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栋;周旭坤
肱骨髁上骨折是肘关节常见的骨折,多见于少年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容易引起肘内翻畸形及部分关节功能障碍。采用手法闭合复位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自1997年~1999年,对54例不同程度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病人进行复位固定。复位主要使骨折远端向外倾斜,以防止肘内翻畸形,力求达到骨折端对位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男36例,女18例,左肘46例,右肘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小一岁半,大12岁,平均年龄6.5岁,伸直型49例,屈曲型5……
作者:白晋;彤军强;杨忠利;尹卫军;饶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解哈萨克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我们对1997~2000年间我院的哈萨克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的汉族COPD患者进行了对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1997~2000年间门诊及住院COPD患者行痰培养及药敏检查者644例,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治规范标准,其中细菌学检查为上呼吸道正常菌……
作者:濮蓉晖;程静;阴雪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双腔球囊尿管具有韧性好、对尿道刺激性小、安全、易固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给医务人员及病人带来了福音,若操作不当可导致尿道不同程度的损伤,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为此对我院近4年多来因留置双腔球囊导尿管导致尿道损伤10例,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0~65岁,术前常规留置球囊尿管9例,急诊创伤1例。损伤后尿道8例,(经泌尿外科会诊证实)病人均有疼痛伴血液自尿道流出,重新留置尿管5~14天,平均9.5天,经对症……
作者:唐晋;曾雪莲;梁坤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9岁,电工。2000年10月30日,在高约10米的电线杆上工作时,被他人误合上电闸,双手被220伏电击伤。当即感双上肢麻木、无力,随即跌落下坠约5米,被平房顶上的同事抓住跌坐于屋檐上。坠落过程中意识清晰,双上肢未撑扶及受撞击。伤后渐感双肩、上肢疼痛,急送某医院诊治。拍片示“双肩关节前脱位并肱骨大结节骨折”,在氯胺酮分离麻醉下行双肩关节Hippoerates法复位术,术后用绷带将双上肢固定。次日转入我院诊治。入科查体:双上肢屈肘呈内收内旋位,被绷带悬吊于胸……
作者:谭龙;文伯元;赵学喜;席阿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妇产科自2000年1月至2001年8月共收治170例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患者,其中伴有失血性休克17例,经抢救全部存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例休克患者年龄19岁~40岁,其中20岁以下1例,20~30岁5例,31岁~40岁11例,平均年龄31岁。所有病人均有停经、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和肛门坠胀感。以及晕厥和意识障碍等病史。经妇检、B超、尿、血HCG检查、阴道后穹窿穿刺等检查确诊。术后病理检查17例均为输卵管妊娠破裂型,右侧14例,左侧3例。……
作者:王淑玲;王淑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主要反映在V7-V9导联,但因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不包括V7-V9导联,故正后壁心肌梗死漏诊率较高。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通过V7-V9导联的对应导联——V1-V2导联在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时的对应性改变,及早确诊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V1、V2导联R波振幅及ST段下移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院1995~2001年住院病人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5~77(59.5±10.2)岁,均为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其中1例合并……
作者:谢芳;邢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医学学历教育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连续性、全员性和终身性的医学教育。其目的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跟上医学科技的发展。我们认为要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职务、不同专业、不同资历,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 1 对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所采用的形式 1.1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结合自己的专业申报科研课题,争取使课题立项,带领科室的技术骨干开展各……
作者:韩东华;李瑛;任继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基层医院的麻醉医师仅有1~4名,没有麻醉护士,日常手术、急诊手术全部由一人承担,相对比高级别医院的风险、压力更大,而手术室与麻醉科的关系就体现更为密切。在麻醉医师配备相对少的情况下,手术室护士如能更好地配合麻醉工作,便可提高手术中的医疗安全系数,防止重大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医院手术总体急救水平。通过多年的麻醉、护理工作,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晓捷;张文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鼻腔血管纤维瘤是耳鼻咽喉科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因其易出血,且解剖部位隐蔽,手术时易造成损伤或瘤体残留导致复发.采用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及动脉栓塞,行鼻腔血管纤维瘤摘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例1,男,25岁。因左侧鼻腔通气不畅5个月,流脓涕、间歇性鼻出血20d来我科门诊就诊。检查:左鼻腔可见红色新生物,位于鼻前庭,触之硬,活动度差,易出血,表面不光滑,有散在溃疡面,病理证实为血管纤维瘤。例2,男,46岁。因左侧鼻腔通气不畅1年,近1个月鼻塞加重,有血涕,……
作者:张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是新生儿期肺血管阻力增高及肺血流速度增加而发生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率为活产儿的1‰,是新生儿多种疾病引起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死亡的终病理途径。本病多发生于易引起缺氧酸中毒的疾患都可以发生,如围产期窒息,MAS HMD及重症肺炎等导致肺血管痉挛,肺血阻力持续增高,阻碍了胎儿循环向正常新生儿循环转变,当肺循环阻力超过体循环阻力时或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严重紫绀,呼吸窘迫等,此病病死率高,现将我院收治11例因各种疾病引起肺动脉持续性高压报告如下。……
作者:李燕群;田桂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临床较少见。其临床特征主要为色素斑和全身分布大小不等坠瘤。我科于2001年2月在门诊遇到母子二人同病就诊,通过家系调查得知其家族中共有7人患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先征者(Ⅱ_4),女,61岁,河南人,农民。12岁时左侧腰背部出现多数褐色斑疹。18岁开始胸部、背产出现数个黄豆大小圆形小柔软肿物,并缓慢增大增多,波及全身,无自觉症状。因面部、颈部肿物增大,影响美观,2001年2月11日前来就诊。体检,一……
作者:波丽西;谢菁;卢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从1982年以来一直担任着新疆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民族班的临床教学任务。在口腔临床医学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民族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任务不变、教学质量不减的前提下,在授课方式上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以适应民族学生的具体情况。经几年的不断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克服语言障碍,增加民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民族班学生大多来自南、北疆偏僻边缘地区,由于客观生活环境的限制,几乎不会用汉语表达,……
作者:吴佩玲;尼加提·吐尔逊;刘海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尤其是围产期保健和产科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为提高产科质量,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现对我院从1992年1月至1997年12月自妊娠至产后42天内死亡的17例孕产妇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2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住院分娩10860例,孕产妇死亡17例。死亡年龄18~33岁,职业:农牧民13例,无业者2例,工人1例,干部1例。死亡时间:孕期死亡3例,产时死亡2例,产后死亡12例,其中剖宫术后3例。死亡的17例孕产妇无产前检查的10例,占58.82%曾在孕期中接受过一次以……
作者:郭英;黄东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吖啶橙(AO)与瑞氏染色法检测伯氏疟原虫的实用性。方法:10倍倍比稀释经血液腹腔接种传代感染4~6天的伯氏疟小鼠尾血,同时制薄血片。以AO法和瑞氏法染色后高倍镜检,记录每片发现三次原虫的平均时间。结果:AO法与瑞氏法检测发现疟原虫的时间有差别,前者较后者快。结论:AO法是检测人体疟原虫的一种简便、快速、敏感、实用的方法。
作者:姜素华;刘佩娜;付云朝;廖琳;唐慧;刘振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自1999年8月开展微波电凝治疗消化道息肉以来,共治疗病人31例,结果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消化道息肉(包括广基、亚蒂或不易圈套的息肉)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息肉部位:食管1例,胃6例,十二指肠1例,结肠14例,直肠9例。 1.2 方法 内镜微波消化道治疗仪型号为南京MTC—1型。病人做常规内镜检查准备,插入内镜,对准息肉,以工作电流为50~80mA,时间6~10秒。分次熨烙,对较大息肉可连续烧灼5~10次,使息肉基本变平或顶端呈白色凝固状。绝大部分病人烧灼时无不适感,少数患者有局部灼热微痛感,多发性息肉一次烧灼不完者,可重复多次进行治疗。……
作者:张戈;李志刚;张卫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9岁,因腹部刀刺伤3小时并失血性休克急诊入院。入院后低血压60/0mmHg,脉搏140次/分,予改善循环和纠正休克治疗。在休克基本纠正后,即剖腹术,行“下腔静脉修补术及肠系膜修补术”,见腹腔积血约3500ml,术中出血8500ml,输血5800ml(其中自体血3000ml、库血2800ml)。术后贫血严重(血常规RBC1.82×10~(12)/L,HGB46.4g/L),进一步输血纠正贫血改善循环。术后一直尿少,尿量<30ml/hr,予扩容、补液、利尿等治疗效果不好。……
作者:陈世明;魏新玲;李定生;王重;王勇;张驻军;张磊;曹俊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应用腔镜技术加点抽式浅静脉剥脱法改进原Linton术式,达到治疗下肢远端溃疡及大隐静脉剥脱术后复发浅静脉曲张的根治。方法:术前须行DSA检查,用美蓝将曲张浅静脉走行描绘清楚,术中先行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后行点抽式表浅曲张静脉剥脱。结果:本组术后患者均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下肢小腿周径由术前39~42cm缩小至术后的34~35cm,肿胀明显消退,溃疡渐愈合,行走恢复如常,复发率暂为0。结论:此术式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易于推广,外表美观,复发率低等特点而迅速普及于临床。降低了Linton术式所致的创伤大、术后切口愈合延迟、伤口易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彬;刘护民;陈强;张成建;师阳;林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94年10月至1999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有机磷中毒病人78例,发现10例出现肾脏损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例肾损害有机磷中毒病人均在中毒后4小时内入院,皆无肾脏病病史。均按传统疗法应用阿托品兼用解磷定及综合治疗,未用损肾药物。其中1例死于呼吸衰竭,余9例均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恢复时间一般为5~7天,长者达25天,无1例因肾衰而死亡。……
作者:黎萍;关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自1999年10月以来,用恩丹西酮来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e cholecystectomy,LC)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效果满意,并与氟哌啶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0例ASA(Amerieian Society of Anaesthetists美国麻醉学会)Ⅰ~Ⅱ级LC病人,年龄23~69岁,随机分成恩丹西酮组(Ⅰ组)、氟哌啶组(Ⅱ组)及对照组(Ⅲ组),每组60例。各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时间、病情轻重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术前用药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肌注,均行气管插管全麻。对照组麻醉诱导去氮给氧3~5分钟,依次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0.……
作者:班丽;李超;薛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腺性膀胱炎为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自1889年Stoerek首次报道以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本病认识的提高。我院自1995年至2001年间共收治腺性膀胱炎1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2岁。均有膀胱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少数以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就诊。 尿常规检查正常及尿培养阴性者7例,肉眼血尿2例。尿常规检查少量白细胞及红细胞,尿培养……
作者:王砺;王新会;陈双峰;李志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