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吕孟兴;屈柯暄;周蓉;刘建香;高立兰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溶血病(HDN )的治疗效果。方法监测186例HDN 患儿换血前后的胆红素、血常规及电解质指标的变化。结果换血治疗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43%,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血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血氯和血钙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对患儿血液内环境有一定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研究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连云港市灌南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以及踝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air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愈合情况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在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王玉仑;陆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维生素D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相关性。方法以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该院就诊或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AP患儿806例为CAP组,另选取其中年龄匹配的806例非CAP儿童为非CAP组,观察维生素D与CAP发生的相关性;随后根据维生素D水平将CAP患儿分成4组,观察CAP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耐药阳性率的相关性;后将CAP患儿分为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补充维生素D对CAP的疗效及预后。结果各年龄段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CAP组血清总维生素D与维生素D3水平均明显高于C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患儿肺炎克雷伯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阳性率随着维生素D水平的下降而不断上升;给予维生素D补充治疗的CAP治疗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CAP发生、耐药率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温小兰;潘伟权;邓琴;邱跃华;李英姿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舒适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剖宫产后下肢静脉栓塞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舒适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评价中度舒适及高度舒适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使患者获得生理、心理方面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以佳状态接受药物治疗,为顺利治愈疾病、保护母婴健康创造良好的条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季晔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究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选取在武隆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进行创伤手术的患者60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观察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创伤部位、创伤数、创伤分数(TS)、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手术季节、手术时间、缝合人员手术年限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60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58例,感染率为9.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BM I>24 kg/m2、创伤部位为头部、创伤数量多个、TS≤4分、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是诱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BMI>24 kg/m2、手术时间大于或等于3 h、TS<4分是导致外科进行创伤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处理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时,应做好术前评估,对可诱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干预,做好清理、消毒并适当运用抗菌药物预防,降低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王振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对高压注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减少造影剂外漏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减少高压注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 T )造影剂外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安门医院放射科进行增强C T检查的8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C 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明显降低高压注射C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秀玲;张今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影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50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术后局部血肿、缺血性卒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且护理满意度调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预后较差,必须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大限度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许会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1296例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 H )D ]水平,为科学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3岁婴幼儿129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25‐(OH)D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0~3岁婴幼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64.62±31.34)nmol/L ,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者为986例(占76.1%);不同季节检测血清25‐(O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血清25‐(O H )D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波动,7~11个月组25‐(O H )D水平高,且与0~6个月、2岁、3岁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0~3岁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应加强宣教和防治工作,增加婴幼儿的维生素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降低儿童佝偻病的发病风险。

    作者:黎青;杨瑞霞;成祥君;王敏;董宁;蔡针针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重庆市新生儿复苏培训效果问卷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新生儿复苏培训效果,以便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法,建立培训长效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重庆市新生儿复苏培训的人员800名,利用《学员自我评价表》和《培训学员随访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员具有年资低、职称低、学历结构和医院等级参差不齐等特点;80%以上的学员认为理论掌握、流程掌握、教学能力、复苏急救管理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均有明显或很明显的提高,其中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明显;但培训后有58.28%的学员仍然从事一般临床工作。结论通过新生儿复苏培训,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明显提高,但培训后没有充分发挥新生儿复苏师资作用,应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并针对学员学历和医院等级建立新生儿复苏培训长效机制。

    作者:余友霞;魏琳娜;周已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随机尿清蛋白肌酐比在高血压及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随机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ACR)在高血压及糖尿病致肾早期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共102例(糖尿病50例,高血压52例),按1989年Mogensen标准,根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组(UAER<30 mg/24 h)、微量组(UAER 30~300 mg/24 h )、大量组(UAER>300 mg/24 h)。留取24 h尿检测 UAER ,并取随机尿同时测微量清蛋白(UmAlb)、尿肌酐(Cr)计算 ACR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尿ACR与24 h UAER呈现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肾损伤的敏感性比较中,ACR的阳性率高于UmAl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机尿ACR与24 h UAER及UmAlb有极好的相关性,对肾损伤的诊断敏感性好于UmAlb ,ACR可以替代24 h UAER作为肾损伤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佘吉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探讨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中的联合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联合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0例,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X线腹部平片进行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螺旋 CT进行诊断;比较两组各临床诊断指标的符合率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梗阻诊断、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及绞窄性梗阻的符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诊断准确率明显高出对照组26.0%;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图像清晰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螺旋CT联合X线腹部平片诊断肠梗阻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连华;夏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伶俐;杨柳;陈鸿(综述);廖淑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细节护理在直肠癌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在直肠癌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细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0.0%,对照组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72.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直肠癌介入护理工作中进行细节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娟;姜桂春;徐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对妇科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的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24 h内肠道通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且术后24 h内肠道通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妇科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术后肠道通气,对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柏燕铭;周雯珺;陈警予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保肝药物联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疗程96周;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补体C3、C4水平,HBV‐DNA 含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96周后,两组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补体C3、C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生存率(79.0%)明显高于对照组(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服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治疗乙肝终末期肝硬化,能够减少肝脏损害,保护肝脏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杨静;伍锡刚;张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浆B型脑钠肽检测在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引起的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COPD患者124例,分为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组52例(通过治疗缓解),COPD不伴肺心病组72例,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浆BN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进行比较。将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Ⅱ~Ⅳ,比较各级血浆BNP水平变化。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用 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浆BNP水平与PaCO2呈正相关(P <0.05),与PaO2呈负相关(P<0.05)。Ⅱ~Ⅳ级肺心病患者血浆BNP浓度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NYHA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P<0.01)。结论 BNP参与了COPD伴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加重程度及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谭琳琳;赵清;毛雁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药物敏感性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无菌留取清洁中段尿行普通细菌培养或真菌培养,定量接种10μL进行培养,≥104 cfu/mL判断为真菌性尿路感染;阳性标本纯菌落接种至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同时ATB‐FUNGUS 3试剂进行药敏测定。结果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507株均为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菌,占52.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9.6%)、热带念珠菌(10.8%)、其他念珠菌(6.9%)。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高,均在90%以上,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耐药百分比较高。结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加强病原学监测,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抗真菌治疗以提高疗效。

    作者:孙伟;苏建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癌放疗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癌放疗并发症患者护理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69例肺癌患者,实施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分析护理质量及医患满意度。结果患者护理措施实施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均较高,分别为93.8%和98.9%;患者放疗并发症发生率(68.1%)较低;发生放射性肺炎并发症的患者病死率为0.0%;且患者、家属及护士满意度均较高,分别为97.1%、94.8%和96.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肺癌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从而保证了肺癌放疗疗效。

    作者:李雪梅;滕亚莉;田秀梅;鲁新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处妊娠临床疗效,为治疗和理论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针对泗阳康达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患者行双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介入术,之后行清宫术。对照组患者在B超检查后行清宫术,术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实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之后联合宫腔镜治疗均成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宫腔镜观察外凸型患者孕周明显高于内生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患者瘢痕厚度和血流阻力相关指数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热患者3例(25.00%),下腹部疼痛患者2例(16.67%),月经恢复正常需用平均时间为(4.6±1.1)周。其中2例患者实行栓塞术后处于闭经状态,经过手术,半年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又一次瘢痕处妊娠。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处妊娠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在保护患者生育能力同时,成功概率高,并发症较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短,是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60岁以上老年人误吸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西安解放军323医院收治的住院老年患者250例(住院组),另选取同期在莲湖区西大街社区居住的老年人250例(社区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不同量表的评分结果及近1年内的误吸发生情况,并对调查结果与误吸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样本的性别比例和个人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既往疾病史中,心脑血管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各个量表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组近1年的误吸发生率(24.40%)高于社区组(9.60%),两组样本近1年的误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2.41, P<0.05);患者年龄、异常进餐、进餐体位改变、各种既往疾病和4种量表的评分结果与误吸的发生明显相关(P<0.05)。结论住院老年人的误吸发生率较社区老年人高,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充分考虑多种危险因素,避免误吸的发生。

    作者:刘媛媛;王新平;李晓玲;王晓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左甲状腺素钠与夏枯草胶囊对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左甲状腺素钠与夏枯草胶囊对本甲状腺炎(H T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桥本甲状腺炎(H T )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夏枯草胶囊,2次/日,2粒/次。治疗3个月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的水平及外周血 Th17细胞占CD4+ T 细胞的百分比(Th17/CD4+ T )。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TSH、TGAb、TPOAb和Th17/CD4+ T都比其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也都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钠与夏枯草胶囊联用治疗 HT ,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甲状腺功能,降低自身免疫反应和T h17细胞水平。

    作者:魏静;田建卿;陈江辉;沈云玲;何小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