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李仪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联合药物干预对糖调节受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的糖调节受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65例,给予生活方式联合药物的综合干预治疗,评估干预前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综合干预治疗后,患者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干预前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干预前后患者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更好地降低糖调节受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李茜;朱爱东;陈长贵;李兴贵;何云;顾峻崚;潘雪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西安解放军323医院收治的住院老年患者250例(住院组),另选取同期在莲湖区西大街社区居住的老年人250例(社区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不同量表的评分结果及近1年内的误吸发生情况,并对调查结果与误吸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样本的性别比例和个人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既往疾病史中,心脑血管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各个量表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组近1年的误吸发生率(24.40%)高于社区组(9.60%),两组样本近1年的误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2.41, P<0.05);患者年龄、异常进餐、进餐体位改变、各种既往疾病和4种量表的评分结果与误吸的发生明显相关(P<0.05)。结论住院老年人的误吸发生率较社区老年人高,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充分考虑多种危险因素,避免误吸的发生。
作者:刘媛媛;王新平;李晓玲;王晓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连云港市灌南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以及踝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air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愈合情况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在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王玉仑;陆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减少高压注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 T )造影剂外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安门医院放射科进行增强C T检查的8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C 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明显降低高压注射C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秀玲;张今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随着治疗患者的增多、随访时间的延续及基础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意识到患者接受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后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脊柱整体活动度的降低、固定节段活动度降低及相邻节段负荷的重新分布,导致受影响节段过早退变,从而诱发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关节突关节增生、继发性椎管狭窄、椎体滑脱、甚至较大概率的内固定物完全断裂脱落等并发症[1]。随访时间越久的患者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及腰部疼痛症状程度越重。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再次手术干预,使患者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并且可能超过其所患初始疾病的痛苦。C ho u等[2]报道,坚强内固定后相邻节段的发病率达5%~45%。更多研究表明腰椎坚强内固定是导致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尔楠;叶启彬(综述);匡正达(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332例初筛阳性标本使用的多种血清学方法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实验室推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 )初筛实验的优选方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者的331968份样本进行 H IV抗体初筛,332例初筛阳性样本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复检,以蛋白印迹试验(WB)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第三代 ELISA试剂、第四代ELISA试剂以及分别与胶体金组合检测的结果。结果332例H 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经WB试验确证阳性189例。第三代ELISA试剂检测确证阳性符合率为57.27%,第四代ELISA试剂检测确证阳性符合率为89.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第三代ELISA试剂检测漏检1例确证阳性标本和1例确证不确定标本;第四代ELISA试剂检测未发现漏检阳性标本,并检出1例窗口期标本。第四代ELISA与胶体金组合后,确证阳性符合率较第三代ELISA与胶体金组合提高了3.91%。结论第四代ELISA试剂用于 HIV抗体筛查优于第三代 ELISA试剂,尤其是与胶体金的组合,明显提高了H IV检测的确证阳性符合率,并有利于H IV感染窗口期的检测,推荐作为临床实验室 H IV优选筛查方案。
作者:吴志奇;刘雁雁;倪芳;宋为娟;谢而付;徐华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骨盆骨折多为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高能量直接创伤所致,由于其周围结构较多,血管神经复杂,如处理不当易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短期内可引起致死性大出血[1‐2];国内外学者报道血流动力不稳定的患者病死率高达42%,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为3.4%[3]。因此,快速有效的控制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已成为骨盆骨折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但目前对其早期诊疗仍存在较大争议。
作者:徐玉;谢加兵(综述);丁国正(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一种脊髓损伤椎管内蛛网膜下腔持续给药的动物模型。方法参照A llen重物坠落法制备急性脊髓挫伤动物模型,模拟临床上外伤所致的脊髓损伤,并在损伤灶安装蛛网膜下腔持续给药装置,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并通过检测给药装置内葡萄糖含量判断该装置效果。结果脊髓损伤实验组大鼠麻醉清醒后均表现为双后肢截瘫,损伤平面以下肌张力降低,肌力0级,对针刺亦无反应,并明显尿潴留;对照组大鼠四肢活动正常。30只大鼠中,1只在术后2 d死亡,2只大鼠表现为痉挛性瘫痪,2只大鼠导管脱落或堵塞,6只大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残现象。结论按照A llen重物坠落法制备急性脊髓挫伤并在损伤灶安装蛛网膜下腔持续给药装置的动物模型,重复性较好,获得稳定的伤动物模型。
作者:刘德华;王建;高志强;邹连生;张功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明确实施医护一体化对减少创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实施医护一体化策略前、后30 d内非计划性拔管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非计划性拔管的一般特点、发生原因及其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医护一体化防范策略。结果医护一体化实施时间为2014年5月1日,研究时间为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研究对象为研究时间内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收治创伤其他原因导致的及急症外科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既往无精神类疾病病史、无毒/药物滥用史、无慢性酒精成瘾史、无任何其他先天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时间内共纳入患者1044例,医护一体化前纳入569例患者,实施后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12起(根);实施前30 d内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率1.76%(10/569根次),其中胃管7根次,胸腔小导管引流管1根次,深静脉导管1根次,腹腔引流管1根次;实施后30 d内,发生率0.42%(2/475根次),其中胃管1根次,乳腺伤口引流管1根次,实施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平均年龄(48.6±15.3)岁,男∶女=10∶2;主动拔出占7根次(7/12),均为胃管;清醒状态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常见,共10根次(10/12),均发生在医护一体化实施之前。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后,显著降低了住院患者治疗期间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
作者:叶茂;吴亚飞;余剑;张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分为研究组(新辅助化疗后行子宫切除术)和对照组(直接手术)。研究组行1~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观察化疗前后癌灶的变化及手术切除的效果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新辅助化疗使肿瘤体积缩小或消失,有效率高达80.77%。研究组术后淋巴潴留囊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入选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3.33%(研究组为84.62%,对照组为81.82%),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体积缩小或消失,扩大了手术适应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仲召霞;徐秋石;张光才;赵计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采取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 AMI患者,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19例(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9例(NSTE‐MI组),均采取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近期疗效。结果38例AMI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6 d ,治愈或好转出院34例(NSTEMI组18例,STEMI组16例),死亡4例(NSTEMI组1例,STEMI组3例),两组近期疗效评价NSTEMI组优于STE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STEMI适宜采取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而对有溶栓指征的STEMI患者宜尽早实施溶栓治疗,以免耽误治疗黄金时间窗。
作者:洪美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医院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医疗场所,具有无可替代的社会价值。由于其存在诸多特点,且人员较多,因此难以有效控制医院的卫生情况,给医院的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人性化服务作为一种规范与理念,在医院卫生管理中凸显了其重要性[1]。在医院针对患者广泛开展人性化服务,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服务措施、营造服务氛围、设计服务流程、打造服务品牌、满足患者要求,可终有效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获得了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成果[2]。本文主要对医院卫生管理的相关内容结合人性化发展进行研究总结。
作者:杨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对隐性失血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 )治疗的2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术期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分为两组。对照组(123例)围术期未使用低分子肝素,试验组(109例)入院后即给予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隐性出血量分别为(404.0±7.3)m L、(425.4±3.9)m L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59%)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能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隐性失血量并未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燕;蔡攀;汤明荣;戴隽;王燕;王秀会;付备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单用巴曲酶组(对照组38例)和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组(观察组38例),比较两组用药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丙二醛分别为(1.67±0.29)g/L、(5.47±1.49)nmol/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89)g/L、(8.15±2.89)nmol/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缺陷程度评分分别为(67.47±6.49)ng/mL、(75.86±6.04)分、(81.86±9.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5±8.89)ng/mL、(63.86±5.52)分、(59.86±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后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且不增加由降纤治疗引起的出血风险。
作者:施列鸿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辅助伤口闭合(V AC )联合悬浮床对难愈性创面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复合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VAC治疗和护理配合,试验组采取VAC联合悬浮床技术进行治疗和护理配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治愈率100%,但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VAC联合悬浮床辅以相应的护理,可有效治疗难愈性创面,两种方法同时采用达到了取长补短,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钱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于肝胆湿热型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4例肝胆湿热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核因子‐κb (N F‐κb )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NF‐κb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F‐κ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胆囊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胡明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或治疗措施,即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佳抢救机会[1]。中国医院协会颁发的《2013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第6条明文规定各医院需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管理制度。ISO15189、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 A P )等临床实验室认可体系也有相应规定[2]。本院自2009年开始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2013年因适应江苏省住院病历质量评定标准(2013版)等医疗质量的新标准与要求,本院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对危急值项目的设置和具体阈值进行了修订,现将本院在建立危急值管理体系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报道如下。
作者:唐国建;张欢妍;葛锁华;邰文静;芮星;孙露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运用131 I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前先较长时间服用抗甲状腺的药物对Graves甲亢治愈率的影响。方法将临床明确诊断为Graves甲亢的100例患者按是否经过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用ATD治疗少半年而未愈的患者,治疗组为未经ATD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同时采用131 I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2%,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比较,治疗组的治疗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 I治疗Graves甲亢前较长时间的应用ATD能够降低131 I对Graves甲亢的治愈率,从而影响其疗效。
作者:呼双琴;李伟;白小岗;徐杰;李社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 )有反应样本送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结果分析,评估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LISA对2008年1月到2013年6月苏州市中心血站昆山分站的445438例样本进行ELISA检测呈反应性者送CDC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阴性献血者归队,阳性永久屏蔽。结果共检出有反应性样本729例,经确认阴性699例、阳性22例、不确定8例,分别占送检的95.9%、3.0%、1.1%;699例阴性归队后有389例献血,归队献血率为55.7%,其中有209例献血合格,180例归队献血后再次被送检。180例再次被送检样本苏州市中心血站ELISA检测结果:单试剂反应性有150例(83.3%),其中s/co<5.0低值反应性样本124例,占单试剂反应性样本的82.7%;确认阳性样本 ELISA检测结果均s/co>15.0。结论血站ELISA检测假阳性献血者建议半年后进行该项目的双试剂追踪检测,结果仍为有反应性则永久屏蔽,归队策略的选择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曹谊;许建军;王凯;王明元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磁性抗菌沸石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采用浓度梯度稀释法,测定磁性抗菌沸石颗粒混悬液的低抑菌浓度和抑菌率。结果磁性抗菌沸石颗粒混悬液对10种需氧菌的抑菌浓度在10~100 m g/L ;低抑菌浓度的磁性抗菌沸石颗粒可抑制所选的10种需氧菌,抑菌率均大于99.0%。结论该磁性抗菌沸石对医院感染常见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叶炼;方堃;赵政;王芳;姜兴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