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ks1与肿瘤的研究现状

詹家贵

关键词:肿瘤, 预后, 研究, Cks蛋白
摘要:Cks1是Cks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它是高度保守的小分子蛋白,可参与正常的细胞周期调控.在多种人类肿瘤中,Cks1的表达水平增高,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现就Cks1与人类肿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ELISA法测抗-HCV试剂盒检测性能的比较

    随着对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研究的深入,ELISA抗-HCV的榆测,已作为国内医疗机构针对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筛检的标志物[1],现在医院也逐步将抗-HCV的检测纳入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汪旭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结合红细胞参数对儿童不同基因型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红细胞参数检测在不同基因型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儿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选取的20例β-地贫杂合子(β+-地贫)、44例β-地贫双霞杂合子(β0-地贫)、3例α-合并β-地贫、38例缺铁性贫血(IDA)患儿以及54例健康儿童血清sTfR以及红细胞参数(RBC、Hb、MCV、Hct、MCFI、MCHC、RDW)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sTfR在儿童β-地贫和IDA的诊断价值,并结合红细胞参数探讨其对不同基因型β-地贫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 1)各病例组间及其与健康对照组sTf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β+-地贫组RBC数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与健康对照组相近(P>0.05,下同)但明显高于β0-地贫与IDA 组(P<0.01),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与β0-地贫组、IDA组相近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IDA组相近,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低于β0-地贫组(P<0.01).结论 血清sTfR可以作为评价β-地贫基因变异程度的有用指标,sTfR结合血常规红细胞参数可以对儿童β0-地贫和β+-地贫作出初步诊断.

    作者:伍绍国;黄钰君;区小冰;张力;华亮;佟莉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HPV L1壳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与HR-HPV DNA的关系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的关系,为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预测指标,为HPV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分别检测272例女性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和高危型HPV(HR-HPV)病毒载量,组织活检复查宫颈病变情况.结果 HR-HPV DNA感染者中,随着宫颈病变级别(CIN I及以上)的升高,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增高(χ2=35.176,P<0.001),HPV L1壳蛋白诊断CIN Ⅱ及以上的灵敏度为89.77%,特异度为45.12%;按年龄分层后,HPV L1壳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的OR均小于1;小于35岁研究对象中,病毒载量与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12.915,P<0.001).结论 HPV L1壳蛋白的缺失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年轻女性HPV L1壳蛋白的表达与HPVDNA载量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作者:姜晓曼;黄民主;张志魁;郑宝文;朱庆义;李洪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NF-α、IL-6、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50例健康者及1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其值随着肝炎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结论 上述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判定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伟英;杨利华;卓凌;林赛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耦联因子6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耦联因子6(CF6)是线粒体ATP合成酶的1个亚基,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前列环素合成受抑、NO释放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增加,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在血管相关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扮演关键角色.近年来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CF6明显升高,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现简要综述CF6的结构功能、信号转导系统对精尿病及血管病变的作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德宏地区地中海贫血社区群体筛查和基因诊断

    目的 了解德宏地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检出率和基因缺失突变类型.方法 先以红细胞指数、微量血红蛋白电泳、HbA2定量等进行初筛,然后以PCR和反向点杂交技术鉴定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以跨跃断裂位点PCR(GAP-PCR)技术和凝胶电泳鉴定α-地贫基因缺失类型,后再对所有β-地贫阳性样本进行α-地贫基因检测.在选定的先证者所能寻找到的家族成员中采集血样,直接检测基因类型并展开家系调查.结果 3 018例受检者中检出α-、β-地贫阳性848例,总检出率为28.10%,其中α-地贫554例(18.36%)、β-地贫385例(包括HbE 375例)检出率为12.76%;β-地贫复合α-地贫检出率为22.60%;在4例家系调查先证者的56例家族成员中检出阳性44例(78.5%).结论 跨跃断裂位点PCR和反向点杂交技术能快速检测3种常见缺失型α-地贫和β-地贫基因突变,具有简便、快捷和准确的特点;德宏地区是我国地贫特别高发地区,需加强婚前检查及产前诊断.

    作者:杨艳秋;葛世军;番云华;刘厚昌;杨必清;王冠;禹祖祥;陈祖聪;尹兆清;罗祥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药液应用于鉴定念珠菌的芽管试验

    白假丝酵母菌(也称为白色念珠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常规鉴定该菌需做血清芽管试验.使用动物血清不利于临床操作,使用人血清则可能因血清来源的个体不同造成结果不稳定.为此,现应用简易中药液代替血清做芽管试验,取得了理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苏盛通;陈惠业;许潘健;庞璐;吴博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假性高钾血症1例分析

    白血病并发假性高血钾症现象,临床上偶有报道[1-2].现发现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血清钾浓度异常增高,但临床上无高血钾的症状及体征,心电图检查也无异常.现对该病例进行相关检查.报道如下.

    作者:朱武军;邵燕丽;乐维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64株念珠菌培养与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女性外阴阴道的感染情况.研究临床分离的真菌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1 184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4例阳性标本的菌株用API真菌鉴定板条(API 20C AUX)鉴定,用Rosco纸片法对制霉菌素、益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咪康唑、两性霉素、克霉唑、氟康唑、氟胞嘧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64例共有8个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7.1%.各种念珠菌对9种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白色念珠菌仍然是妇产科真菌感染主要菌种.氟胞嘧啶与两性霉素是治疗妇产科深部真菌病的首选药物.各种念珠菌对临床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具有明显不同,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真菌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记妹;禢永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 352例石化职工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浓度观察

    目的 观察石油化工企业大气污染对企业职工α1-抗胰蛋白酶(α1-AT)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石化体检者按工作年限分组,Ⅰ组(<10年)291例,年龄22~35岁,Ⅱ组(10~20年)634例,年龄33~45岁.Ⅲ组(>20年)427例,年龄44~55岁.正常对照组根据石化体检者的分组情况按年龄<35岁、35~45岁、>40岁分组,所有血清样本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七检测α1-AT含量,观察不同组间结果 的差异.结果 Ⅰ组中石化体检者α1-AT结果 为2.58±0.38 g/L,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和Ⅲ组α1-AT结果 分别为2.02±0.43 g/L和1.72±0.41 g/L,P<0.05,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石化体检者不同工作年限Ⅰ、Ⅱ、Ⅲ组间血清α1-AT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不同年龄组α1-AT结果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油化工厂在进行石油冶炼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氮、烯烃、链烷、醇、羰基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α1-AT含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石油化工企业在积极治理厂区大气环境污染的同时,对职工定期监测α1-AT含量,及时采取一定的治疗手段,对降低肺部疾病的发病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向长港;祝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Fox转录因子家族在正常和胆道结扎小鼠肝脏中的动态表达

    目的 研究Forkhead盒(Fox)转录因子在正常和肝胆管结扎致纤维化的Balb/c小鼠肝脏中的动态表达.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Balb/c小鼠肝脏中包括Foxo1、Foxo3、Foxm1、Foxl1等18个Fox转录因子的表达,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肝胆管结扎后Balb/c小鼠肝脏中9个炎症和增殖相关性Fox转录因子的mRNA动态变化.结果 18个Fox转录因子基因在正常Balb/c小鼠肝脏中均有表达,且以Foxo1和Foxo3表达高;肝胆管结扎后Foxo1表达显著下调,而Foxol1和Foxm1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肝胆管结扎致纤维化的Balb/e小鼠肝脏中,炎症和增殖相关性Fox转录因子的动态改变提示Fox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杨双双;黄世峰;张莉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DNA损伤与细胞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胞衰老是生物衰老的基本单位,是人类老年病发病的共同基础.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对衰老机制的研究已进入基因时代,细胞内DNA损伤积累是衰老过程中先提出的机制,DNA损伤与细胞衰老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DNA不断地被外源性和内源性因子损伤,如果损伤持续,它能引起DNA复制或翻译错误,从而导致点突变或染色体重排及经由各种信号途径引起应激反应,引起细胞衰老.本文将就DNA损伤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文瑞;刘新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临床实验室HBV DNA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的评价

    HBV DNA定量测定主要是用于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动态观察及疗效判断.目前,临床实验室多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但影响因素也较多,其结果易受模板浓度及扩增反应体系批间差异和标本处理过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2],为了解PCR实验室本年度HBV DNA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及试剂批间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情况,现对五个批号试剂的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雷秀霞;陈斌;龙幼敏;陈英姿;明凯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血氨检测的临床适应证及其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血氨检测的一些临床适应病症并对其临床价值作一分析.方法 采用干化学法检测血氨浓度.结果 各型病毒性肝炎、肝门胆管癌、肝癌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氨的检测结果 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氨检测可作为一些肝病、癌变、消化道出血等患者的主要检测指标,有助于病情的监测.

    作者:盛大平;徐元宏;李涛;王中新;沈继录;凌华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病区,现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方式,预防及预防失败的原因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梁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IgM型抗-cE联合抗体致配血困难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有输血史.临床诊断:左叶肺癌晚期.血红蛋白含量:39 g/L,属重度贫血.临床要求输血支持治疗,医院输血科做抗筛阳性、交叉配血困难,遂将患者血样标本送本室检测,检出罕见的IgM型抗-cE联合抗体,经过献血者筛选,在数名无偿献血者血液中找到2袋相配合的血液供其输注,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侯治兵;张艳;陈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Cks1与肿瘤的研究现状

    Cks1是Cks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它是高度保守的小分子蛋白,可参与正常的细胞周期调控.在多种人类肿瘤中,Cks1的表达水平增高,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现就Cks1与人类肿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詹家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肝豆状核变性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病.该病常起病于青少年时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WD基因的成熟mRNA编码1个含1 41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即一种P型铜转运ATP酶(ATP7B),参与铜的跨膜转运.所有WD患者都有ATP7B基因突变.目前国际上已被检测的有300多种突变.WD 临床表现的复杂性给临床诊断带来较大困难,迫切需要建立准确、快速的分子诊断方法 ,并进行症状前诊断或产前诊断.

    作者:蔡美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挤压综合征诊治过程中肾功能的实验室观察

    目的 探讨肾功能检查在挤压综合征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有效运用.方法 对16例挤压综合征患者诊治过程中的尿常规检查和血液肾功能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出现血清钾离子、肌酐和尿素氮浓度的快速显著升高;尿量减少,尿蛋白实验阳性,水平从+至+++不等;12例患者出现血尿和肌红蛋白尿.经以补液、利尿、血液透析和全身营养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尿量恢复正常,血清钾离子、肌酐和尿素氮浓度逐渐下降,10例基本治愈的患者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应定时检查患者的肾功能确保对挤压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项贵明;姚磊;李强;董解菊;邱宗文;蒲晓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酗酒青壮年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研究长期酗酒青壮年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方法 采集门诊体检的酗洒青壮年血样30例,无酗酒嗜好的健康青壮年血样20例,用ELISA方法 定量检测血清IL-6、IL-8以及TNF-α的水平,观察两组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30例酗酒青壮年血清IL-6、IL-8以及TNF-α的水平分别为(-x±s)(0.307±0.144)mg/L、(3.207±1.477)mg/L、(0.321±0.105)mg/L;20例非酗酒青壮年血清IL-6、IL-8以及TNF-α的水平分别为(0.205±0.121)mg/L、(2.323±0.756)mg/L、(0.246±0.099)mg/L.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酗酒青壮年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无酗酒嗜好的健康青壮年血清细胞因子.

    作者:王国戗;牛菊霞;艾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