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

黄健;李勤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 喹诺酮类抗菌药, 不良反应, 皮肤软组织, 生物利用度高, 泌尿生殖系统, 非典型致病菌, 消化道反应, 抗感染药物, 光学异构体,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研制开发, 消化系统, 文献资料, 外消旋体, 抗菌活性, 呼吸系统, 分枝杆菌, 耳鼻咽喉
摘要:左氧氟沙星是由日本1994年首先研制开发成功的,它是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外消旋体氧氟沙星的光学异构体,其抗菌谱覆盖了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非典型致病菌和分枝杆菌.体外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右旋体的8~128倍.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骨髓、耳鼻咽喉等感染的治疗.临床资料表明它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好,能迅速分布到各组织,半衰期长,85%经尿液排泄.与其它喹诺酮类相比其毒性小,耐药性低,安全性好.其不良反应常见为消化道反应,如厌食、恶心、便秘、腹泻,其发生率较低,一般耐受性良好,此外有中枢兴奋,如失眠、头晕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左氧氟沙星出现的不良反应文献资料进行归纳,现综述如下.
新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容量双肺灌洗术救治1例急诊泥浆肺的术中护理

    大容量全肺灌洗是在全麻下进行的技术要求较高的一项工作,要求一侧肺灌洗过程中,必须保证对侧肺的充分通气,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尘肺、误吸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于2005年4月采用大容量双肺灌洗术成功治疗了1例急诊泥浆肺患者,现将术中配合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尹利萍;张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护士长日查房制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病人需求的不断提高,过去那种护士长每周或每月的查房,已不能满足病人及护理工作的需求.我院2001年开始,通过护士长日查房制度及时检查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戴明的PDCA的循环,不断持续改进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对护士长日查房的内容方式,进行了探索.

    作者:王晶心;孟繁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院2004年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抗菌药物是医院临床应用中广泛的药物,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增多,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不断发生.本文就我院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伏醒;张英梅;韩慧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病4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病(DF)是糖尿病严重致残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等多种因素所致,在美国占非创伤性截肢的50%,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截肢率1%,65岁以上患者糖尿病足截肢率高达10%[1].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的教育,严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

    作者:关新林;哈斯也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进展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ol Syncope,VS)约占晕厥的一半以上,常反复发作,虽预后良好,但也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而特定环境的发病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随着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ing,HUT)方案的不断完善,该试验已作为诊断VS和判定疗效的方法.

    作者:成东武;张慧敏;林振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

    未破裂动脉瘤中分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由于神经专科的普及,发现无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的机会日益增多.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表现为:神经障碍,抽搐发作,栓塞性脑缺血症状及由于脑受压引起的神经症状等,与无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相比较破裂危险性高,所以外科治疗的必要性也高.笔者进行了对表现为视力视野障碍的动脉瘤,海绵窦部动脉瘤及垂体部巨大动脉瘤等有关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病例的总结报告.本文章中将这些经验结合文献,对以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动眼神经麻癖、海绵窦及其他神经症状,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癫痫、脑梗塞为表现的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进行总结性报告.

    作者:木依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创小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体会

    胫骨平台骨折多由高能暴力损伤所致,且多发生于外侧髁.既往常以传统手术切口显露骨折并内固定为主,手术创伤面大,失血多,术后膝关节粘连、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科于2005年开始使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骨折获得解剖复位,并发症比传统手术切口明显减少.现就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民;吴志勇;马军;赵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房增大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目前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和特点,是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者心律失常与猝死的研究日益深入,长期的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较为严重,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1].如何提高此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是临床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现分析我院24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E-cho)结果,以探讨高血压左心房增大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陈丽萍;梅彬;殷湘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附64例报告)

    我院自1995年1月~2005年2月,应用髓芯减压,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植入术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Fi-cat 2~3期和Ficat 4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分别为11例和53例,经1~10年随访(其中随访10年者6例,8~9年者6例,6~8年者9例,4~5年者23例,1~3年者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江平;王新安;王斌;牛奔;吾尔开西;库尔班;罗廷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

    青光眼患者在接受滤过手术后多发生白内障,而滤过术后的眼前节改变,如抗青光眼手术滤过泡、浅前房、瞳孔固定及晶体核硬化等,常使手术难度增加.术中既要保护手术滤过泡,又要顺利完成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且术后避免出现较大散光是术者所关注的问题.我们从2003年3月~2004年6月采用经上方或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云霞;罗菊香;谢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谈医学生素质教育和英语教师的素质

    在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的深远意义已被人们所理解.各类医学院校都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目标.当代经济、文化、教育正朝着国际化、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手段或媒介之一就是外语.因此,外语教学不但直接影响着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和国际接轨的进程.

    作者:平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霉菌性肺炎59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霉菌深部感染导致的肺炎的发生率急剧增高.由于人们长期以来未把霉菌看作是致病菌,其发病表现为隐匿性发展,且临床上霉菌的培养和鉴定的技术要求较高,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并易引起误诊,不能给予有效的治疗,一旦发病,病死率极高.我科自1998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霉菌性肺炎59例,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阿仙古丽·吐拉洪;艾合买提江·艾尔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蒽环类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蒽环类药物是一种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具有高效作用的抗癌药物,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临床.的化疗方案中蒽环类药物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线性关系,给予较大的剂量会产生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剂量偏低会严重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和治愈率[1].因此由于其心脏毒性的累积作用,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2].现将我院十年来恶性淋巴瘤应用蒽环类药物对心脏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富玲;王晓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抗菌药物作用的时间、浓度依赖性及抗菌药物的后效应

    抗菌药物的时间、浓度依赖性及抗菌药物的后效应在近年来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抗菌药物药效学、药动学的深入研究使用,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指针对致病微生物选择合适的抗菌药,使用正确的剂量、合适的给药途径、给药间隔、恰当的疗程达到消灭病原菌及控制感染的目的.临床医师可通过参考药效学、药动学等参数来制订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可使所选用药物作用的性质、强度和时间尽量符合临床需要,以达到预期治疗作用,防止或减轻其不良反应.

    作者:韩启明;范小阳;吴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附9例临床及病理报告)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chronic alcoholic myopathy,CAM)是由长期酗酒引起的一种肌病,随着世界各国酒精消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大约有1/3-2/3的酗酒者有骨骼肌功能障碍[1].目前对酒精中毒性脑病及周围神经病的病理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已有较多研究报道[2、3],而对酒精中毒性肌病报道较少.本文就2000年~2005年经我院行肌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患者9例临床及病理报告如下.

    作者:莫合塔尔·吐尔逊;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在病原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还是从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在<病原学>教学中,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彭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冠心病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导致心脏病猝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因此控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探讨控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我院从2002年6月~2006年3月,观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初步评价两药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文;傅正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人磨牙根管治疗与塑化治疗联合应用的临床评价

    现代科学技术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人口分布的结构发生了改变,老年人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适合老年人牙齿特点的根管治疗方法,以服务于日益老龄化的社会.笔者自2001年1月~2002年1月对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采取根管与塑化联合治疗,并与根管治疗及塑化治疗对照,分别与术后3天、0.5年、2年进行追踪观察,以期评价老年人磨牙根管与塑化联合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

    作者:张勤;李兰;王春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腰椎节段性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前,对于节段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在治疗方面也未有统一的标准.作者随访了自2004年7月~2005年11月收治的58例临床诊断为腰椎节段性不稳症的患者,获得了满意的初步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成伟;齐玲;谢江;马原;高小亮;胡永胜;沙吾提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菌及其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肺炎,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的主要常见多发病.而导致婴幼儿肺炎、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绝大多数为细菌.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群常见的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我们对从2002年5月~2005年6月期间对973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做了病原学分析.其中常见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约占3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B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约为59.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为主.真菌约占6.60%,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为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丽;王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新疆医学杂志

新疆医学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