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聪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行剖宫产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行剖宫产的妊娠高血压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6例采用生理盐水行心肌保护,观察组患者56例采用右关托咪定行心肌保护,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肌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时、麻醉诱导结束10 min、术毕时、术后12h、术后1d心率、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缺铁修饰清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时、麻醉诱导结束10 min、术毕时、术后12h、术后1d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行剖宫产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可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作者:杨丽;任贤俊;董文理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电光性眼炎患者的电焊弧光性视网膜损伤情况.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电焊弧光导致的电光性眼炎患者,资料完整102例(204眼).患者均先给予对症治疗,1~2周后到门诊复查,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检查、常规散瞳90 D前置镜眼底检查、眼底彩色照相和高分辨率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给予综合分析,电焊弧光性视网膜损伤的诊断以OCT检查结果为准.结果 102例(204眼)双眼前节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佳矫正视力情况:3例(6眼)佳矫正视力为0.7,占2.94%;12例(24眼)佳矫正视力为0.8,占11.76%;9例(18眼)佳矫正视力为0.9,占8.82%;其他所有患者佳矫正视力均为1.0,占76.47%.15例(30眼)眼底检查可见黄斑区存在暗黄色病变,边界不清,呈圆形或椭圆形,占14.71%,21例(42眼)OCT图像显示,在黄斑区病变相应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表现为椭圆体区断裂或缺失,伴或不伴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萎缩性改变,占20.59%.结论 电焊弧光所致电光性眼炎的患者中有一部分存在电焊弧光性视网膜视网膜损伤,如发现不及时,导致视功能永久性损害,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张贺鹏;李跃峰;李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抑郁大鼠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性,以期更好治疗老年抑郁症.方法 选取45只老年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只为正常对照组,另外30只均建立手术抑郁模型,其中15只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5只腹腔内注射帕瑞昔布钠,采用旷场、糖水消耗试验评估抑郁状态,采用相关检测方法观察术后认知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水迷宫潜伏期、空间探索时间分别为(47.84±10.56)、(20.45±5.67),帕瑞昔布钠组则分别为(39.68±6.73)、(23.45±5.89),帕瑞昔布钠组较模型组在潜伏期上下降显著,而在空间探索时间上增加显著(P<0.05);模型组IL-1p、IL-6分别为(415.67±23.45)ng/L、(79.96±4.56)ng/L,帕瑞昔布钠组分别为(344.23±23.14)ng/L、(70.45±3.67)ng/L,帕瑞昔布钠组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另外帕瑞昔布钠组则较模型组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上增加显著(P<0.05),模型组在在糖水消耗、糖水偏爱上较帕瑞昔布钠组显著增加,在纯水消耗上显著减少(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通过抑制大鼠海马区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作者:余雪;魏玲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胆碱酯酶(CHE)、D二聚体(D-D)在慢性丙型肝炎(HCV)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48例HCV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肝炎组34例、慢性肝炎组36例、重症肝炎组40例及肝硬化组38例,另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SOD、CHE、D-D水平.结果 随着HCV组患者病情的加重,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HCV-DNA载量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肝炎组血清SOD、CHE、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肝炎组、重症肝炎组及肝硬化组血清血清SOD、CHE、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OD、CHE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下降,而D-D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P<0.05).经Person相关分析,SOD、CHE与TBil、HCV-DNA呈负相关(P<0.05),D-D与TBil、HCV-DNA呈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HCV患者血清SOD、CHE、D-D水平对分析HCV病理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萍;毛继明;汪浩;颜雪莹;王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科初产妇1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初产妇施行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而观察组初产妇则施行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22.53士8.72)分、(29.48±7.82)分]低于对照组[(36.72±8.55)分、(40.12±1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优良率、护理满意度(84.27%、59.55%)高于对照组(92.13%、7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产妇的负面心理,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杜小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采用无痛分娩技术的初产妇和未采用任何镇痛技术的初产妇各40例,分别为无痛分娩组(A组)和对照组(C组),于产前、产后24 h、出院前3个时段,由医师进行专业评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产妇自评(宗氏Zung焦虑抑郁量表).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后A组为35例和C组39例,未采用任何镇痛技术的初产妇较采用无痛分娩的初产妇焦虑抑郁评分高,而产前评分、产后24 h评分较出院前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多种多样,对选择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采用无痛分娩,可有效降低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姜国玉;王付霞;江春秀;何开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殖异常相关改变(AML-MRC)的遗传学及形态学改变,以提高检出率.方法 通过对28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诊患者回顾性研究,其中分别有60例AML-M2,68例AMDM4,54例AML-M5,51例AML-M6及48例AML-MRC.对各组的原始细胞数(原始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始幼稚单核细胞)、有核红细胞数、每个类型病态造血的细胞个数及染色体核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始细胞数比较:M2(99.70±36.11),M4(110.26±40.23),M5(159.77±29.22),M6(35.05±19.70),MRC(59.39±17.94),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456,P<0.05);MRC组与其他各组比较,M6原始细胞数<MRC组<AML-M2,4,5组(P均<0.05);有核红细胞数比较:M2(16.66±17.17),M4(14.15±14.64),M5(9.09±10.62),M6 (126.31±27.75),MRC(47.43±21.21),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407,P<0.05),MRC与其他各组比较,M2/4/5组有核红细胞数<MRC组<M6组(P均<0.05).各系病态造血:其中,粒系的假性佩许氏畸形、环状核等,红系的多/奇数核、母子核等,巨核系的小巨核、多核或单核圆核巨核细胞等,各组出现的个数比较,MRC组远高于其他组[(P<0.05)且异常细胞大于60%];另外,粒系的空泡、核溶解等,红系的核分裂相、芽孢等及巨核系的巨大巨核细胞、核断裂等比较,MRC组与其他组出现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20%].染色体核型分析:AML-MRC核型异常58.8%(20/34),包括MDS相关改变核型14例,及其他复杂核型6例.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的MRC仅58.8%;AML-MRC的形态学特征:原始细胞轻度增高,但较其他组增多并不明显,红系不受抑;各系病态造血现象:病态造血现象中前部分为异常特征性改变,主要见于AML-MRC及MDS,对AML-MRC具有诊断意义;后部分为非特征性改变,可见于各类疾病,包括感染、巨幼细胞贫血、白血病等.通过以上特征,可以更好的鉴别AML-MRC与其他各亚型.
作者:李佳;墙星;张曦;刘思恒;冉岑霞;张洪洋;陶廷露;陈思宇;苟阳;杨武晨;杨程;唐永杰;王平;邓小娟;彭贤贵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0~5岁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卡他莫拉菌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4 815例0~5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81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卡他莫拉菌培养阳性248例,检出率为5.15%,其中肺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分别占70.56%、14.52%、9.27%和5.65%;感染卡他莫拉菌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他莫拉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噻肟敏感率大于95.0%.结论 3岁以下儿童是感染卡他莫拉菌的高危人群,且冬季检出率高.诊治时应重视年龄和季节因素,及时行鉴定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病情.
作者:付魏萍;袁翊;袁平宗;汪永强;刘靳波;张淑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Allo-HSCT的(初诊为)MDS患者20例.结果 18例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及PLT≥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5d和13.5d.所有患者随访截止于2015年3月30日,13例无病存活,其余7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复发,6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截止随访日期,本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为65%.结论 Allo-HSCT是治疗中高危年轻MDS患者的有效手段,可作为一线治疗尽早采用.
作者:但春莉;张端众;肖青;张红宾;唐晓琼;王建渝;王欣;杨泽松;陈建斌;刘林;王利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IL-3-PE38KDEL基因转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HL6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应用脂质体将融合基因IL-3-PE38KDEL转染CIK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法检测转基因前后CIK分泌细胞因子能力及细胞表型的变化,MTS法检测基因转染CIK细胞对HL60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变化,建立HL60裸鼠模型,给予IL-3-PE38KDEL转染CIK细胞、空质粒转染CIK细胞、未转染CIK细胞及生理盐水,观察其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通过脂质体成功将IL-3-PE38KDEL转染CIK细胞,转染前后CIK细胞的分泌细胞因子能力及细胞表型无明显变化,转染后CIK细胞对HL60细胞的杀伤活性较空质粒转染CIK细胞及未转染CIK细胞明显提高,体内实验表明基因转染CIK细胞可明显抑制裸鼠皮下HL60细胞移植瘤的生长.结论 IL-3-PE38KDEL基因转染CIK细胞能够明显抑制体内外HL60细胞的生长,同时不影响CIK分泌细胞因子能力及细胞表型.
作者:沈燕;程诗迪;张萍;白凤霞;娄世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探讨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股骨颈、髋总和、腰椎L 1~4的骨密度值增幅、总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股骨颈、髋总和、腰椎L1~4骨密度值增幅(2.0%~2.5%)整体比对照组对应的股骨颈、髋总和、腰椎L1~4骨密度值增幅高(1.5%~1.9%).对照组女性和男性患者股骨颈的骨密度、髋总和的骨密度、腰椎L1~4的骨密度治疗总有效率均在75.0%~80.0%,而观察组女性和男性患者股骨颈的骨密度、髋总和的骨密度、腰椎L1~4的骨密度治疗总有效率均在95.0%~100.0%.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安全可靠,能够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云凤;张冬迅;朱静;裴育;杨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免疫制剂胸腺肽α1与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6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法治疗.对照组加用免疫制剂胸腺肽α1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IgA、IgG及IgM等免疫功能指标和血清TNF-α、IL-6和IL-8等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4% (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gA、IgG、IgM、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gA、IgG及IgM免疫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死亡,也无1例出现明显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免疫制剂胸腺肽α1与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肺炎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T细胞群,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值得应用.
作者:周丽;徐洪山;赵丹;王齐国;谢谦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通过在护理工作中对住院患者进行医疗服务价格沟通前后的调查,总结分析调查数据得出沟通前后的差异.临床收费问题通过沟通后,使患者知晓率有了很大提高,增进了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理解,表明临床护理中建立医疗收费沟通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构建和谐医疗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潘科;杜莉;周树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经颞部和额部微创钻孔引流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量、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经颞部和额部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残余量,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ADL-Barthel)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术后3d和7d血肿残余量均显著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CSS评分及ADL-Barthel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和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额部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效果,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价值优于颞部微创钻孔引流.
作者:周业;王盛;陈太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DNA载量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3-7月该院儿科的HCMV-DNA载量阳性的患儿128例,将其分为低载量组44例、中载量组56例和高载量组28例;收集符合条件的80例婴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儿肝功能检查结果并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结果 128例患儿中有109例(85.16%)发生肝损害;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亮氨酸氨肽酶(LAP)分别为(14.74±4.66)U/L,(29.76±4.96)U/L,(11.09±3.15)U/L,(5.01±2.42) μmol/L,(58.51±5.29)mg/dL;患者组ALT、AST、GGT、TBA、LAP分别为(29.48±22.82) U/L,(53.38士3.97)U/L,(17.67±18.64) U/L,(13.23±20.00) μmol/L,(64.84±10.12)mg/d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为(6.31±3.30) μmol/L,患者组TBil为(6.96±5.74)μmol/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载量、中载量、高载量3组的肝损害比例分别为84.09%,83.93%,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DNA载量与ALT、AST、TBA、LAP无相关性(P>0.05),而与GGT有相关性(r=0.203,P<0.05).结论 HCMV-DNA载量升高的患儿肝损害发生率极高,但HCMV-DNA载量的高低与肝损害发生率、肝损害的程度无相关性.
作者:李迪;李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凝血分析前关键环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门诊采血标本,用希森美康全自动凝血仪CA7000对比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观察空腹与餐后、溶血与非溶血、保存时间、输液时不同采血部位、采血量多少等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饮食、溶血、保存时间、采血部位、采血量等几个环节对APTT、PT、FIB都有显著影响,并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结论 凝血分析前的多个环节对凝血结果都存在显著影响,应高度重视.
作者:陈亚;余娟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清骨代谢物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按治疗方案将MBD患者分为含硼替佐米新药治疗组(试验组)和传统化疗组如VAD方案(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骨代谢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N-MID)和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P)水平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8-CTX的浓度值明显比治疗前和对照组低(P<0.05),T-PINP、N-MID的浓度值明显比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高(P<0.05).对照组骨代谢相关指标比较以及试验组治疗后ALP、钙离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骨代谢物水平的变化可作为MDB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BD方案治疗能够提高MBD的疗效.
作者:欧阳清;刘健;石青峰;王晓桃;王锦恒;杨峻;蓝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抗体、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联合检测对丙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接收检查的疑似丙型肝炎患者9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的丙型肝炎抗体,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B和ALT水平.分析90例患者丙型肝炎抗体和HCV-RNA检测情况,HCV-RNA阳性标本不同拷贝数与ALT水平的变化,阳性标本血清HCV-RNA拷贝数与ALT的关系.结果 90例疑似丙型肝炎患者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有51例,阴性患者有39例;HCV-RNA阳性患者有73例,阴性患者有17例;丙型肝炎抗体检测阳性率(56.67%)显著低于HCV-RNA检测(81.11%),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73例HCV-RNA阳性患者按照拷贝数分为6组,<1×104、1×104、1×105、1×10 6这4组患者ALB水平(39.92±3.03、35.39±6.64、34.20±5.13、33.87±5.92)随HCV-RNA拷贝数的增加依次下降,1×107、1×108后两组患者ALB水平(38.80±4.71、38.91±2.38)反而开始随HCV-RNA的增加而上升;73例患者中37例ALT水平异常,异常率为50.68%,且随着患者HCV-RNA拷贝数(≤105、105~107、≥107)的增加而ALT异常率(45.00%、48.72%、64.29%)也上升,经相关性分析,HCV-RNA拷贝数(≤105、105~107、≥107)和ALT平均值(41.62±5.17、55.81±6.39、73.37±8.24)呈正相关(r=0.998 7,P=0.031).结论 HCV-RNA检查可反映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活动及复制的可靠指标之一,将HCV-RNA检测和丙型肝炎抗体、ALB及ALT检测结果进行联合分析可有助于丙型肝炎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钿;侯婷婷;索海燕;王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1月行手术病理确诊SNIP患者100例,术前均有CT及MRI检查,比较分析CT、MRI确诊率,即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比较CT与MRI的利弊,分析影像诊断特点.结果 27例为上颌窦,22例为筛窦,8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16例为额窦,17例为鼻甲,3例蝶窦,7例患者不能确认起源;以手术所见分期为参照标准,CT影像分期的相符率为94%,MRI影像分期的相符率为97%,与手术所见分期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单侧鼻腔鼻窦软组织病变,62%出现骨炎症,其中72%与肿瘤起源部位相一致;MRI表现:92%出现脑回征,根据脑回征判断肿瘤起源部位准确率为89%.结论 CT联合MRI检查可以全面显示SNIP的范围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界线,有助于术前肿瘤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起源的准确评估,从而更有利于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江雪;冯丽春;代保强;李立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量分为少量出血组(n=38),中量出血组(n=42),大量出血组(n=40)等3个亚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NT-proBNP、IGF-1、HIF-1α水平,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血浆NT-proBNP、IGF-1、HIF-1α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的关系,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分析血浆NT-proBNP、IGF-1、HIF-1α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少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及大量出血组血浆NT-proBNP、IGF-1、HIF-1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出血量的增加血浆NT-proBNP、IGF-1、HIF-1α水平显著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入院后随着病情转归及预后血清NT-proBNP、IGF-1、HIF-1α水平显著下降,入院3、5、7d后血清NT-proBNP、IGF-1、HIF-1α水平较入院第1天时明显下降.与脑出血好转组相比,死亡组血浆血浆NT-proBNP、IGF-1、HI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血浆NT-proBNP、IGF-1、HIF-1α与脑出血量及NHI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可知,血浆NT-proBNP诊断脑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95%CI(0.612~0.845);血浆IGF-1诊断脑出血的AUC为0.712,95%CI(0.608~0.782);血浆HIF-1α诊断脑出血的AUC为0.689,95%CI(0.526~0.712).结论 血浆NT-proBNP、IGF-1、HIF-1α水平升高对判断脑出血病情进展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脑出血临床诊断及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杜春亮;李娜;赵云洁;白西民;赵金安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