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6颗后牙纵折的保存修复

龚忠诚;古丽波斯坦·吐尔逊;张新华;邱元香

关键词:后牙纵折, 治疗配合, 折裂牙, 现报道如下, 损伤性疾病, 纵折后牙, 学者, 修复技术, 冠根斜折, 保存治疗, 保存修复, 根分叉, 折断, 牙体, 牙髓, 患者, 患牙, 冠折, 根管
摘要:牙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牙体损伤性疾病,据折断的部位可分为冠折、根折、冠根斜折和纵折,已有不少学者对折裂牙的保存治疗进行了研究[1,2],多数学者认为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配合先进的冠修复技术可以保留很多已损及牙髓的折裂牙.对于纵折的后牙来说,大多数已损及髓底和根分叉,若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牙无法保留而拔除.我科1998~2002年对65例患者76颗纵折后牙进行保存修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Merkel细胞癌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皮肤Merkel细胞癌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 对2例皮肤Merkel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史、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及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Merkel细胞癌和黑色素瘤在临床及病理形态等方面的异同.结果: 2例Merkel 细胞癌患者均表现为皮肤肿块,无淋巴结和内脏转移的证据;例1曾有皮肤黑色素瘤切除后复发的病史.肿瘤细胞为单调、均匀一致的圆形细胞,胞质稀少,弥漫排列;免疫组化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和细胞角蛋白20(CK 20).结论: 皮肤Merkel细胞癌在形态上需与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转移性小细胞癌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皮肤Merkel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房新志;王振华;柴敏秀;李依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专民族护生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人才的培养是促进新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校护理学院的建立和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民族护生的人数逐渐增多,学历层次也逐渐提高.但无论是哪个层次的护生,在其临床课程教学及考核中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尤其是中专护生.这些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及学生理论技能水平的提高,现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将来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颜萍;杨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92例晚期癌症病人美施康定止痛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美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病人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 192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美施康定期间,观察用药前后及应用不同剂量药物后疼痛的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美施康定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98.9%.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34.4%),恶心、呕吐(19.8%).结论: 美施康定对各类癌痛都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并进行有效处理.

    作者:茹鲜·吾斯曼;平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疆医科大学校区室内空气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校区室内空气质量,以便采取措施,控制室内污染物的浓度.方法: 分别采用日本理研CO-87型便携式CO检测仪、GXC-3010型便携式CO2红外线分析器和P-5型数字粉尘仪器对校内不同类型房屋内CO、CO2和可吸入颗粒物(ZP)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 居民楼厨房的CO浓度明显高于室外(P<0.01),以室内标准来衡量,厨房CO超标率高,其次为学生宿舍;而各类房屋室内CO2浓度都明显高于室外(P<0.01);校区的IP浓度室外高于室内(P<0.05).结论: 燃料燃烧、通风不良和吸烟是造成室内空气中CO超标的主要原因,人群活动的公共场所和学生宿舍是产生CO2的重要场所,室内的IP浓度主要受室外环境的影响.

    作者:晓开提·依不拉音;阿不都艾尼·吾布力;刘斌;外力·热西提;张波;杨艳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胎膜早破1 2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分娩的胎膜早破病例1 228例,按不同分娩年份、不同民族、不同孕周分组,对不同年份、不同民族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围生儿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年份、不同民族的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发生率与民族、分娩年份无关.胎膜早破围生儿并发症与孕周密切相关,超过34周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有明显下降.

    作者:范静;乔拉;马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7例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比较常见的一类溶血性贫血,根据红细胞自身抗体种类分为温抗体及冷抗体型,按其病因分为原因不明性(特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随着对该病的诊断技术日趋完善,发现继发性的病例增多.本文对我院1998年12月~2003年2月67例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新红;马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鲜羊膜移植在眼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在眼表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新鲜人羊膜移植治疗16例复发翼状胬肉、睑球粘连、结膜囊狭窄、眼表恶性肿瘤等患者,并随访观察.结果: 16例中13例羊膜存活,眼表重建;3例羊膜部分溶解,眼表部分重建;部分病例可采用多层羊膜移植.结论: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雪艺;陈学燕;易湘龙;赵恩登;安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65例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减少病人的早期及晚期病死率.方法: 65例IE病人经静脉滴注大剂量抗生素1~2周感染未能控制,于感染活动期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5例,二尖瓣置换术23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3例,肺动脉瓣成形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法乐氏四联症矫正术1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随访3~6个月均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当IE无法控制,尤其是出现无法控制的心力衰竭时,尽早手术可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木拉提·瓦克力;乔峻;马松峰;霍强;艾斯卡尔·沙比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例颈前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程度不同,整形手术设计方法也不同.1995年以来我科收治各种颈前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23例,应用各种类型皮瓣移植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2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沙里木江·胡纳皮亚;牙生·买买提;乔星;姬庆平;马尔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衰老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20世纪后期,随着老年医学引入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衰老机理的研究从整体水平发展到了分子水平[1,2],并从多方面研究衰老,本文对衰老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布艾加尔·哈斯木;郑朝阳;程祖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ABO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输血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已成为治疗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疾病的有效方法.在allo-HSCT中,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配而ABO血型不合的移植约占HSCT总数的10%~28%[1~5].

    作者:王蕊;温丙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

    开腹胆囊切除术(OC)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一种比较安全和规范的手术方式.但因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具有囊壁慢性炎性增生、肥厚、纤维化及胆囊三角(Calot三角)瘢痕严重等特点,若按常规胆囊切除易发生胆囊床大出血、残余胆囊、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我院1997年12月~2002年12月间对72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采用胆囊大部切除及搔刮、烧灼、电凝残留胆囊粘膜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穗生;张杰;韩新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nonliear mixed effects modeling, NONMEM)软件分析和估算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下异丙酚TCI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个体间变异及自身变异,探讨血液稀释对异丙酚TCI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6例ASAⅠ~Ⅱ级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稀释组(n=18).稀释组按10 ml/kg输入林格氏液补充生理需要量后行TCI,TCI 10 min时开始血液稀释(在30 min内输入20 ml/kg 6%羟乙基淀粉),TCI以恒定靶血浆药物浓度(3 μg/ml)变速输注60 min.对照组仅输入10 ml/kg林格氏液并以相同方式行TCI,但不实施血液稀释.间断动脉采血90 min,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采用两种方法:(1)在确立基本房-室模型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将血液稀释作为唯一的固定效应进行考察并与对照组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2)采取有序递加方式,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固定效应加于模型中,考察固定效应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逐步建立终回归模型,然后将两组的终回归模型和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一室、二室加法模型和二室指数模型的OBJ分别为322.3、-199.2和-713.3,二室指数模型目标函数值明显优化,且个体自身变异与个体间变异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故确定二室指数模型为基础药代动力学模型.终药代动力学参数:k10、k12、k21分别为0.116、0.091、0.024 min;V1、V2分别为0.311 、0.446 L/kg;CL1、CL2分别为33.31、16.65 ml*min-1*kg-1.在终回归模型的固体效应参数中,体重影响V1、CL1,年龄影响k21,性别影响CL2、k12.与对照组比较,血液稀释后的V1、k12、CL1、CL2明显增大,两组间其余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明显影响异丙酚TCI的药代动力学和异丙酚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若达到相同麻醉深度,患者对异丙酚TCI所需的靶血浆药物浓度相对增加,药物作用时间相对缩短.

    作者:郑宏;王江;曹兴华;芮建中;刘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VEGF、p53和C-myc基因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和探讨突变型p53、C-my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在胶质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65例胶质瘤患者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28例,高级别组(Ⅲ~Ⅳ级)3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胶质瘤p53、C-myc、VEGF 3种基因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突变型p53、C-myc和VEGF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9/62)、60%(35/58)、72%(44/61).两组VEGF、C-myc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变型p53的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产生与p53突变和C-myc过度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p53突变和C-myc过度表达在胶质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肿瘤组织产生和分泌VEGF在胶质瘤快速生长、恶性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阻断VEGF或其受体抑制成血管过程,有望对临床治疗胶质瘤提供一种新途径.

    作者:买买提江·卡斯木;郝玉军;姜磊;郭怀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

    目的: 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SUF)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 SUF患者行双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栓塞剂为聚乙烯醇微球颗粒(PVA).结果: 栓塞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B超示术后6个月肌瘤平均缩小45%,1例肌瘤消失,均伴有月经量的明显减少.结论: UAE是治疗SUF的安全方法,近期疗效肯定.

    作者:刘宏伟;隋强;金玉风;陈彩珍;鄂丽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病的临床观察

    过敏性紫癜是以全身性小血管损害为主要病理基础的疾病,以皮肤、胃肠道、关节、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而肾脏受损的程度又决定其远期预后的好坏.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儿童,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小儿继发性肾脏损害的常见的原因之一.既往认为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总的预后是好的,但据观察,起病10~20年后,半数病例完全康复,1/3的病例表现持续肾病,1/7的病例发展为肾衰[1],因而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病的治疗愈来愈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使用大剂量的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的报道[2].我科对1999~2002年收治的20例过敏性紫癜肾病患儿使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艳芳;杨奎兰;张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8例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因假体质量、使用时限、手术技术、活动不当等原因,造成假体松动、断裂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日趋增多,对术后护理也有了新的要求.我科1999~2003年共行全髋关节翻修术28例,男性2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1.2岁,术后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袁碧;陈玉莲;热依拉·吾休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砷诱导NIH3T3细胞转化模型的建立

    目的: 为进行砷诱导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建立砷诱导的细胞转化模型.方法: 选择NIH3T3小鼠成纤维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砷毒性实验, 分别选择 0.1、0.5 μmol/L As(Ⅲ)作为诱导剂量染毒诱导,同时设立两个对照组同步进行培养和传代.观察比较As(Ⅲ)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形态、生物学生长特性、细胞砷毒性的变化,并进行半固定琼脂生长实验以确定细胞转化模型.结果: NIH3T3细胞经0.1、0.5 μmol/L As(Ⅲ) 110 d的长期低剂量诱导后发生了细胞生物学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呈复层生长,倍增时间明显缩短;细胞寿命由体外有限传代(约30代左右)变为体外无限传代; 0.1 μmol/L As(Ⅲ)组细胞在半固体琼脂上生长并形成细胞集落.结论: 慢性低剂量砷暴露可以诱导细胞转化, 该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实验技术条件的确立可应用于砷诱导细胞转化的有关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宇;金喜梅;王国荃;Snow ET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巴曲亭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时应用巴曲亭对凝血全酶时间(AC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PLT)等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巴曲亭组27例,对照组25例.麻醉方法为全麻.巴曲亭组停体外循环后给巴曲亭,给药后15 min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1),10 min后测ACT;对照组停体外循环后即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1),10 min后测ACT.于术前1 d、术后1 h检测PT、FIB、PLT、APTT、TT等凝血指标,记录术后第1天出血量.结果: 两组患者给予巴曲亭前后PLT、PT、TT及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h两组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TT在术前和术后1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组内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化前两组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按相同的比例鱼精蛋白中和后两组的ACT相比,巴曲亭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天巴曲亭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 P<0.05).巴曲亭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皮疹等过敏现象.结论: 巴曲亭对PLT、PT、FIB影响不大,但巴曲亭组ACT、TT明显缩短,说明在排除止血不彻底、血液稀释等原因造成的出血后,巴曲亭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止血药物的较好选择.

    作者:李亦梅;任新英;黄永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铸造桩核在残根残冠牙体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铸造桩核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48例274颗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进行根管和45°圆台式根面预备后,用嵌体蜡制取蜡桩和蜡核,经包埋铸造、打磨试戴后粘固,后采用烤瓷冠修复外形.结果: 对148例患者进行追踪观察0.5~2年,修复成功266颗,失败8颗,其中根管折裂4例,松动脱落4例.结论: 随着铸造桩核的应用,残根残冠将得到尽可能的保留,使患者不仅免除了拔牙的痛苦,而且还可以获得优良的咀嚼效能.

    作者:汪振华;徐向东;张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