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恒勤;林天浩
MNS是第二个被发现的血型系统,其复杂性仅次于Rh系统.MN的抗原决定簇位于糖蛋白A(glycophorin A,GPA)上.GPA是红细胞上一种主要的唾液酸糖蛋白C(sialoglycoprotein,SGP).
作者:宁芳;蒋利星;粟明丽;陈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R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32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RV抗原检测.结果 在432份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RV阳性标本157例,阳性率为36.3%;其中在2、3月份共有86例RV阳性粪便被检出,占54.8%,在6个月至2岁年龄段的婴幼儿中有92例RV阳性标本,占58.6%,被检出的157例RV阳性标本中有男性患儿83例,占52.9%;女性患儿74例,占47.1%.结论 A组RV是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冬季11月到次年1月份为集中,其中6个月至2岁年龄段为婴幼儿A组RV感染的高峰期.
作者:张希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浆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以及探讨二者本身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11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患者组两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组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一定范围内血清Hcy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在一定范围内的高表达与脑梗死有相关性,且一定范围内二者本身也是趋势一致.
作者:宫春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原因及降低ALT不合格率的策略.方法 对2009年河源市中心血站自愿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异常的160例进行ALT异常与性别、年龄、体质量及献血次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ALT检测不合格献血者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体质量大于70 kg的与体质量在45~70 kg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异常升高与性别、体质量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降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ALT不合格率,有利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提高自愿无偿献血的社会效应.
作者:欧小懂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脓毒症是指各种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SIR),是严重感染、重度创伤、大手术后、重型急性胰腺炎和休克等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作者:李小平;殷俊;贺文龙;杨茜;朱卫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方法 取艾滋病患者筛选痰液作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63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痰液检出葡萄球菌35株,检出率为4.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溶血葡萄球菌3株,35株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耐药性较高,未检出对万古霉素(VA)耐药及低耐菌株.结论 艾滋病合并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以便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戚茂超;李世立;杨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对标本运输箱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监测其有效性.方法 通过标本运输箱表面细菌培养,计算其细菌菌落总数(cfu/cm2).结果 消毒前和消毒处理后细菌菌落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消毒处理后标本运输箱满足生物安全要求.
作者:唐云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分析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部分就诊人员共计11 657例梅毒感染者,了解重庆南川地区各类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利用TP-ELISA检测就诊患者血清梅毒抗体,利用χ2检验分析男女之间及各年龄段人群阳性率差异.结果 在11 657例中,检出梅毒抗体阳性443例,其中4 616例男性标本检出阳性数为169例,检出百分率为3.66%;7 041例女性标本检出阳性为274例,检出百分率为3.89%.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梅毒已经成为该地区性病的主要感染疾病之一,提示高危人群中梅毒潜在感染率已经很高了,且处于稳定增长期.应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同时针对流行特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作者:丁正林;刘少华;李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如何防范医患纠纷.方法 分析手术室护士引发的医患纠纷的直接原因,主要从手术室护士自身因素、管理因素和患者因素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杜绝了手术室护士引发的医患纠纷的发生,思考并提出防范医患纠纷的具体措施.结论 手术室护士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责任感,把好医疗护理安全关,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加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严防护理差错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勇;陈星玲;宋世兰;唐佩灵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讨孕产妇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119例孕产妇和53例健康非孕产妇,动态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并分析研究.结果 孕产妇PT值各期分别为(13.6±1.31)s、(12.6±1.61)s、(12.4±1.63)s、(11.5±1.41)s,与对照组比较,在围生期依次由长至短,各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值各期分别为(36.81±3.22)s、(34.41±4.1)s、(34.18±2.25)s、(33.17±1.81)s,与对照组比较,各期之间虽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值各期分别为(18.72±1.81)s、(18.19±2.11)s、(18.08±2.81)s、(22.07±1.84)s,与对照组比较,产褥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中、晚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值各期分别为(4.12±1.58)g/L、(5.67±1.73)g/L、(6.01±1.61)g/L、(6.40±1.80)g/L,与对照组比较,在整个围生期逐渐增加,到产褥期到达高峰,除早期外,各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凝血指标动态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改变,对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正林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化疗药物因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所以成为肿瘤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治疗中引起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令患者感到痛苦不堪,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呕吐引起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反应,严重者不得不中止治疗,导致化疗不能顺利进行.目前,虽然临床有新的止吐药,不过仍有一半以上的化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作者:秦海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一套较完善的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门诊电子医嘱模块、指引单模块、样本管理模块软件的技术研发,对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应用.结果 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检验项目的 电子开单和检验流程的无纸化,指引单还实现了个性化的患者准备告知的功能,并对样本采集、运送与接收整个过程做到实时监控.结论 研发的门诊电子医嘱和运用全信息条码的样本管理系统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检验流程,改变后操作流程更加科学,工作效率、科室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作者:吴元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库尔勒市车务段在职职工血糖情况.方法 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血清葡萄糖检测.结果 本次普查总人数为1 240例,其中男850例,女390例,本次检查新发现糖尿病患者27例,原有糖尿病患者22例,可疑糖尿病患者42例.糖尿病总发病率为3.95%,其中新发现糖尿病患病率2.18%,原有糖尿病率为1.77%,可疑糖尿病率为3.39%.结论 该市车务段在职职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有所提前,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呈现上升趋势,建议应加强糖尿病科普知识宣传,在表面健康人群中积极开展糖尿病的普查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吴静;吴庆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高效护理流程对手术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方法 将1 1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80例和对照组580例,分别给予高效护理流程护理和传统护理,比较两者手术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前生理、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效护理流程有利于提高手术护理效率,缓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志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PMAP)的血液学诊断.方法 统计湖北省浠水县人民医院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的44例PMAP.结果 PMAP即获得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合文献发现,该疾病仅为外周血血小板减少及骨髓巨核细胞(MK)数低于正常.结论 认为干细胞分化缺陷及综合性免疫因素是引起PMAP发生的原因,对PMAP的命名进行了讨论,并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其他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作者:周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常见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有效控制与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采用细菌数值鉴定系统(API)细菌鉴定,进行扩散药敏试验(KIRBY-BAUER)法检测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8种抗菌药的药敏结果,2001年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 420株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55.5%,不动杆菌占18.5%,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占14.5%,3种主要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共占88.5%.其耐药情况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25.8%~79.6%,不动杆菌耐药率为18.3%~71.2%,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耐药率为37.8%~82.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多种抗菌药存在较高耐药性,是临床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临床工作者应加强监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熊洁;韩卫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它们在ITP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并分析比较.结果 40例ITP患者治疗前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无效组外,其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初诊组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组、良效组和进步组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但良效组和进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但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升高,提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I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熊荣;宋建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黔江区不同人群新甲型H1N1病毒抗体水平,为预防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一所学校学生血清98例,普通人群(无偿献血人群)血清标本52例.应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病毒抗体血清学监测.结果 A/Californial/7/2009(H1N1)抗体阳体分布,学生98例,已接种新甲型H1N1疫苗71例,HI抗原阳性率97.2%,未接种新甲型H1N1疫苗20例,HI抗原阳性率50.0%.普通人群52例,均未接种新甲型H1N1疫苗,HI抗原阳性率为42.3%.结论 黔江区学生人群对新甲型H1N1有较强的免疫保护,未接种新甲型H1N1疫苗人群也隐性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屏障,因此,对人群甲型流感抗体监测,可以了解人群对甲型H1N1是否具有保护力,为防控新甲型H1N1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唐慧玲;李慧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多发病、常见病.为了控制癫痫发作或减少发作次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生服用抗癫痫药物.
作者:彭海;刘兰;龙溯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老年患者胰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完成的73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治疗性ERCP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73例患者共完成治疗69例,成功率94.5%.胆管结石49例,胆管癌6例,胰头癌4例,乳头癌3例,乳头良性狭窄7例,失败4例.其中49例胆道结石组中,48例经乳头奥狄氏括约肌切开(EST)或气囊扩张乳头后,取石成功,7例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以及6例合并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症状均很快缓解.1例因结石较多并且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转外科行开腹手术,13例肿瘤组中,4例胰头癌、6例胆总管癌患者均安置金属支架,引流通畅,均顺利出院.本组无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经过认真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护及操作,治疗性ERCP对老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代替部分传统开腹手术.
作者:岳光平;蒲红;董刚强;向谦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