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姜家艳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致病毒素基因的分布特性及与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对临床收集的80株金葡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致病毒素基因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杀白细胞毒素(PVL),分析TSST-1、PVL基因阳性金葡菌的临床分布特性及与致病性的相关性.结果 80株金葡菌中MRSA总检出率为58.8%,PVL基因阳性金葡菌在医院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化脓性感染,也可引起其他感染性疾病,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TSST-1基因阳性的MRSA均PVL基因阳性,均取自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和化脓性感染的患者.结论 MRSA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携带致病毒素基因TSST-1、PVL的金葡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医院的分布范围较广,致病毒素基因TSST-1、PVL可增强MRSA的致病力,这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
作者:王凤玲;张金艳;刘玉枝;刘国华;刘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血液感染患者血液中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情况,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应用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液标本,使用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79.4%、30.6%;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MRS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结论 MRS与MSS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不一致,临床医师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韦柳华;张文英;蒙雨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UF-1000i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结果的对比,对其产生的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门诊患者新鲜随机尿液600例,分别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WBC、RBC.结果 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作为检测尿WBC、RBC的金标准.干化学分析仪、UF-1000i沉渣分析仪WBC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4.21%、97.74%,假阴性率分别为15.79%、2.26%,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5.51%、86.53%,假阳性率分别为4.49%、13.47%;RBC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60%、94.77%,假阴性率分别为6.40%、5.23%,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6.21%、87.15%,假阳性率分别为13.79%、12.85%.结论 UF-1000i沉渣分析仪与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中WBC、RBC快速简便,但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较高.只能做为过筛试验,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必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即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检验质量,避免误诊和漏诊,从而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马玲;叶扬;吕蕙伶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酚磺乙胺对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的干扰情况.方法 参照临床化学检验的干扰评价(CLSI EP7-A2)规则,设计配对差异试验和剂量试验,判断酚磺乙胺对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是否有干扰及干扰效应与酚磺乙胺浓度的关系.结果 酚磺乙胺对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有正干扰,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有负干扰,其干扰效应与酚磺乙胺浓度的关系均为二次曲线关系,酚磺乙胺对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的小干扰浓度分别为0.070 g/L和0.016 g/L.结论 酚磺乙胺对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均有干扰,在临床上必须采取措施避免这种干扰的出现.
作者:程涌江;李丽;陈海鸣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性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相差显微镜对血尿中红细胞进行计数及形态分型;应用CK-500尿液分析仪对尿中蛋白质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尿中红细胞在肾小球肾炎组与非肾小球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非肾小球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诊断肾小球肾炎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卢新兆;黄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浆EB病毒DNA(EBV-DNA)含量在鼻咽癌(NPC)患者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和监测疗效、复发或转移和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102名健康成人及274例早期和中晚期NPC患者治疗前、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随诊的缓解组、复发或转移组血浆EBV-DNA含量.比较健康成人和NPC早期患者血浆EBV-DNA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早期与中晚期NPC患者治疗前与放射疗后1周及放疗结束1个月后,持续缓解组与复发或转移组NPC患者血浆EBV-DNA差异,并比较EBV-DNA高浓度与低浓度的NPC患者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差异.结果 早期NPC患者血浆EBV-DNA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达到95.2%和97.6%,健康成人血浆EBV-DNA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2.9%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与中晚期NPC患者治疗前血浆EBV-DNA中位拷贝数分别位2 431和41 068 copy/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复发或转移组与持续缓解组NPC患者血浆EBV-DNA中位浓度水平分别为42 380和18 610 copy/mL,放疗后1周、放疗结束1个月后复发或转移组与持续缓解组NPC患者血浆EBV-DNA中位浓度水平分别为17 642、10 460、1 612和0 copy/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DNA高浓度与低浓度的NPC患者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8%和100%、61%和9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EBV-DNA定量检测在NPC患者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和监测疗效、复发或转移和预后预测中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德佳;李燕妮;何新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3种不同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8~2010年6 614份输血前筛查和性病门诊标本同时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对ELISA法和TPPA法阳性的标本再分别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其滴度.结果 ELISA法检测出247份阳性,TPPA法检测出244份阳性,TPPA法阳性标本ELISA法检测均为阳性,符合率为98.78%,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ELISA法阳性标本用TRUST法检测出136份阳性,符合率55.06%;TPPA法确证实验阳性的标本TRUST法检测出136份阳性,符合率55.74%;TRUST法与ELISA法和TPPA法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梅毒检测方法众多,且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不尽相同,通过对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在进行梅毒的诊断和治疗中,应联合使用不同的梅毒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
作者:陈远平;黎金凤;黄鹂;许庆元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癌抗原125检测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80名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采取静脉血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癌抗原125水平,比较两组的癌抗原125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癌抗原125检测水平及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缓解期患者癌抗原125检测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未缓解期(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癌抗原125检测对肺癌患者诊断及评估疗效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凤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应用新型底物6-甲基-2-硫代吡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MPT-NAG)建立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的紫外动力学新方法,用于尿液中NAG活性测定.方法 基于NAG催化水解对硝基苯-N-乙酶-β-D-氨基葡萄糖苷生成有色的对硝基酚这一反应,对缓冲液离子强度、pH值、底物浓度等佳反应条件及各种实验参数进行研究.用该法测定了多种病尿样中NAG活活性.结果 该法低检出限为1.5 U/L,线性范围可达250 U/L(r=0.998 9),批内CV为<3%,批间CV<5%,回收率为101.3%.结论 本法灵敏度高,线性、精密度好,结果准确,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操作.
作者:余长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检查.同时进行脑脊液梅毒抗体及滴度检测.结果 20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反应均为异常,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反应16例,占80%;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4例,占20%.结论 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变化均为异常.因此它对临床确诊以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林珊;陈梅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寻找更加直观的监控唐氏筛查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法 参考Z-分数质量控制图的特点,每天做3个水平的质量控制品,算出不同水平的质量控制物的Z-分数,作Z-分数质量控制图.结果 该质量控制图绘制方便,对多个水平的质量控制物观察直接明了,在监测唐氏筛查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Z-分数质量控制图能将高、中、低不同浓度的质量控制血清测定值在同一张质量控制图上表示出来,直观性强且减轻工作量,适宜在多种检测项目中应用.
作者:李翠;周迎春;梁淑慧;何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肺炎中的意义.方法 296例感染性肺炎患者分成2组,细菌性肺炎156例,病毒性肺炎140例,采用全自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浓度,并分析比较.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CRP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细菌感染组在治疗前后CRP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而病毒性肺炎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血清中CRP浓度随病情的加重而明显升高,随病情的恢复而显著下降,利于临床早期诊断.
作者:黄春晓;王爱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内镜诊断、病理特征及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大肠癌的临床表现,镜下特点及病理资料.结果 127例大肠癌患者中,男71例,女56例,临床表现以便血为主,癌肿位于回盲部3例、升结肠6例、肝曲2例、横结肠11例、脾曲4例、降结肠13例、乙状结肠22例、直肠66例,合并息肉68例;其中腺癌103例、黏液腺癌14例、印戒细胞癌4例、息肉恶变6例.首诊误诊17例.结论 大肠癌临床无特异性表现,好发于直肠,病理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易误诊,对原因不明的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高危人群应及时行肠镜检查,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对结肠息肉须尽早切除并随诊.
作者:杨健;贾安平;梁秀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对Roche cobas e 411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性能验证.方法 对分析系统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试验及携带污染率等指标测试.结果 批内精密度CV<4%,批间精密度CV<5%,携带污染率0.13%,线性回归系数0.99.结论 Roche cobas e 411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性和重复性,是临床实验室较理想的免疫分析仪器.
作者:黄湘宁;郑春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索复方丹参和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抑酸、抗炎、抑制胰腺外分泌、营养支持等),治疗组38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大承气汤加味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90.66%,对照组有效率为72.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病死率降低,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复方丹参联合大承气汤治疗可以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李亮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将93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并选择健康人30名作为健康对照(NC)组,测定其空腹血糖(FPG)、血清超敏CRP、P-选择素.结果 DN组、DM组中血清FPG、超敏CRP、P-选择素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DN组中血清超敏CRP、P-选择素又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表明超敏CRP、P-选择素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对DM病程、病情分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秀兰;王清泰;陈素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中国人2型糖尿病血清中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对国内2000~2010年关于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的前瞻性及横断面研究进行检索.数据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危险度分析采用比值比作为效应量表示结果,连续性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值分析.两者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结果 (1) 在血清脂联素水平中,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组(P<0.01)有明显差异,呈负相关性.(2)胰岛素抵抗性中,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组(P<0.01)有明显差异,呈正相关性.结论 中国人2型糖尿病血清中脂联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具有明显关联性.
作者:韦传东;李艳;孙开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因产后出血行B-lynch缝合术后对产褥期子宫复旧是否有影响.方法 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本院住院分娩产妇中,选出其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行剖宫产术者,行B-lynch缝合术后有效者27例为观察组;同期无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术患者30例为对照组.术后均采用相同剂量抗生素、缩宫素治疗,均行母乳喂养.于术后7、30、42 d行B超检测子宫复旧情况:子宫径线、子宫腔内积血、42 d恶露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第7天子宫径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腔积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0、42天,观察组在子宫径线、宫腔积血、恶露干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B-lynch缝合术对于术后1周内子宫径线恢复有影响,但在产褥期结束后与正常剖宫产组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晓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研究肺炎支原体(MP)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1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测表现及治疗护理情况,进行了回溯式总结与分析对比,分别使用明胶颗粒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冷凝集试验法(CAT)进行检测.结果 1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96例患儿可以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经明胶颗粒法、ELISA、CAT进行检测后所得到的阳性标本数、诊断灵敏度对比,可见明胶颗粒法的诊断灵敏度好为93.8%,显著高于另两种方法的灵敏度;而对于非支原体肺炎的43例患儿,CAT的诊断特异度高,但3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胶颗粒法对于检测MP-IgM具备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尚可的优势,可以作为临床检测肺炎支原体的首选方案.ELISA较CAT存在价格低廉、敏感性与特异性高于后者的特点,因此临床上可以考虑将ELISA法用于初检筛选,或者检测联用的方法进行推广.
作者:陈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对改良电抽搐治疗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 、注意事项、禁忌证与适应证等,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由专业护士对实验组进行系统心理护理,对照组仅做一般解释,于治疗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对治疗配合程度上,对治疗的恐惧程度、治疗信心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对改良电抽搐治疗患者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是改良电抽搐治疗术患者的重要护理环节.
作者:全夏菲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