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眼科学》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银丽;黄海斌

关键词:中医眼科学, 教学改革, 策略
摘要:<中医眼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专业临床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目前,<中医眼科学>的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重复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现状.对此,应采取深化教学内容应用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多媒体技术、增加示教与互动等改革策略.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评价草红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超评价草红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临床诊断慢性盆腔炎患者使用草红胶囊治疗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使用超声对盆腔的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超声诊断54例有显著疗效,14例有疗效,2例无效.与临床治疗标准对照,诊断符合95%.结论:草红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有确切的疗效,超声可为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评定提供一个客观指标.

    作者:翟虹;李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探讨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就目前对此类疾病的多种治疗方法或药物对儿童来说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且小儿的依从性差、发病机理仍然不十分清楚.怎样预防或减少呼吸道反复感染、哮喘反复发作已成为世界医学界的难题.

    作者:周盈;许凌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乐德行主任医师诊治乳痈案

    乐德行中医主任医师是全国名老中医之一,其中医根底扎实,学术造诣、临床经验俱丰,擅长治疗中医内外杂病,临床疗效极高.现将他诊治妇女乳痈医案介绍如下.

    作者:乐永红;王晓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石榴皮中鞣花酸的测定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石榴皮中鞣花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18色谱柱,以乙腈-1.2%磷酸(20:80)为流动相洗脱.以254nm波长检测.结果:鞣花酸的回归方程为Y=1.0887×107X-3.4546×10-3(γ=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1.2%.重复性RSD为0.33%.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石榴皮中鞣花酸的检测方法.

    作者:李鸿飞;陈蕾;李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结合口服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7月至2008年1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2例(87个椎体).62例(87个稚体)均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其中46椎行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结果:6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问为1~24个月,甲均13个月.本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率为93%,有效率为100%.参考术前:7例患者评为8分、11例患者评为7分、44例患者评为7分;术后:27例患者评为15分、13例患者评为14分、9例患者评为13分、4例患者评为12分.相比较术后评分有明显提高.结论:该治疗方法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加亨;李建江;吴彦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浅谈脉诊实验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显而易见,实践性很强.脉诊是中医学的瑰宝,脉诊一直都是中医学对各种疾病有效、基本的检查手段之一.因此,中医诊断学教学必须进行脉诊实验教学,主要就是要重视诊脉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脉诊实验教学实践证明,在见习基地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脉诊实验课教学,使抽象玄奥的脉象通过学生相互练习诊脉和具体可触的模拟脉象装置,为学生理解脉诊理论、掌握脉象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不仅能亲自动手,而且还可以反复练习,加深对常见脉象指感特征的体会.此外,进行脉诊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与能力,对提高学生中医诊断能力,特别是脉诊水平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为此在本校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脉诊实验课程,为学生理解脉诊理论,掌握诊脉技能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现将实验应用和体会加以认真总结分析,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作者:巴哈尔·哈德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浅析医学研究生的素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和医药事业的发展,在校硕士研究生数量增加,硕士研究生教育已形成规模,成为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研究生培养中素质教育在其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关键,是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之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医德医风养成、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等的具体实现,因此,素质教育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

    作者:刘红霞;姚尚萍;顾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观察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统计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结论:甲钉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永凯;王裕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部火罐治疗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是指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疾病[1].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是便秘,长期卧床的脑卒中病人,发生便秘的比例高达90%以上[2].

    作者:刘艳芳;刘江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针灸临床中常见的经络疲劳现象及应对措施

    笔者在针灸临床过程中,常遇到经络疲劳现象,现总结如下.1经络疲劳现象经络疲劳现象是指在针灸临床过程中由于过多重复使用同一穴位、同一经络、同一部位的穴位或者反复使用过重的手法、过强的电针等致经络疲惫而出现针感迟钝、得气困难甚至出现气逆、病情加重等异常反应,或多种因素引起的经络气血过度耗伤,经络气血不足,导致经络腧穴功能减弱.

    作者:吾买尔江·玉脯;刘玉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观察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3月到2007年5月对3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取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又克氏针同定.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所有骨折患儿均在6周后愈合良好,术后8周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无肘关节内翻及神经损伤等后遗症发生.结论:此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肯定,可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艾克巴尔;王磊;赵先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浅谈护士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护理人员的形象、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可能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护理效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护士是医院里人数多、与病人接触密切、接触时间长的群体,护士礼仪在工作中尤为重要.

    作者:郑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四物汤加味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老年性瘙痒症42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老年性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四物汤加味配合中药熏蒸疗法.结果:治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有效率90.48%.结论:四物汤加味配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老年性瘙痒症安全、有效.

    作者:李伟;刘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芦荟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概况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又称芦荟泻素.橙色针状结晶(由甲苯中).熔点223℃~224℃.易溶于热乙醇,在苯及乙醚中呈黄色,在氨水和硫酸中呈绯红色,属蒽醌类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则生成葸酚及其互变异构体的蒽酮[1].

    作者:谢玲;潘苇芩;李学强;李晓惠;王琴;敬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清咽袋泡剂治疗急性咽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咽黏膜的急性炎症,常常侵及黏膜下及淋巴组织.

    作者:沈峰;曹济航;严道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三衣汤加味治疗银屑病

    笔者根据中医学基础理论及近几年临床实践,总结拟用三衣汤加味辨治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方药组成

    作者:狄帮圣;纪福茂;张建宏;曹君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药口服鼻腔填塞治疗萎缩性鼻炎32例

    目的:研究内服及外用治疗萎缩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2例均采用中药口服鼻腔填塞,运用中药百合固金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口服,中药纱条充分填塞鼻腔,1h后取出,10天为1疗程.结果:观察32例,痊愈率56.76%,好转率35.14%,无效率8.10%,总有效率达91.90%.结论:内外标本兼治,中药内服以滋养肺肾,生津润燥,滋养鼻窍;鼻腔填塞直接作用于鼻黏膜部位,改善鼻黏膜细胞的新陈代谢,使鼻黏膜萎缩减轻,功能逐渐恢复.中药口服与鼻腔填塞法联合治疗萎缩性鼻炎有效.

    作者:亚生江·托乎提;刁晓洁;安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心理神经免疫学的发展,人们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深入研究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所构成的复杂网络的功能紊乱,其间的信息联系主要是通过神经递质、免疫因子、内分泌激素来完成的.

    作者:王巧琳;杜业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脂肪肝中医病名的文献研究

    目的:通过对现代文献中脂肪肝的中医称谓进行统计,确立脂肪肝的中医病名归属,为脂肪肝的中医基础与理论研究提供可行依据.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获得1998~2007年有明确脂肪肝中医称谓的文献121篇,并对每一个中医名称进行记录并建立频数分布表以分析其构成比.结果:常见的脂肪肝中医病名有3个,分别是积聚、瘢瘕、肥气.结论:积聚、癥瘕、肥气是现代医家普遍认同的中医病名,将为今后脂肪肝的中医文献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可行的借鉴.

    作者:程华焱;曾斌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浅述中西药合用

    西医传到中国,便有了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近代医家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可称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先行著作,其中记载了一首中西药联合组成的方剂--石膏阿斯匹林汤.

    作者:武绍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