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明;王立冬;于辉;刘亚琼
目的:通过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治疗过程护理总结,为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20例,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观察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并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处理和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结论: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手术,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效率,增加安全性.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孙静;宋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实施小剂量奥氮平与度洛西汀疗法对于单纯镜下血尿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 2013年5月67例单纯镜下血尿焦虑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服用度洛西汀疗法,观察组在服用度洛西汀疗法的基础上服用小剂量奥氮平疗法,两组均治疗6周,治疗后进行汉密顿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躯体焦虑、精神焦虑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镜下血尿患者进行小剂量奥氮平与度洛西汀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小龙;袁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野外钻井工作人群高血压前期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特点.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西部钻探新疆钻井公司在野外工作的从事钻井工作的人群进行调查.与所有调查对象面访,进行问卷调查、体检、血压测量和血样采集.结果: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7.6%,随年龄增长,高血压前期发病率逐渐增高;高血压前期者的吸烟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血脂异常、体质指数、血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明显多于血压正常者.高血压前期者较血压正常者的空腹血糖增高、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尿酸血症,及超重、肥胖、腹型肥胖相对危险度增加.结论:野外钻井工作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野外工作的人群已经并存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代谢异常,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在早期即应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筛查,采用改善生活方式与适当药物的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柳立红;盛惠玲;窦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服用不同剂量西地那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人,对照组给予1.0mg/kg西地那非,试验组给予2.0mg/kg西地那非,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状况以及肺动脉压力、二氧化碳动脉血氧分压对比并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肺动脉压力(25.00±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肺动脉压力(28.10±4.2);试验组二氧化碳血氧分压(35.30±4.4)明显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血氧分压(48.10±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西地那非剂量有效增加,肺动脉压力降低效果更加明显,呼吸困难及发绀症状有效缓解,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并加以推广.
作者:周秀英;王继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测不孕症患者内膜类型、厚度及容积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测60例不孕症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围排卵期及黄体期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及容积,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内膜类型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子宫内膜容积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及容积对评估内膜容受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玲;安睿;李淑萍;王琛玭;魏薇;宋文君;王英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隐匿性肋骨、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97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高度怀疑肋骨骨折而X线检查未发现明确骨折病例的影像资料,行64排螺旋CT平扫,采用原始薄层轴位图像数据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重建图像,结合轴位图像作出对骨折的诊断.结果:97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重建后,X线未能显示的骨折MSCT及重建图像全部显示,其中肋软骨骨折6例,前肋近肋软骨部骨折18例,肋弓部及后肋区肋骨不全性骨折及线形骨折73例.结论:多排螺旋CT薄层图像联合后处理重建图像是胸部外伤性肋骨隐匿性骨折中的较好的诊断方法,可以提供肋骨骨折的数目、形态、累及范围等详细信息,基本能满足临床早期治疗和及时的司法鉴定需要,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梅友泉;卓兵芝;伍强;庞华军;赵峰;万杨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15例DKA收治后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死亡,14例尿酮、血酮消失,水、电解质、酸中毒纠正.结论:对DKA患者早期诊断,去除病因,迅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正确使用胰岛素,可显著减低DKA的死亡率.
作者:毛杰文;梁国栋;李贝;唐蓉;胡子为;肖彩虹;肖明;陈洋英;谭外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排班模式,合理配置使用护士,解决护理工作现状中的瓶颈问题,为改进护理管理和调整病房护理人力资源政策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兵团医院重症医学科及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已开展连续性排班模式的两个科室约1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评价连续性排班的政策模型对护士满意度和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结果:护士对连续性排班的政策模型满意度高于传统排班模式,护士在连续性排班模式中工作压力是减小的.结论:通过对比研究,作为新生事物的连续性排班模式远远优于传统排班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管理模式.
作者:邹建文;陈娟娟;蒋桂花;许新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影响经产妇腹腔镜下输卵管绝育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4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绝育术的经产妇的临床资料,终纳入340例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7±2.4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7.6±3.4毫升.340例患者中0.59%的患者手术失败,1.76%的患者术后出现了切口疼痛,0.59%的患者术后出现了切口感染,2.65%的患者出现了术后盆腔痛,没有出现再孕的情况.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输卵管绝育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其他患者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0位接受绝育手术的患者中,有35位在手术过程中发现了其他疾病,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粘连少,患者恢复快,疤痕小,外观相对美观,对有手术史的患者仍然适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绝育方法,是实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龚燕;丰锦春;王晖;孙慧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常见并发症,探讨人工流产并发症的防治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人工流产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人工流产并发症只要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检查,术式正确,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流产术并发症较多,针对各种高危因素,采取早期预防、监测,积极治疗并发症,人工流产手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采用实时连续B超监视下行人工流产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段乾梅;车德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镇静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费用作一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月~10月在ICU镇静治疗患者56例,随机分2组,咪达唑仑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9.2±27.6岁;丙泊酚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45±26.36岁.都采用微量注射泵输注,镇静效果评估采用Ramsay氏分级标准分级.结果:两组病人均能达到Ramsay评分2级以上,两者镇静效果相比,丙泊酚更易发生镇静不足,咪达唑仑停药后苏醒时间较丙泊酚明显延长,不适用于需要随时观察意识状况或短时间内可能撤机的患者,长期应用(>24h)有蓄积.咪达唑仑价格便宜,镇静费用明显低于丙泊酚,仅为丙泊酚的12.4%,平均每日节省795元/人.丙泊酚体内无蓄积,但价格昂贵,且对脂肪廓清率有较为严格要求.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均可作为ICU镇静剂,从镇静效果和安全因素看,两者无明显差异,从药效药价比看,咪达唑仑更具优越性.
作者:王新荣;徐成;吴智国;袁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在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间于我院治疗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共计9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治疗2周后,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例数38例,有效率为80.9%;对照组有效例数为22例,有效率为46.8%.比较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灯盏花素是一种有效治疗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的临床药物,与临床常规方法配合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作者:王敬科;郑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抗焦虑抑郁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择室性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6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早搏数量以及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治疗组控制率、控制+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PNN50(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以及频域指标LF/H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的比值)高于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治疗组HAMD、HAMA水平低于治疗前、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抗抑郁抗焦虑治疗,有助于增进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提高心率变异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减轻抑郁与焦虑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任涛;李瑞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缩宫素注射液主要用于引产、催产、产后或流产后因宫缩无力或缩复不良而引起的子宫出血[1],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属于第3代硝基咪唑类衍生物,是一种强力的抗厌氧菌和抗原虫感染药物[2].以上两种药物均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清液体,是妇产科的常用药物,两者的配伍禁忌在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资料中无详细介绍,我科近期发生1例缩宫素注射液致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变色的不良事件,现报道如下.
作者:盛惠玲;薛芙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胃肠功能障碍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Ⅰ-FABP)的关系,以加强临床新生儿窒息的认识,指导临床诊断,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60例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天、第5天血浆DAO、Ⅰ-FABP进行检测,其轻度窒息40例,重度窒息20例.选取同期3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抽取相应指标.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浆DAO、Ⅰ-FABP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窒息新生儿中,有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DAO、Ⅰ-FABP高于无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血浆DAO与Ⅰ-FABP水平与胃肠功能障碍呈正相关,水平越高,胃肠功能障碍越严重,窒息损伤程度越重,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来指导窒息患儿的临床分级,指导治疗.
作者:王美燕;李芳君;陈波;谷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的碎石率、结石清除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97.6%(41/42),42例患者均有轻度血尿,3-5d后消失;1例结石上移入肾盂,留置双J管,后行外冲击波碎石后治愈.随访1-3个月,结石排净率为100%(42/42).结论: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安全、高效、微创的碎石方法,并发症少.
作者:陈毅来;钱建荣;淦勇;邓小虎;黄辉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讨论新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和传统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在手术时间、有效性、安全性及操作难度的对比性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发生宫缩乏力性出血70例子宫背带式缝合及68例新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68例采用新改良式背带式缝合技术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手术时间缩短、有效性缝合提高、手术安全性增加,手术操作难度降低.结论:新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较既往传统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方法相对简单,易掌握,止血迅速,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尤其剖宫产),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萍;高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手术室是院感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需要从手术室环境、手术室工作人员、手术物品和器械因素、手术室的自我感染监控和管理、医院的院感管理等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做起,大程度地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机率.
作者:秦晓渝;李军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和再通术(FTR),并进行随访评判其疗效.方法:对30例输卵管梗阻导致的不孕症患者运用介入输卵管再通术技术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双侧输卵管阻塞12例(40%),单侧输卵管阻塞18例(60%).60条输卵管中,42条显示不同程度的阻塞,其中间质部阻塞12条(28.6%),峡部阻塞12条(28.6%),壶腹部阻塞10条(23.8%),伞端阻塞(部分合并积水)8条(19.0%).再通术成功38条,总再通成功率为90.5%,其中间质部再通成功11条,成功率为91.6%;峡部再通成功12条,成功率为100%;壶腹部再通成功10条,成功率为100%;伞端再通成功5条,成功率为62.5%.术后随访6-12月,妊娠11例,妊娠率为36.7%.结论: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和壶腹部阻塞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对输卵管伞端阻塞并积水,存在一定难度.
作者:韩晓华;顾丽;韦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ICU重症患者感染早期诊断及感染程度判断的意义.方法:将90例ICU重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清CRP(C反应蛋白)及WBC(白细胞)外周计数检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PCT检测,就检测结果评价降钙素原在重症感染中的临床意义.结果:经检测结果分析统计,所有重症患者的PCT阳性率、WBC阳性率及CRP阳性率在感染后均有升高,但是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血清CRP及WBC外周计数检测,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炎症感染检测相比,PCT在ICU重症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且动态的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可作为评估感染严重程度的较好参数.
作者:张菊明;王立冬;于辉;刘亚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