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胜利;易莲;杨金萍;南静;张静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阻断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婴传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产科门诊107例妊娠合并 HIV 患者,给予医学咨询,选择终止或继续妊娠,抗病毒药物治疗,妊娠期产时、产后的产科处理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107例孕妇中27例终止妊娠,80例均足月妊娠住院分娩。分娩的80例婴儿随访,在出生6周、3、12、18个月检测 HIV 抗体均为阴性。结论综合干预措施是阻断妊娠合并 HIV 感染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陶兰;刘芳;张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 miR-29a 对载脂蛋白(Apo)E 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B6组 C57BL /6J 小鼠3只,正常饮食;AD 组载脂蛋白 E(ApoE)敲除小鼠3只,正常饮食;AG 组 ApoE 敲除小鼠3只,高脂饮食;AP 组 ApoE 敲除小鼠3只,尾静脉注射 pAd-GFP 腺病毒,高脂饮食;AM 组 ApoE 敲除小鼠3只,尾静脉注射 pAd-miR-29a 病毒,高脂饮食。高脂饲喂 ApoE 基因缺陷小鼠快速形成 AS 模型,高分辨力超声检查 miR-29a 对脂质斑块形成的影响, HE 染色检查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miR-29a 对斑块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锌指蛋白转录因子5(KLF5)表达的影响。结果 ApoE 敲除小鼠经 miR-29a 转染可见低回声脂质斑块,miR-29a 转染可以促进斑块组织内 VSMCs 的增殖,并上调 KLF5的表达。结论 miR-29a 促进了 ApoE 基因缺陷小鼠动脉斑块内 VSMCs 的增殖,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增殖相关转录因子 KLF5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永辉;赵培;聂婵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A)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病死率。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急危重症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4例,随机分为 DA 组及 NA 组。 DA 组患者50例,给予 DA 收缩血管、控制血压治疗;NA 组患者54例,给予 NA 治疗,两组其余治疗按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年指南执行,观察两组患者的6 h 复苏成功率、7 d 内的临床病死率,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水平及6 h 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的不同。结果 NA 组患者 HR 、MAP 、CVP 恢复更好,血乳酸水平及6 h 乳酸清除率也明显好于 DA 组患者;具有更好的6 h 复苏成功率,在治疗开始后7 d 内的临床病死率更低。结论同 DA 比较,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 NA 治疗可以更好地收缩血管,清除乳酸,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早期病死率。
作者:汤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该院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应激反应。结果试验组对血液透析的认识率(96.15%),对并发症的认识率(82.69%),遵医嘱用药率(100.00%),合理饮食率(92.31%),MCMQ 中面对评分[(22.01±5.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血液透析的认识率(51.92%),对并发症的认识率(38.46%)、遵医嘱用药率(69.23%),合理饮食率(51.92%),MCMQ 中面对评分[(19.36±4.05)分]。试验组干预后的回避、屈服、SAS 评分分别为(12.21±3.40)、(6.03±1.61)、(39.11±9.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0±3.91)、(10.73±2.67)、(55.20±14.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毒症血液透析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颜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 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Ang)1~7、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及其抗体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CHF 患者135例纳入 CHF 组,45例健康人纳入对照组,分别进行 NT-proBNP 、Ang1~7、ACE2及其抗体的检测。结果 CHF 患者的 NT-proBNP 、Ang1~7、ACE2及其抗体水平随着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增高而增加,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7、ACE2及其抗体与 NT-proBNP 水平均呈正相关(r=0.912、0.899、0.928,P<0.05)。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显示 Ang1~7、ACE2及其抗体是 NT-proBNP 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NT-proBNP 与 Ang1~7、ACE2及其抗体联合检测 CHF 患者,对 CHF 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颜京瑞;古忆;马雪萍;化晓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与非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气管切开与非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送检痰标本,采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进行比较。结果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检出病原菌前10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黏质沙雷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占25.3%、13.8%、12.8%、11.7%、11.1%、8.2%、5.9%、5.6%、1.7%和1.5%;非气管切开患者的检出病原菌前10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恶臭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热带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1.1%、20.5%、15.1%、12.9%、6.0%、5.8%、4.7%、4.1%、3.3%和3.3%。铜绿假单胞菌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而在非气管切开患者中对多黏菌素 B 较为敏感,耐药率都小于25.0%;所有患者均出现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较高,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阿米卡星、多黏菌素 B 、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稍低。气管切开与非气管切开患者中真菌感染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位,但非气管切开患者中真菌类型和感染率较高。结论气管切开与非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有明显区别,临床应根据药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医院感染,以利于肺部感染控制。
作者:郭大志;沈晨;张禹;孟祥恩;冯园;肖宏;潘树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实验室特征,为临床分组、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104例新诊断的 ALL 进行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融合基因筛查等检验结果作相似性分析。结果新确诊的104例ALL 常见的是 B-ALL ,占91.4%,又以 Common-B 为主,占76.0%;男孩稍多于女孩(63∶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10岁年龄段,占83.7%(87/104),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在 B-ALL 和 T-ALL 有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率为71.05%,在 B-ALL 各分组和 T-ALL 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以 Common-B 为主,占88.9%。融合基因筛查共检出28例占26.90%,其中以 Common-B 中出现的 TEL-AML1为主,占17.30%。结论临床上 ALL以 B-ALL 中的 Common-B 常见,外周血 WBC 计数可作为 ALL 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筛查指标,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融合基因筛查在 ALL 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沈伟;韦永琼;于霞;罗德幸;刘成桂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水、食品、粪便等环境中,以及健康人和动物的胃肠道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1-2]。患者外伤后侵入伤口并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入血,菌血症患者可发生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而迅速死亡。肝硬化、胃肠道恶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切口较深的重大外伤及糖尿病控制不佳等易发生产气荚膜梭菌感染[3]。目前产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致死病例罕见,现报道产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致死1例。
作者:吕自兰;付刚;罗光丽;李品宏;王红羚;张达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体质量变化的长期因素———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短期因素与妊娠期增重比例的相互关系,探索适合我国的妊娠期增重的标准。方法对2015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126例24~43岁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 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26例孕产妇妊娠期体质量变化范围为5%~60%,孕前 BMI 范围为15.78~31.85 kg/m2,产前 BMI 范围为19.57~38.54 kg/m2。孕前 BMI 在妊娠期增重水平4个阶段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孕前 BMI 在增重比例是否过小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孕产妇年龄在妊娠期增重水平4个阶段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妊娠期增重比例与孕产妇年龄显著相关(P=0.001)。孕产妇年龄在妊娠期增重第4阶段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孕前 BMI 作为长期因素的指标,妊娠期增重比例作为短期因素指标,均为指导妊娠过程中增重水平的重要指标。总体规律为孕前 BMI 越小,妊娠期增重比例可能越大;年龄越小,增重比例可能越大。
作者:叶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双链 DNA 抗体(dsDNA 抗体)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检出情况,评估不同方法联合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 dsDNA 抗体的性能。方法使用 ELISA 法(ELISA1、ELISA2)和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同时检测300例SLE 和495例非 SLE 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以及3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 dsDNA 抗体,分析单独和联合使用不同方法检测 dsDNA抗体对 SLE 的诊断效能。结果 ELISA1、ELISA2和 IIF 在 SLE 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2.3%、35.3%和38.0%,在非 SLE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高检出率为1.2%,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高为0.3%。在 SLE 人群,3种方法中 ELISA1和 ELISA2法, ELISA1和 IIF 法,以及 ELISA2和 IIF 法联合 Kappa 值分别为0.672、0.398和0.512(P<0.05)。而只有 ELISA1和 ELISA2间的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ELISA1、ELISA2和 IIF 法检测 dsDNA 抗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8、0.672和0.687;ELISA1和 IIF 法的联合检出率高为54.7%,AUC 为0.764;3种方法同时检测,任何1种方法阳性即判断为阳性时,检出率为57.7%,AUC 为0.781。结论联合使用 ELISA 法和 IIF 法,可以明显提升 dsDNA 抗体在 SLE 中的检出率。
作者:田野;张云聪;冯珍如;闫惠平;张海萍;李佩;郑芳芳;聂秋燕;刘晴;王晓宁;谭延国;张国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桂林地区2010~2015年腹泻儿童 A 群轮状病毒(RV-A)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2015年该院收治的包括门诊和住院的5岁及以下儿童腹泻大便标本,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对标本进行 RV-A 抗原检测。结果2010~2015年桂林地区腹泻儿童 RV-A 总感染率为21.75%,2010~2015年检出率分别为36.13%、35.35%、24.82%、22.41%、13.85%、10.15%;0~<6个月、6个月至小于1岁、1~<2岁、2~<3岁、3~<4岁、4~5岁患儿 RV-A 感染率分别为11.84%、32.54%、40.52%、23.39%、19.51%、9.27%,其中1~<2岁组的阳性率高;11、12、1月的检出率分别为27.98%、36.91%、29.54%,与其他月份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A 是桂林地区5岁及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具有性别、年龄和季节差异,感染高峰期在秋、冬季节,尤其在11、12、1月,6个月至小于2岁儿童为 RV-A 感染高危人群,应着重做好 RV-A 感染的预防工作。
作者:谭秋培;陈建锌;罗厚龙;闻涛;刘行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明确 Dermcidin(DCD)作为原发性肝癌(HCC)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82例已确诊的 HCC 患者纳入肝癌组,其中转移组35例,未转移组47例。33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纳入肝硬化组,44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收集血清标本,通过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 DCD 的水平,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肝癌组血清中 DCD 、AFP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血清中 DCD 的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 AFP 水平在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 DCD 及AFP 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受试者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 有望成为 HCC 新的血清标志物,可判断肝癌是否发生转移,DCD 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受试者上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作者:邱芳华;薛志锋;李秋明;梁冬艳;曾亭亭;吴清;肖洪广;余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回顾分析某外科8 d 内5例患者血培养报告阳性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早期干预、调查过程。方法及时拔除该科所有患者留置针,多角度分析可能引起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原因,采集了留置针尖端、消毒剂、肝素帽、输液器、空针、生理盐水、患者使用剩余药品、未开封肝素、模拟配制的肝素封管液、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未启用的留置针、空气、未启用血栓通、空调出风口、使用中抗菌洗手液、未启用抗菌洗手液、使用中免洗手凝胶、冰箱门、冰箱搁物板等61份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寻找目标菌。结果5例患者送检血培养均报告阳性,1例为格高非肠杆菌,2例为黏质沙雷菌(耐药谱相同),2例阴沟肠杆菌(耐药谱不同);从另1例未发热患者拔除的留置针尖端中培养出黏质沙雷菌,耐药谱与前2例血培养检出黏质沙雷菌相同;其余标本未分离出目标菌。结论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要敏锐地分析可能的感染源、感染环节,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多部门联合会诊、多角度分析查找原因,及时用营养肉汤管采集原始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寻找目标菌。
作者:杨旭辉;余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拟肾上腺类药品说明书中有关药物干扰临床检验方面的信息。方法收集美国和中国拟肾上腺类药品说明书,比较其中药物干扰临床检验的相关内容。结果根据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说明书的描述,6种拟肾上腺类药物(硫酸异丙肾上腺素、盐酸索他洛尔、盐酸哌唑嗪、甲基多巴、盐酸甲基多巴、盐酸拉贝洛尔)会对临床检验产生干扰,而国内相应的药品说明书并没有提及此内容。结论相比国内的药品说明书,美国说明书对于临床检验的干扰这方面信息表述更加全面,建议国产药品生产企业在说明书中增加这方面的信息介绍,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的帮助。
作者:朱莹;凌敏;陈丽华;李天来;李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洛铂联合化疗方案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中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予以洛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21~28 d 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治疗,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无1例达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16例,疾病稳定(SD)21例,疾病进展(PD)15例,有效率(RR)为30.8%,疾病控制率(DCR)为71.2%。雌激素受体(ER)或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比较,R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治疗者与二线及以上治疗者比较,R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突变者与 BRCA1无突变者的 DC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内脏转移患者 RR 高于有内脏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日期止,46例患者为 PD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5个月(95%置信区间为5.2~7.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多为0~Ⅱ度,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洛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张娜;刘美;曾晓华;辇伟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寒喘祖帕颗粒用于治疗喘憋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喘憋性肺炎患儿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的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寒喘祖帕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不良反应,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合指数(OI)。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26);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儿缺氧、咳嗽、喘憋及肺部啰音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 PaCO2水平明显降低,OI 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均缓解;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喘憋性肺炎在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寒喘祖帕颗粒能明显提高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杨莎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5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发术后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切口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687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有150例患者术后出现细菌感染,感染率为21.83%。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高,为28.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褪色沙雷菌分别占20.67%、16.67%;所占构成比小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占2.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9.52%和11.90%;褪色沙雷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为8.00%;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均为12.50%;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33%和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为0;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6.45%和16.13%。结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发生细菌感染的概率较高,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若发生细菌感染,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开展治疗。
作者:曹毅;马娜;李建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在青浦区部分市售水产品中的污染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于不同季度,分别从酒店、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采取鱼类、虾和贝类等标本,参照 GB 4789.7,采用稀释培养计数(MPN)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并完成分离菌株毒力基因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的检测。结果144份水产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8份,阳性率为47.00%,虾类、贝类和鱼类中副溶血性弧菌几何平均数分别为465.2、291.0、146.1 MPN /g ;所检出菌株均不携带 TDH 和 TRH 2种毒力基因,68株副溶血性弧菌 PFGE 共分为63种带型,呈现明显多态性。结论青浦区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水产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该地区菌株间遗传同源关系较远。
作者:徐秋芳;卢晓芸;陈洪友;施怡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 EB 病毒(EBV)和调节性 T 细胞(Treg)检测在诊断儿童急性 B 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意义。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 B-ALL 纳入 B-ALL 组,40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收集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仪测定 Treg 平均荧光强度(MFI),ELISA 检测血浆抗 EBV VCA IgG 、抗 EBV 核抗原(EBNA)IgG(潜伏感染),抗 EBV VCA IgM (急性感染)。分析 B-ALL 组 EBV 感染情况和 Treg 比例变化及意义。结果 B-ALL 组 Treg 比例与 FoxP3 M FI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 B-ALL 组中 EBV 急性感染、潜伏感染和血清学检查阴性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B-ALL 组潜伏感染者 Treg 比例和FoxP3 MFI 均高于其他被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反应阴性者 Treg 比例和 FoxP3 M FI 均低于其他被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型被试 Treg 比例和 FoxP3 MF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mmon-B-ALL者较 pro-B-ALL 和 pre-B-ALL 者 Treg 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而 FoxP3 MFI 和 EBV 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BV 潜伏感染评估对 B-ALL 发病风险的 OR 值为4.060,95% CI 为1.21~13.64(P=0.020),即 EBV潜伏感染是 B-ALL 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EBV 潜伏感染和 Treg 比例升高在儿童 B-ALL 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潜伏感染是儿童 B-ALL 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淼;党小军;刘晓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自1961年 Jevons 首次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来,MRSA 在世界各地的感染率和分离率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医院、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由于 MR-SA 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均耐药,因此,MRSA 也被称为“超级细菌”。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 MRSA 耐药谱越来越广,尤其是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近年来,随着 MRSA研究的深入,苯唑西林边缘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BORSA)、苯唑西林敏感的 MRSA (OS-MRSA )等的发现也给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不同类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区别见表1。目前,MRSA 的耐药问题及临床治疗已成为人类健康研究的重点,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诊断对于 MRSA的感染控制和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 MRSA 的耐药机制和分子分型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斌泽;李泽慧;冯强生(综述);彭俊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