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侠;霍炳鑫;刘丽静;李常青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治疗,且随诊10年、资料完整的近视患者136例(241眼)。将241眼分为中度近视组(近视度-3.00~-6.00 D ,48眼)、高度近视组(近视度-6.00~-10.00 D ,134眼)和超高度近视组(近视度-10.00~-16.00 D ,59眼)。术后随诊10年,观察并记录视力、屈光度、角膜前表面曲率和眼压。结果中度近视组术后10年裸眼视力大于0.5和1.0比例分别为100.00%、84.00%,高度近视组分别为100.00%、83.95%,超高度近视组分别为91.45%、33.33%。各研究组术后10年佳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的比例分别是98.21%、98.43%、92.34%。术后第1年屈光度回退明显,超高度近视组回退量大,中度近视组回退量小;术后第2~10年,超高度近视组屈光度回退大,中度和高度近视组回退不明显。术后第1年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较之后更明显,超高度近视组角膜前表面曲率改变多,中度近视组改变少。术后10年随诊时,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远期效果稳定,是治疗近视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但近视程度越大,手术效果的预测性及术后视力稳定性越小。
作者:王晓舟;魏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攀枝花市克山病流行周期及粮食中硒含量进行论证研究。方法按年度及月份对攀枝花市1967~2013年报告的克山病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比较2006年和2014年当地粮食标本硒含量检测结果。分析粮食标本硒含量与克山病报告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攀枝花市克山病发病有一定的周期性,高发期持续约3~5年,7~9月为高发月份。2014年粮食标本硒含量结果与2006年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就攀枝花市整体而言,粮食中硒含量与克山病发病呈正相关(P<0.05);就曾有克山病病例报告的乡镇而言,粮食中硒含量与克山病发病无相关性(P>0.05)。结论克山病发病可能与粮食中硒含量无相关性。
作者:李顺品;刘云兴;卢明章;高伟;曾文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经阴道超声对药物流产的监测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该院阴道超声检测的50例药物流产者的临床资料,药物流产前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患者孕囊平均内径,根据孕囊平均内径大小将患者分为5组,药物流产后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查看患者药物流产效果。结果药物流产后超声图像显示流产失败3例、不完全流产5例、完全流产42例,与2、3、4组患者组间相比,1、5组患者失败率及不完全流产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63,χ21~3=5.875,χ21~4=6.347,χ25~2=5.474,χ25~3=5.968,χ25~4=7.365,P<0.05),2、3、4组组间不完全流产率及失败率均较低,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0.146,χ22~4=0.536,χ23~4=0.385,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简单、准确判断孕囊大小等多方面优点,临床上其应为药物流产患者的首选检查项目,可对流产效果进行检测并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临床处理。
作者:刘雅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估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血液系统及骨髓造血功能,提高作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增强保护措施。方法检测148例健康体检人员和683例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结果血常规相关参数在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和 B 组作业人员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及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观察组人群有毒有害更容易经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体内造成职业损伤。应切实提高危险意识,加强防护措施。
作者:郭长旭;杨平;方堃;李桂才;蔡志龙;井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双侧颈浅丛阻滞对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 )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成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开始前随机分组接受双侧颈浅丛阻滞(A 组)或单纯采用全身麻醉(B 组)。利用回收问卷“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价术前和术后24 h 内的恢复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明显高于 A 组;术后24 h 内需要镇痛药物和止吐药物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QoR-40总分和各项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内,A 组患者 QoR-40总分和各项评分都明显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双侧颈浅丛阻滞是提高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有效办法。
作者:白涛;王冬玫;康金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 JCI 标准实施过程中,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实践与应用,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信息化方式对检验危急值进行报告和追踪,从实验室信息系统中筛选出2015年1~6月的危急值项目数据,计算出危急值确认时间、处理时间、确认率、处理率等指标。结果危急值发生率0.694%,主要分布于血小板计数(PLT )、白细胞计数(WBC)等项目,临床科室分布主要以血液内科、新生儿科、肾内科等科室为主。危急值项目确认时间中位数,红细胞计数(RBC)长,需26分钟,血液酸碱度(PH)时间短,需5分钟。红细胞计数(RBC)、凝血酶原时间(PT )的15分钟内确认率确认率低于80%,危急值项目60分钟内处理率,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钠(NA)、葡萄糖(GLU)低于80%,临床科室中产科危急值确认率低于80%,产科、老年病科、乳甲胰腺外科的危急值处理率低于80%。结论 JCI 标准实施过程中,信息化方式可以提高检验危急值的报告和追踪的效率;检验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目标数据监测,根据数据监测的结果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是促进检验与临床的有效沟通,保障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浩;付靖瑜;汪宏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和七叶皂苷钠联合治疗轻度急性胰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外周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76.2%,P<0.05)。治疗后,观察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以及血浆 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不适、肝肾功能异常、假性胰腺囊肿、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和七叶皂苷钠联合治疗轻度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炎性因子分泌,降低血、尿淀粉酶及外周血 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谨;任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及氧化应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加重期40例、稳定期40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蛋白(CD62P)、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的 PAF 、CD62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OD 、GSH-Px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加重期患者的 PAF 、CD62P 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SOD 、GSH-Px 水平均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肺动脉高压的 AECOPD 患者,PAF 、CD62P 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肺动脉高压者,SOD 、GSH-Px水平均显著低于无肺动脉高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衰竭 AECOPD 患者的 PAF 、CD62P 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呼吸衰竭者,SOD 、GSH-Px 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呼吸衰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氧化应激水平均较高,其与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与反复加重有关,同时也预示着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差。
作者:吴挺实;梁勇;陈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微信随访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研究组则采用微信随访。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末对两组患者采用 Harris 髋关节评分法进行比较。同时,在出院后第3个月末评估患者完成康复训练任务的情况。结果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髋关节功能评分(85.4±6.3)分和康复任务完成总优良率(93.3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个月和第6个月两组之间关节功能评分无差异。结论术后微信随访模式明显优于传统随访模式,能有效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关节康复。
作者:庄华敏;张适霖;张梅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承袭周易“取象比类”与内经“援物比类”思维[1],中医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用药理论体系--法象药理。这种理论通过观察药物的形态、质地、气味、颜色、采收部位、生长环境与时节等,类比于阴阳五行、气机升降浮沉的运动变化规律,以理解药物性能进而指导药物选取与应用。笔者通过法象用药的方式应用于临床处方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介绍案例如下。
作者:董振飞;王均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更为有效的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洗胃治疗方法。方法将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洗胃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进的洗胃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中需进行反复胃管插管的患者比例,到达阿托品化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愈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反复插管患者比例、达阿托品化的时间、发生反跳的比例、洗胃液呈红色的比例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且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大泡性皮疹的比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呼吸道插管技术及辅助呼吸机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不仅可有效避免反复插管,缩短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也有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敏;王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的病原学资料,探究病原体分布情况,并对该类患儿感染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与其他病原体相关因素、检出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粪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毒素检测后,CD 毒素 A和(或)B 阳性标本为32例,占全部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数量的22.22%。 CD 感染患儿年龄明显低于其他病原体感染患儿;CD 感染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高于其他病原体感染患儿,均属于肺炎继发 AAD 的危险因素,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对144份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后,发现无沙门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等致病菌生长,而其他致病菌则呈优势生长,其中大肠杆菌、念珠菌检出率明显高于 CD 检出率;产气荚膜梭菌、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检出率明显低于 CD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与 CD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病原体分布中,念珠菌占有较大比例,检出率更高,患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极易受抗菌药物影响,临床中应根据患儿检测结果进行对症治疗。
作者:周志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现有的检验项目中筛选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在糖尿病患者(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已确诊的3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队列中进行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验指标筛选研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临床各项指标,观察早于24 h 尿清蛋白(UAE)出现异常的检验指标,并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筛选出由血胱抑素 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以及尿中 Cys C 、RBP 组成联合检测的方法,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随着病患肾损害程度的加重,糖尿病肾病患者血 Cys C 、RBP 以及尿中 Cys C 、RBP 检测均呈现递增趋势,与入组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 UAE 水平的异常(>30 mg/24 h)为金标准,联合血 Cys C 、RBP以及尿中 Cys C 、RBP 检测,其阳性率可达100%,上述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敏感性优于 UAE ,能够提前半年筛查出50%早期肾损伤的糖尿病患者。结论同时检测血中 CysC 和 RBP 以及尿中 CysC 和 RBP 可反映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不同部位,对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以及干预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詹鹏飞;肖俊锐;袁云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配合纽曼护理模式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4例拟行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放松训练配合纽曼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 SDS 和 S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 CD3+、CD4+、CD8+和 NK 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 CD3+、CD4+和 NK 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干预后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间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松训练配合纽曼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缓解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黄露;刘文明;钟肖红;郭龙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探讨生化试剂对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干扰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3月该院收集的混合血清标本20份作为检测标本。该次研究所有的检测仪器为贝克曼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该次研究所涉及的常规生化试剂有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尿酸(UA ),TBA 测定方法为酶循环法。观察特殊清洗前后生化试剂组合 TBA 测量结果。结果生化试剂处理前,TC/TBA 为(8.12±0.03)μmol/L , TG/TBA 为(218.03±6.45)μmol/L ,HDL-C/TBA 为(8.13±0.05)μmol/L ,LDL-C/TBA 为(184.01±5.16)μmol/L ,UA /TBA为(474.11±10.24)μmol/L 。经统计学检验,TG 、LDL-C 以及 UA 对 TBA 有影响(P <0.05)。生化试剂处理后,TC/TBA 为(8.13±0.05)μmol/L ,TG/TBA 为(8.12±0.03)μmol/L ,HDL-C/TBA 为(8.12±0.03)μmol/L ,LDL-C/TBA 为(8.12±0.04)μmol/L ,UA/TBA 为(8.12±0.04)μmol/L 。经统计学检验,特殊清洗处理后生化试剂对 TBA 无影响(P>0.05)。结论生化试剂对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有干扰。因此,要提高改进措施如加强清洗及科学性的有序检测从而避免污染,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
作者:李叶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训练对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手术室护士28名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将2014年1~6月这28名护士的术前访视情况做为对照,而在2014年7月开始采用规范化模拟训练进行为期4周的术前访视规范化训练,比较不同时间段28名护士的术前访视效果。结果情景模拟训练后,手术室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均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模拟训练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密切了护患关系,对提高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作者:史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 GLP-1类药物利拉鲁肽对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影响。方法 LADA 患者40例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n=20)和胰岛素组(n=20),并纳入性别和年龄相符的非糖尿病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综合分析入组时和治疗后1个月时促炎因子(TNF-α、IL-1β以及 IL-6)和抗炎因子(IL-10、TGFβ以及 IL-4)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LADA 患者治疗前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以及 IL-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患者 TNF-α、IL-1β和 IL-6水平下降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仅见 IL-6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LADA 患者治疗前血清抗炎因子(IL-10、TGFβ以及 IL-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 IL-4和 TGFβ水平上升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未见明显上升(P>0.05)。利拉鲁肽与促炎因子△ TNF-α、△ IL-1β和△ IL-6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抗炎因子△ IL-10和△ TGFβ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有效调节 LADA 患者体内促炎-抗炎系统平衡的作用,改善体内慢性炎性因子损伤状态。
作者:周碧芸;叶丽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肥胖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相关性,并对 BPH 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在该院泌尿外科住院的 BPH 患者120例,收集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6(IL-6)、前列腺体积(PV)、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临床资料。按 BMI 将其分为正常组、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比较分析各组中 BPH 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 BPH 患者比较,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的 IPSS 、PV 、IL-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的 Qmax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 BPH 患者 IPSS 、PV 、IL-6与 BMI 呈正相关(r 分别为0.486、0.518和0.729,P<0.01),Qmax 与 BMI 呈负相关(r=-0.391,P<0.01)。结论肥胖与 BPH 的发病、发展密切相关,炎性细胞因子 IL-6可能在 BPH 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杰;潘永军;黄捷;陈雄;张雄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产妇产褥期健康教育采用歌谣式宣教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产褥期初产妇120例,将产妇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讲授或示范方法为产妇进行产褥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歌谣式宣教卡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产褥期知识评分以及产褥期行为状况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研究组产妇产后一般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产妇遵医自我护理、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及社会角色转变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歌谣式宣教卡对产褥期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产妇的健康生活质量,并且使产妇可以很好地掌握产妇产后一般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促进产妇进行遵医自我护理、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及社会角色转变的行为。
作者:曾六萍;黎珊璐;李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 H 型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特征与其对患者长期影响的研究。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2级患者140例,根据患者 Hcy(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 H 型高血压组79例,单纯型高血压组61例。检测患者血液中血糖、血脂含量以及血栓前状态指标和患者的血压。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栓前状态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对患者血栓的发生率以及生存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对比发现,H 型高血压组和单纯型高血压组之间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8,P=0.063>0.05),且两组之间舒张压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7,P=0.059>0.05);H 型高血压组和单纯型高血压组在 TM (血栓调节蛋白)、GM P-140(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F1+2(凝血酶原片段)、AT-Ⅲ(抗凝血酶Ⅲ)对比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血糖、血脂、FIB (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浆黏度、D-Dime(血浆 D-二聚体)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Hcy 与TM 表现出正相关性(P<0.05),与 AT-Ⅲ表现出负相关性(P<0.05),而与 GMP-140、F1+2、D-Dimer 、FIB 没有表现出相关性(P>0.05);H 型高血压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型高血压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8,P=0.017);H 型高血压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型高血压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79,P=0.023)。结论 H 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中促凝标记物 TM 的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升高,而抗凝标记物 AT-Ⅲ的水平会出现明显的降低。同时,H 型高血压组会更加容易形成血栓而威胁患者的生命。
作者:李鲁明;林雁;王红军;孙吉胜;邵红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