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在上腹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王国毅;石莉

关键词:浓度, 舒芬太尼, 上腹部手术, 镇痛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在上腹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上腹部手术患者10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麻醉后,对照组的镇痛为硬膜外0.125%布比卡因+0.8 μg/ml舒芬太尼,而治疗组为硬膜外0.125%布比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结果:两组术后2、4、8、12h的VAS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都有比较好的镇痛效果(P>0.05).治疗组的呕吐、恶心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在上腹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新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缺损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12~60岁,均为开放性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缺损,按Gustilo分型,均为ⅢC型,创面面积大15 ×9 cm,小5×4cm,所有患者创面污染严重,皮肤血运差.1.2手术方法本组42例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患者取平卧位,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常规消毒铺单,切除皮缘及挫伤污染皮肤,清除感染及失活筋膜、肌肉组织,彻底清创三遍后,用双氧水、粘膜碘、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三遍,将骨折整复复位,尽量保留所有骨折块,用单臂式外固定架固定,根据创面大小,选用大、中、小号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填充创面,并与周围正常正常皮肤缝合固定.再用聚胺甲酸乙酯薄膜将创面封闭[2],术后即开始负压引流,维持负压40 kPa,观察引流量、形状、通畅情况,肢体肿胀消退情况及全身症状,7d后更换封闭式负压引流,连续3~5次,根据肉芽生长及感染控制情况,决定植皮或转移皮瓣治疗.

    作者:王法正;玉素甫卡地·阿提汗;梁志林;张军;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西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培养PICU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临床实践

    评判性思维是解决问题和临床决策的基础,包括两种基本能力即评价和判断[1],教育和培养实习生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是现代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PICU中患儿生活背景复杂、病情危急,评判性思维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在临床带教中,增强对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实习生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空间[2].然而,临床工作中带教老师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将护理专业知识与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我科自2009年设立护理总带教,主要负责科室实习生考核及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静;程云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胆囊结石病易感基因研究的进展

    关于胆囊结石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种族分析及家系研究的进展,人类对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逐渐推向微观基因领域,现将近年来人类胆囊结石易感基因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建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影响

    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护理操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常用于化验检查、诊断等需静脉采血.该项侵入性技术操作的要求很高常规表浅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不能次成功、针管固定不牢、部位选择不当,而造成穿刺部位的皮下瘀血及血肿,在短时间内很难吸收,且易引起感染.皮下血肿现象一旦发生,医护人员要妥当地给予治疗和护理,使血肿能及时消散或使损伤降低在小范围.尤其是小儿患者的发生率更高.我们结合儿科临床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萍;牛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重症医学科保洁员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及对策

    重症医学科入住患者病情危重、自身免疫力低下、接受侵入性诊疗多、周转快、流动性强、监护措施多、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量大、随意性较强、且起点高、时间长等特点,在长期使用无效时才考虑病原学监测,促使内源性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易发生医院感染.降低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院感工作成为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工作的重点内容.其中保洁工作质量对控制院内感染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保洁员进行规范培训和严格管理,使她们认识到保洁在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性,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和保洁员自身的安全.笔者对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已达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

    作者:侯玉静;王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自发荧光支气管镜诊断中央型肺癌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自发荧光支气管镜在中央型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荧光支气管镜和普通支气管镜检查过的中央型肺癌患者,镜下阳性和病理细胞阳性结果.结果:203例患者中,荧光支气管镜A组103例,镜下阳性92例,阳性率89.32%,病理细胞报告阳性79例,阳性率73.15%.普通支气管镜B组100例,镜下阳性78例,阳性率78.00%,病理细胞报告阳性57例,阳性率57%.两组镜下和病理阳性率比较x 2值分别为4.776和8.904,P值分别为0.029和0.0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发荧光支气管镜在诊断中央型肺癌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勇;周承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26例维汉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新疆伊宁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自我管理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经冠脉造影确诊的维汉冠心病患者126例做为研究对象进行自我管理状况的问卷调查,对维汉自我管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维汉族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汉族跟维吾尔族患者在相关知识管理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管理维度及认知意识管理维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对疾病了解程度以及医保类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病程以及医保类型.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较低,维汉的自我管理水平不一,需要对维汉冠心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及健康干预,以确实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王利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8F-FDG及18F-FLT PET/CT3D显像在肺单发结节诊断应用

    目的:探讨18F-FDG及18F-FLT PET/CT 3D显像在肺单发结节诊断应用.方法:采用PET/CT仪(Discovery ST型)、医用回旋加速器(MINhrace)和自动化学合成系统(TracerLab FX.FN),均为美国GE公司生产.18F-FDG及18F-FLT的注射剂量均为按患者体质量3.7 MBq/kg,注射后60 min行常规显像.采用8排螺旋CT,统一使用120~140 kV,100~250 mAs,0.8 sec旋转速度,1.25mm层厚进行采集,并使用Smart mAs技术尽量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PET部分为BGO晶体,轴向视野15.7cm;3D方式采集,1.5 min/床位;FORE迭代方式进行图像重建,断层分辨率为4 mmFWHM.显像结束后,以傅里叶重建(FORE)迭代方式重建图像,并对2次采集分别进行衰减校正.由两名有经验核医学科医师通过双盲和集中阅片方式对图像结果进行判读.阅片过程中,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测定病灶的大标准摄取(SUVmax),18F-FDG-max≥2.5,18F-FLTmax≥2.0为阳性,病理结果做为诊断金标准.结果:3D方式采集35人,其中良性病人为25人,恶性肿瘤为10人(其中腺癌5人,非小细胞肺癌3人,鳞癌1人,转移癌1人).良性FDGmax3.0±1.78,FLTmax1.68±0.95;恶性FDGmax8.0±3.6,FLTmax3.74±1.75;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18F-FDGmax与18F-FLT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扫描可准确对肺部单发结节定性、定位;3D扫描时间更快,具有更好经济及社会效益;18F-FDG及18F-FLT联合显像对于肺单发结节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作者:徐小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天山雪莲醇提方法研究

    目的:优选天山雪莲的乙醇提取方法.方法:取天山雪莲地上部分,经石油醚脱脂后,采用常温浸提、加热回流提取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总黄酮,以芦丁的含量和醇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并进行综合评分,筛选佳醇提方法.结果:常温浸提、加热回流提取和超声波提取总黄酮的含量和醇浸膏得率分别为:1.17%,10.00%; 2.21%,12.01%;2.44%,14.34%.结论: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总黄酮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从而为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天山雪莲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徐晨;张沾;于萍;刘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先天性食管闭锁围手术期胃管置管的护理

    资料显示[1],在各种先天性食管畸形中,食管闭锁为常见,约占85%,北京儿童医院统计40年来食管气管畸形537例,其中Ⅲ型占88.6%,有30%~50%伴有其他畸形,如伴有脊椎畸形、肛门闭锁、心脏畸形、气管畸形、肾脏畸形和肢体畸形,则称为VACTERLA综合症.食道闭锁未经及时治疗出生后数日即可死亡,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措施,因此,明确诊断后即应尽早实施手术纠治畸形.

    作者:崔文芳;刘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儿科临床教学工作体会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临床实习医生进入临床工作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奏.同时,如果在这一过程中较好地引导医学生,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感同身受,认识到儿科临床工作的重要性,稳定思想,使其在社会大潮及商品经济冲击下仍能坚定自己临床工作的信念,这就为儿科临床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龚丽莉;白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居世界首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目标是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和延缓肝纤维化,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长期预后.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药物,具有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双重作用,(1)HBeAg血清转换率高,(2)治疗疗程明确.

    作者:刘瑞;张金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原学分型及药物敏感分析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病原学分型顺位前两位的菌株,及其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的药物敏感度.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乌鲁木齐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527例,鉴定其相应的病原学分型,对于病原学分型顺位前两位的菌株,分别采用药敏敏感药物两性霉素B、氟康唑进行临床治疗,比较菌株对2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找出相对敏感药物.结果:527例VVC患者中优势致病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83.4%,第二位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7.3%.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均提示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敏感.对于这两种感染患者,每组均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两种敏感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观察疗效,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对这两种病菌感染患者治疗均无复发,治疗效果满意;氟康唑治疗组复发36例,更换两性霉素B治疗后效果满意,无复发.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治疗白假丝酵母菌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效果显著,可作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芳;茹庆新;秦天华;郭淼;常君;王晓蓉;何金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正常人皮肤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寻常型天疱疮抗体的研究

    目的:评价以人皮肤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用于检测寻常型天疱疮抗体的方法.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20例天疱疮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患者血清中的抗桥粒抗体,分别以人皮肤和猴食管为底物,并比较两种底物敏感性的差异.结果:以人皮肤作底物检测的阳性结果为19例(95.0%),以猴食管作底物检测的阳性结果为20例(100.0%).对照组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人皮肤与猴食管上皮作底物的两种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人皮肤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检测寻常型天疱疮抗桥粒抗体的方法,能辅助诊断寻常型天疱疮.

    作者:石岩;吴秀娟;靳颖;普雄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和大呼气峰流速测定在哮喘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与大呼气峰流速(PEF)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78例,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治疗规范进行缓解期的阶梯治疗,评价儿童哮喘控制率.结果:哮喘控制率为92.4%;C-ACT评分小于20分与20~25分、PEF占个人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 80%与≥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T评分与PEF pred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C-ACT评分与PEF具有相关性,均可用于哮喘的评价,指导治疗.C-ACT和PEF联合使用评估哮喘控制率优于单独使用.

    作者:马冬均;曾穗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研究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任.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作者:木胡牙提;刘志强;马晓芸;罗莉;张源明;王茜;龙训辉;赵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分析

    多发性肌炎是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其临床特点是以肢体近端肌、颈肌及咽肌等肌组织出现炎症、变性改变,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萎缩,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可出现肌酶升高,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病理检查肌纤维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其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部分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肌病为主要症状,易与多发性肌炎混淆,故临床上根据四肢疲乏,蹲下起立困难,肌酶增高等特点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病例并不少,我院2006年~2010年诊治8例类似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库尔班江·依麦提;阿迪娜·斯拉木;武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牙周基础治疗结合高压氧治疗牙慢性周炎疗效分析

    目的:在选定的病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高压氧治疗牙周炎,分析其疗效.方法:牙周炎患者9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实验组:牙周基础治疗后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选择主观及客观指标来分析其疗效.结果:实验组49例患者中显效39例,有效10例;对照组49例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19例.两组病例所选各指标除牙周袋探诊深度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牙周基础治疗结合高压氧治疗牙周病疗效显著.高压氧的局部使用为临床上治疗牙周病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作者:张耀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疗效及病程、病情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134例患者,其中男性94例,女性40例,49 ~ 72岁,平均年龄57.3岁,术后随访1年半~10年,平均7.2年.对其手术疗效,及病程、病情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病人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与术前JOA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 =-12.915,P=0.000).病程不同的两组患者疗效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 =7.629,P=0.000),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四组患者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1.313,P=0.278).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应尽早采取恰当、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帕尔哈提·热西提;邓强;郭海龙;盛伟斌;买尔旦·买买提;甫拉提·买买提;盛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析新疆自治区基本药物配送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入了解全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整体运行情况,药品采购中心于2012年8月16~31日在全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基本药物配送企业中,通过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开展了基本药物生产企业供货、配送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区基本药物配送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现就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建议供参考.

    作者:杨璐鹭;赵洪波;付丽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新疆医学杂志

新疆医学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