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艳;涂云贵;吕景良;谭秀倡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两时段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69株SMA,用API和VITEK鉴定系统进行鉴定,以纸片琼脂扩散(K-B)法检测SMA 24 h和48 h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69株SMA 24 h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为:左氧氟沙星87.0%,复方新诺明84.1%,替卡西林/棒酸84.1%,头孢哌酮/舒巴坦78.3%,奈替米星56.5%,头孢他啶55.1%,阿米卡星43.5%,头孢吡肟29.0%,哌拉西林13.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1%,亚胺培南0.0%;48 h依次为:左氧氟沙星79.7%,替卡西林/棒酸78.3%,头孢哌酮/舒巴坦65.2%,奈替米星47.8%,头孢他啶40.6%,阿米卡星31.9%,头孢吡肟13.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0%,哌拉西林5.8%,复方新诺明5.8%、亚胺培南0.0%.结论 对SMA感染患者应重视48 h药敏测定,并选择左氧氟沙星或替卡西林/棒酸进行治疗.复方新诺明治疗SMA疗效不理想.
作者:李艳萍;杨玉玲;李丰良;刘海云;杜廷义;曾光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998年9月至2008年9月22例慢性肺心病合并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心病合并AMI多见于老年人,22例中延误诊断14例(63.6%),误诊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死亡9例(40.9%).结论 肺心病可合并AMI,及时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可早期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唐国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孕妇在正常晚期妊娠时,体内纤溶活性增高,处于高凝状态,从而有利于产后胎盘剥离后的止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4项凝血指标测定可以确定孕妇是否存在凝血功能缺陷,应在分娩及术前测定,以防在分娩及手术过程中发生流血不止,危及生命.本文对318例临产孕妇在分娩及术前进行了4项凝血指标检测分析,并与104例门诊非妊娠妇女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天波;余丽萍;梁少玲;付荣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尿中足细胞标志蛋白(PCX)和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用HITACHI7600-020生化分析仪对106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尿PCX、α1-微球蛋白(α1-MG)和血清中Cys-C、葡萄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等临床化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糖尿病组尿PCX,血清Glu、Cys-C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α1-MG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尿PCX和血清Cys-C能早期提示肾脏功能受损.
作者:丁雪晴;闾爱斌;刘俊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福州市晋安区520例体检人员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酶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 老年组HBsAg阳性率(25.3%)显著高于青年组(8.6%)和中年组(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抗-HBs阳性率(71.9%)明显高于中年组(38.5%)和老年组(44.2%),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年组和老年组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抗-HBc阳性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和中年组抗-HB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组人群HBsAg阳性率较低(8.6%),但抗-HBs阳性率高(71.9%),这可能是我国推行乙肝疫苗接种所产生的效果.中年组和老年组人群抗-HBs阳性率偏低,提示其为HBV易感人群.老年组人群抗-HBs阳性率较高,可能是HBV既往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结果.
作者:付林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Xantus全自动加样器以其吸液量大、加样快速准确、精度高、加样针管壁薄、内径相对较大不易堵塞、操作灵活简便等优点,深受广大检验人员的青睐.但是如果日常使用维护不当,将会影响加样器加样精度和使用寿命,特别是微量加样不准确,将导致弱阳性标本漏检,给采供血工作带来隐患.
作者:陈玉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抗菌药物为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抗菌药物广泛大量地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水平越来越高.产生药物失活酶是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由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介导的细菌耐药性发展迅速,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障碍,我国以CTX-M型ESBLs为常见.本文对CTX-M型ESBLs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吴爱琴;元刚;吴昭怡;洪晓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检验科每天都要汇集大批患者的标本,包括大量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检验人员长期接触带有传染性的临床标本,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检验科作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之一,其本身是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较多的部门,同时也是承担医院感染的监测部门,因此,做好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针对目前检验科医院感染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如何加强检验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和预防控制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蒿菡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45份室间质评样本,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化学发光法检测样本的吸光度/临界值比值明显高于ELISA法,两种方法对抗-HI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02,P<0.01).结论 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IV较ELISA法敏感性高、假阳性少,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朱武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人苍白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一般认为是属于无色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的近缘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其感染往往与患者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该菌对大多数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敏感,临床比较少见.本院从1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1株人苍白杆菌,报道如下.
作者:张帆;钟琼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标准化患者(SP)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是一种开创性的尝试,对传统的单向授课、单向评分是一种挑战.SP早是在1968年由美国Bokken等[1]提出,以后逐渐推广开来.迄今为止,国外已有375所医学院校相继使用.
作者:杨眉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空腹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B、CRP含量.结果 糖尿病患者TC、TG、LDL-C 、ApoB及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TC、TG、LDL-C及CRP水平与无血管并发症组比较也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继发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炎性反应指标CRP、LDL-C及ApoB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检测指标.
作者:丁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良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梅毒患者用TRUST进行原倍和滴度试验,并采用比试剂操作要求多1倍的TRUST悬液进行检测,同时联合TPPA进行检测,并用97例非梅毒标本作对照.结果 TPPA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χ2检验,P<0.05).采用改良TRUST即2倍TRUST悬液以及TRUST滴度试验对早期梅毒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原倍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滴加2倍TRUST悬液以及进行TRUST滴度测定与TPPA联合检测可提高梅毒的检出率,为梅毒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邓兆享;彭杰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推动全球安全输血工作,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四大战略:(1)在政府支持下建立血站,确保为所有患者提供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2)从低危人群中采集相对安全的血液;(3)对所有血液进行输血传染病相关项目的检测;(4)科学、合理地进行临床用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作者:王晓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了解重症肝病患者肠道感染中真菌感染情况,便于临床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本文对258例住院重症肝病患者的粪便进行了真菌培养及结果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标本来自2005~2007年本院消化科住院已确诊的肝硬化、腹水、肝癌、重症肝炎等重症肝病患者.
作者:杜建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自1968年Mccune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诊断胰胆疾病以来,该技术已成为诊治肝胆胰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无论是诊断性还是治疗性ERCP均为微创或有创性技术,其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少部分并发症是致命性的.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如何经济、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AP是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本文就ERCP术后AP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作一综述.
作者:车平;王洪林;凌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住院患者部分不合格血常规、生化、凝血指标检查标本.结果 在输液同侧采血、溶血标本、标本量多或少、标本放置不同时间等,对检验结果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标本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作者:覃瑜;戴庆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24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尿路感染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245例尿路感染菌株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以大肠埃希菌为常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在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属为主;真菌感染的数量明显增加;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表现为多重耐药性.结论 分析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有助于临床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安全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家宏;吴建刚;彭先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成分输血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甚至一个医疗单位输血技术水平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不断发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降低.在输血技术发达的国家,成分输血已达到临床输血量的95%~98%[1].本文对2003~2007年本院住院患者临床用血情况作一总结.
作者:谢能轩;宋金华;钱;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检验医学是一门多学科的医学,它包括临床化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输血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检验医学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验人员应在全面掌握临床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检验专业的特长,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协助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通过检验与临床的配合,使患者的疾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下面介绍笔者的实践体会.
作者:许文艳;涂云贵;吕景良;谭秀倡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