖尿病B组(P<0.05);糖尿病A患者血浆GHbA1c、TG水平与糖尿病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hsCRP、GHbA1c及TG水平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胡玉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Kappa统计量对不同梅毒抗体检测方法一致性的评估

    目的 评价不同方法、不同试剂对样本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方法 将18份5个批号已知不同梅毒浓度的质控样本发放至黄石地区二级及以上级18家医疗单位的检验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90份血液样本中梅毒抗体的含量,统计回报的检测结果,采用能力比对检验(PT)评分方案和Kappa统计量评价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ELISA和RPR法比较,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547,检测结果只有40%的一致性,PT评价为不合格.不同实验室用同种检测方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932和0.864,符合率高,PT评价全部合格.结论 采用Kappa统计量评价不同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具有准确、直观的特点;ELISA可用于临床梅毒的批量检测,RPR多用于粗筛.

    作者:向环英;李仲娟;马增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Graves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在Graves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其临床诊断将其分为Graves病组(n=105)、桥本病组(n=66)、甲亢型亚甲炎组(n=29);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59).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TRAb和 TPOAb 水平,并对其中46例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和 TPOAb进行动态监测.结果与桥本病组比较,Graves病组患者血清TRAb水平及阳性率较高(P<0.05),而其TPOAb水平及阳性率较低(P<0.05).治疗有效的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水平随症状的缓解而逐渐下降.血清TPOAb水平与治疗有效与否关系不大.结论 TRAb和 TPOAb检测在Graves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TRAb的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

    作者:左向华;金欣;于农;尹秀云;宋世平;张伟;田曙光;孙士欣;曾利军;陈建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分析2011年1~12月该院临床尿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离情况,并分析大肠埃希菌的科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1 138株泌尿系统感染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52株(30.9%),居首位,其次为肠球菌、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等.352株大肠埃希菌中门诊患者分离菌株77株(21.9%),其余均为住院患者.住院患者中以泌尿科分离率高.上述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7%、12.8%、13.4%和13.6%;对其他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均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结论 该院泌尿系统感染菌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常规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

    作者:沈萍;周万青;张之烽;张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6δ质量管理方法在临床实验室制定校准周期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六西格玛(6δ)质量管理方法制定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 校准周期.方法 收集该科2010年度临床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按允许总误差(TEa)标准,计算变异系数(CV)、偏倚、总分析性能δ值和不精密度δ值.总分析性能δ≥6(A组)校准周期定为:>30 d;总分析性能δ<6且不精密度δ≥6(B组)校准周期定为:30 d;不精密度δ<6(C组)在生化分析仪校准后,距校准时间0、2、4、6、8、10、12、24 h时分别测定2种浓度水平的质控血清各1次,其后每24 h测定1次,总计测定30 d,计算累积不精密度δ值,以累积不精密度δ<6为判断标准,确定被检生化项目的 长校准周期.严格按校准周期执行校准,1年后,收集该科2011年度临床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2011年校准周期在30 d以内所有项目的 CV、偏倚、TE与2010年度进行比较.结果该科共有25个生化检验项目,校准周期大于30 d的有13个,占52%;校准周期在30 d内的有12个(含1个校准周期为30 d),占48%.2011年校准周期在30 d以内所有项目的 CV、偏倚、TE与2010年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δ 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的一项有效管理模式,可用于校准周期的制定.

    作者:邓庆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龄坠积性肺炎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对坠积性肺炎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82例坠积性肺炎高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每3~4 d灌洗1次,治疗1~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痰培养阳性率及致病菌的清除率分别为95.24%、88.10%、86.4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5%、40.0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老年坠积性肺炎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涛;郭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766例抗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检测的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黄石地区婴幼儿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黄石市中心医院1 766例患儿手指末梢血,利用免疫层析技术采用捕获法检测抗EV71-IgM抗体.结果共检出抗EV71-IgM抗体364例(20.61%),手足口病、皮疹、扁桃体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疱疹性咽炎、支气管炎患儿的抗EV71-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18%、33.70%、15.56%、15.38%、14.08%、13.94%、2.5%、2.44%.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手足口病和发热为主.结论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对疑诊EV71感染的患儿进行抗EV71-IgM抗体检测.

    作者:林传俊;左芳;汪宏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耐核苷类药物的乙型肝炎病毒P区逆转录酶基因序列分析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 P区逆转录酶(RT)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和类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38例HBV RT基因进行扩增后测序,分析rt80、rt84、rt85、rt169、rt173、rt180、rt181、rt184、rt194、rt202、rt204、rt207、rt213、rt214、rt215、rt229、rt233、rt236、rt237、rt238、rt250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 HBV RT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rt204、rt238、rt180、rt229,突变类型以M204I、N/H238T、L180M、M204V为主.结论 对HBV RT基因的序列分析有利于临床选择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戴小波;唐文志;彭瑟;曾朱君;黄小燕;尹晓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桂林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分析

    目的 了解桂林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及其早期干预情况.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桂林市住院分娩的111 578例活产新生儿进行筛查,CH、PKU筛查指标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苯丙氨酸.结果 111 578例新生儿中,确诊CH 39例,发病率为0.35‰(39/111578);确诊PKU 1例,发病率为0.01‰(1/111578).早诊断、早治疗的CH、PKU患儿,治疗效果好.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提供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机会,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蒋群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RNA干扰技术在抗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病毒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目前临床控制这类疾病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病毒感染或使用抗病毒药物来降低病毒的活性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抗病毒药物缺乏特异性,且其较强的不良反应会对机体造成损害,此外,长期应用会诱发耐药株的产生.因此,寻找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序列特异的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介导同源mRNA降解,使细胞表现出特定基因缺失表型的过程.它作为一种新的基因阻断技术,具有高效、特异、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传统基因敲除技术和反义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基因治疗及药物设计等领域,特别是在抗病毒感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大量体外实验表明,应用RNAi技术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相关基因的表达,RNAi技术已成为抗病毒感染治疗的有力工具.

    作者:付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病房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的耐药性分析.方法 收集ICU收治的120例CAUTI患者,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第3、7、14、21天在无菌操作下,采用密闭式引流袋收集尿液标本,从上述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分离获得144株病原菌,按病原菌常规检查方法,对细菌、真菌进行培养并计数菌落,采用纸片扩散抗菌试验,用Micro Scan Walk Away 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4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51株(35.42%),革兰阳性菌37株(25.69%),真菌56株(38.89%).病原菌培养7 d内,以真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培养14 d以上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强;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鹑鸡肠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和庆大霉素的完全耐药性高达100.00%,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超过85%.发生CAUTI的患者多为女性、意识障碍、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时间超过2周以上及导尿管留置时间超过2周以上的患者,其中,以导尿管留置时间较长为重要感染因素.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能降低CAUTI的发生.

    作者:邓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胶体金测定低浓度HBsAg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分别采用增强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ECLI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免疫胶体金技术检测低浓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效果.方法 利用ECLIA法筛选70例HBV DNA检测阳性的标本,将50例HBsAg临界值指数(COI)为1~50的临床标本作为观察组,20例HBsAg COI<1的临床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组.将70例临床标本分别再次用ELISA及免疫胶体金技术进行检测,将CO控制品作为质控标准.结果 HBSAg≥0.08 ng/mL时,ECLIA结果显示阳性(COI>1);HBsAg≥0.7 ng/mL时,ELISA法结果显示阳性(OD/CO>2.1);HBsAg≥1.00 ng/mL时,免疫胶体金法结果显示阳性.低浓度HBsAg的ECLIA、ELISA及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46.00%及32.00%,自备临床HBsAg血清和标准质控品批内变异系数(CV)为1.7%~6.1%,批间CV为2.4%~9.3%,符合ECLIA检测的精密度要求.结论 检测低浓度HBsAg时,ECLIA法是降低假阳性率的理想方法.

    作者:吕学琴;马雅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项目再检结果分析的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试剂及检测系统稳定性的监测方法,从而为检测试剂的评估和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中心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中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的再检标本.分析其再检率和反应重复率.结果同项目初、复检试剂再检率的配对t检验显示,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和抗-TP抗体的P值分别为0.009、0.002、0.002和0.005,4个检测项目的 初、复检试剂的再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项目初、复检试剂反应重复率的配对t检验显示,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和抗-TP抗体的P值分别为0.041、0.023、0.000和0.170.HBsAg复检试剂首次检测呈阳性的结果可信度较差,再检反应重复率仅为17.30%,抗-HIV抗体复检试剂和抗-HCV抗体初、复检试剂首次检测呈灰区的结果可信度极差,再检反应重复率分别为12.50%、13.90%及14.60%.结论 再检率和反应重复率可以作为试剂和整个检测系统稳定性的评估和持续监测指标.

    作者:黄秀琳;李维;程颖;杨虎;韩继姝;尹丹;刘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危重症患者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危重症患者的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评价其对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91例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每隔2 d进行一次GM动态监测,同时进行痰培养及痰涂片的真菌检查,参照不同的吸光度指数(AI),对GM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用药前、后GM的变化.结果当AI≥0.5,GM检测敏感性为92.68%(76/82);当AI<0.5,GM检测特异性为100.00%(309/309).抗真菌治疗后,血清GM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动态检测GM对危重症患者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徐杰伟;李启欣;何艳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细胞分析仪与床旁血气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比较与分析

    目的 利用经过校准的血细胞分析仪对比床旁血气分析仪所测定的血红蛋白(Hb)浓度和血细胞比容(HCT),探讨床旁即时检测(POCT)对比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该院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ICU)等各科室134例采用美国雅培i-STAT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测定患者的血液,同时留取一份标本采用日本SYSMEX KX-21N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将2台仪器所测得的Hb和HCT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日本SYSMEX KX-21N型血细胞分析仪所测得Hb和HCT高于美国雅培i-STAT血气分析仪的测定结果(P<0.05),二者所测得Hb的相关系数(r)为0.939,直线回归方程:Y=0.991 3X-3.909 1;二者所测得HCT的r为0.952,直线回归方程:Y=1.017 8X-1.815.2组数据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床旁血气分析仪测定Hb和HCT对常规血液分析仪的测定具有补充作用,在手术室、ICU等处具有良好的替代作用.

    作者:周鹏;孙建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单纯血清总胆汁酸升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单纯血清总胆汁酸升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该院单纯血清总胆汁酸升高的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170例总胆汁酸、ALT、总胆红素、ALP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按患者所在不同病区,对患者血清总胆汁酸、ALT、总胆红素、ALP水平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不同病区患者血清总胆汁酸、ALT、总胆红素及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84,P>0.05).腹部外科、肿瘤科、儿科、消化内科及妇产科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是同时反映肝脏分泌、合成、摄取及肝细胞损伤的血清学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都优于常规肝功能指标.

    作者:刘开琴;刘海菊;范久波;李智山;陈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耐碳青霉烯类药的革兰阴性菌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10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的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检测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来自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鲍氏不动杆菌的同源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整合酶、整合子和NDM-1基因,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结果 6株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9株对美罗培南耐药,5株同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从患者1的脑脊液、引流管和脓液标本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PFGE结果显示有1~2个条带的差异;PCR检测显示Ⅰ类整合酶均呈阳性,而整合子和NDM-1均呈阴性.从患者2血液和痰液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PFGE结果完全一致,当该患者出现鲍氏不动杆菌的血液感染后,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升至15.34 ng/mL,患者随后很快死亡.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药的鲍氏不动杆菌在呼吸道定植要引起高度重视,其随后的血液感染预后严重.

    作者:杨虹;李迎慧;白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