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节护理在直肠癌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张丽娟;姜桂春;徐海燕

关键词:细节护理, 直肠癌, 介入护理工作, 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在直肠癌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细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0.0%,对照组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72.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直肠癌介入护理工作中进行细节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血脂的影响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血脂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无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吡格列酮,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情况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水平,有效平稳的降低血糖、血脂,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钱冬;杨凯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1296例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 H )D ]水平,为科学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3岁婴幼儿129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25‐(OH)D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0~3岁婴幼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64.62±31.34)nmol/L ,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者为986例(占76.1%);不同季节检测血清25‐(O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血清25‐(O H )D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波动,7~11个月组25‐(O H )D水平高,且与0~6个月、2岁、3岁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0~3岁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应加强宣教和防治工作,增加婴幼儿的维生素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降低儿童佝偻病的发病风险。

    作者:黎青;杨瑞霞;成祥君;王敏;董宁;蔡针针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肝病专科医院医生输血知识知晓调查及分析

    目的评价肝病专科医院临床医师对输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问卷调查解放军302医院300名临床医师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按照职称及科室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本院各成分血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职称的升高,输血基本知识、病例书写和输血申请部分得分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输血过程部分,副主任医师得分相对较低。除互助献血部分,麻醉科和重症监护室(IC U )医师其他部分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外科和急诊医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指征及相关的输血不良反应是该院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薄弱环节,应重点对年资较低的医师和外科医师进行输血知识培训。

    作者:刘振红;牛国涛;王淑英;张雷英;叶艳菲;张扬丽;刘志国;冯艳青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系统评价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系统的评价方法,以保证同一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内多套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稳定性评价,采用A、B两套ELISA检测系统同时检测同一个弱阳性标本,连续20次,比较两套系统变异系数(CV值)大小。准确性和一致性评价,A、B两套系统同时检测室间质评阳性样本,根据本试剂组反馈结果的吸光度/临界值比值(S/CO值)均值(x)、标准差(SD),以 x作为参考结果分别计算每个样本A、B系统结果的S/CO值标准差指数 SDI1、SDI2;分析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A、B检测系统 CV值分别为6.5%和5.3%;A系统结果中有3个标本︱ SDI1︱大于2,其他结果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B系统结果︱ SDI2︱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套检测系统稳定性较好,检测结果均处于可受控状态,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杨俊鸿;彭楷;刘加伟;骆展鹏;邹晓萍;王娟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预见性压疮护理在高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海军安庆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5例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采用压疮评分表评估,根据其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对压疮高危患者(评分小于或等于17分)悬挂“防压疮”的黄色警示标志,每日在护理病历中连续、动态反映皮肤情况,班班交接。观察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状态、6 m in步行距离的变化,采用报告制度和难免压疮预报制度双重实行,并进行过程控制与管理。结果45例患者中无压疮病例发生;采用压疮护理后,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上升,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高龄卧床心力衰竭患者的压疮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谢勤勤;倪淑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64排螺旋CTA与DSA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经临床表现拟诊的54例行MSCTA与DS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比较MSCTA与DSA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诊断价值。结果54例患者共获得652支可评价血管。MSCTA检查与DSA法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7,P>0.05)。两种检查方法检出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3, P>0.05)。结论 MSCTA检查空间分辨率高,MSCT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斑块性质的判断上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适合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任朝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影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50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术后局部血肿、缺血性卒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且护理满意度调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预后较差,必须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大限度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许会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及致病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江都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患者40例,分析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估和随访1年,讨论手术治疗效果和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手术治疗。结果静止型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保守治疗有效,活动型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治疗方案,1例抗菌药物治疗后病损修复良好,15例患者治疗后种植体部分行使功能,12例患者上述治疗无效后行种植体拔出后再植,4例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治疗后疗效良好。结论根据患者自身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洁治术、逆行性种植体根尖部切除术和GBR是治疗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外科手段。

    作者:高卫星;仲庆军;郑凌云;朱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2012~2013年杭州市萧山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杭州市萧山区手足口病(H FM D )病原谱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就诊的208例H FM D疑似患儿咽拭子标本(45份)和粪便标本(208份)进行病原体检测,结合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08例患儿中,肠道病毒(EV )检出率为83.17%,其中EV71、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其他EV亚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5.49%、13.29%和31.21%;男、女性患儿EV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及其以下患儿以EV71感染为主,5岁以上患儿以其他EV亚型感染为主。HFMD患儿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伴疱疹,各种类型临床症状患儿均以EV71感染为主。粪便标本EV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标本(P<0.05)。结论 EV71和其他EV亚型是该地区 HFMD患儿常见病原体,CoxA16感染流行趋势有所下降。加强EV、EV71和CoxA16检测有助于 HFMD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陈亮;李仪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修饰清蛋白的变化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 A )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5月于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高血压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150例为实验组,用间接清蛋白钴结合试验(ACB法)测定两组血清IM 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35~50岁年龄组患者明显高于66~81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M A检测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具有早期监测和预防意义。

    作者:袁寅;张志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随机尿清蛋白肌酐比在高血压及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随机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ACR)在高血压及糖尿病致肾早期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共102例(糖尿病50例,高血压52例),按1989年Mogensen标准,根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组(UAER<30 mg/24 h)、微量组(UAER 30~300 mg/24 h )、大量组(UAER>300 mg/24 h)。留取24 h尿检测 UAER ,并取随机尿同时测微量清蛋白(UmAlb)、尿肌酐(Cr)计算 ACR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尿ACR与24 h UAER呈现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肾损伤的敏感性比较中,ACR的阳性率高于UmAl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机尿ACR与24 h UAER及UmAlb有极好的相关性,对肾损伤的诊断敏感性好于UmAlb ,ACR可以替代24 h UAER作为肾损伤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佘吉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对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产科患者16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汉密尔顿评分、自然生产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自然生产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对产科患者进行护理,有助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减轻产妇的焦虑状态,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作者:刘晓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细节护理在直肠癌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在直肠癌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细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0.0%,对照组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72.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直肠癌介入护理工作中进行细节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娟;姜桂春;徐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溶血病(HDN )的治疗效果。方法监测186例HDN 患儿换血前后的胆红素、血常规及电解质指标的变化。结果换血治疗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43%,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血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血氯和血钙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对患儿血液内环境有一定影响。

    作者:吕孟兴;屈柯暄;周蓉;刘建香;高立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清载脂蛋白与脂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血清载脂蛋白B(ApoB)以及脂蛋白[LP(a)]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苏州市立医院开展健康体检的健康成人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 ApoA1、ApoB、LP (a )、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空腹血糖等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poA1为(1.01±0.31)g/L ,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 ApoB为(1.14±0.18)g/L、LP(a)为(215.8±181.2)mg/L ,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开展ApoA1、ApoB与LP(a)联合检查对2型糖尿病具有明确的早期诊断价值,可对治疗与预后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与分析。

    作者: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处妊娠临床疗效,为治疗和理论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针对泗阳康达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患者行双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介入术,之后行清宫术。对照组患者在B超检查后行清宫术,术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实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之后联合宫腔镜治疗均成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宫腔镜观察外凸型患者孕周明显高于内生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患者瘢痕厚度和血流阻力相关指数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热患者3例(25.00%),下腹部疼痛患者2例(16.67%),月经恢复正常需用平均时间为(4.6±1.1)周。其中2例患者实行栓塞术后处于闭经状态,经过手术,半年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又一次瘢痕处妊娠。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处妊娠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在保护患者生育能力同时,成功概率高,并发症较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短,是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保肝药物联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疗程96周;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补体C3、C4水平,HBV‐DNA 含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96周后,两组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补体C3、C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生存率(79.0%)明显高于对照组(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服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治疗乙肝终末期肝硬化,能够减少肝脏损害,保护肝脏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杨静;伍锡刚;张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综合干预对糖调节受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联合药物干预对糖调节受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的糖调节受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65例,给予生活方式联合药物的综合干预治疗,评估干预前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综合干预治疗后,患者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干预前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干预前后患者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更好地降低糖调节受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李茜;朱爱东;陈长贵;李兴贵;何云;顾峻崚;潘雪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分型及HCV RNA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分型特点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和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抗 HCV 阳性血清1032份,采用荧光定量 PCR(Q‐PCR)法检测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HCV基因分型芯片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出HCV RNA阳性样本704份,其中 HCV 单基因型674份,1b、2a、3b、3a、1a 和6型分别占75.71%、7.95%、7.95%、1.99%、0.99%和1.14%;混合基因型30份,1b/2a、1b/3b、1b/3a和2a/3b型分别占2.27%、1.56%、0.28%和0.14%。不同基因型均以男性和青壮年居多,且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b和3a相近,都高于2a和1b/2a病毒载量。结论江苏地区 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其次是2a、3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居多,而且不同 HCV基因型间病毒载量有差异。

    作者:张红梅;张小玉;李红艳;马莹;倪俊明;王建芳;王雷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子痫前期患者血浆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肾功能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孕妇血浆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与 P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AOPP水平对PE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E患者72例,分为轻度PE组(40例)和重度PE组(32例),同时选取入住本院的足月分娩的健康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方法检测血浆中胱抑素C(CC)、尿酸(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分光光度计法检测AOPP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度 PE组患者的 AOP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PE组和对照组孕妇,且轻度PE组患者的AOP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组的CC、UA、Cr和BU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轻、重度PE组间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患者AOPP与24 h尿蛋白、CC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和0.601(P<0.05)。结论 AOPP与24 h尿蛋白和CC明显相关性,可以推断PE患者体内AOPP水平对患者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作者:汪琳;王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