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滴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30例疗效分析

洪建军;葛仁美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 肌力
摘要: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作者应用这一治疗方法在近5年内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白细胞精子症患者精浆细胞因子及一氧化氮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对白细胞精子症的影响.方法 120例不育症患者,按其白细胞(WBC)数量的多少,将其分为WBC精浆组46例(精液中WBC≥4/HP),非WBC精浆组74例(精液中WBC<4/HP),正常生育组50例.细胞因子IL-2、IL-8、TNF-α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进行检测.结果 WBC精浆组IL-2、IL-8、TNF-α及NO水平分别为(1.18±1.04)、(3.55±0.85)、(5.22±1.56)ng/mL和(106.6±2.5)umim/L显著高于非WBC精浆组(0.67±0.57)、(2.63±0.85)、(4.43±1.77)ng/mL和(85.8±2.3)umim/L以及正常生育组(0.42±0.23)、(2.24±0.83)、(2.96±1.15)ng/mL和(45.8±1.5)umi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WBC精浆组与正常生育组相比,IL-2、IL-8、TNF-α及NO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水平的IL-2、IL-8、TNF-α及NO在WBC精子症所致的不育症中发挥重要作用,IL诱导NO生成对精子和生殖组织具有毒性和损害作用而致男性不育.

    作者:张梁;黄涵;周娜;刘积平;邓巧莹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与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是衡量医学院校医学检验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试金石.目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特别是在新建本科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动手能力差、基本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如何以检验技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加强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是医学检验教育的重点课题之一.为此,本文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毕业后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建立实习前、毕业前的培训制度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作者:姚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332例诊断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非特异性阴道炎、宫颈炎、不育症的女性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检查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 332例标本中Uu阳性的有240例,感染率高达72.3%,药敏试验表明亳州地区Uu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为:交沙霉素96.7%、强力霉素87.1%、克拉霉素87.1%、美满霉素88.3%、红霉素57.5%、司帕沙星25%、罗红霉素20.8%、左旋氧氟沙星17.5%、阿奇霉素11.7%、四环素6.0%、氧氟沙星2.5%、诺氟沙星0.5%.结论 Uu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美满霉素的敏感率均较高,提示在亳州地区治疗Uu感染应首选以上几种抗生素.可见在临床治疗前先做药敏试验对于预防耐药株的产生及尽早治愈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秀芳;孙峰;张丽侠;柴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其中13例重症胰腺炎(SAP),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32例,其中11例SAP,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平均治愈天数为4.6 d,转手术1例.对照组平均治愈天数为5.1 d,转手术1例,胰源性肺损伤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近.结论 生长抑素治疗AP与奥曲肽一样效果显著,使AP病程、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转手术率、病死率降低.

    作者:邹菁华;肖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常州市天宁区2006~2008年食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全面了解常州市天宁区食品卫生现状,及时发现并解决食品卫生质量隐患,减少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方法 作者总结了2006~2008年共监测的各类食品1 912件,其中合格1 566件,合格率只有81.90%.结果 说明天宁区卫生监督部门必须加强食品卫生质量的监督管理,有效地保证食品卫生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结论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卫生、药品监督、工商、质量监督、农业、畜牧等多个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调,紧密配合,认真履行各自监管职责,是保证人民群众吃上合格、卫生、安全食品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科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权变领导理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急诊科的医疗护理服务水平能够反映整个医院的综合水平和文明程度.因此对于急诊科的护理管理者来说,有着更大的工作需求.权变领导理论可用于指导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发挥护理工作的佳效果.

    作者:姚伟江;陈锦秀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对糖尿病(DM)早期肾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将DM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空腹血中的RBP进行检测及对比.结果 DM患者血RBP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BP对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燕;高梅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血清糖类抗原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联合检测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肿瘤相关糖类抗原72-4(CA72-4)、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9-9(CA19-9)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3项联合检测对胃癌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60例胃癌,55例胃良性疾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血清进行CA72-4、CA19-9、TSGF 3项检测,并用各单项及组合对胃癌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确定其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效能.结果 胃癌组的血清中CA72-4、CA19-9、TSGF的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3种标志物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2.4%、68.0%、54.4%,特异性分别为95.7%、86.6%、90.2%.3项联合检测敏感性提高到86.8%,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特异性也具有较高水平,达95.3%.结论 CA72-4、CA19-9、TSGF可作为临床诊断胃癌的肿瘤标志物,3项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

    作者:顾友祥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目的 总结检验分析前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分析前质量水平.方法 对2007年度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统计,针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后对2008年度不合格标本再进行统计.结果 2007年度总的标本数量85 579例,不合格1 374例,占1.61%,改进措施后,2008年度总的标本数量100 038例,不合格标本623例,占0.62%,改进措施后不合格标本率显著低于改进措施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不合格标本率明显减少,提高了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王福斌;徐冉行;王广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脂质与蛋白质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的脂质与蛋白的代谢状况.方法 检测NS患者80例,健康成人50例的脂质指标、尿微量清蛋白(UALB)、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S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UALB均明显升高,蛋白质含量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探讨NS患者脂质代谢与蛋白异常的关系,为有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孟海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110例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患者白细胞的变化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与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10例hs-CRP升高的患者(>10 mg/L),同时检测其白细胞总数.结果 白细胞计数增高组38例,hs-CRP值(37.5±12.3)mg/L;白细胞计数正常组56例,hs-CRP值(22.5±7.5)mg/L.白细胞计数降低组16例,hs-CRP值(17.2±7.1)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者对细菌性感染起着协同诊断的作用,但hs-CRP检测结果比白细胞计数对诊断更为敏感;hs-CRP越高,白细胞就越高,二者呈正相关.

    作者:吴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Olympus AU400故障分析与维修

    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仪是由日本Olympus光学株式会社制造,每小时能进行 400项测试,可以随时插入急诊标本 ,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本科室于2001年9月购进该仪器,通过作者多年实际操作,维护及维修工作,摸索总结出该仪器在日常使用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故障的维护维修工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俭权;陈国新;陶珊花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15 501例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梅毒的感染情况以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抗-TP),对于抗-TP阳性者,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再次鉴定.结果 医院住院患者抗-TP的阳性率为1.84%.小于18岁、18~50岁、51~80岁、大于80岁4个年龄段的阳性率分别为1.37%、1.81%、1.71%、5.99%.结论 医院住院人群的抗-TP阳性率较高,高年龄组患者阳性率更高,对住院患者进行抗-TP检测有利于尽早发现梅毒感染者,还可以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涂伟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100例体会

    目的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研究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2月至2007年6月,圩塘卫生院对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了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结果 10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年9个月,其中功能评定优90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98%.结论 空心拉力钉固定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较理想的一种方法.术中解剖复位及早期手术是该手术治疗的关键,应注意与人工关节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相结合.

    作者:单应良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孕酮联合检测在诊断疑似宫外孕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孕酮联合检测在诊断疑似宫外孕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200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的血清β-HCG、孕酮水平,对孕酮水平低于10 ng/mL的患者48 h再次测定β-HCG,计算倍增率,并以其中25例正常妊娠作对照.结果 36例异位妊娠48 h血清β-HCG增长率平均为18%,孕酮水平仅(5.55±0.84)ng/mL,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β-HCG、孕酮联合检测在诊断疑似宫外孕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作者:唐美芳;顾卫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两种梅毒血清学联合检查的临床应用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血清会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非特异性的抗心磷脂抗体;一种是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这两种抗体的试验方法很多,如何更合理地选择应用于临床梅毒检测是临床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廖春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临产妇与非孕妇凝血功能对比分析

    目的 了解临产妇的血凝状态,预防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大出血而引起的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86例临产妇使用真空管静脉采血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 结果 临产妇的PT和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临产妇的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是临产妇的凝血功能特征.

    作者:王萍;余明杰;韩媛媛;王坤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合并细菌感染中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肺炎支原体(MP)肺炎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临床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80例(其中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合并细菌感染20例),细菌性支气管肺炎80例,采用半定量的胶体金免疫结合法检测其血清PCT.结果 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中仅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3%,合并细菌感染中18例为阳性,阳性率为90.0%,细菌性支气管肺炎7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检测对MP肺炎以及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MP肺炎患儿PCT升高时,可考虑MP和细菌混合感染,或提示有较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作者:陈晓燕;王坤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门诊患者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门诊诊疗服务工作是患者感受医院医疗服务品质的主要途径, 门诊患者投诉量是反映门诊诊疗服务工作优劣和患者满不满意的晴雨表,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作者通过对南京江北人民医院门诊部 2005~2007年接处的194件患者投诉情况的分类分析, 并结合医院门诊工作实际, 提出改进工作、减少投诉的思路供医院同行参考.

    作者:张以霞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压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Ⅰ组:30例新发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d,共4周.如血压未达标,仍大于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则将美托洛尔缓释片加到95 mg/d,继续用4周,若血压仍未达标则另加用长效钙拮抗剂非洛地平5 mg/d至12周.Ⅱ组:20例既往服用美托洛尔平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等量替换的原则,即47.5 mg美托洛尔缓释片替换50 mg美托洛尔平片,总观察时间4周.观察降压效果、心率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等.结果 患者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95.0 mg,每天1次,4~8周后,80%以上降压达标,并能维持24 h持续降压效果;在心率方面,美托洛尔缓释片有轻度的减慢作用,未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心率小于55次/分),没有看到其明显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及肝功能酶、肌酐升高的毒副作用;另外按照等量替换原则将美托洛尔平片替换为缓释片其降压效果相当.结论 作为传统降压药物的新型制剂,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压作用肯定,价格适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管高峰;李正武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