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火罐治疗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刘艳芳;刘江红

关键词:腹部, 火罐治疗, 脑卒中, 卧床患者, 便秘, 脑循环障碍, 卒中病人, 生存质量, 人类健康, 功能缺损, 弥漫性, 局限性, 并发症, 威胁, 疾病, 比例
摘要:脑卒中是指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疾病[1].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是便秘,长期卧床的脑卒中病人,发生便秘的比例高达90%以上[2].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中医临床医师在中医药教学中的作用

    从中医药学的发展史来看,中医临床医师占全体中医药工作者的大多数,在临床工作中不但吸收了历代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的科技成果,而且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今天的中医教学,在立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突出中医特色,按照本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去进行研究、探索,创新发扬,使中医药学已跨进20世纪科技的先进行列.这-早已无异议的结论之所以重新提及,目的是在于唤起广大中医临床医师要认清自己在中医药教学队伍中的地位和使命.

    作者:帕丽丹;沙地克·沙吾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43例麻疹患者的护理

    麻疹(measles,rubeola)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的,临床症状出现发热、咳嗽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科普利克斑(Kopliks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我科自2008年1~6月共收治麻疹患者143例,现总结出主要的护理措施如下.

    作者:韩丽艳;马冬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比色法测定儿童尿液中D-木糖排泄率

    目的:对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患者进行D-木糖排泄率的测定.方法:将中医辨证属脾失健运证患儿纳入实验,空腹口服D-木糖,留2h全部尿,用比色法测定D-木糖排泄率.结果: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患者的D-木糖排泄率为(14.11±4.07)%,明显低于正常值.结论:D-木糖排泄率可用于诊断和评价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患者,是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的一个实验指标.

    作者:张琦;张海英;邱永辉;于伯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中的分布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阴阳两虚证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型患者,再按照是否兼湿证和兼瘀证而分为单纯型、兼湿型、兼瘀型、兼湿兼瘀型4组,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阴阳两虚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阴阳两虚兼湿、阴阳两虚兼瘀、阴阳两虚兼湿兼瘀证型组.阴阳两虚兼瘀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兼湿、兼湿兼瘀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兼湿与兼湿兼瘀两组比较.尿酸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单纯阴阳两虚(既不兼湿证、又不兼瘀证)证,可能是阴阳两虚证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瘀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中.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一个因素;湿有可能不是导致血尿酸升高的原因.

    作者:王红;刘顺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医眼科学》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专业临床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目前,<中医眼科学>的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重复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现状.对此,应采取深化教学内容应用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多媒体技术、增加示教与互动等改革策略.

    作者:银丽;黄海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探讨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就目前对此类疾病的多种治疗方法或药物对儿童来说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且小儿的依从性差、发病机理仍然不十分清楚.怎样预防或减少呼吸道反复感染、哮喘反复发作已成为世界医学界的难题.

    作者:周盈;许凌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观察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3月到2007年5月对3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取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又克氏针同定.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所有骨折患儿均在6周后愈合良好,术后8周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无肘关节内翻及神经损伤等后遗症发生.结论:此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肯定,可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艾克巴尔;王磊;赵先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碳的影响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碳(NO)的影响.方法: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合西药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患者64例(治疗组),与单用西药治疗30例作比较(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ET-1、NO的交化及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组ET-1、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经治疗后两组ET-1、NO水平均有改善,以治疗组更为明显;临床疗效以治疗组为佳.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合西药治疗对脑梗塞急性期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组,其作用机制与改善ET-1、NO平衡失调有关,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房江山;刘远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梅尼埃病的中医护理体会

    梅尼埃病是耳科的常见急症之一,由于发作时严重的眩晕,患者常由家属搀扶而来.其发病急,病人较痛苦,易反复发作,可导致听力不断下降,给患者工作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本文对此类患者进行分期分型的中医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蔡忠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特殊教学方法在《金匮要略》本科教学中应用研究体会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者的必读之书和必修课.但文字古奥,理深言简,易致后学者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常用、普通、单一教学方法不能完成此任.针对<金匮要略>课程特点,开展了特殊、不同于一般教学方法的研究,如层层分析式的方法,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部,较为全面的掌握仲景的治略思想;图表推演式的教学方法,把脉象、病名、病因、病证、病机、病位、预后等内容一线贯通;病案问题式教学法等,有助于本科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王存芬;安莉平;杨舒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三衣汤加味治疗银屑病

    笔者根据中医学基础理论及近几年临床实践,总结拟用三衣汤加味辨治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方药组成

    作者:狄帮圣;纪福茂;张建宏;曹君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养阴益气化瘀法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应用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疾病,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亦属疑难病.气阴两虚证是慢性肾炎的常见证型,且有逐年增多趋势.

    作者:王宁;黄嘉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浅述中西药合用

    西医传到中国,便有了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近代医家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可称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先行著作,其中记载了一首中西药联合组成的方剂--石膏阿斯匹林汤.

    作者:武绍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清咽袋泡剂治疗急性咽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咽黏膜的急性炎症,常常侵及黏膜下及淋巴组织.

    作者:沈峰;曹济航;严道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芦荟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概况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又称芦荟泻素.橙色针状结晶(由甲苯中).熔点223℃~224℃.易溶于热乙醇,在苯及乙醚中呈黄色,在氨水和硫酸中呈绯红色,属蒽醌类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则生成葸酚及其互变异构体的蒽酮[1].

    作者:谢玲;潘苇芩;李学强;李晓惠;王琴;敬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玉屏风散临床应用录

    本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张永疆,在临床应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兹录病例以供览阅.1慢性咽炎周某,女,48岁,昌吉公交公司.初诊:2004年10月8日.患者有慢性咽炎史,近1周咳嗽,痰粘稠,咽痒,舌淡、苔薄黄,脉略沉.

    作者:吴斌;陈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问题式教学法讲授小儿腹泻

    我们近年相继承担了新疆医科大学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等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临床专业课教学工作.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用问题式教学法设计了部分教案并进行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们主动思维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学青;何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观察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统计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结论:甲钉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永凯;王裕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头面部推拿结合足底反射区推拿治疗不寐症36例

    目的:头面部推拿结合足底反射区推拿治疗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不寐患者采用头面部推拿结合足底反射区推拿.结果:治愈20例(55%),显效11例(30%),好转3例(8%),无效2例(5%).结论:头面部推拿结合足底反射区推拿治疗不寐疗效显著.

    作者:张瑞春;彭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四物汤加味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老年性瘙痒症42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老年性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四物汤加味配合中药熏蒸疗法.结果:治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有效率90.48%.结论:四物汤加味配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老年性瘙痒症安全、有效.

    作者:李伟;刘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