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双琴;李伟;白小岗;徐杰;李社莉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 A )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5月于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高血压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150例为实验组,用间接清蛋白钴结合试验(ACB法)测定两组血清IM 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35~50岁年龄组患者明显高于66~81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M A检测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具有早期监测和预防意义。
作者:袁寅;张志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 )有反应样本送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结果分析,评估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LISA对2008年1月到2013年6月苏州市中心血站昆山分站的445438例样本进行ELISA检测呈反应性者送CDC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阴性献血者归队,阳性永久屏蔽。结果共检出有反应性样本729例,经确认阴性699例、阳性22例、不确定8例,分别占送检的95.9%、3.0%、1.1%;699例阴性归队后有389例献血,归队献血率为55.7%,其中有209例献血合格,180例归队献血后再次被送检。180例再次被送检样本苏州市中心血站ELISA检测结果:单试剂反应性有150例(83.3%),其中s/co<5.0低值反应性样本124例,占单试剂反应性样本的82.7%;确认阳性样本 ELISA检测结果均s/co>15.0。结论血站ELISA检测假阳性献血者建议半年后进行该项目的双试剂追踪检测,结果仍为有反应性则永久屏蔽,归队策略的选择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曹谊;许建军;王凯;王明元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处妊娠临床疗效,为治疗和理论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针对泗阳康达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患者行双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介入术,之后行清宫术。对照组患者在B超检查后行清宫术,术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实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之后联合宫腔镜治疗均成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宫腔镜观察外凸型患者孕周明显高于内生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患者瘢痕厚度和血流阻力相关指数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热患者3例(25.00%),下腹部疼痛患者2例(16.67%),月经恢复正常需用平均时间为(4.6±1.1)周。其中2例患者实行栓塞术后处于闭经状态,经过手术,半年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又一次瘢痕处妊娠。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处妊娠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在保护患者生育能力同时,成功概率高,并发症较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短,是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随着治疗患者的增多、随访时间的延续及基础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意识到患者接受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后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脊柱整体活动度的降低、固定节段活动度降低及相邻节段负荷的重新分布,导致受影响节段过早退变,从而诱发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关节突关节增生、继发性椎管狭窄、椎体滑脱、甚至较大概率的内固定物完全断裂脱落等并发症[1]。随访时间越久的患者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及腰部疼痛症状程度越重。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再次手术干预,使患者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并且可能超过其所患初始疾病的痛苦。C ho u等[2]报道,坚强内固定后相邻节段的发病率达5%~45%。更多研究表明腰椎坚强内固定是导致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尔楠;叶启彬(综述);匡正达(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西安解放军323医院收治的住院老年患者250例(住院组),另选取同期在莲湖区西大街社区居住的老年人250例(社区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不同量表的评分结果及近1年内的误吸发生情况,并对调查结果与误吸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样本的性别比例和个人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既往疾病史中,心脑血管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各个量表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组近1年的误吸发生率(24.40%)高于社区组(9.60%),两组样本近1年的误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2.41, P<0.05);患者年龄、异常进餐、进餐体位改变、各种既往疾病和4种量表的评分结果与误吸的发生明显相关(P<0.05)。结论住院老年人的误吸发生率较社区老年人高,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充分考虑多种危险因素,避免误吸的发生。
作者:刘媛媛;王新平;李晓玲;王晓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联合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0例,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X线腹部平片进行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螺旋 CT进行诊断;比较两组各临床诊断指标的符合率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梗阻诊断、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及绞窄性梗阻的符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诊断准确率明显高出对照组26.0%;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图像清晰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螺旋CT联合X线腹部平片诊断肠梗阻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连华;夏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干式生化分析仪与血气分析仪外周血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RP405型血气分析仪和强生公司V350型干式生化分析仪,同时对50例患者进行外周动脉血全血标本和外周静脉血血清标本钾、钠、氯检测。采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血气分析仪动脉血全血标本钾离子检测结果与干式生化分析仪静脉血血清标本钾离子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钠、氯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为自变量(X),以血气分析仪检测结果为应变量(Y),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外周血钾、钠、氯检测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 =0.85 X+1.18、Y=0.91 X+10.6、Y=0.73 X+30.0。结论血气分析仪可以替干式生化分析仪用于外周血钾、钠、氯浓度检测,但必须采用相应的公式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正。
作者:恽志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孕妇血浆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与 P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AOPP水平对PE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E患者72例,分为轻度PE组(40例)和重度PE组(32例),同时选取入住本院的足月分娩的健康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方法检测血浆中胱抑素C(CC)、尿酸(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分光光度计法检测AOPP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度 PE组患者的 AOP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PE组和对照组孕妇,且轻度PE组患者的AOP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组的CC、UA、Cr和BU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轻、重度PE组间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患者AOPP与24 h尿蛋白、CC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和0.601(P<0.05)。结论 AOPP与24 h尿蛋白和CC明显相关性,可以推断PE患者体内AOPP水平对患者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作者:汪琳;王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随机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ACR)在高血压及糖尿病致肾早期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共102例(糖尿病50例,高血压52例),按1989年Mogensen标准,根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组(UAER<30 mg/24 h)、微量组(UAER 30~300 mg/24 h )、大量组(UAER>300 mg/24 h)。留取24 h尿检测 UAER ,并取随机尿同时测微量清蛋白(UmAlb)、尿肌酐(Cr)计算 ACR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尿ACR与24 h UAER呈现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肾损伤的敏感性比较中,ACR的阳性率高于UmAl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机尿ACR与24 h UAER及UmAlb有极好的相关性,对肾损伤的诊断敏感性好于UmAlb ,ACR可以替代24 h UAER作为肾损伤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佘吉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明确实施医护一体化对减少创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实施医护一体化策略前、后30 d内非计划性拔管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非计划性拔管的一般特点、发生原因及其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医护一体化防范策略。结果医护一体化实施时间为2014年5月1日,研究时间为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研究对象为研究时间内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收治创伤其他原因导致的及急症外科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既往无精神类疾病病史、无毒/药物滥用史、无慢性酒精成瘾史、无任何其他先天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时间内共纳入患者1044例,医护一体化前纳入569例患者,实施后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12起(根);实施前30 d内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率1.76%(10/569根次),其中胃管7根次,胸腔小导管引流管1根次,深静脉导管1根次,腹腔引流管1根次;实施后30 d内,发生率0.42%(2/475根次),其中胃管1根次,乳腺伤口引流管1根次,实施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平均年龄(48.6±15.3)岁,男∶女=10∶2;主动拔出占7根次(7/12),均为胃管;清醒状态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常见,共10根次(10/12),均发生在医护一体化实施之前。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后,显著降低了住院患者治疗期间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
作者:叶茂;吴亚飞;余剑;张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左甲状腺素钠与夏枯草胶囊对本甲状腺炎(H T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桥本甲状腺炎(H T )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夏枯草胶囊,2次/日,2粒/次。治疗3个月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的水平及外周血 Th17细胞占CD4+ T 细胞的百分比(Th17/CD4+ T )。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TSH、TGAb、TPOAb和Th17/CD4+ T都比其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也都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钠与夏枯草胶囊联用治疗 HT ,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甲状腺功能,降低自身免疫反应和T h17细胞水平。
作者:魏静;田建卿;陈江辉;沈云玲;何小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运用131 I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前先较长时间服用抗甲状腺的药物对Graves甲亢治愈率的影响。方法将临床明确诊断为Graves甲亢的100例患者按是否经过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用ATD治疗少半年而未愈的患者,治疗组为未经ATD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同时采用131 I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2%,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比较,治疗组的治疗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 I治疗Graves甲亢前较长时间的应用ATD能够降低131 I对Graves甲亢的治愈率,从而影响其疗效。
作者:呼双琴;李伟;白小岗;徐杰;李社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相关性。方法以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该院就诊或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AP患儿806例为CAP组,另选取其中年龄匹配的806例非CAP儿童为非CAP组,观察维生素D与CAP发生的相关性;随后根据维生素D水平将CAP患儿分成4组,观察CAP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耐药阳性率的相关性;后将CAP患儿分为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补充维生素D对CAP的疗效及预后。结果各年龄段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CAP组血清总维生素D与维生素D3水平均明显高于C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患儿肺炎克雷伯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阳性率随着维生素D水平的下降而不断上升;给予维生素D补充治疗的CAP治疗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CAP发生、耐药率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温小兰;潘伟权;邓琴;邱跃华;李英姿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全髋置换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以行全髋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自控镇痛组30例和护理干预+自控镇痛组30例,两组均在术后安装静脉自控镇痛泵。护理干预+自控镇痛组在手术结束及每次的观察时间点增加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术后4、8、12、24、48 h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的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方法中恶心呕吐、眩晕、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自控镇痛组术后8、12、24 h评分分别为(2.9±1.4)、(3.3±1.2)、(2.3±1.0)分,明显低于自控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护理干预+自控镇痛组恶心呕吐3例,眩晕2例,嗜睡1例,明显少于自控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术后镇痛泵的治疗,有效降低术后疼痛水平,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患者术后的舒适满意度。
作者:周曙;龚琴;丁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血清载脂蛋白B(ApoB)以及脂蛋白[LP(a)]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苏州市立医院开展健康体检的健康成人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 ApoA1、ApoB、LP (a )、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空腹血糖等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poA1为(1.01±0.31)g/L ,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 ApoB为(1.14±0.18)g/L、LP(a)为(215.8±181.2)mg/L ,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开展ApoA1、ApoB与LP(a)联合检查对2型糖尿病具有明确的早期诊断价值,可对治疗与预后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与分析。
作者: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杭州市萧山区手足口病(H FM D )病原谱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就诊的208例H FM D疑似患儿咽拭子标本(45份)和粪便标本(208份)进行病原体检测,结合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08例患儿中,肠道病毒(EV )检出率为83.17%,其中EV71、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其他EV亚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5.49%、13.29%和31.21%;男、女性患儿EV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及其以下患儿以EV71感染为主,5岁以上患儿以其他EV亚型感染为主。HFMD患儿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伴疱疹,各种类型临床症状患儿均以EV71感染为主。粪便标本EV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标本(P<0.05)。结论 EV71和其他EV亚型是该地区 HFMD患儿常见病原体,CoxA16感染流行趋势有所下降。加强EV、EV71和CoxA16检测有助于 HFMD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陈亮;李仪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减少高压注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 T )造影剂外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安门医院放射科进行增强C T检查的8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C 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明显降低高压注射C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秀玲;张今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接诊的30例高龄腹部外科手术围术期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有伴随症,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左侧腹股沟直疝、右侧腹股沟斜疝、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直肠癌、腹股沟疝等疾病,其中伴随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陈旧性脑梗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肺部感染等。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及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0例,占33.33%;治愈的患者有18例,占60.00%;死亡的患者有2例,占6.66%。结论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其并非手术治疗的禁忌证,通过对患者围术期进行恰当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彭保国;姜协;赵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332例初筛阳性标本使用的多种血清学方法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实验室推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 )初筛实验的优选方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者的331968份样本进行 H IV抗体初筛,332例初筛阳性样本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复检,以蛋白印迹试验(WB)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第三代 ELISA试剂、第四代ELISA试剂以及分别与胶体金组合检测的结果。结果332例H 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经WB试验确证阳性189例。第三代ELISA试剂检测确证阳性符合率为57.27%,第四代ELISA试剂检测确证阳性符合率为89.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第三代ELISA试剂检测漏检1例确证阳性标本和1例确证不确定标本;第四代ELISA试剂检测未发现漏检阳性标本,并检出1例窗口期标本。第四代ELISA与胶体金组合后,确证阳性符合率较第三代ELISA与胶体金组合提高了3.91%。结论第四代ELISA试剂用于 HIV抗体筛查优于第三代 ELISA试剂,尤其是与胶体金的组合,明显提高了H IV检测的确证阳性符合率,并有利于H IV感染窗口期的检测,推荐作为临床实验室 H IV优选筛查方案。
作者:吴志奇;刘雁雁;倪芳;宋为娟;谢而付;徐华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一种脊髓损伤椎管内蛛网膜下腔持续给药的动物模型。方法参照A llen重物坠落法制备急性脊髓挫伤动物模型,模拟临床上外伤所致的脊髓损伤,并在损伤灶安装蛛网膜下腔持续给药装置,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并通过检测给药装置内葡萄糖含量判断该装置效果。结果脊髓损伤实验组大鼠麻醉清醒后均表现为双后肢截瘫,损伤平面以下肌张力降低,肌力0级,对针刺亦无反应,并明显尿潴留;对照组大鼠四肢活动正常。30只大鼠中,1只在术后2 d死亡,2只大鼠表现为痉挛性瘫痪,2只大鼠导管脱落或堵塞,6只大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残现象。结论按照A llen重物坠落法制备急性脊髓挫伤并在损伤灶安装蛛网膜下腔持续给药装置的动物模型,重复性较好,获得稳定的伤动物模型。
作者:刘德华;王建;高志强;邹连生;张功亮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