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ITACHI7600-020的两个模块间结果比对及偏差评估分析

高传虎;闾爱斌

关键词:比对,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偏倚, 精密度
摘要:目的 对HITACHI 7600-020的2个模块(P1、P2)的结果 进行比对及偏差评估分析.方法 以P1模块为对比方法 (用X表示);模块为试验方法 (用Y表示),按照EP9-A2对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总蛋白以上4项进行检测.每次测定同步进行高、中、低室内质控,确保实验数据符合质控要求.每天8份样本连续5 d双份平行测定.检测时顺序为1、2、3、4、5、6、7、8和8、7、6、5、4、3、2、1.结果 通过直线回归计算4个项目的 相关系数r、r2、标准误Sy.X、斜率b和截距a以及直线回归方程Y=bX+a.实验结果 表明4个项目的 相关系数r>0.975,偏差较小,无离群点,说明X的分布范围合适,可以回归分析2个模块间的系统误差.结论 HITACHI 7600-020生化分析仪P1、P2 2个模块4个项目检测结果 间呈较好的一致性,偏差可以接受,保证同一实验室结果 的精密度.结果 准确可靠.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艾滋病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研究现况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开展使得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艾滋病(AIDS)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但一些患者经过HAART后,在免疫功能重建的同时,却自相矛盾地在治疗的前几个月内病情反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对于病毒载量下降明显而CD4+T淋巴细胞迅速上升的患者,人们将发生于免疫重建过程中的疾病称为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IRIS)或免疫重建疾病[1].当前,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已经全面铺开,而广泛开展HAART面临的主要问题是IRIS.因此许多学者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对其发病情况、发病机制、表现及诊断、预防与治疗均有相关的研究,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蓝珂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呼吸抑制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静脉复合丙泊酚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静脉复合丙泊酚,早期控制气道,积极预防并发症的作用.结果 本组中低氧血症40例得到纠正,有效防止了误吸的发生,加强了对气道的管理,颅内高压得到改善.结论 合理使用丙泊酚明显减少了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并发症,为后期治疗创造了条件,提高了颅脑损失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郑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采供血区域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库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目的 了解奉节县和巫山县地区无偿献血者RhD血型分布规律,建立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库,以满足临床需求,保障输血安全.方法 采用RhD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对2004年3月15日至2011年6月30日,共103例无偿献血者血标本进行RhD血型初筛和确认鉴定,并建立了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采用纸质记录,计算机管理系统记录,对资料库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与献血者常保持联系和沟通,一旦医院需要和血站预约后,便和献血者进行联系,请他们来献血,邀请的献血者采用先近后远的原则,采集的血液经初复检合格后再发往所需的医疗机构.结果 经RhD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鉴定为RhD阴性献血者,7年间49 000人次,再次献血30%(49 000~14 700)初次献血者34 300人,共103例,占献血人次的3‰.其中O型43例(41.7%),A型28例(27.2%),B型24例(23.3%),AB型8例(7.70%);7年间向临床RhD阴性受血者供血9 400 mL,未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及产生同种抗体.结论 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提供RhD血型抗原表型相配合献血者的血液,不仅可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而且可以避免产生同种抗体,并提高血液输注的疗效;还可以为采供血辖区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书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11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体会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在临床上较常见.施行一期切除还是一期造口、减压,二期吻合尚存在争议.近年来,由于术中外科处理技术进步,尤其是术中肠道处理方法的改进,术后强效抗生素的应用,营养支持的合理化,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现就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11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鹏;刘代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 687例受血者输血前4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抗-TP)的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687例受血者中,HBsAg的阳性率为12.18%,抗-HCV阳性率为0.90%,抗-HIV阳性率为0.05%,抗-TP阳性率为0.57%.结论 做好受血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的检测工作,对掌握受血者的感染状况,判定医疗纠纷责任,预防和减少因输血治疗造成的医疗纠纷,以及对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的自身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熊异和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人为因素对凝血4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这些人为因素对凝血4项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住院患者4 826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对其中56例即采血即送检的合格标本作立即测定,室温放置2、4 h后再测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 826例标本中有279例有误差,误差率为5.8%,其中采血比例不当占95.7%,标本与抗凝剂酶混匀不匀12例,占4.3%,标本放置2、4 h后测定结果 与即刻测定结果 比较,PT、TT、APTT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误差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楚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大剂量安定及大量温盐水洗胃治愈毒鼠强中毒的体会

    毒鼠强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病,发病急,病程短,如不及时抢救治疗,会立刻导致患者死亡[1].本文通过两例实例说明大剂量安定及大量温盐水洗胃治愈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大剂量安定静脉推注及静脉滴注,同时大量温盐水洗胃[2].大剂量安定及大量温盐水洗胃治疗毒鼠强中毒症状缓解快,恢复快[3].大剂量安定及大量温盐水洗胃治愈毒鼠强中毒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优劣.方法 2005年4月至2011年3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例急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43例(腹腔镜组),及同期行传统开放手术的腹股沟嵌顿斜疝52例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能在手术中检查对侧隐性斜疝,一并行疝囊颈高位结扎治疗.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具有明显微创优势,可作为一般情况较好的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治疗的优先考虑术式.

    作者:陈铨涛;何荣佳;冯晓川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首发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IL-6浓度水平变化.方法 对79例首发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周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2和IL-6浓度水平,同时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以4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的IL-2和IL-6浓度水平分别为(849±163)pg/L、(1 335±252)pg/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9±101)pg/L、(992±151)pg/L,P<0.01;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的IL-2和IL-6浓度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30,P=0.003);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IL-2浓度水平(572±120)pg/L和治疗后的PANSS总分(40.53±11.07)分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06).结论 首发分裂症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治疗前血清中的IL-2和IL-6浓度水平升高且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黄肖峰;吴琦珀;陈元林;庄华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快速检测痰液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

    目的 由于结核病检测技术目前存在灵敏度低,检测周期长的问题,给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多种基因检测技术的出现为结核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利工具.本文通关过使用新型基因扩增法,LAMP法对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方法 采集54份肺结核疑似患者的临床痰标本,对每份样本使用LAMP法进行检测,并使用痰培养结果 作为金标准.结果 在直接检测痰标本的试验中LAMP的灵敏度为96%,特异性为100%.结论 通过这项研究发现,使用LAMP技术用于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可大大缩短检测周期,简化操作步骤,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有利于进行结合病的筛查和诊断.

    作者:陈秀琼;黄裕春;周志梅;鲁曦;石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孕产妇传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本地妊娠妇女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探讨妊娠妇女传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0年门诊和2 456例住院妊娠妇女进行产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梅毒抗体、TORCH-IgM型抗体[弓形虫(TOX-IgM)、风疹病毒(RV-IgM)、巨细胞病毒(CMM-IgM)、单纯疱疹病毒(HSV-Ⅱ-IgM)]检测.结果 2 456例妊娠妇女中,孕产妇总阳性453例,阳性率18.44%,HBsAg阳性率14.08%,抗-HCV阳性率0.325%,抗-HIV(1+2)初筛阳性率0.122%,梅毒(TRUST/TPPA)阳性率0.977 %;TORCH 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93%,其中TOX-IgM、RV-IgM、CMV-IgM、HSV-Ⅱ- IgM的检出率分别为0.610%、0.203%、1.221%、0.895%.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产前传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采取治疗和有效干预措施,防止母婴垂直传播,降低胎儿宫内感染,对提高优生优育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劭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监测利奈唑胺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各类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鉴定,按湖北地区监测网统一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依据CLSI2009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97株,其中MRSA 116株.分离出MRSA的标本以痰标本为主,其次为分泌物和血液.MRSA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林敏感率为100%;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敏感率大于80%;对青霉素、苯唑西林100%耐药;对其他药物敏感性较低.结论 MRSA对大部分抗菌药物仍维持较高的耐药率,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替考拉林一样是为数不多,仍然对MRSA表现较强抗菌活性的药物之一.

    作者:朱明;朱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血液细胞分析仪结果比对与一致性评价方法探讨

    目的 比较两种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一致性评价方法 的优劣.方法 应用配对t检验、简单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对两种血液细胞分析仪结果 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随机误差较大时,配对t检验仍显示较好的一致性;系统误差较大时,简单相关分析也呈现较好一致性.Bland-Altman分析不仅兼顾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对一致性结果 的影响,同时可结合临床意义进行判断.结论 配对t检验和简单相关分析评价两种血液细胞分析仪结果 具有明显的片面性,Bland-Altman法可作为一致性评价的优选方法.

    作者:夏寿扬;钱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贵州黔南地区人群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Ⅱ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贵州省黔南地区人群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Ⅱ(HTLVⅠ/Ⅱ)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贵州省黔南地区一般人群7 280例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阳性结果 用蛋白印迹试验(WB)确认.结果 经检测有6份标本初检阳性,但经WB确认均为阴性.结论 本调查未发现HTLV(Ⅰ/Ⅱ)抗体阳性,要进一步了解感染及流行情况有必要加大调查范围和相关疾病的调查.

    作者:曹盛;唐斌;吴昌松;朱廷伦;卢征翠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刃天青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

    目的 用刃天青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并探讨该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来自河南省3家结核病医院的共240株结核分枝杆菌分别用刃天青显色法检测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硫酸链霉素(SM)的耐药性,并与比例法作比较.结果 刃天青显色法检测平均时间为8 d,与比例法相比结果 一致性好,INH、RFP、EMB、SM 4种药物的折点浓度分别为0.25、2.0、4.0、2.0 μg/mL.结论 刃天青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具有成本低、快捷、操作简便、准确等优点,为结核耐药检测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王敏;付光宇;罗江卫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中第3位.由于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时多为中晚期,且大于80%的病例同时伴有肝硬化,预后不良.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HCC的主要手段,但术后高复发转移率已成为制约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瓶颈,有报道称根治性切除后5年复发率约为60%~70%[1].现HCC术后复发转移机制、诊断及防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以下报道.

    作者:范高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两种方法检测性病患者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结果分析

    目的 采用ELISA与PCR方法 分别检测具典型皮损与非典型皮损性病专科门诊患者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了解性病专科门诊患者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病毒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单纯疱疹感染诊断方法 及标本选择.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216例患者.结果 有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58.06%,疱液标本PCR阳性率占89.25%;无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23.58%,分泌物标本PCR阳性率占14.63%.结论 建议在生殖器疱疹有临床症状时采用PCR检查,无典型皮损的患者可采用血清学作抗体检查.

    作者:周潇;黄必然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血凝分析中相关问题的研讨

    血凝测定是临床血栓和止血分析中重要的筛选试验.目前,随着止血与血栓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日益深入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其检测技术日益先进和自动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自动凝血仪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临床血栓与止血疾病的诊疗预后提供了多项实验指标,也使得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测定结果快速、准确.但是,如果对血凝分析仪的影响因素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相应对策,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使检测结果与真值出现偏差,本文就影响血凝分析的因素及对策作如下初步探讨.

    作者:王敏;吴李培;周玉贵;丁正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D-二聚体在肺栓塞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可作为排除诊断肺栓塞的筛选试验,其定量检测,对肺栓塞的诊断治疗、观察、预后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对急诊患者应用价值更大.作者就近来本院1例患肺栓塞的急诊患者抢救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刘铁牛;黄强;陈要朋;杨静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羊膜腔内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宫内感染致肺损伤胎兔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羊膜腔内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宫内感染致肺损伤胎兔肺组织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SP-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育龄日本大耳白兔 19只,成功受孕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菌组、细菌+ PS组.建立宫内感染模型.对照组和细菌组按胎龄又分为 21、22、23、24、26 d 5个亚组,细菌+ PS组分为24 d、26 d 2个亚组.细菌组宫内注射大肠埃希杆菌(E.coli)菌株,细菌+ PS组宫内注射E.coli菌株,同时胎兔羊膜腔内注射PS 200 mg/kg,对照组宫内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建成后分别在各时间点对孕兔行剖宫产,杀取胎兔后取肺组织,以TGF-β1兔多克隆抗体为一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其肺组织内SP-A表达;用RT-PCR检测其SP-A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 检测其SP-A蛋白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不同组间SP-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865,P=0.000),细菌组SP-A 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细菌+PS组.SP-A mRNA、蛋白表达则在细菌感染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 101.741,P=0.000).注射PS后SP-A表达增强,高于细菌组(P=0.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羊膜腔内感染可导致SP-A异常低表达,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密切相关;羊膜腔内注射PS后SP-A表达上调,表明羊膜腔内注射PS可做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治疗手段,对降低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静;刘冬云;刘敬;封志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