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结果分析

王晓卫;钟天鹰;曹娜;岳玉林

关键词:手足口病, 脑脊液, 白细胞计数
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结果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重症HFMD患儿的脑脊液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结果 重症HFMD患儿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占50%,且以单个核细胞升高为主(98.5%),生化结果无明显异常,均符合病毒性脑炎的特点,白细胞计数升高的HFMD患儿蛋白质比白细胞计数正常的高,而白细胞计数升高的HFMD患儿氯离子比计数正常的低.结论 对重症HFMD患儿进行脑脊液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对预后判断也有一定作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易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

    随着环境的变化,被临床诊断为易感儿的小儿数量增多.研究证明,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球蛋白、一氧化氮(NO)的产生密切相关[1].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体液免疫水平与功能;NO是一种参与信息传递、充当神经递质、介导炎性反应的多功能生物活性分子.本文通过对易感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NO测定,分析二者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忠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与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是衡量医学院校医学检验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试金石.目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特别是在新建本科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动手能力差、基本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如何以检验技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加强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是医学检验教育的重点课题之一.为此,本文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毕业后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建立实习前、毕业前的培训制度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作者:姚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改良琼脂纸片扩散法检测AmpC酶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改良琼脂纸片扩散(K-B)法检测AmpC酶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与三维确认试验的相关度.方法 K-B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规定检测,用头孢西丁敏感试验初筛AmpC酶,头孢西丁耐药再做三维确认试验,改良K-B法检测方法见正文.结果 改良K-B法检测AmpC酶与三维确认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基层医院细菌室检测AmpC酶用改良K-B法可取代三维确认试验及其他确认试验.

    作者:沙德高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109例居家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调查及干预对策

    目的 调查109例居家糖尿病(DM)患者的生活方式及从医行为,分析调查结果,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DM生活方式调查表对在健康体检中血糖值高,既往已诊断为DM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9%DM患者能了解饮食与疾病的关系,能较好控制饮食,掌握主副食搭配, 27.5%DM患者能坚持运动.结论 DM患者居家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不符合DM治疗要求,为有效控制DM,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韦金一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常见临床必须沟通的检验结果

    目的 强调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方法 通过对几个常见容易引起临床误诊、误解的检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与临床进行沟通,说明有些检验方法在应用上的区别,帮助临床选择检验项目,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报告.结果 通过沟通让临床更加相信检验结果,使检验结果都能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依据.结论 有的检验结果必须与临床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让检验科相关人员参与患者的疾病会诊.

    作者:李保才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

    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在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在每天的血细胞分析工作中都会遇到白细胞、红细胞直方图正常,但是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血小板数目减少的标本.

    作者:邓燕;高梅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重庆市区县临床用血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近年来长寿区临床用血情况,为血源招募和临床用血提供指导.方法 对长寿区中心血库2004~2008年的血液出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8年临床用血总量分别为4 903、6 601、9 151、11 157、12 640 U;红细胞使用率分别为32.21%、83.02%、99.89%、99.87%、99.83%;成分输血率分别为44.54%、90.18%、99.94%、99.94%、99.91%.结论 近年来长寿区临床用血增加较快,应加强血源的招募工作. 红细胞使用率、成分输血率逐年提高,临床用血总体呈现日益科学、合理趋势,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血情况,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生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3 833例内窥镜检查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的流行病学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我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有很高的感染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占世界人口1/3的人曾感染过HBV,其中约2%~5%为慢性感染,在我国有超过1亿的HBV携带者[1].

    作者:裴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临产妇与非孕妇凝血功能对比分析

    目的 了解临产妇的血凝状态,预防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大出血而引起的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86例临产妇使用真空管静脉采血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 结果 临产妇的PT和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临产妇的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是临产妇的凝血功能特征.

    作者:王萍;余明杰;韩媛媛;王坤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脂质与蛋白质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的脂质与蛋白的代谢状况.方法 检测NS患者80例,健康成人50例的脂质指标、尿微量清蛋白(UALB)、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S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UALB均明显升高,蛋白质含量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探讨NS患者脂质代谢与蛋白异常的关系,为有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孟海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两种梅毒血清学联合检查的临床应用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血清会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非特异性的抗心磷脂抗体;一种是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这两种抗体的试验方法很多,如何更合理地选择应用于临床梅毒检测是临床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廖春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权变领导理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急诊科的医疗护理服务水平能够反映整个医院的综合水平和文明程度.因此对于急诊科的护理管理者来说,有着更大的工作需求.权变领导理论可用于指导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发挥护理工作的佳效果.

    作者:姚伟江;陈锦秀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渝西南地区216例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

    缺铁性贫血(IDA)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也是各型贫血中的常见类型,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更多的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查找IDA的病因并加以去除在纠正贫血和根治上很有必要,作者对2004~2008年间216例IDA病例进行分析发现,IDA的病因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联系;它与1999年调查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病因有很大的不同.

    作者:张光维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7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原因,以提高血小板有效输注率.方法 观察70例患者的16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为26.4%.其中急性白血病(AL)组为18.5%,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为36.8%,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47.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为23.1%.结论 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血小板输注应视患者情况作出综合判断,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作者:李强;计成阜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异丙酚和小剂量芬太尼在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术中的临床表现以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观察218例行胃镜检查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术中给予异丙酚及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为实验组,118例行常规胃镜检查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反应及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均较检查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在正常值范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异丙酚和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胃镜检查较常规方法更安全.

    作者:陈萍;孔梅;魏金文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酸以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73例CHD患者(单支病变28例、多支病变45例)及6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TB、UA、CRP检测,然后进行CHD组与对照组、CHD组内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的TB、UA、CRP结果比对及分析研究.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比较:TB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及CRP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内的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TB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血清TB可能是CHD的危险因素之一,高UA、高CRP可能是导致CHD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重视冠心患者TB、UA、CRP的检测.

    作者:王传发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时机选择对术中减压复位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时期的早晚对治疗难易程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比较2003年9月至2007年8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26例在伤后不同时期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手术治疗的难易程度及疗效.其中受伤时间超过4周的患者6例,受伤时间小于4周的患者20例.结果 在就诊患者中,受伤时间超过4周的6例患者牵引复位失败,且术中减压复位亦较受伤后就诊时间小于4周的20例患者困难,术后疗效欠佳.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后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脱位的整复并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范斌;梁文杰;李丽芳;冯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静脉滴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30例疗效分析

    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作者应用这一治疗方法在近5年内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建军;葛仁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其中13例重症胰腺炎(SAP),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32例,其中11例SAP,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平均治愈天数为4.6 d,转手术1例.对照组平均治愈天数为5.1 d,转手术1例,胰源性肺损伤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近.结论 生长抑素治疗AP与奥曲肽一样效果显著,使AP病程、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转手术率、病死率降低.

    作者:邹菁华;肖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13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结果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重症HFMD患儿的脑脊液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结果 重症HFMD患儿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占50%,且以单个核细胞升高为主(98.5%),生化结果无明显异常,均符合病毒性脑炎的特点,白细胞计数升高的HFMD患儿蛋白质比白细胞计数正常的高,而白细胞计数升高的HFMD患儿氯离子比计数正常的低.结论 对重症HFMD患儿进行脑脊液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对预后判断也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晓卫;钟天鹰;曹娜;岳玉林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