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技巧

于伟玲;王菲;王岩花

关键词: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皮肤试验
摘要: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药物品种繁多,以其抗菌活性强、毒性低、疗效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我院2008年规定临床使用此类药物前,需用原药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药品剂型不同,护士在配制皮试液前常需反复计算,降低了护理工作效率,为此笔者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探索出一种配制此类抗生素皮试液的简捷计算方法,现介绍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衰脑病中的应用及护理

    我院2004-03-2011-03 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尿毒症脑病24例,通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6岁.

    作者:任志芳;李星;王俊红;王术花;宁雪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颅内动脉瘤38例介入栓塞治疗术后的护理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3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给予血管扩剂治疗,防治血管痉挛的护理实践.结果 本组病例有1例术后出现重度脑血管痉挛.结论 采用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通过细致、全面的观察与护理并及时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林育敏;王莞琪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血液病患者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

    我科自2010年以来,针对血液科患者的特殊性,以及客观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有效的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血液科风险因素评估1.1 血液病患者自身的风险因素1.1.1心理压力大 患者大多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的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易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

    作者:蔡怡;霍军然;高娜;许晓娜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肿瘤科护士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现状调查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护士在使用新药前未阅读说明书,存在经验用药和机械地执行医嘱的情况.笔者于2009-05调查了肿瘤中心护士阅读药物说明书的情况,以便了解护士对药物说明书重要性的认识及阅读说明书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仑;王淑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引起短暂性失明1例

    1病历摘要女,58岁.2011-05-08因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残根需修复故要求拔除,检查:叩(一),无松动.以2%普鲁卡因2.5 ml注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后约5 min,患者感到眼部麻木,随即出现视力模糊,视物不清,眼前一片黑.一般情况检查,神志清,精神佳,T 37℃,R 20次/min,HR 94次/min,BP 97/78mm Hg,查体合作,左右两侧眼球运动轻度减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嘱患者闭目静息,同时适当的给予语言上的必要解释和精神安慰,及时控制和消除患者过度的紧张、焦虑情绪,约2min后,患者自觉视物由模糊变为清晰,并要求继续行拔牙术,拔出下颌第一磨牙,操作过程顺利,约10 min后,患者自觉眼部症状全部消失.眼科检查,两眼视力正常,经30 min观察,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后离院.

    作者:程增云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32例的护理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治疗效果及佳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9-02-2010-10收治的32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32例手汗症患者手术后手汗现象消失,手术效果满意,平均住院(4.8±0.5)d痊愈出院.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效果满意,而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理护理及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加强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岑小浴;李赛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飞行人员飞行疲劳的疗养护理

    目的 探讨消除飞行人员的飞行疲劳,增强飞行人员的体质,为提高空军部队战斗力服务.方法 分析飞行人员的疲劳类型和产生的原因,在疗养期间通过心理、景观、娱乐等疗养措施消除疲劳症状.结果 所实施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飞行人员的飞行疲劳状况,提高飞行耐力,确保飞行安全.结论 飞行疲劳是飞行安全的重大隐患,系统而完善的疗养措施是消除飞行疲劳的重要手段,值得认真研究.

    作者:王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80例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躁动的原因,探讨护理体会.方法 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80例重症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80例患者躁动原因分析使得躁动患者能够得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及处理,避免了一些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护理人员耐心、细心、全面的观察及护理,是及时有效的控制躁动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清;张月红;杨惠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脾脏转移性高分化平滑肌肉瘤超声表现1例

    1病历摘要女,61岁.腹腔平滑肌肉瘤术后5 a,发现左上腹包块6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腹触及8.0 cm×10.0 cm大小的肿物,质中等,界线不清,表面不平.超声表现:脾脏形态不规则、各径线明显增大,于脾门部向内侧示一个大小为8.4 cm×5.0 cm的不均质低回声光团,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欠清晰,其中心可见不规则的较大液性暗区,暗区内充满弱回声光点;CDFI:暗区周边低回声区内见点状血流信号.CT示:胰体尾周围及脾内可见多个囊实性占位.术中所见:左上腹有大小为10.0cm的肿块与横结肠和系膜粘连,脾上有8.0 cm大小肿块,与膈肌粘连.病理诊断:(腹腔)高分化平滑肌肉瘤浸润生长至脾实质.

    作者:朴艺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HSP患儿血淋巴细胞哑群变化的意义,观察胸腺五肽配合常规治疗HSP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72例HSP患儿及35例正常儿童体内的T淋巴细胞哑群,72例患儿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HSP患儿血NK细胞、CD4+、CD4 +/CD8+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常规治疗组的复发率较加用胸腺五肽治疗组高(P<0.01).结论 HSP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SP可能降低复发.

    作者:胡彩莲;陈洪敏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血栓性浅静脉炎误诊为嗜酸性筋膜炎1例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属常见疾病,但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做出诊断,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现将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血栓性浅静脉炎误诊为嗜酸性筋膜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2岁.因右下肢肿胀、疼痛及行走受限4d于2010-12入院.4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下肢肿胀伴疼痛,行走受限.自行服用“青霉素、曲马多”等药,疼痛略微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嗜酸性筋膜炎收入院.专科检查:右下肢肿胀明显,皮温偏高,触痛明显,皮下血管走行清晰可见,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辅助检查:血WBC 11.52×109/L,L0.188,M1.18×109/L(0.102),N 7.80×109/L.DIC常规示Fg4.71 g/L(正常值2.0~4.0 g/L),ATⅢ78.6%(正常值80%~120%),D-二聚体551.00 μg/L(正常值<246.4 μg/L).

    作者:王婷婷;刘宏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临床输血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以保证输血的不良反应降到低,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输血科及临床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规章制度.

    作者:车丽敏;周勇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本文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测定其总胆汁酸(TBA)变化,了解其在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检测87例黄疸患儿血清TBA水平.同时对其总胆红素和相关酶类进行测定.并与40例同期住院的不伴有高胆红素足月新生儿比较.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相关酶类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 TBA测定发现当常规肝功能指标改变不明显时,血清TBA检测是一项新生儿黄疸患儿较为灵敏的肝实质损伤的指标;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TBA升高,可能存在胆汁淤积,应给予适当的利胆治疗.

    作者:范广来;魏红;仲跻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踝关节置换术1例的护理

    对踝关节置换术1例的护理总结如下.1病历摘要女,57岁,因右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约3 a于2010-11入院.患者约7a前开始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直在我院风湿科行抗风湿治疗,3a前逐渐出现右踝部疼痛,肿胀致关节活动受限,开始经休息症状可缓解,故未予足够重视,后疼痛肿胀逐渐加重,关节活动度逐渐丧失,遂于我院骨科就诊,经拍摄X线片,诊断为右踝关节内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入院查体:右下肢蹒跚步态,右踝关节明显肿胀,皮肤发红,压痛明显,右踝关节活动度完全消失,右足背动脉搏动有力,各趾活动感觉与末梢血运未见异常.

    作者:王耀华;汤琦玫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特拉唑嗪不良反应

    特拉唑嗪为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临床多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及轻、中度高血压.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1过敏反应男,75岁.因尿频、排尿不畅给予特拉唑嗪片2 mg口服,1次/d,服药后次日晨出现面部瘙痒疼痛,皮疹高于皮肤表面,质硬,双侧眼睑水肿.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2d后水肿消退,皮疹消失[1].

    作者:沈丽霞;李成建;邢茜宜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胃癌合并间质瘤1例病理分析

    对胃癌合并间质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女,56岁.因上腹部隐痛伴反酸、胀气7个月入住我院.查体:全腹软,剑突下压痛阳性,反跳痛不明显.CT提示胃贲门部壁不规则增厚,强化明显,考虑胃贲门癌.胃镜检查为胃贲门部溃疡性质待查(恶性可能性大),胃窦部黏膜下见一直径1 cm的结节性病变性质待查.病理活检诊断为:(贲门)小块低分化腺癌;(胃窦)小块间叶性肿瘤,间质瘤可能性大.随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胃贲门部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小弯淋巴结3/8个查见癌转移,大弯淋巴结7个未见癌转移;(胃窦)间质瘤,免疫组化结果:CD117(+),CD34(+).

    作者:张琰;赵花;马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自制简易尿缸在膀胱冲洗患者中的应用

    我科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肿瘤患者较多,术后常需要持续膀胱冲洗,而科室尿缸数量有限,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患者需要固定使用自己的尿缸.2008-2010年我科将自制的尿缸用于膀胱冲洗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桂月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乳腺癌70例的术后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01-2008-12唐山市乐亭县医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70例,并对其进行全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效果明显提高.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康复.

    作者:王春秋;赵春蕾;张文锦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技巧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药物品种繁多,以其抗菌活性强、毒性低、疗效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我院2008年规定临床使用此类药物前,需用原药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药品剂型不同,护士在配制皮试液前常需反复计算,降低了护理工作效率,为此笔者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探索出一种配制此类抗生素皮试液的简捷计算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伟玲;王菲;王岩花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1486例的手术配合

    目的 通过对近视眼患者行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手术的配合来探讨有效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对1 486例手术患者术前做检查准备,术中积极配合维持仪器性能良好和环境稳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预计效果.结论 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手术配合在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杜长虹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