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世季;曾翠芳
目的 探讨取卵日男方精液处理前精子形态及前向运动精子比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新鲜移植周期行IV F助孕的407例患者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精液质量分析(第5版)》标准,按处理前正常精子形态(NSM)百分比及前向运动精子(PR)比例分为4组:弱畸精组(PR<32% 且NSM<4%)、弱精组(PR<32% 且NSM ≥4%)、畸精组(PR≥32%且NSM<4%)、正常组(PR≥32% 且NSM ≥4%) .分别比较各组间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结果 弱畸精组36例,弱精组35例,畸精组121例,正常组215例.弱畸精组与弱精组比较,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弱畸精组与畸精组比较,除正常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 .05) ,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弱畸精组与正常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移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而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弱精组与畸精组比较,除优质胚胎率外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弱精组与正常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畸精组与正常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可用胚胎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于行IVF-ET 助孕的患者,结合精子形态与前向运动精子比例能更好地预测其妊娠结局,而单纯分析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作者:余秋锋;温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在宫腔镜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宫腔镜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加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焦虑值、抑郁值、疼痛程度指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1 .85%)显著低于对照组(9 .26%) (P<0 .05) .观察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后焦虑值及抑郁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6 .30%)明显高于对照组(83 .3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宫腔镜手术中进行家庭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焦虑和抑郁值低,疼痛小,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秀英;李晶;庞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怀柔地区健康男性的年龄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怀柔区中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 281例健康男性,用罗式Cobas401全自动电化学分析仪及相应配套试剂测定血清中总PSA水平,将受检者按年龄每10年分为一组,计算各组PSA的四分位数及95% 分位数(P95) ,分析年龄与PSA水平的关系.结果 3 281例健康男性的总体PSA 呈偏态分布(P25:0 .51 ng/mL ,P50:0 .76 ng/mL ,P75:1 .16 ng/mL) ,年龄由低到高各组PSA中位数(P95)分布:20~29岁组0 .81 (1 .91)ng/mL ,30~39岁组0 .85(1 .81)ng/mL ,40~49 岁组0 .86(1 .77)ng/mL ,50~59 岁组1 .09(2 .88) ng/mL ,60~69岁组1 .52(4 .71)ng/mL ,≥70岁组1 .80(6 .70)ng/mL .各个年龄组的PSA 分布比较,男性血清PSA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其中40~49岁组与30~39、20~29岁组两两比较、≥70岁组与60~69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为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应按年龄分层制订血清PSA的参考值.
作者:马红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应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同位素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对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5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同时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MMP-2、MMP-9表达水平及血清P53、PTEN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水平.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患者死亡,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 .55%;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3 .33%;2 例患者肿瘤复发,其发生率为4 .44%.患者治疗后MMP-2、MMP-9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治疗后血清P53、PTEN及HIF-1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血清P53及HIF-1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PTEN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应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同位素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对患者的MMP-2与MMP-9表达水平及血清P53、PTEN 及 HIF-1α水平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铁泉;邓清;乐问津;鲁号峰;黄强;李宓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在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检查,以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52例(54 .17%) ;MRI检查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的长径、短径、皮质厚度,以及淋巴门消失、边缘不规则、周围脂肪间隙模糊、高DWI信号、不均匀强化比例均明显高于未转移淋巴结,ADC值明显低于未转移淋巴结(P<0 .05)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L/S<2、皮质厚度≥3 mm、混合型或者周边性血流、2级+3级血流比例均明显高于未转移淋巴结(P<0 .05)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升高.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可有效提高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效果.
作者:王海璇;陈廷财;陈东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菌在不同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及消毒剂对生物膜细菌的灭菌功效.方法 结晶紫染色法大肠埃希菌比较不同材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能力,检测75% 乙醇、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5% 碘伏、0.2% 过氧乙酸、2% 新洁尔灭对生物膜的灭菌功效.结果 大肠埃希菌在塑料、玻璃及不锈钢表面均可形成生物膜,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强于塑料表面和玻璃.除碘伏(5%)外,乙醇(75%)、有效氯(500 mg/L)、碘伏(5%)、过氧乙酸(0 .2%)、新洁尔灭(2%)均可在1 min杀灭生物膜细菌,5% 碘伏5 min方可杀灭生物膜内细菌.结论 大肠埃希菌在不同材料表面均能形成生物膜,消毒剂均能杀灭生物膜细菌.
作者:王亚洲;詹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幼鼠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抑制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幼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20只.对模型组和干预组幼鼠建立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干预组从建模后第 2 天起灌胃给予苯那普利和氯沙坦各 6 mg/(kg·d) ,1次/天,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实验开始后第3、7、14、28天每组取5只鼠制成标本进行 HE染色、Masson染色,采用非生物素标记的PV6001二步法,检测3组肾组织tTG、TGF-β1的表达.结果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肾间质纤维化面积较小,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显著增加,干预组小部分纤维化面积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对照组 TGF-β1和tTG表达在对照组较少,模型组高表达,干预组较模型组有所减少,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且随着时间增加,模型组和干预组幼鼠TGF-β1和tTG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幼鼠tTG水平与Masson染色面积呈正相关关系(r=0 .854 ,P<0 .01) ;tTG水平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13 ,P<0.01) .结论 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tTG与TGF-β1呈正相关关系,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抗纤维化作用可能与抑制 tTG与TGF-β1有关.
作者:赵晓华;刘宝环;李冠慧;马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探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支架置入治疗的效果及其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3组,即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A组患者行ERCP金属支架置入手术治疗,观察B组患者则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手术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A组的术后胆道通畅时间明显长于观察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 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ALT、AST、TB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5) ,并且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 ;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ERCP支架置入术应用于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治疗中能够获得良好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且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特别是ERCP金属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更能保证患者保持较长时间的胆道通畅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茂贤;唐兴奎;何金花;逄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 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 A (VCA-IgA)、EB病毒核抗原1免疫球蛋白A (NA1-IgA)、Zta蛋白抗体免疫球蛋白 A (Zta-IgA)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2 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00例为鼻咽癌组,并抽选同期因鼻咽部症状就诊的非鼻咽癌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VCA-IgA、NA1-IgA、Zta-IgA 阳性率.结果 两组间EB病毒的血清VCA-IgA、NA1-IgA、Zta-IgA 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种EB病毒抗体联合诊断效力均高于单项指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达90 .0% 以上,阳性预测值达69 .6%.结论 3种EB病毒抗体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善昌;吴家恩;张小娟;陈栋;胡静云;彭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显性负性突变ALK5(DNALK5)是否可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来抑制人乳腺癌癌细胞MDA-MB-231增殖.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细胞中ALK5受体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和MTT 检测DNALK5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增殖和周期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ALK5感染MDA-MB-231后对乳腺癌细胞中TGF-β/SMAD信号通路中SMAD2/3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表达及其下游靶基因 ID1表达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细胞系中存在 ALK5 的普遍表达,其中MDA-MB-231表达高;DNALK5腺病毒感染MDA-MB-231后,MTT 显示第3天DNALK5组细胞吸光度值(0 .35 ± 0 .04)显著低于RFP 组(0 .58 ± 0 .06) ,流式细胞术显示其周期阻滞于 G0期;荧光定量 PCR和western blot显示ID1和CyclinD1表达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TGF-β/SMAD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SMAD2/3磷酸化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DNALK5抑制乳腺癌MDA-MB-231增殖,可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肿瘤增殖相关基因ID1和CyclinD1表达来实现.
作者:方娟;李文鲜;黄小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在术中压疮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按照手术预防压疮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该院自行设计的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术前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压疮3例(1 .0%) ,对照组发生压疮19例(6 .3%) ,且观察组术后发生Ⅰ、Ⅱ、Ⅲ级压疮的患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
作者:万利;王玲;杨秀杰;谭文玲;欧芸蕾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300例,根据临床特征、腹部CT血管造影(CTA)及双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300例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根据是否伴有血栓又分为伴血栓组和未伴血栓组;选择同期自愿参加该试验的健康者37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及TEG检测.通过统计学处理,深入分析TEG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 与常规凝血等指标的临床指导价值.结果 TEG检测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未出血组中的R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出血组和未出血组K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出血组和未出血组MA、α角、CI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出血组与未出血组MA、α角、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出血组中TEG检测伴血栓者的α角显著高于未伴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未出血组常规凝血指标中,伴血栓组PLT值显著高于未伴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其他常规凝血指标及TEG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EG可以反映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功能均下降((K值延长、α角缩小、MA值缩短) ,且在出血患者中更为明显,因此TEG对于了解患者的低凝状态、明确出血高风险、指导临床成分性输血均有积极作用,可指导临床有效降低出血风险.
作者:谭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透明质酸(HA)、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和高尔基蛋白73(GP73)水平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肝硬化患者、40例慢性肝炎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HA、AFP、AFP-L3和GP7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的HA、AFP、AFP-L3、GP73水平较慢性肝炎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原发性肝癌组的AFP、AFP-L3水平较肝硬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原发性肝癌组的HA、GP73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肝硬化组的 HA、AFP、AFP-L3、GP73水平较慢性肝炎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在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P-L3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分别为76 .4% 和83 .1%.在联合检测中,HA、AFP、AFP-L3、GP73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 .5% 和91 .7%,高于其他任一组合.结论 H A和GP73的高水平与肝损伤及长期纤维化有关,其在诊断肝硬化中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A FP-L3在诊断肝癌方面灵敏度较好,A FP-L3和A FP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肝癌的诊断特异度.
作者:胡恒贵;秦淑国;欧雁冰;方高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母乳巨细胞病毒(HCMV)DNA 阳性的母亲及其婴儿 HCMV 感染状况.方法 268例母乳HCMV阳性的母亲入选,患儿以肝炎或黄疸为临床诊断者多见,占39 .2%,肺炎次之,占34 .0%.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患儿不同标本类型HCMV DNA的表达量,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HCMV特异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和(或)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结果 核酸检测中患儿全血阳性者49 .8%,尿液阳性者68 .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 .同时进行了尿液和全血核酸检测的137例患儿中全血总阳性率46 .0%,尿液总阳性率74 .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 .有IgG检测结果的病例182例,175例阳性(96 .2%) ;有IgM 检测结果的病例194例,88例阳性(45 .4%) ,IgG阳性率和IgM 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结论 患儿尿液 HCMV DNA的检出率高于全血,提示病原学检测方面尿液标本优于全血.母乳 HCMV DNA 阳性母亲通过母乳喂养导致婴儿患病的概率为68 .1%;根据IgM 结果,处于活动性HCMV感染的患儿比例为45 .4%.血液IgG阳性率明显高于IgM ,提示1岁以内婴儿患HC-MV感染的比例很高,但要考虑到胎传抗体的可能.
作者:肖伟伟;卢可士;马东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分别对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及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开腹组采取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肿瘤标志物[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中期因子(M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多效生长因子(PTN)]和免疫细胞(T h1、T h2、T h17、CD4+/CD25+) .结果 治疗前所有患者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后,腹腔镜组患者的3 项炎症因子 IL-6、MCP-1、HMGB-1 水平均低于开腹组患者(P<0 .05) ;在肿瘤标志物的对比中,腹腔镜组患者的 CCSA-2、MK、VEGF、PTN 水平均低于开腹组患者(P<0 .05) ;在免疫细胞对比上,腹腔镜组患者的 T h2和 T h17水平均低于开腹组,而 T h1和CD4+/CD25+水平均高于开腹组患者(P<0 .05) .结论 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能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同时能够恢复机体免疫细胞,更利于患者的治疗.
作者:陈钢明;张少华;段丽;刘小东;汤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检测是临床检验项目,NRBC在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还不清楚,对新生儿外周血 NRBC检出率高的是出生后的第1天,然后其数量随着日龄增加而减少.目前,多种血液分析仪可对NRBC进行报警提示,具有筛查功能,很多医院还没有对NRBC进行常规检测和常规报告,复检NRBC仅限于校正白细胞使用.结合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参照血液分析仪异常报警信息,笔者所在科室建立了适合本院的新生儿外周血 NRBC复检规则,经过评估和验证,证明它是适合于新生儿NRBC的复检规则,通过仪器法与手工显微镜检查联合检测,实现精准检验.
作者:韦桂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特应性皮炎(AD)患者T 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分析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与患者疾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65例AD患者(AD组)的临床资料,根据SCORAD评分将其分为轻度(20例)、中度(28例)和重度(17例) ;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AD组和对照组、不同疾病程度AD患者T 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分析AD患者SCORAD评分和T 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D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1) ,AD组患者γ-干扰素(INF-γ)、IL-2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不同疾病程度AD患者的IL-4、IL-10、IL-17、IL-23水平均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3组患者的INF-γ、IL-21和TGF-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AD患者的SCO-RAD评分与 IL-4、IL-10、IL-17、IL-23 水平呈正相关,与 INF-γ、IL-21 和 TGF-β 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AD患者的IL-4、IL-10、IL-17、IL-23水平较高,而INF-γ、IL-21和 TGF-β水平与健康者无差别,且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与患者的瘙痒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黄朝卫;石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自从1884年Willian Halsted用可卡因行第1例外周神经阻滞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神经阻滞技术和局部麻醉(局麻)药的研究.超声引导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外周神经阻滞不仅作为外科手术麻醉的一种基础方式,也使其作为一种术后疼痛管理方式而更加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自从研究证实免疫细胞和外周神经元表面均存在阿片受体,局麻药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神经阻滞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已被测试作为局麻药佐剂的阿片类药物包括丁丙诺啡、舒芬太尼、芬太尼、吗啡、地佐辛、哌替啶等.目前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丁丙诺啡、舒芬太尼、芬太尼.随着学者对局麻药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神经阻滞的深入研究,神经阻滞效果将会更加显著.本文将从其作用机制、作用效果、佳剂量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
作者:代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瘦素(L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S患者40例(观察组) ,根据Bath AS 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将患者分为BASDAI≤4分组(稳定期组) ,BASDAI>4分组(活动期组) ;根据不同骶髂关节CT 分级将患者分为Ⅰ级组、Ⅱ级组、≥ Ⅲ级组;根据HLA-B27结果将患者分为HLA-B27阳性组、HLA-B27阴性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LP、IL-6、IL-17、IL-23水平,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各组血清LP、IL-6、IL-17、IL-23与AS疾病活动性BASDAI、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活动期LP、IL-6、IL-17、IL-23水平与稳定期比较亦增高(P<0 .05) ;骶髂关节CT Ⅰ、Ⅱ级组患者血清L P、IL-6、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 ,≥ Ⅲ级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Ⅰ、Ⅱ级组患者与≥ Ⅲ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血清LP、IL-6、IL-17、IL-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AS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与ESR、CRP、BAS-DAI间各自为正相关关系.结论 AS患者外周血中LP、IL-6、IL-17、IL-23水平显著上升,且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
作者:张征;常显;朱宁;许鸣华;魏凤菊;尚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指标及心肌肌钙蛋白在冠心病(CHD)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CHD患者193例,按照WHO CHD诊断标准分为心绞痛(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其中AP组107例,AMI组86例,同时选取该院体检健康的医师90例作为对照组. CHD患者抽取急诊及住院后多次血液标本,对照组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所有血液标本均进行血液检测,项目包括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超敏心肌肌钙蛋白 T(hs-cTnT)、心肌肌钙蛋白 T(cTnT)、心肌肌钙蛋白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采用SPSS20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P组、AMI组患者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P组和AMI组患者R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组间的PLT、PDW、MPV、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AMI组患者hs-cTnT、cTnT、cTnI、CK-MB水平与AP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P组hs-cTnT、cTnT、cT-nI、CK-M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MI组患者的hs-cTnT、cTnT、cTnI阳性率与CK-MB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对CHD患者进行多次血液检测发现,与正常值相比,AMI组患者的cTnT升高倍率大.结论 CHD患者RDW明显升高,应在临床诊治中引起重视,血小板相关参数随病程发展变化;对心肌损伤hs-cTnT、cTnT、cTnI的检测优于CK-MB ;对AMI的检测,cTnT 升高倍率比hs-cTnT、cTnI明显,应作为首选指标.
作者:陈强;张小威;姚蕾;李丹;刘通;包芙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