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杰;李国英;陈刚;徐晓琴
目的 探讨双源CT 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观察CT图像中甲状腺病变的密度、钙化、包膜、边缘、强化方式等表现,对比病变之间的不同点,并分析与病理结果的相符率.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37例,甲状腺腺瘤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5例,甲状腺癌5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及三维重建可以反映甲状腺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颈部淋巴结的情况,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包永军;郑田玲;伏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本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占调查处方的0.48%,主要表现在重复用药、选药不当、合并用药品种过多、配伍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当和禁忌症用药等方面.结论 本院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有所提高,但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应加强临床药师的工作,医师和药师应加强交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于伯清;杨明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咳嗽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证.它既是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病,是小儿的常见病.临床病因病机复杂,病种繁多,诊治颇为困难,尤其咳嗽久稽不愈,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和家长的担忧.咳嗽的中医论治临床各自不同,本文探讨目前中医对小儿咳嗽的诊治.
作者:周盈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通过实施艾灸、穴位按摩、拔罐、中药保留灌肠等中医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中医护理措施,可促进慢性结肠炎的愈合,减少病情恶化,降低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结论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疗效显著.
作者:马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源于冠状动脉固定型(粥样硬化)或动力型(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不平衡而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病.中医把冠心病纳入“胸痹”、“真心痛”的范畴,临床主要症状有胸闷、气短、胸痛、心悸,气滞、血瘀、痰浊、寒凝、肝火为其主要致病因素,其发病常与心、脾、肝、肾四脏的虚损有关.患者如果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甚至导致死亡.相关临床资料表明,对冠心病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护,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本院老年病科近3年来对10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辨证施护,收到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代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情况,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9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74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心律失常纠正,5例死于肺心病重度心衰伴心律失常.结论 老年人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基本因素是心脏的器质性损害和心肌代谢紊乱,而合并感染、心衰、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是诱因,在加强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应该积极应用小剂量药物做好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做好监测,实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马俊英;张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观察及临床护理问题的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提高对该病的护理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反馈给医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水肿型37例,出血坏死型5例,出院前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0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取得满意疗效,2例死亡.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高质量的护理是治疗成功、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杨;于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药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是中医内病外治法的一株奇葩.水痘是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传染病,刁本恕主任医师推陈出新,融合洗浴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对小儿水痘临证治疗采用辨证施浴,极大地减轻患儿痛苦,深受患儿及家长青睐.本文结合临证典型病案,为学习继承和推广应用予以辨析.
作者:宋建蓉;刘维益;童渝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疗效.方法 58例慢性肾衰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缓解,并检测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肌酐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戴海安;李涛;江道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本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难以区别,但危害较重,特别是胃粘膜萎缩并伴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有发展成胃癌的倾向,故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迄今为止,CAG的发病机制尚不是很明确,目前认为CAG的演变规律“正常胃粘膜→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已被大家所公认.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积极治疗CAG是阻断其向癌变发展,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理想药物的治疗,而中医学根据其临床症状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在改善CAG患者症状或阻断GAG癌变中取得效果显著,并且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的相关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杨志;李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火针在中医针灸治疗中应用广泛,尤其对于西医治疗困难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疗效较好.本文主要探讨以针灸为基础,全身取穴和局部治疗相配合,中医针灸和西医药物相结合,以火热立论攻克毒邪,从而治愈疾病的方法.从治疗扁平疣、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效果来看,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侯科;赵玉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课堂走向社会、学生转变为医生的重要过渡阶段,因此,做好临床带教,解决好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是临床带教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口腔医学各学科中,口腔修复学是一门理论体系复杂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历来是口腔医学教学中难学,难教的课程.本文结合多年带教口腔实习生的具体经验.对如何提高口腔修复的带教效果做一探讨.
作者:刘红;张真;李兰;张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传统煎药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提升医院中药服务质量.方法 结合医院实际,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煎药模式进行创新.结果 进行煎药房的信息化改革,实现条码化管理.结论 煎药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煎药信息化管理创新应用,也为整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贡献了力量.
作者:魏学民;杨静;侯新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采用艾灸治疗眩晕患者50例,治疗过程严格执行艾灸技术操作规程,做好头部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1个月后随访,治疗总有效率100%.
作者:宋彬;杨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颈椎病在祖国医学中属“项痹”范畴.主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颈部韧带钙化,颈椎小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血管等,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上以颈肩背臂疼痛,颈项强直、活动受限,眩晕以及双上肢乏力、麻木等表现为主.颈椎病的发生,中医多认为因肾气不足、卫阳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颈项部经脉闭阻,气血不畅所致.我科将颈椎病归纳为5型:风寒湿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但在临床中发现以气滞血瘀型偏多,故将此类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经与穴位埋线配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明显,且病程缩短.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法治疗项痹病(气滞血瘀型)105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王泽玲;李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临床上常有典型的症状、体征,早期以甲状腺区发生明显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头部,吞咽时疼痛加重,并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体检甲状腺呈轻、中度肿大,中等硬度,触痛显著.中、晚期多为甲状腺区域隐痛、轻度触痛、吞咽不适感,可伴神疲乏力、畏寒喜暖,腹胀纳呆等不适.本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有自限性,病程长短不一,可有数周至半年以上,一般病程1~4个月.西医治疗本病通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症状,严重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虽见效快,但却不能改变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程或改善预后,且当疗程长.本文所收集病例均为已确诊亚急性甲状腺炎,且已使用强的松口服3~6月不能撤药者.使用中医疏肝健脾通络法调治后4~8周全部停用强的松片,临床症状、特征消失.随访3月无复发.
作者:王卫群;石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以来在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治疗的57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的治疗方案.结果 治疗结束后经回访检查,57例患者显效3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显效率66.7%,总有效率达93%.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柳;宿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对照与研究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108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54例采取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加耳穴埋豆加静点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静点抗生素治疗.结果 54例(50%),显效12例(22.22%),好转7例(12.96%),无效6例(11.11%),总有效率为88.88%;对照组治愈54例(50%),显效9例(16.67)好转19例(35.18%),无效16例(29.63%),总有效率为70.37%.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治疗盆腔炎,改善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
作者:马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宁心缓痛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50只,♀性,体重18~22g,采用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法建立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2周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阳性对照组、宁心缓痛汤低剂量组、宁心缓痛汤高剂量组,连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小鼠血清IL-1、TNF-a的变化并对异位病灶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宁心缓痛汤可不同程度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病理学改变并对其血清IL-1 β和TNF-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宁心缓痛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因子作用有关.
作者:王建凤;闫宏宇;卢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的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又称乳腺小叶增生或慢性囊性乳腺病,以乳房结块和乳房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文献报道[1-2],本病乳腺组织的增生主要发生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即雌、孕激素同时作用期,主要表现为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高.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据统计占妇女人群的30%~60%[3],而占乳房疾病的75%.由于遗传、饮食、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相应的乳腺癌发病率亦趋增高,雌激素的活性对乳癌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近十年的乳腺增生病的针灸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冯靓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