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内外护理人文精神培育方法与实践研究及思考

张索飞

关键词:护理, 人文精神, 培育
摘要:人文精神是护理人员不可缺少的职业精神,从文艺复兴时期发起至今一直是护理教育科研的热点话题,如今医患、护患矛盾白热化,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人文关怀再次成为当下的焦点话题.人文精神的树立培育是关键,本文拟通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护理人文培育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总结近几年在护理人文培育中教学过程、培育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及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机制及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某院分离得到的肠杆菌科细菌5 604株,美罗培南抑菌环直径小于或等于20 mm的细菌100株,经抗菌药物试验鉴定证实CRE共11株,进行耐药试验;使用微量肉汤法、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乙二胺四乙酸(IPM-EDTA)复合纸片试验、IPM-EDTA双纸片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及AmpC试验来筛选耐药基因,应用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及阳性产物测序.结果 CRE菌株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及头孢西丁类等抗菌药物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测序结果显示,blaIMP阳性菌株6株,均属于IMP-4型;blaKPC阳性菌株3株,均为KPC-2型;细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方面,筛查出1株携带2种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Kpn6617,其余筛查结果为阴性.结论 产生碳青霉烯酶是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IMP-4是主要酶型;应重视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特点,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李虹;黄家遂;王洁;兰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人附睾蛋白4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肺癌患者胸腔积液45例和肺部良性病变者53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中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炎性胸腔积液23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E4水平.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的HE4水平[(980.88±69.82) pmol/L]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547.84±44.35)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胸腔积液HE4水平[(1 163.34±83.05) pmol/L]高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肺腺癌患者胸腔积液HE4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核性胸腔积液与炎性胸腔积液中的HE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4能够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敏;王小燕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耳穴埋籽联合耳穴按摩对胃肠道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究耳穴埋籽联合耳穴按摩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5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予以患者耳穴埋籽联合耳穴按摩治疗,并选取同期36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禁食、胃肠减压及静脉补液等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前后患者血浆胃动素与胃泌素水平、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治疗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胃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与胃泌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44%,低于对照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高达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予以耳穴埋籽联合耳穴按摩干预可促进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健康,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且患者满意度高,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丽;张小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山莨菪碱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球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临床效果及对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9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32例、山莨菪碱组32例和联合组32例.3组患儿均限盐低脂饮食,保持充足营养与水分,常规监测体温,给予止咳、化痰、退热、平喘、抗感染、鼻导管吸氧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对症处理.阿奇霉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分2次;山莨菪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0.1 mg/kg,肌肉注射1次/天.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山莨菪碱,用法如上.3组患儿疗程均为7d.比较3组患儿临床症改善情况、临床疗效、IgA、IgM、IgG、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退热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咳嗽时间、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心率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胸片吸收时间明显低于阿奇霉素组和山莨菪碱组(P<0.017);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3.7%)显著高于阿奇霉素组(68.8%)、山莨菪碱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IgA、IgM、IgG、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tE)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组和山莨菪碱组,CRP、PCT、TNF-α、IL-6、呼吸频率(RR)显著低阿奇霉素组和山莨菪碱组(P<o.017);联合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仇丽华;厉娜;牛庆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铁皮石斛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铁皮石斛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例病理活检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的受试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服药组和未服药组),每组10例.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服药组连续服用铁皮石斛(每天3次,每次5 mL),而未服药组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给药1周后,检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唾液流量、唇腺病理分级及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AQP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服药组患者唾液流量显著高于未服药组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组患者外周血中TNF-α、IL-1β表达明显低于未服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组唇腺中AQP5 mRNA表达则显著高于未服药组;此外,相关分析显示TNF-α、IL-1β和AQP5与唇腺的病理分级具有直线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铁皮石斛可通过改变干燥综合征患者TNF-α、IL 1β和AQP5 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腺体的病理状态,因而对干燥综合征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肖胤;罗玲;杨军;梁新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心电图对心脏再同步化疗效预测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该院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后1年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大于或等于15%为治疗有效的评判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4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效的患者为观察组,62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有效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实时心电图检查QRS波时限、ST段下移值、QTc间期、QRS波切迹、有无病理性Q波.比较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并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心电图指标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QRS波时限以及术前QRS波切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术前室内阻滞、术前QRS波时限、△QSR时限、术前ST下移水平、术前QTc间期以及术前有病理性Q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QRS波时限以及QRS波切迹与心脏再同步化的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心电图对于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刘和波;高天林;路飞;周代秀;白一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细菌培养联合Tem-PCR在肺炎患儿病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细菌培养联合靶序列富集多重聚合酶链反应(Tem-PCR)在肺炎患儿病原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住院肺炎患儿141例,收集深部呼吸道引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Tem-PCR检测常见病原菌的特异性DNA.结果 141例患儿中83例患儿标本培养呈阳性,阳性率为58.87% (83/141);共分离出85株病原菌,病原菌检出率为60.28%(85/141);Tem-PCR检测阳性率为40.43%(57/141),病原菌检出率为50.35%(71/141).细菌培养联合Tem-PCR检测的病原菌检出率为78.01%(110/141),明显高于细菌培养和Tem-PCR的检出率(P<0.05);其中,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依次为28.37% (40/141)、19.15%(27/141)、8.51%(12/141)、6.38%(9/141)、5.67%(8/141)、5.67%(8/141)、2.84%(4/141).结论 细菌培养联合Tem-PCR检测能够提高住院肺炎患儿的病原菌检出率,提高临床细菌病原学评估价值.

    作者:庹晓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3种溶栓方案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研究静脉溶栓、颈内动脉溶栓和血栓内接触性溶栓3种溶栓方案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A组(静脉溶栓)40例,B组(颈内动脉溶栓)40例,C组(血栓内接触性溶栓)40例.比较3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再通率.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治疗后24 h、治疗后7d,B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A组患者,C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50%,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总出血率为10.00%,B组患者的总出血率为15.00%,A组患者的总出血率为12.5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再通率为85.00%,B组患者的再通率为75.00%,A组患者的再通率为62.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血栓内接触性溶栓起效快、效果好,动脉溶栓的效果优于静脉溶栓.

    作者:何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清抗dsDNA抗体参考区间的探讨

    目的 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C28-A3,建立适合该地区人群和检测系统的抗双链DNA抗体的参考区间,为临床医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美国CLSI C28-A3文件关于健康者的原则要求,分别选择该地区不同年龄段健康男女共471例.使用德国EUROIMMUN公司的抗dsDNA-NcX抗体检测试剂盒以及山东省烟台爱得康公司的ADDCARE500全自动酶标仪定量测定血清抗dsDNA-NcX抗体水平.采用基于非参数有放回的抽样方法(Bootstrap法)估计参考区间.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的抗dsDNA-NcX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数据合并性别、年龄后进行分析,推断的医学参考区间的上限值为53 IU/mL.结论 初步尝试建立了该地区健康人群血清抗dsDNA-NcX抗体的参考区间.

    作者:董一红;于洋;田野;李卓敏;王雪;高萱;王迎辰;李格;刘勍;韩旭;张岩;谭延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刺激参数对大鼠上肢运动区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大鼠上肢运动区皮层不同强度、波宽与频率的电刺激,研究不同刺激参数对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与波幅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给予不同波宽(100、200、300 μs)、强度(3、6、9、12、15、18、20 mA)与频率(3、5、10、20、40、80、160、320 Hz)的皮层直接电刺激,记录MEP的波幅与潜伏期.多元方差分析研究不同强度、波宽、频率对大鼠上肢MEP潜伏期与波幅的影响.结果 刺激波宽显著影响大鼠上肢MEP潜伏期(P<0.05)与波幅(P<0.05),但100 μs与300 μs组间MEP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强度也显著影响MEP潜伏期(P<0.05)与波幅(P<0.05),但当刺激强度大于9 mA时潜伏期无显著缩短,刺激强度大于12 mA时波幅无显著升高.刺激频率对潜伏期(P=0.913)与波幅(P=1.000)无明显影响.结论 直接皮层电刺激诱发大鼠上肢运动区MEP,其波幅与潜伏期受刺激波宽与强度的影响,而不受刺激频率的影响,这将为更好地研究功能区病变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提供动物实验基础.

    作者:王伟;廉海平;李志锦;王拓;王茂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HIV相关性淋巴瘤R-EPOCH方案化疗的护理

    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因HIV特异性攻击CD4+T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破坏,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相关肿瘤发生.HIV相关性淋巴瘤发现于1984年,是发病率高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定义型肿瘤,98%的患者为淋巴结外疾病[1],其发生极具侵略性,呈现散播性、高度恶性,且有难治愈、预后极差的特点[2],在感染HIV 3年的患者中,其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65倍[3].由于该疾病的不可治愈性和社会存在的歧视与恐惧,患者难免承受来自自身心理和家庭社会的双重压力.加上HIV相关性淋巴瘤患者往往病情重,预后差,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都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能在治疗过程中能及时地向患者交流治疗的必要性并及时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等措施将对患者的身心起到积极的作用[4-6].

    作者:石洋;何亮;王云岩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钦州地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钦州地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对钦州地区常住人口进行调查,统计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血尿酸组,比较两组生活习惯、合并疾病情况,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3 783例被调查者中痛风患病率1.67%(63/3 783),其中男性患病率2.81%(51/1 818),高于女性的0.61%(12/1 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尿酸水平(377.49±72.52)μmol/L高于女性[(291.38±39.1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患病率21.04%(796/3 783),其中男性患病率26.90%(489/1 818)高于女性[15.62%(307/1 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依次为31.03%、41.96%、58.92%、11.18%、24.87%、10.93%、40.95%,与血尿酸正常组的17.01%、23.97%、37.93%、8.37%、12.76%、5.42%、15.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年龄≥50岁、超重或肥胖、饮酒、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钦州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较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早期预防措施,患者应积极治疗.

    作者:陈晓波;李诺利;陈樱君;莫辉艳;李丽;莫筱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肝硬化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并将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0例肝硬化患者发现了23个结节,根据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为小肝细胞癌共19个,另4个结节诊断为肝硬化结节;Gd-EOB-DTPA肝胆期扫描诊断为小肝细胞癌共23个.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0%,Gd-EOB-DTPA肝胆期诊断符合率为100.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EOB-DTPA作为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能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率.

    作者:熊廷伟;龚明福;廖翠薇;张冬;张启川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病原菌与耐药性试验,并针对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5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78例发生真菌感染,占14.08%;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分别占29.49%、25.64%.78例患者中真菌培养结果共发现102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与新生隐球菌分别占总数的52.94%、31.37%.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4周、24 h尿蛋白水平≥3.5g、器官损伤累及数≥3个、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周及白细胞计数≥3×109/L、CD4+≤200个/微升、补体C3<0.8 mg/L均是影响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其感染部位及感染真菌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还应根据影响因素加强防范,以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郭向华;李健;张丽丽;邵莉;毛玉景;宋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毒蛇咬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毒蛇咬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12例毒蛇咬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6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值、肝功与肾功相关指标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血尿素氮(BUN)以及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分压(PO2)、碳酸氢根离子(HCO3)、pH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毒蛇咬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来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值、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等相关指标,提高患者的肝肾功能,改善其预后水平.

    作者:黄俊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儿童稳定期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白癜风患儿在进行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过程中实施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90例白癜风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化护理;试验组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情绪状况;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及随访过程中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SDS评分及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患儿上述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对照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4.44%)明显高于试验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中发现,对照组患几中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复发情况,而试验组仅1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癜风患儿在接受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过程中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情绪,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麻醉深度与小儿术后躁动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麻醉深度与小儿术后躁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小儿手术患者112例,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几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56例,术中BIS维持在40~49;观察组患儿56例.术中BIS维持在50~59.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认知功能情况、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情况、拔管情况、术后监测指标、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儿认知功能评分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直到正常.观察组患儿在拔管1h、拔管6h、术后1d时认知功能评分[(17.2±1.0)、(21.6±0.7)、(27.5±1.2)分]高于对照组[(13.1±1.4)、(17.1±1.3)、(23.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停用麻醉药0、10、30 min和1h时Ramsay镇静评分[(3.6±0.4)、(3.1±0.3)、(2.7±0.2)、(2.3±0.2)分]低于对照组[(4.2±0.5)、(3.6±0.5)、(3.1±0.4)、(2.6±0.4)分].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为(12.8±1.3)min,拔管时间为(15.9±1.6)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19.8±1.7)min,早于对照组的(14.6±1.2)、(19.2±1.8)、(23.5±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48.2%)低于对照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深度对小儿术后躁动有影响.麻醉深度过深,会增加术后躁动风险.

    作者:杨丽;任贤俊;董文理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三峡库区重庆段2014-2016年汉坦病毒鼠类宿主监测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段2014-2016年汉坦病毒鼠类宿主的监测分析,分析鼠种构成及带毒特征,为三峡库区重庆段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重庆段设置4个监测点,每年捕获鼠类宿主动物,分类后取其肺组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汉坦病毒检测分型及带毒率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在各监测点总共捕鼠8种637只,其中黄胸鼠280只,占总捕获数43.96%,平均鼠密度为3.94%;鼠肺汉坦病毒检出阳性35份,均为汉城型病毒,带毒率为5.49%;室内(4.59%)和户外鼠密度(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2,P<0.05);主城区鼠密度(0.88%)与区县鼠密度(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72.88,P<0.05).结论 三峡库区重庆段多种鼠类携带汉城型病毒,优势鼠种为黄胸鼠,主城区以外的各区县更应加强鼠患的防治.

    作者:彭靖尧;黄为;凌华;毛德强;夏宇;蔡同建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肺结核患儿中的诊断效果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儿童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果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儿童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方法),再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试验组的血浆γ-干扰素水平;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采用抗酸染色法对100例结核病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染色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参数指标.结果 γ-干扰素释放试验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00%(82/100)、90.00%(90/100)、89.13%(82/92)、91.84%(90/98),显著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方法60.00%(60/100)、70.00%(70/100)、66.67%(60/90)、63.64%(7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肺结核患儿抗酸染色阳性有33例,阴性有67例,其中抗酸染色法阳性肺结核患者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为84.85%(28/33),阴性肺结核患者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82.09%(55/67).结论 在诊断肺结核病方面,γ-干扰素释放试验方法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方法相比,前者效能更高,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晴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清标本的冷冻保存对胰岛素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分别探讨低温(-20℃和-80℃)以及冻存时间对血清胰岛素(INS)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采集72份静脉血并分离血清,于-20℃及-80℃分别放置3、7、14 d,使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INS水平,并按INS水平分为低、中和高3组.除使用Bland-Altman分析法评估两种温度条件间,以及各时间点间INS水平的可比性,还将两个时间点INS水平差异率与INS的总变化极限(TCL)值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评估偏差的可接受性.结果 在-20℃和-80℃条件下储存相同时间的标本,其INS水平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冻存后第3天的标本,Bland-Altman法显示其INS与即时水平无可比性,但3d后趋于稳定;相对于即时水平,多数血清标本冻存不同时间后INS降低幅度低于TCL值(低值组TCL为13.3%,中、高值组TCL为15.6%),变化幅度基本可被接受.结论-20℃和-80℃保存血清标本,对防止INS被降解的效果相当;即使低温保存,血清INS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但如无法及时检测,低温保存仍为防止INS被降解的有效方法.

    作者:谭延国;张旭东;郑芳芳;李卓敏;李佩;聂秋燕;刘晴;王晓宁;田野;古媛;车冬丽;林红;张岩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