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网织红细胞与日龄及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杨华军

关键词:婴幼儿, 网织红细胞, 性别因素, 日龄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婴幼儿网织红细胞(Ret)与出生日龄及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用Svsmex XT- 20000i血液分析仪,对160例正常婴幼儿作了Ret计数、性别与日龄的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男性婴幼儿平均日龄(23.950±17.062)d,Ret百分数为3.519%±1.710%;女性婴幼儿平均日龄为(26.080±18.098)d,Ret百分数为3.458%±2.072%.男性婴幼儿与女性婴幼儿的Ret百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出生日龄不同的婴幼儿Ret百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et百分数与日龄、性别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献血中采血不畅的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

    随着无偿献血的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了解越来越多,无偿献血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然而在采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采血不畅,若处理不当,不仅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给献血者造成痛苦,影响献血者的积极性,同时,血液的采集直接影响血液质量及成分血液制品制作效果.及时发现血液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正确处理,以保证血液质量及献血者安全.本文对采血不畅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以减少采血不畅的发生[1].

    作者:唐泽萍;陈卫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索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实验分为健康对照组、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组和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组,采集血液标本并分别检测CRP、血栓调节蛋白 (TM)水平.结果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组CRP水平[(6.3 ±2.2)mg/L]和TM水平[(41±17)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4±1.6)mg/L和(28±12)μg/L],但明显低于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组[(8.7±2.6)mg/L和(58±1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水平可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可作为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的指标.

    作者:杨晓红;胡礼仪;张高明;马小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3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形态学分析

    目的 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病态改变.方法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进行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学分析.结果粒、红、巨核细胞三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表现:粒系(29例)主要以细胞核和细胞质发育不平衡,中性粒细胞Pelger-Huet畸形或细胞核不能分叶或核分叶过多,中性粒细胞颗粒减少或缺如为主;红系(30例)主要以双核、多核、核形不规则及巨幼样改变为主;巨核系(10例)主要以单圆核、多圆核及淋巴样小巨核为主.结论 MDS有不同程度的三系病态造血改变.

    作者:柳菊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AX-4280型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在尿液检验中的比对分析

    AX-4280型尿液分析仪是一台用于体外诊断的仪器,通过双波长反射光的原理对尿液中11种成分进行检测.该仪器标本用量少、速度快、操作方便,并且每一份样本检测步骤模式一致,以定量形式报告,易于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尿液分析仪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但也存在一些干扰因素.作者通过AX-4280尿液分析仪(AX-4280)与显微镜镜检法(镜检)对1 000份尿液标本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136例门诊退药现象分析及体会

    目的 加强合理用药,为减少退药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对海南省人民医院国兴门诊部西药房2010年4~6月的门诊退药处方共136张进行统计,并分析退药原因.结果退药原因占首位的为患者因素,随后是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因治疗需要退药、收费差错、药房管理因素等.结论 必须加强医生、药师的培训,规范其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并注重医患沟通,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作者:谢燕娇;刘嫱;张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及血清心肌梗死指标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与其他AMI生化指标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及47例AMI患者的BNP,并同时检测其他几项AMI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1)AMI组血浆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及肌红蛋白(MYO)检测结果分别为(856.8±295.7)ng/L、(41.71±13.25)μg/L、(0.520±0.180)μg/L、(6.8±16.8)μ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65.4±40.6)ng/L、(3.27±1.48)μg/L、(0.010±0.005)μg/L、(22.2±8.7)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患者血浆BNP与其他AMI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浆BNP与CK-MB、TnI和MYO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BNP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AMI危险性的指标,并可与CK-MB、TnI及MYO一起作为AMI的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作者:杨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人工材料置换因各种原因所破坏的髋关节(髋臼和股骨头),目的是缓解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关节功能.该手术的创伤大,出血量多,因此术后的护理极其重要.本院对40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经过全科护理人员精心护理,术后无切口感染、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廖晖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人肿瘤抑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活性研究

    目的 构建携带人肿瘤抑素(Tum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研究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重组载体pAAV-Tum质粒,并建立一株稳定表达Tumstatin基因的HUVECs细胞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该细胞系中Tumstatin基因的表达,四甲基唑蓝法检测该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构建的pAAV-Tum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能在HUVECs细胞中表达,其表达产物能抑制该细胞增殖(0.335±0.011).结论 成功构建了pAAV-Tum重组载体,构建的重组载体能有效表达,为其后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子博;付祖娇;周江;罗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多层架构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 探索开发数字化、自动化的、符合ISO15189相关要求的实验室信息系统.方法 以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工作流程为基础,结合条形码、仪器通讯,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L7)等技术要求,采用多层架构设计,编写多层架构实验室信息系统.结果运行后实验室实现了标本条码化、双向通信、无纸化报告、质控管理、办公管理等信息自动化;全面提升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检验质量,有效促进了检验与临床、检验与患者的沟通和服务.结论 采用多层架构、HL7标准等设计的多层架构检验信息系统符合ISO15189对实验室信息系统要求,并满足现代化实验室发展的要求,有更多的可扩展性.

    作者:龙喜雄;梁栋伟;卢昭桦;张振洪;郑伟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泡沫法检测豆角皂甙食物中毒的调查

    从2011年4月起,因修建长春至珲春高速铁路,蛟河市来了1 000余名南方人(以安徽省为主),由于这些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与当地人差异较大,从7月下旬至10月,因食用炒豆角(豇豆宽)引发了3次群体性食物中毒.为总结经验和教训,特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齐文信;张瑞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检测法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胃镜检查前用金标胶体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准确性.方法 先用 HBsAg金标试纸检测,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1 790例标本 HBsAg胶体金试剂检测法阴性1 737例,阳性53例,ELISA阴性1 739例,阳性51例,阴性符合率100%,阳性符合率为96.2%,假阳性率为3.77%.结论 HBsAg胶体金检测法与ELISA法阴性符合率高,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优点,适合作为临床上的筛选试验.

    作者:顾万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基于化学发光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检测试剂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目的 在肠道病毒71型(EV71)重组外壳蛋白VP1的基础上建立以化学发光为基础的IgM抗体检测技术,并与普通TMB显色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抗IgM单克隆抗体及辣根酶标记的重组VP1抗原,在此基础上建立EV71-IgM捕获法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并对比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与普通酶联检测技术在45份EV71抗体阳性和30份阴性血清中的反应情况.结果化学发光法、普通酶联免疫吸附法、市售EV71-IgM检测试剂分别能与38份、19份、26份EV71抗体阳性血清发生阳性反应,灵敏度分别为84.4%、42.2%和57.8%;化学发光法灵敏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测方法与阴性血清均无阳性反应.结论 在EV71-VP1重组抗原的基础上建立的EV71-IgM捕获法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并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堃;宋晓国;张向颖;杨锡琴;王国华;冯晓燕;何竞;张贺秋;修冰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剖宫产麻醉方式及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剖宫产比率的警戒线设置为15%,但是我国的大多数医院剖宫产比率高达40%~60%,有些医院甚至超过70%,剖宫产成了一项被产妇广泛选择的产科手术[1].随着剖宫产术式的不断改进,其对麻醉的要求以及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作者在多年的剖宫产麻醉实践基础之上,结合近年各类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对剖宫产麻醉方式以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郑隽;张兴安;邵伟栋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三氧化二砷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体外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整合素-β1表达水平及生长的影响,探讨ATO对CML患者BMSCs可能发生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抽取慢性期CML患者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行BMSCs体外培养,取第3、4代BMSCs,用不同浓度ATO处理,48 h后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整合素-β1 mRNA表达水平,72 h后观察BMSCs形态.结果 ATO可抑制CML患者BMSCs体外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对照组BMSCs整合素-β1基因表达水平为0.123±0.041,BMSCs在1.0 μmol/L及2.5 μmol/L浓度ATO作用下整合素-β1 表达升高,分别为0.658±0.129和0.426±0.090,5.0 μmol/L浓度ATO可明显抑制整合素-β1 表达(0.041±0.020).结论 不同浓度ATO对BMSCs 整合素-β1表达存在不同影响,对整合素-β1表达变化的干预有可能成为该类疾病新的治疗靶向.

    作者:庄琴;余先球;陆益龙;巴荣;朱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均相酶增强免疫法监测丙戊酸浓度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均相酶增强免疫(Emit)法监测丙戊酸的方法评价及其在癫痫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均相酶增强免疫法测定质控品和癫痫患者血清丙戊酸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均相酶增强免疫法测定丙戊酸的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CV)值为2.52%~5.70%,批间CV值为2.70%~4.85%;回收率为98.4%~105.4%,平均102.1%.210例癫痫患者391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中,205例次(52.4%)丙戊酸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50~100 mg/L)内;152 例次(38.9%)血药浓度小于50 mg/L;34例次(8.7%)血药浓度大于100 mg/L.结论 均相酶增强免疫法监测丙戊酸浓度简便、可行、快速,是一种理想的检测方法;合理设定丙戊酸有效血药浓度范围(50~100 mg/L),临床治疗过程加强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是保证疗效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美珠;陈棪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学管理现状与对策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学管理是以现代药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合理用药为核心、药物使用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开展药品供应、使用监测等药学服务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改善或维持患者生活质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型药学分支学科[1].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品供应、药品调剂、药物制剂、药物质量监控、药学信息、药学研究、临床药学等.在此,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药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作者:蔡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脑梗死血管内膜损伤的病因及机制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明显高于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特别是脑梗死的发病率呈加速上升趋势.

    作者:杨梅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与预后相关性观察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63例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中CRP的含量,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卒中患者中95例CRP明显增高,异常率为58.28%;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等,CRP的异常率及含量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好转组的CRP异常率(43.16%)明显低于无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41%,P<0.01).结论 CRP有助于判断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彭梅;甘健;李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浆血栓素B2和6-醛前列环素F1a检测诊断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醛前列环素F1a(6-K-PGF1a)检测诊断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的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TXB2和6-K-PGF1a浓度.结果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时TXB2含量分别为(185.2±47.9)ng/L和(196.2±50.1)ng/L,6-K-PGF1a含量分别为(175.8±64.2)ng/L和(193.0±46.1)n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TXB2和6-K-PGF1a检测对协助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程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1 512例城镇居民体检的超声、血糖、血脂及肝功能结果进行统计,选择体检中经超声确诊的脂肪肝患者203例,并随机抽取同期体检的非脂肪肝体检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脂肪肝患者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分别为(5.65±3.04)mmol/L、(5.85±2.29)mmol/L、(6.45±2.03)mmol/L、(79±69)U/L、(56±25)U/L、(70±20)U/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0±0.60)mmol/L、(4.56±0.79)mmol/L、(5.47±1.23)mmol/L、(27±15)U/L、(25±13)U/L、(34±19)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与高血糖、高血脂及肝功能损害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作者:孟祥翠;祁从辉;李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