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邱瑞霞;梁大力;王娟;叶杰英
目的 观察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在重症医学科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重症监护条件下,经气管导管插入纤支镜,穿刺套管针刺入气管内,纤支镜确认引导钢丝进入气管后,拔出套管针,用Ciaglia Blue Rhino(蓝犀牛)扩张器沿导丝充分扩开,气管导管置入气管内,拔出导丝及气管套管内芯,手术成功.结果 28例均操作顺利,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无切口渗血、皮下血肿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 PDT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切口小、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祝茂盛;马伟;王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是临床上少见的血液肿瘤,其发病率在60岁以上人群约为3/100 000,同时具有病态造血和骨髓增殖的特点[1].可显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特征.作者在工作中发现了1例MPD-CMML型,在临床上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枝;侯振江;陈洋;代荣琴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依据寡核苷酸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4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以基因库公布的981条HBV基因序列为基础,针对拉米夫啶、替比夫啶、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8个耐药位点上的氨基酸替换形式,设计15对特异性引物,采用多重PCR扩增HBV P基因区野生型和突变型目的 片段,然后进行多重LDR,后在ABI3130测序仪上电泳,根据内参标记、LDR产物的长度进行结果判读.应用此方法对1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同时采用荧光PCR、焦磷酸测序技术对其验证,判断其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LDR法能有效区分包括rtL180M、YMDD、YIDD、YVDD、rtA181V/T、rtN236T、rtT184G、rtS202I、rtM250V野生株和部分突变株;4例HBV DNA>106 copy/mL患者检测出野生株和突变株,结果与焦磷酸测序一致;LDR法与荧光PCR法检测结果一致率达83.3%(10/12).结论血清HBV DNA>106 copy/mL时结合多重PCR的复合LDR 可通过一次扩增检测产物中的多个单突变或野生型位点,有助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孙艺艳;吴月平;毛丽萍;陆建荣;陈琳;陆仁飞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突发性事件的救援措施.方法 通过对一起车内火药爆炸事件紧急救援的分析,探讨影响突发性事件救援工作的各种因素.结果 突发性事件的救援需要当地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和领导,以具有专科能力的医院为核心与出事地基层医院共同协作来完成院前急救,医院在突发事件中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结论 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要在当地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各级医院根据自身的技术实力分工协作才能高质量完成救援任务.
作者:潘代明;肖前华;陶宏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阻塞性胆道疾病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的变化.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CA19-9、CEA,采用奥林巴斯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比较胰腺癌、胆管癌、胆总管结石之间的差别,以及各疾病组患者血清CA19-9、CEA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 胆管癌、胰腺癌和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CA19-9检测水平阳性率分别为85%、86%、71%,胆管癌和胰腺癌CA19-9血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胆管结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E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3%、59%、5%,胆管癌和胰腺癌CEA检测阳性率和血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胆总管结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阻塞性胆道疾病中只有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总胆红素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601,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9-9、CEA水平有助于胰腺癌、胆管癌的诊断.
作者:刘晓敏;王新芹;刘东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两种方法同时用于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采用TRUST和TPPA同时检测1 994例临床输血者、手术患者及皮肤科患者的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再进行滴度检查.结果 TRUST阳性22例,阳性率1.1%,TPPA阳性40例,阳性率为2.0%,两种方法同时阳性18例,阳性率为0.9%.结论 为尽早查出病原体,防止梅毒进一步传播,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对输血前筛查及疑似梅毒患者宜采用TPPA,阳性者再做TRUST检测,既提高阳性检出率,又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罗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检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组20例、重型肝炎早期组17例、重型肝炎中晚期组9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18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s 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TNF-α、IL-10水平.结果 TLRs mRNA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早期组、重型肝炎中晚期组TLRs mRNA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中晚期组低于早期组.血清TNF-α及IL-10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与重型肝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持续上升可能导致单核细胞免疫缺陷,与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卢林;曾令伟;秦波;兰淑青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通州区连续5年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中糖尿病分布及受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通州区部分在职及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共1 916例,年龄21~85岁,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为6组,采用酶法测定该组人群的空腹血糖.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该组人群的血糖值异常者比例相应增高,其中以60~69岁组高;血糖在男性中的含量与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糖尿病在20~2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连续5年来糖尿病受损患者比例也在逐年升高,2012年其比例达到9.5%.结论 体检测定血糖对于健康体检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受损情况,并提醒、指导患者采取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以避免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及代谢综合征等的发生.
作者:王益武;吴广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美国化学家Kary Mullis于1983年发明的[1].它用于对靶核苷酸进行体外扩增,产物以指数倍的增加,有着非常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性,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国内医学实验室开始被应用开始,现在已经在临床医学检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敏感性极高,微量的污染将造成实验失败,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涉及阳性质粒或行RT-PCR 操作时更易污染[2].我国卫生部2002年和2010年分别颁发了<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和<医疗机构临床扩增实验室管理办法>,通过行政手段来规范基因扩增实验室的配置及扩增检测项目的质量,也说明了扩增检测如果控制不当非常容易污染.本实验室有段时间其中一个检测项目发生过污染情况,后找到原因并进行了处理,现把事情经过和处理办法报道如下.
作者:毛源;夏玲芝;王晶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自控镇痛泵预防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以期用简洁、实用的方法预防术后膀胱痉挛发生.方法 68例患者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术后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使用自控镇痛泵.38例患者安放自控镇痛泵,30例未安放,分为两组观察术后膀胱痉挛及其疗效.结果 保留镇痛泵的患者术后反应轻,11例术后第3天出现膀胱痉挛,自控镇痛泵给药后膀胱痉挛症状明显缓解.19例未使用镇痛泵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膀胱痉挛,给予坦索罗辛片及双氯芬酸钠塞肛后症状有所缓解,2例膀胱痉挛导致术后出血严重,再次手术止血.结论 自控镇痛泵费用可以接受,使用简单,术后预防膀胱痉挛有效率高.
作者:胡道荣;徐世田;李杰;刘永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APC基因和P16基因甲基化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方法 检索1978~2011年在Medline、Pubmed等数据库及1994~2011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所有有关P16、APC基因甲基化与HCC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国内外标准的16篇数据合并结果显示,APC基因甲基化病例组488例,对照组HCC患者肿瘤组织434例,其中HCC癌旁组织390例,非肿瘤肝病患者组织21例,健康人组织23例;HCC组与癌旁组织组合并的有效率的比值比(OR)=5.91,95%CI为4.20%~8.31%;HCC肿瘤组与正常组织组OR=35.19,95%CI:6.00%~206.33%.P16甲基化病例组HCC患者肿瘤组织400例,对照组共437例,其中HCC癌旁组织398例,非肿瘤肝病患者组织21例,健康人组织18例.HCC组与癌旁组织组的OR=5.69,95%CI:3.96%~8.19%,HCC肿瘤组与正常组织组OR=12.18,95%CI:2.56%~58.03%.结论 APC、P16基因的高甲基化导致了该基因的失活,与HCC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邹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几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检测9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肝肾微粒抗体Ⅰ型(LKM-1)、肝细胞胞溶质抗原Ⅰ型(LC-1)、可溶性肝抗原(SLA)等自身抗体.结果 9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LKM-1 0.9%(9/941)、LC-1 0.2%(2/941)、SLA 0.0%(0/941),其中153例丙型肝炎患者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LKM-1 4.5%(7/153)、LC-1 1.3%(2/153)、SLA 0%(0/153);55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仅检测出2例(0.4%)LKM-1阳性,在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中未检测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在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抗肝抗原抗体LKM-1、LC-1和SLA的检出率分别为9.4%、3.1%和9.4%,其中在1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中,LKM-1、LC-1和SLA阳性率分别为27.3%、9.1%和18.2%.病毒性肝炎患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出率低,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比较,LKM-1和S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少数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包括抗肝抗原在内的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病毒性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作者:叶国强;刘香萍;曾东良;黄呈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为提高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检验科3台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之间的可比性.方法 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血液分析仪比对方法的要求分别对实验室3台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结果 比对试验发现了不同仪器之间的系统误差,经过调整达到了实验室内结果的一致.结论血液分析仪器的定期比对十分重要,能够保证实验室内部结果的一致.
作者:李鸿飞;赵威;邱广斌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伴发顽固性呃逆,而对呃逆的治疗亦无特殊方法.本次试验性应用吹气疗法治愈顽固性呃逆1例并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田会斌;吴大芝;周忠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359份尿培养结果及体外药敏试验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宿迁市人民医院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临床尿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培养阳性率为38.7%(139/359),病原体中63.3%为革兰阴性杆菌(88/139),其中大肠埃希菌占绝对优势,为48.9%(68/139),革兰阳性球菌为13.8%(19/139).药敏试验结果提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之,阿米卡星相对较低.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率低.此外真菌性感染也不容忽视.结论 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莉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检验诊断的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1].强化检验质量、增强管理与风险意识在医院迅猛发展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检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是广大检验医学工作者尤其是科室管理者所面临的迫切需要.
作者:高建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会造成ABO血型定型困难,作者于2010年发现IgM抗-P1引起ABO血型定型困难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强;黄璐;刘丽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和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良、恶性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60例恶性肿瘤和30例良性积液患者联合检测积液中的CA15-3、CEA和CA19-9.结果 恶性积液组CA15-3、CEA和CA19-9分别为(58.75±17.53)U/mL、(89.34±77.19)ng/mL和(56.52±32.24)U/mL,良性组则分别为(16.58±14.22)U/mL、(23.93±13.06)ng/mL和(3.20±2.01)U/mL,恶性组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CA15-3、CEA和CA19-9,较其中的任何单项检测对恶性疾病的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陈耀金;彭益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临床常见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9~2011年临床分离常见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36.95%、23.56%、17.14%、12.18%、10.1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45.65%,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为78.13%、64.77%,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为51.65%,常见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结论 临床常见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已经变得非常普遍,MRSA、MRCNS、PNSP和粪肠球菌对于常用抗菌药物出现了较高的耐药率,依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非常必要.
作者:农乐关;梁桂才;覃燕玲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血常规、生化、免疫和细菌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大于10%有25例(54.3%),白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有20例(43.5%),淋巴细胞比率超过50%有32例(69.6%),红细胞沉降率大于25 mm/h有22例(47.8%),异型淋巴细胞比率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有24例(52.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有21例(45.7%),胆汁酸异常有20例(43.5%)、γ-谷胺酰转移酶异常有18例(39.1%),患儿组4项肝功能检测指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异常有17例(37.0%)、IgA异常有2例(4.3%)、IgM异常有21例(45.7%)、补体C3异常有18例(39.1%)、总补体活性50异常有10例(21.7%),患儿组IgG和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有25例(45.7%),咽拭子培养细菌感染有6例(13.0%).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易发生免疫功能紊乱,出现肝脏功能受损,早期联合治疗应受到重视.
作者:张惠琴;冯体玉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