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效果评价

阎进晓;李怡帆

关键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 早产儿, 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感染率。结果治疗组早产儿治疗前及治疗后IgG水平分别为(7.5±1.2)、(15.0±2.8)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感染率为16.7%、7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早产儿感染。相对于单用抗菌药物,能更有效地降低早产儿感染率。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在胃癌根治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佳剂量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胃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A、B、C组,每组各15例。A组术中应用0.4μg/(kg · min)瑞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应用0.2μg/(kg · min)瑞芬太尼+丙泊酚;C组应用0.04μg/(kg · min)芬太尼+丙泊酚。观察患者在手术前(T0)、插管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后(T4)5个时刻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收缩压(SP)、舒张压(DP)等生命体征变化及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变化。结果(1)三组患者SP、DP及HR水平在T1时刻低于其他时刻(P<0.01);T2时刻A组SP、DP、HR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C组(P<0.05),B组SP、DP、HR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B组与C组T1、T2、T3 HRV水平明显高于同组T0时刻(P<0.05);(2)术后24 h 3组患者在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术前( P<0.05);术后48 h A组患者CD3+、CD4+、CD4+/CD8+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60 h A组、B组患者CD3+、CD4+、CD4+/CD8+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应用剂量为0.4μg/(kg · min)瑞芬太尼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佳剂量。

    作者:陆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枸橼酸托瑞米芬治疗管腔上皮型乳腺癌年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枸橼酸托瑞米芬治疗管腔上皮(Luminal)型乳腺癌年轻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160例Luminal型乳腺癌年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局部手术+放射治疗+局部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研究组内分泌治疗给予枸橼酸托瑞米芬,对照组给予枸橼酸他莫昔芬,比较两组复发、转移、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无复发/转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复发/转移生存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端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2.5%(26/80),与对照组的33.8%(27/80)对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枸橼酸托瑞米芬治疗L uninal型乳腺癌年轻患者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可作为枸橼酸他莫昔芬的替代性用药。

    作者:李莉;王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女性上皮性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链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女性上皮性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对58例上皮性癌和64例良性病变女性患者进行血清CA125和HE4检测,分析CA125和HE4在良、恶性病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上皮性卵巢癌和其他上皮性癌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上皮性卵巢癌和其他上皮性癌患者血清 HE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CA125单项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6.6%和60.3%,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为70.7%,较单项检测明显提高( P<0.05)。以良性疾病患者为参照人群,H E4、CA125单项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679和0.791。血清 HE4临界值设为107.145 pmol/L时,诊断指数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0%和78.1%。结论 HE4是灵敏度较高的上皮性癌血清标志物,与CA125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效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滇宇;杨凡;万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环境温度下粉尘螨致敏哮喘患儿炎性反应细胞及其因子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粉尘螨致敏哮喘患儿血清炎性反应细胞及其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粉尘螨致敏哮喘患儿102例,包括缓解期75例、急性发作期2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 IF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 P )及白介素-13(IL-13)的水平,并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记录每次采血前30 d的环境平均温度。将检测前30 d平均环境温度小于16℃的患儿(39例)纳入A组,平均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16℃的患儿(63例)纳入B组。比较不同病期、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血清MIF、EC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IL-13检测结果,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MIF、ECP、IL-13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P<0.05)。102例患儿血清MIF与EC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1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A组与B组患儿血清MIF与ECP、IL-13、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MIF与粉尘螨致敏哮喘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在不同病期、不同环境温度等条件下,M IF均可作为病情判断的指标。

    作者:谭永强;顾海萍;施燕蓉;叶桂云;陈柳;刘晓青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北京协和医院2000~2013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监测2000~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00~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除外棒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微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2000~2013年全院血培养共分离非重复病原菌7199株。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分离率为40.6%~54.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18.7%~35.1%,其他革兰阳性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链球菌)分离率为19.7%~25.8%;酵母菌分离率为0.5%~5.7%。2011~2013年血培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为敏感。除氨曲南外,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大于70.0%。除米诺环素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小于25.0%。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菌株所占比例分别为80.7%和42.3%,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为敏感。结论北京协和医院血培养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且近年有升高趋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近5年逐年降低,念珠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碳青霉烯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球菌抗菌活性强。

    作者:张慧;杨启文;徐英春;谢秀丽;陈民钧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三相骨显像检查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诊断效能研究

    目的:探讨三相骨显像检查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效能。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行三相骨显像检查的骨折愈合不良患者60例分为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组(感染组,32例)和非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组(非感染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流相和血池相异常部位放射性计数(A )、正常部位放射性计数(N)比值(A/N血流、A/N血池),比较三相骨显像检查与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 R )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 A/N血流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75.0%,准确率为86.7%,阳性预测值为79.6%,阴性预测值为92.7%;A/N血池诊断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67.9%,准确率为79.8%,阳性预测值为75.4%,阴性预测值为93.6%。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A/N血流、A/N血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血流和 A/N血池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效能优于外周血白细胞、CRP、ESR检测(P<0.05)。结论三相骨显像诊断具有精确度高、无创等优点,尤其对感染阴性预测非常准确,可作为个别特异炎性反应诊断的佳替代方法。

    作者:龚发阔;何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尿转铁蛋白和血清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尿转铁蛋白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67例高血压肾病患者(试验组)和7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尿转铁蛋白及血清β2-M G、尿素(Urea)和肌酐(Cre)水平。结果试验组尿转铁蛋白及血清β2-MG、Urea和Cre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血压等级的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转铁蛋白和血清β2-MG高于对照组,但 Urea和Cre水平仅在高血压Ⅲ级患者体内有所升高(P<0.05)。结论尿转铁蛋白和血清β2-MG是诊断高血压肾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病患者病情进展、预测判断和疗效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刘存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在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综合护理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7.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综合护理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明显提高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钰;荀淑英;徐玫玫;王洁;王玲玲;张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0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各40例患者,麻醉前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的注射剂量分别为0.020、0.017、0.014、0.011、0.008 mg/kg。比较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简单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谵妄发生率,以及药物注射后的口干情况。结果术后3 d MMSE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 E、D、C、B、A组,其中C、D、E组术后3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谵妄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B、C、D、E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后10、20、30 min ,口干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A、B、C、D、E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口干程度逐渐增高。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刘杨;张继刚;胡玉萍;惠康丽;李伟彦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出生情况良好高危儿早期神经系统发育研究

    目的:评估出生情况良好但存在胎儿宫内窘迫高危儿的早期神经系统发育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于本院出生的新生儿213例,包括无高危因素健康足月新生儿110例(对照组),以及存在胎儿宫内窘迫但出生情况良好的新生儿103例(研究组)。为所有新生儿建立健康档案,收集新生儿出生时及随访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随访数据。结果研究组各随访时间点的神经系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存在胎儿宫内窘迫但出生情况良好的高危儿与无高危因素健康新生儿早期神经发育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唐琼;陈平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经尿道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全身麻醉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用于经尿道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T U RL )的麻醉效果。方法以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行全身麻醉下T U RL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行尿道黏膜表面麻醉下T U RL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满意率、手术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对照组麻醉效果总优良率分别为93.7%、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TURL治疗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

    作者:王霄鹏;郑恒兴;武海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细胞学检测技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测与传统细胞学涂片检测在宫颈病变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6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与传统细胞学涂片检测,以组织病理学和阴道镜检测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测诊断为非典型鳞状细胞及其以上者96例,阳性检出率为17.1%。传统细胞学涂片检测诊断为巴氏ⅡB级及其以上者43例,阳性检出率为7.7%。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织病理学及阴道镜检测结果为标准,液基细胞学和传统细胞学涂片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为75.0%和34.9%,阳性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细胞学涂片检测,是一种准确、可靠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技术。

    作者:汤庆林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MRI联合TRUS在前列腺穿刺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 RI )联合经直肠超声(T RU S )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于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行TRUS引导下系统6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法,B组行TRUS引导下“6+X”前列腺穿刺活检法,C组行TRUS引导下MRI联合TRUS“6+X”前列腺穿刺活检法,比较三种方法的前列腺癌检出率。结果 A组检出前列腺癌9例,检出率为22.5%;B组检出前列腺癌13例,检出率为32.5%;C组检出前列腺癌17例,检出率为42.5%。C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对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行 TRUS引导下MRI联合TRUS“6+X”前列腺穿刺活检,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减少前列腺重复穿刺次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伟;吴永珍;魏利军;李加彬;陈晨;辛仲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对炎症因子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6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及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胸引流管保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术后24 h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量表(S F-36量表)各项目评分及总体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相比,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小,术后炎性反应程度轻,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周瑜;黄涛;傅勇;谢兴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卡托普利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28 d;观察组3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28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清蛋白、尿蛋白、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8 d后,观察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肾功能及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围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1月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术治疗的2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咽痛和吞咽困难,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均好转。结论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手术前后采取规范化护理措施,对术中、术后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既有利于保证手术效果,也有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爱芹;周玉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山东省某院212031例标本HC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山东省立医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 )抗体检测结果。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共计212031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 HCV抗体检测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CV 抗体阳性率为1.06%(2240/212031)。2013年 HCV 抗体阳性率低于2010~2012年( P<0.05)。男性受检者 HCV抗体阳性率为1.12%(1228/109697),高于女性受检者的0.99%(1012/102334,P<0.05)。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受检者阳性率高(1.45%),0~<20岁组受检者阳性率低(0.53%,P<0.05)。肝病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为6.02%(166/2757),明显高于非肝病科患者的0.99%(2074/209274,P<0.05)。结论本地区HCV抗体阳性率存在性别、年龄及科室差异。

    作者:张培莉;刘义庆;邹建文;王景鸿;关莹;朱雪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年龄段壮族健康人群外周血细胞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百色地区壮族健康青年、老年人群外周血细胞各项参数的差异。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的1712例壮族健康青年和老年人外周血细胞参数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男性和青年男性之间,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细胞比容(H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与青年女女性之间, 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之间,RBC、Hb、MCV、MCH、MCHC、血小板比容(PCT)、HC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男性与青年女性之间, RBC、Hb、MCV、MCH、血小板(PLT)、PCT、H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百色地区壮族健康者外周血细胞部分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有必要根据年龄和性别建立适合本地群人群的血细胞参数参考区间。

    作者:张海洁;兰周燕;石祥;韦建开;邓益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高渗应激环境下伤寒沙门菌 t4606基因功能研究

    目的:研究 t4606基因在伤寒沙门菌适应高渗应激环境时的生物学作用,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伤寒沙门菌感染提供可能的靶向基因。方法采用原核生物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制备伤寒沙门菌 t4606基因缺陷株及t4606基因缺陷回补株;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培养液600 nm处得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比较 t4606基因缺陷株、回补株及野生株在高渗应激(300 mmol/L NaCl)环境下的生长能力;统计学分析不同菌株间的吸光度值差异。结果成功制备伤寒沙门菌 t4606基因缺陷株和相应的回补株;生长曲线分析显示在高渗应激环境下, t4606基因缺陷株的生存能力明显弱于野生株。结论 t4606基因在伤寒沙门菌适应高渗应激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4606基因有可能作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伤寒沙门菌感染的靶向基因。

    作者:缪敏慧;孟红委;倪红元;戴如顺;王敏;杜鸿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颅内肿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肿瘤患者的症状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住院治疗的30例老年颅内肿瘤患者(年龄60~岁)及40例青年颅内肿瘤患者(年龄20~40岁)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手术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中,17例行全切术,9例行大部分切除术,3例行部分切除术,1例行活检联合外减压术。老年患者经相应治疗后,12例治愈出院、10例好转、4例病情无改善、4例死亡。结论老年颅内肿瘤患者症状、体征具有一定的特点,为保证治疗效果应尽早确诊疾病,并针对病情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同时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张亚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