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伟伟;熊琪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干扰素和中药外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组以微波祛除疣体,配合中药洗浴患处,肌注干扰素,对照组单纯微波治疗。结果:实验组组治愈率80%,复发率20%;对照组治愈率56.7%,复发率43.3%。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微波联合干扰素和中药外洗治疗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马世红;安翔;刘平;刘新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渗出性胸胸腔积液行胸膜刷检,部分操作失败,分析其原因,总结教训以提高胸膜刷检成功率。方法:对87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闭式胸膜活检术联合胸膜刷检术。结果:87例患者,胸膜活检113次,成功率92.9%(105/113),胸膜刷检112次,成功率仅73.2%(82/112),胸膜刷检操作成功率明显低于胸膜活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30次未成功的胸膜刷检中,19次因细胞刷未能紧贴胸壁,未取到胸膜组织细胞而致操作失败;6次因胸水量大,操作时无法一次将胸水放干净,而致操作失败;另有5次刷检结果仅见红细胞。结论:胸膜刷检在临床中有操作简单、病人耐受性好、取材范围广等优势,在操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提高胸膜刷检操作成功率,从而发挥它在渗出性胸腔积液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荣艳;尹冬梅;凌敏;苟安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药品管理水平。方法:介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并进行分析。结果:HIS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库与各中心(站点)药房的药品往来在网络上运行,同时能够快捷精确的查询统计药品相关信息,简化病人看病流程,降低药品库存量,避免浪费。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助于药品管理的正规化与科学化。
作者:付丽萍;张银玲;戴芸;闫晓霞;陈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提高门诊患者健康教育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健康教育质量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并将实施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门诊患者健康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达到了活动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团队凝聚力,使门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畅婕;韦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报道1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红花注射液出现高钾血症,停用后血钾恢复正常。据此推断为红花注射液相关。查阅相关文献分析红花注射注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症状和类型,并分析可能原因,以期引起临床用药重视。
作者:柯国萍;王淑琴;仙登沁;王本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该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期间于我科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治愈或好转32例,7例无效或恶化,9例死亡。结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病情重,预后差,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钱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检验科是医院各种标本集中检验的主要科室,是样本污染的集中场所。检验科工作人员长期接触肝炎、艾滋病、梅毒、结核等各种病人样本,存在标本离心时产生气溶胶、试管破裂及标本溢出造成手部及工作台污染等、穿刺伤等多种职业性危害,为降低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必须加强实验室职业暴露培训,认真高效地进行职业防护。
作者:张蕾;程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避免尿沉渣分析仪漏检,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3000份尿沉渣样本,使用显微镜法复查。结果:显微镜法复查红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复查白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复查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复查细菌﹑真菌等其他有形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显微镜复查在尿沉渣分析仪出现异常结果时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小儿肺炎细菌构成现状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标准的2049例患儿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细菌培养2049例,检出病原菌74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17株(82.3%),革兰阳性球菌109株(14.5%),检出致病菌排列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阴性菌多对碳青酶希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运用,小儿肺炎病原菌构成发生了变化,应根据本地区病原菌谱及药敏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抗生素滥用,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作者:袁萍;施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运用品管圈探讨基层医院综合ICU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原因。方法:运用管理工具品管圈,通过对基层医院综合ICU科VAP的发病率的回顾性分析,发现VAP的影响因素,从患者自身、呼吸机管理、护理操作、手卫生、科室制度等方面进行干预,制定护理对策,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发现,呼吸机管理、护理操作、科室制度对VAP发病率的影响明显,通过相应的护理对策,影响VAP 发病率的主要因素发生改变,且较前明显降低,VAP发病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品管圈的实施,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规范护理操作程序,规范呼吸机管理,优化科室环境等可降低VAP的发病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段秀玲;何艳芳;张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综合治疗措施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将确诊为宫腔粘连的患者102例,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分为 A、B、C3组:A组(IUD组)、B组(球囊+IUD组)、C组(球囊+IUD+定期宫腔镜检查组),随访术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结果及月经恢复情况,评价3种综合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结果:C组宫腔形态恢复优于A、B组(0.05),月经情况改善也优于A、B组(0.05)。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综合治疗措施(球囊导管、医用几丁糖、节育器、口服雌孕激素、定期宫腔镜检查)恢复宫腔形态,防止再粘连,改善月经情况效果显著。
作者:李娜;赵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入住ICU48小时后和出ICU48小时内的住院患者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的使用和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人次率和例次率分别为17.25%、21.88%,千日感染人次率和例次率分别为14.78‰、18.75‰;平均病情严重程度3.94分,调整后日感染人次率和例次率分别为3.75‰、4.76‰;总器械使用率为146.24%,其中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的使用率分别为54.35%、50.59%、41.30%;相关的尿路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感染率为1.46‰、3.53‰、11.53‰。结论:3种侵入性操作是引发ICU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ICU患者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医院感染目标监测能及时获得医院感染的动态信息,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张焱;黄新玲;何文英;李新梅;李静;芦永华;郑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讨论研究微波联合宫颈炎康栓共同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45例并随机分组为A、B两组。A组患者应用微波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宫颈炎康栓。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恢复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比较显示,微波治疗联合宫颈炎康栓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8.3%(0.05)。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比较显示,使用微波术联合宫颈炎康栓患者各项恢复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0.05)。结论:采用微波联合宫颈炎康栓对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准确定位病变位置,不损伤周围组织,患者痛苦小,术中出血量少且不易感染。联合药物治疗可加速术后恢复速度,促进创面炎症修复,减少排液量及出血量,缩短恢复时间,有效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谢丽红;张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囊型肝包虫PH值、囊内压、渗透压及内囊生发层的变化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方法:应用精密PH值测定仪检测肝包虫囊肿囊液PH值的变化;采用穿刺测压法检测肝包虫囊肿囊内压力的变化;应用渗透压测定仪检测肝包虫囊肿囊液渗透压的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包虫囊肿存活情况及内囊生发层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不同分型囊型肝包虫,其囊液的PH值、囊内压力、囊液的渗透压、内囊生发层的变化有显著差异(<0.01)。结论:不同分型的囊型肝包虫随着其活性的变化,囊内环境亦呈有规律的变化。
作者:李江;彭心宇;杨宏强;张示杰;孙红;张宏伟;刘桂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碰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可能病因。方法:回顾性研究1例食管碰撞癌(小细胞癌伴高分化鳞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大体和镜下形态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例肿瘤由食管小细胞癌和高分化鳞癌组成,两者独立存在,相邻处由纤维组织分隔;小细胞表达NSE、Syn和CgA等神经内分泌标记,高分化鳞癌则不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癌组织侵及食管深肌层。确诊后给予手术治疗,6个月后肿瘤远处转移,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碰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结合,食管小细胞癌合并高分化鳞癌更为罕见,相关的临床特点有待进一步总结。
作者:申耀元;崔晓兵;李曼;黎成芳;赵瑾;陈云昭;李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从护士、患者及家属、医院管理者和社会因素方面对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来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认为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树立主动学习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和操作规程,医患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夏伟伟;熊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石河子市2009年9月~2014年4月期间流感样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分析,了解石河子市流感流行情况,为石河子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流感病毒。结果:2009年9月至2014年4月共检测哨点医院流感样标本1788份,检出流感病毒255份,阳性率为14.26%。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149份,占58.43%,季节性甲型H3流感病毒32份,季节性甲型H1流感病毒1份,乙型流感病毒73份。在各年份中流感分型的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9.42,0.001)。结论:不同年份间流感病毒优势毒株不同,B型流感和甲型H1N1型流感毒株占主要地位,应加强监测分析不同年份的优势毒株开展流感防控。
作者:田燕;梁洁;陆志刚;李英娇;魏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改良式体外碎石法与常规碎石法疗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结石粉碎率、排净率、并发症及电容耐用程度。方法:输尿管结石患者6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结果:改良组结石两次粉碎率96%(288/300),0.05,常规组结石两次粉碎率84%(252/300);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结石排净率分别为92%和80%,0.05,改良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分别为0.66%和4.0%,相同电容改良组和常规组冲击次数分别为1.5和1.0万次,0.05。结论:通过改进及增加体外碎石机及电容的使用方法,明显提高碎石疗效,提高电容的耐用与功效,减少材耗、提高效率,是临床首选的碎石方法。
作者:王淑琴;代强;赵子丹;柯国萍;仙登沁;段霄燕;黄云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肝体积测量联合灌注成像评价肝硬化肝功能储备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组30例及正常肝脏组30例均行CT肝体积测量和灌注成像,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肝脏组之间、肝硬化组肝功能A、B、C 级之间的肝体积值、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体积血流灌注乘积参数值的差异,并将肝功能分级分数与肝体积值、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体积-血流灌注综合参数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A、B、C级肝体积( liver volume,LV )呈逐级递减,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0.01);肝硬化组血流灌注参数的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与正常肝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肝血流量(BF)和肝血容量(BV)呈逐级递减,C级与A、B 级间有统计学差异(0.01);肝体积-血流灌注指数(volume blood perfusion index, VBPI)呈逐级递减,各级间有统计学差异(0.01);与其他指标相比,肝体积-血流灌注指数(VBPI)与肝功能分级具有更高的相关性(=-0.835,0.01)。结论:肝体积及肝血流灌注参数的改变与肝硬化的临床分级相关,64层螺旋CT肝体积测量联合灌注成像能准确地评价肝储备功能。
作者:李勇;李娜;王成伟;韩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EB病毒的方法。方法:收集15例EB病毒相关的石蜡包埋病例,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结果:15例原位杂交检测,EBER阳性7例(47%),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呈棕色,染色较浓,易于辨认。结论: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石蜡组织切片中的EB病毒过程中控制好温度等过程,其结果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可明确定位,是病理组织学EB病毒检测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俊生;孔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