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华;吴江;刘进
目的 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 左髂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合并病理性骨折l例,复习相关文献并分析临床、影像学及病理,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髂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比较少见,合并病理性骨折更是罕见,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诊断困难,需与骨巨细胞瘤、骨囊肿等疾病相鉴别,外科治疗为首选.结论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影像诊断存在一定难度,外科治疗预后较好,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
作者:张乾营;李嘉家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硝酸甘油是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明显,它进入人体内后迅速脱硝基以形成具有一定活性的一氧化氮,通过核苷酸水平内源性的刺激产生前列腺素,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静脉注射硝酸甘油2~5 min起效,这种起效快时间短及降压幅度与剂量大小有关的特性,适用于急诊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我科采用微泵静脉注射,极少发生不良反应,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郑兰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FVB)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病情凶险,若救治不及时,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我院2007-03- 2011-03成功救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明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改装的前列腺电切环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改装的前列腺电切环治疗49例尿道狭窄患者.结果 49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问10~40min.平均20 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装的前列腺电切环治疗尿道狭窄操作简便快捷、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银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本文对成人小肠蛔虫症反复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7岁.因间歇性腹胀腹痛20 a余入院.疼痛反复发作,间期正常,无放射性,呈阵发性,性质不定,无节律性,多出现在夜间,与季节无关,偶伴腹泻,2~3次/d,稀便,无黏液及脓血,便后疼痛缓解.食欲不振,乏力、纳差、全身瘙痒.无恶心呕吐、呕血,无吞咽困难、返酸、嗳气.无便秘、便血、脂肪痢和陶土样大便.曾在某县医院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给予抗感染和支持等治疗后略有好转.后在某市医院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手术切除后症状依然存在.查体:T 36.3℃,R 17次/min,P 80次/min,BP 120/80 mm Hg.痛苦病容,明显消瘦.
作者:何晓霞;薛迪强;杨国嵘 刊期: 2011年第33期
头面部、会阴部烧伤常采取暴露疗法,基本的要求是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临床常用烧伤治疗仪、红外线治疗装置或烤灯来达到这一目的,但是由于治疗时间固定,治疗范围广,会造成患者恐惧、烦躁,且对门诊患者无法进行.我们将电吹风应用于烧伤的创面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泮莹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总结分析机械通气患者心理不适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96例清醒状态下,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问题,探讨影响这些心理不适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 实施护理对策,96例(除3例病情危重死亡除外),其余93例患者均成功脱机,82例顺利拔出气管插管.结论 针对机械通气患者出现的心理不适,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成功脱机及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李好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 对NICU 2007-01-2009-02 121例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121例患者1 28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02株,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各种引流管、泌尿道等.其中G-菌占61.38%,以杆菌为主;G+菌占27.22%,以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1.38%.结论 NICU医院感染主要以G-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为主,可能与侵入性操作、神经功能受损致生理功能受到抑制、颅内压高致频繁的呕吐导致误吸、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下降、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吴胜梅;熊丽娇;张长凤;邓红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治疗效果及佳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9-02-2010-10收治的32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32例手汗症患者手术后手汗现象消失,手术效果满意,平均住院(4.8±0.5)d痊愈出院.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效果满意,而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理护理及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加强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岑小浴;李赛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单纯性胼胝体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近20例单纯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全部伴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偏瘫、共济失调和偏侧感觉障碍多见,影像学显示梗死部位以体部和膝部多见.经治疗后16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好转,1例恶化,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胼胝体梗死相对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特异性失连接现象易被掩盖,头颅MRI对胼胝体梗死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正光;丁长青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药物品种繁多,以其抗菌活性强、毒性低、疗效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我院2008年规定临床使用此类药物前,需用原药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药品剂型不同,护士在配制皮试液前常需反复计算,降低了护理工作效率,为此笔者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探索出一种配制此类抗生素皮试液的简捷计算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伟玲;王菲;王岩花 刊期: 2011年第33期
1病历摘要女,61岁.腹腔平滑肌肉瘤术后5 a,发现左上腹包块6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腹触及8.0 cm×10.0 cm大小的肿物,质中等,界线不清,表面不平.超声表现:脾脏形态不规则、各径线明显增大,于脾门部向内侧示一个大小为8.4 cm×5.0 cm的不均质低回声光团,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欠清晰,其中心可见不规则的较大液性暗区,暗区内充满弱回声光点;CDFI:暗区周边低回声区内见点状血流信号.CT示:胰体尾周围及脾内可见多个囊实性占位.术中所见:左上腹有大小为10.0cm的肿块与横结肠和系膜粘连,脾上有8.0 cm大小肿块,与膈肌粘连.病理诊断:(腹腔)高分化平滑肌肉瘤浸润生长至脾实质.
作者:朴艺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CT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梅河口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7例结肠癌CT诊断结果,找出误诊病例,进行影像误诊分析.结果 共发现CT误诊病例7例.结论 结肠癌影像学表现复杂,不典型病变较多,应引起影像医师的重视,减少误诊率.
作者:王英姿;王鸿艳;凤志岚;董鹏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护士在使用新药前未阅读说明书,存在经验用药和机械地执行医嘱的情况.笔者于2009-05调查了肿瘤中心护士阅读药物说明书的情况,以便了解护士对药物说明书重要性的认识及阅读说明书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仑;王淑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由于一次性引流管与导尿管衔接不紧密时,导致一次性引流管频繁脱落,影响了负压吸引效果,护士重复操作,增加了工作量,达不到无菌的效果,增加了导尿患者感染的机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一次性引流管与导尿管巧妙连接,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慧;朱晓芸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本文对舒张性心衰的诊治3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85岁.主因咳嗽5.6d,胸憋心悸3h于2010-12-15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查体:BP 160/100 mm Hg,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啰音,心音亢进,无杂音.心电图:左室肥厚.心脏彩超:EF83%,左室顺应性减低.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正常.胸片:左上肺结核球,双肺纹理重.患者入院后持续硝酸甘油静脉泵入,倍他乐克25 mg,2次/d口服,辅以调脂、抗血小板聚集、降压,夜间仍有阵发性剑突下憋,咳嗽较多,多次复查心电图无动态变化,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正常,考虑心脏舒张功能衰竭,2010-12-21下午给予口服速尿及安体舒通各20 mg,当天晚上未再出现胸憋,以后夜间咳嗽明显减少.
作者:马剑锋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加强医院手术供应区的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重视消毒供应区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严格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结果 为手术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管理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玲玲;朱玲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我科自2010年以来,针对血液科患者的特殊性,以及客观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有效的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血液科风险因素评估1.1 血液病患者自身的风险因素1.1.1心理压力大 患者大多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的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易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
作者:蔡怡;霍军然;高娜;许晓娜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正确及时地填写感染病例报告表.方法 对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各科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全院感染漏报率为14.29<(20%),符合卫生部要求;但有部分科室超标.结论 临床医生对院内感染认识不足,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全,采取有效地措施可以降低感染漏报率.
作者:陈燕;闵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对早产误诊为输尿管结石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22岁.2011-03-03T11:30因停经7个月、腰酸、少量阴道出血0.5d来我院妇产科就诊,首诊医师询问情况为:平素月经规律,3/30 d,末次月经2010-08-19,无外伤史,自感胎动好,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询问婚育史,患者因疼痛剧烈未予回答.当时查体:BP 100/70 mm Hg,心肺(一),腹软,宫底脐上二指,胎心140次/min,请其进行血、尿常规和彩超检查.
作者:毕永霞 刊期: 2011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