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新;龙振洪;冼小珍;冯天斌
目的:探讨泪小点栓塞术联合中药的疗效。方法将不能被吸收的泪道栓塞通过下泪点植入28例中度干眼症患者的双眼内,3周后,测评患者干眼症状和体征、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泪膜破裂时间(T FBU T )和手术安全性,并通过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 Ⅰ test ,无局部麻醉)测基础泪液分泌量。随后再对随机选出的11例女性患者予以3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3周后,封泪管术后患者刺痛感的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下部区域外,其他各区域的角膜荧光素染色得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接受中药联合治疗3周后的11例患者眼睛刺痛感、敏光性、角膜染色以及T FBU T得分低于未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Schirmer Ⅰ test得分高于未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泪小点栓塞术联合中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中度干眼症患者症状和体征。
作者:邓显峰;朱峰;陈伟;黄贵芝;夏菁;张军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哮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哮喘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3)。对于两组哮喘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进行吹气球呼吸训练法的肺部锻炼,对照组则进行普通的呼吸锻炼。在两组哮喘病患者训练前、训练后一周、训练后1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FEV1/FVC、呼吸频率、肺部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楼距离、锻炼时间进行检测;编写病患满意度调查问卷,在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进行满意度调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FVC[(2.25±0.14)L]高于对照组[(2.12±0.1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FEV1[(1.98±0.29)L]高于对照组[(1.67±0.1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FEV1/FVC 值[(88.67±5.16)%]高于对照组[(85.37±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呼吸频率[(16.61±1.45)次/分]低于对照组[(17.21±1.80)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 PaO2[(70.25±8.14)mm Hg]、SaO2[(93.98±2.29)%]以及上楼距离[(11.61±1.45)m]均高于对照组[(69.12±7.16)mm Hg、(92.93±1.78)%、(8.21±1.80)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训练后1 d及1个月的锻炼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95.6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吹气球呼吸训练法能够增强老年哮喘患者肺部功能,提高病患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自身状况,是一种简易、经济、有效的训练方法。
作者:董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比较分析93例不同类型银屑病确诊患者和体检健康者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结果银屑病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比容(HCT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低于健康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大于健康者(P<0.05),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RDW‐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Hb、HCT ,脓疱型银屑病 HCT水平低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0.05),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参数水平与存在异常改变,可通过红细胞参数检测辅助诊断银屑病。
作者:周挺;王婧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出院后的癌痛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癌痛患者疼痛的情况、止痛药物的使用情况、止痛药使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辅助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对电话随访的满意度,并对部分癌痛患者依从性差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癌痛随访护士应用肿瘤中心制订的癌痛患者出院随访表,对出院后的434例癌痛患者按照表格内容进行电话随访,逐项询问并做好登记,同时做好癌痛相关知识宣教、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的防治、心理疏导,并与家属沟通,共同参与到疼痛治疗中。结果在对434例癌痛患者电话随访过程中,成功随访了395例,其中发现:数字评分法(N RS )疼痛评分为无痛67例(17.0%)、轻度疼痛230例(58.2%)、中度疼痛68例(17.2%)、重度疼痛30例(7.6%)。66.6%(263/395)的癌痛患者出院后在使用止痛药,52.9%(139/263)的患者使用止痛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23.2%(61/263)的癌痛患者在止痛治疗的同时使用了辅助药物,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有34.9%(138/395)患者存在依从性差的问题,95.9%(379/395)患者对电话随访表示满意,认为疼痛随访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电话随访,使出院后的癌痛患者得到规范化的镇痛治疗和护理,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日实现癌痛患者无痛生存的目标。
作者:李燕;汪秀云;许辉琼;刘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绵阳地区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收集绵阳市东辰小学6~12岁儿童共1613例的体检资料,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全部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中同年龄组城市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部分年龄组儿童较2002年全国城市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有所偏低、体质量偏高,生长发育不均衡;超体质量和肥胖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绵阳市东辰小学儿童应加强钙质的补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加强学校及家长关于幼儿及儿童时期的营养与健康知识的普及,促进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刘琳;周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抚触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商品名:妈咪爱)对新生儿黄疸指数及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抚触联合妈咪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黄疸指数及行为神经发育情况。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儿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天,研究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联合妈咪爱可有效降低黄疸患儿的黄疸指数,促进行为神经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张鸾;王二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建立多重微球芯片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自身抗体的评价及应用。方法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反应界面,将8种[SSA(60 kD)、SSB、α‐fodrin、M3、ds‐DNA、nRNP/Sm、Sm、M2]抗人IgG单克隆抗体包被微球后,用该方法检测同一血清样本中的多种可溶性蛋白抗体。选取pSS患者206例、非pSS患者110例和健康人69例,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8种自身抗体。结果多重微珠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8种抗体的批内差异及批间差异均较小;检测pSS组的8种抗体水平与非pSS组、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诊断pSS的总敏感度可达97.20%,总特异性可达96.34%。结论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pSS自身抗体方法可以一次同时进行8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为pSS及其他自身免疫病的确诊创造了一种准确、便捷的检测新方法。
作者:牛广华;高玉洁;张程;张艺凡;吕丹;崔百慧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和评估基于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TB‐SA )研制的结核诊断试剂盒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胶体金法分别检测结核组、非结核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组、健康对照组血清 TB‐SA结核抗体。结果 TB‐SA结核抗体检测结核的灵敏度为72.2%,特异度95.8%,检测结核病患者阳性率(72.2%)明显高于涂片法(44.9%)和培养法(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SA抗体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结核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槑;徐园红;朱玛;曾义岚;刘勇;罗东霞;吴桂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者成纤维细胞因子21(FGF21)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在体检人员中选择腹型肥胖者90例,并根据颈动脉IM T将其90例分为IM T增厚组(A组)和IM T正常组(B组),并选择90例健康者(C组)进行比较,分别进行 FGF21、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等参数测定。结果 A 组的颈动脉IMT、ln (HOMA‐IR)和FGF21均分别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 IMT 和ln(HOMA‐IR)(r=0.611,P<0.01)、FGF21(r=0.464,P<0.01)、TC(r=0.370,P<0.05)、收缩压(r=0.276,P<0.05)呈正相关。FGF21水平同BMI(r=0.454,P<0.01)、WHR(r=0.353,P<0.01)、TG(r=0.266,P<0.05)、ln(HOMA‐IR)(r=0.223,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r=0.220,P<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GF21、收缩压、ln(HOMA‐IR)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肥胖者颈动脉IM T已有所升高,FG F21可能对预测肥胖者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江波;陈霞;杨玲;王蓓;张歆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更年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与恶性肿瘤发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更年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4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子宫异常出血病因、出血部位、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子宫异常出血部位以及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子宫体出血73.0%,宫颈出血17.3%,阴道出血7.3%,输卵管出血2.4%,主要以子宫体出血和宫颈出血为主。病理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异常出血患病种类中,良性疾病占63.46%,非器质性疾病占30.34%,恶性肿瘤占4.06%。针对患者的年龄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结论更年期女性出现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主要为良性妇科疾病和非器质性妇科疾病造成的,其出血的部位主要有宫颈、宫体为主,加强对子宫异常出血的控制和治疗,可以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宗夏;盛晓艳;张燕珠;叶颖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为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及其加权指标ROMA指数对卵巢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对70例病理确诊的卵巢良性疾病及137例卵巢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CA125及 HE4进行检测,计算ROMA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卵巢癌患者CA125、HE4及 ROMA 分别为270.1 U/mL、287.1 pmol/L 及71.5%,与良性卵巢疾病(25.4 U/mL、69.3 pmol/L、17.1%)及对照组(14.5 U/mL、61.1 pmol/L、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卵巢疾病组的 HE4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HE4、ROMA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CA125(77.4%、74.3%、85.5%、62.6%、76.3%),HE4(79.6%、77.1%、87.2%、65.8%、78.7%),ROMA (89.8%、88.6%、93.9%、81.6%、89.4%);ROC 分析,三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 )分别为:AUC(CA125)=0.854,AUC(HE4)=0.936,AUC(ROMA)=0.954(P<0.05),曲线下面积ROMA> HE4>CA125,HE4曲线下面积绝经前后相差较小。结论 HE4在诊断卵巢癌时可排除良性疾病的干扰,性能优于CA125,联合检测CA125、HE4以及ROM A指数,可提高卵巢癌的检出率。
作者:杨士军;陆卫平;郑云会;张金华;刘满庆;夏永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的原装一次性耗材采集血小板,将未采集成功的献血者按照不同原因分类统计。结果2015年3~11月共采集单采献血者7047例,其中采集失败的有46例(0.65%)。采集失败的主要原因有:血管因素(30.4%)、乳糜血(19.6%)、血小板冲红(15.2%)以及献血反应(13.0%)。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发生,从而达到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血液成本。
作者:杨培;余利华;何涛;曾北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主要指标的性能测试,结合设备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调研情况,分析使用维护过程中影响设备性能的因素和测试指标选择的合理性。方法依据行业标准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3台生化分析仪中A、C全部符合所选指标的测试要求,B在3项指标中有2项不符合要求。结论在设备的计量、维护保养、消耗性部件更换、清洗液配套等情况相同的情况下,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年限以及设备的开机频次和日常维护频次对吸光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影响较大,对样品携带污染率没有显著影响。本次测试和所选测试指标能够反映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对性能的影响,达到了客观评价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的目的。
作者:杨忠;刘竞争;陈燕;赵丙锋;张国军;王军;孙京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EB病毒(EBV )IgM、IgG及EBV‐DNA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100例非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患儿的 EBV‐IgM 和IgG ,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病毒DNA。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EBV‐IgM、IgG及EBV‐DNA阳性率,评价不同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EBV‐IgM 阳性率51.00%,EBV‐IgG阳性率58.50%,EBV‐DNA阳性率56.25%;对照组患儿EBV‐IgM阳性率4.00%,EBV‐IgG阳性率11.00%,EBV‐DNA阳性率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IgM 灵敏度51.00%,特异度96.00%,曲线下面积0.617;EBV‐IgG灵敏度58.50%,特异度89.00%,曲线下面积0.583;EBV‐DNA灵敏度56.25%,特异度95.00%,曲线下面积0.642。结论 EBV‐IgM、IgG及EBV‐DNA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胡忠昌;丁小霞;梅诗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慢性肾脏疾病(CKD)女性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40例慢性肾脏疾病(CKD)女性患者为研究组,3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电化学发光法、苦味酸法、颗粒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和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 HE4、CYFRA21‐1、肌酐(Cr)、胱抑素C(Cystatin C)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不同CKD分期中水平变化;对CKD各期患者的HE4、CYFRA21‐1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ROC曲线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CKD各期患者 HE4和CYFRA 21‐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HE4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851,P<0.05),血清CYFRA21‐1水平与eGFR无明显相关性(r=-0.387,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HE4、CYFRA21‐1、Cr、Cystatin C和β2‐MG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31、0.862、0.930、0.974和0.949,诊断敏感度由高至低依次为:Cystatin C、β2‐MG、HE4、Cr、CYFRA21‐1。结论 CKD女性患者 HE4和CYFRA21‐1水平明显升高,且具有诊断意义。
作者:安黎云;汤菲;贾克然;王缚鲲;李芳;刘艳丽;张立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本院治疗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78例,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科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硫酸镁用量、术后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硫酸镁用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减少了镇痛药物使用量,可有效降低对母体及胎儿的损伤,疗效较佳。
作者:王秀环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炎淋球菌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炎患者中分离出50株淋球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m t r基因测序,记录并统计实验结果。结果不耐药菌株6株,单纯耐药菌株8株,多重耐药的菌株数量为36株。不耐药与单纯耐药的菌株数明显少于多重耐药的菌株数量。与标准菌株相比,不耐药与单纯耐药的菌株未见mtr基因改变,36株多重耐药菌株均可见mtr基因突变。结论淋球菌多重耐药性的发生率较高,淋球菌mtr基因突变在其产生多重耐药性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常旺燕;程俊;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 HBV感染的一种特殊形式,指血清HBsAg阴性,肝脏组织 HBV DNA阳性,伴或不伴血清HBV DNA阳性的 HBV感染。国内报道OBI在献血者及健康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0106%~2.7100%[1]。OBI患者能够经输血、器官组织移植等传播HBV ,合并OBI可能会对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或引发肝癌。研究显示,作为OBI血清学表现形式之一,单独抗‐HBc阳性患者 HBV DNA检出率达8.1%[2],提示临床工作中对抗‐HBc阳性者的 HBV DNA检测不容忽视。目前临床上检测OBI的方法主要有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及肝组织穿刺免疫组化法。这些方法均存在不同的优缺点,本文就 OBI常见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优势及缺陷进行综述,以寻找 OBI检测的适宜方法或方法组合,从而减少临床上OBI的误诊和漏诊。
作者:何成禄(综述);石洪琼;李梦瑶;杨玚;万秋涵;李庆(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 T检查和M RI检查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 )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图像质量的比较。方法选择入院治疗的PCC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64排螺旋CT机常规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而后再进行M RI常规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和显示的图像质量情况。结果 MRI对PCC的定性诊断准确率(96.67%)高于CT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PCC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0%,MRI对PCC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PCC图像1级、2级和3级分别为25例(83.33%)、5例(16.67%)和0例(0.00%),和M RI检查[1级12例(40.00%),2级11例(36.67%),3级7例(23.3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PCC的诊断率高于CT ,但64排螺旋CT显示的图像质量更高、更清晰,随着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应将两种检查方法结合起来,更大程度的发挥对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柏平;陈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中重度黏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本院接受治疗且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气管切开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品管圈。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痰培养病原菌阳性)和中重度黏痰情况,调查圈员应用品管圈前后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5.00%,中重度黏痰1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肺部感染7例,发生率为35.00%,中重度黏痰8例,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中重度黏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品管圈方法应用前,圈员品管圈方法运用评分(1.55±0.25)分,团队精神(6.44±1.27)分,专业知识(7.67±1.26)分,人际关系(6.56±1.34)分,护理品质意识(6.49±1.32)分。品管圈方法应用后,圈员品管圈方法运用评分(6.75±1.34)分,团队精神(8.98±1.55)分,专业知识(9.53±1.56)分,人际关系(8.27±1.43)分,护理品质意识(8.89±1.56)分。品管圈应用后医护人员各项得分均比应用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气管切开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发病率和中重度黏痰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朱颖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