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晔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常规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中药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Webster和UPDR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Webster和UPDRS评分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Webster评分显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49.56%;治疗组UPDRS评分显效率为82.13%,对照组为7.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治疗帕金森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陈小兵;张瑞;张佳佳;刘远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特别是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率达2.55%~7.4%.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比低发区高.所以,定期复查胃镜活检,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加重,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黏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但近年来临床此病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发病年龄低龄化,中青年患者增多.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主要是改善、缓解症状,如应用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及抑酸剂等,但效果欠佳.而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改善CAG患者的症状,延缓、阻止及逆转CAG的发展,防止癌变等方面效果显著.而且复查胃镜后,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逆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有着显著的疗效优势,故已成为医学界关注之焦点.
作者:马兴婷;赵智宏;段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30例,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24周,停药后随访12周.从不同时段分析血清TNF-a、TGF-β1、PDGF、HA、LN、PC-Ⅲ、Ⅳ-C、Fibroscan,并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2周、24周、停药12周血清HA、PC-Ⅲ、TNF-a、TGF-β1、PDGF、Fibroscan同治疗前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鳖甲软肝片可明显改善血清HA、PC-Ⅲ、TNF-a、TGF-β1、PDGF、Fibroscan等指标,改善丙肝肝纤维化.
作者:刘瑞;赵凤丛;张金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多见于年龄大、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又称多发性神经病变或末梢神经病变,以双侧对称性为多见,下肢重于上肢.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如麻木、针刺感等,若动脉供血不足或细菌感染,可致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造成神经缺血、缺氧而逐渐发生的,因此说它的基本病因就是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糖,由此可见它是能避免的.本科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饮食调理、生活指导等总结出一套以中医特色护理的辨证施护.
作者:王丽;宋孝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临床上常有典型的症状、体征,早期以甲状腺区发生明显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头部,吞咽时疼痛加重,并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体检甲状腺呈轻、中度肿大,中等硬度,触痛显著.中、晚期多为甲状腺区域隐痛、轻度触痛、吞咽不适感,可伴神疲乏力、畏寒喜暖,腹胀纳呆等不适.本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有自限性,病程长短不一,可有数周至半年以上,一般病程1~4个月.西医治疗本病通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症状,严重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虽见效快,但却不能改变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程或改善预后,且当疗程长.本文所收集病例均为已确诊亚急性甲状腺炎,且已使用强的松口服3~6月不能撤药者.使用中医疏肝健脾通络法调治后4~8周全部停用强的松片,临床症状、特征消失.随访3月无复发.
作者:王卫群;石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确定芪地消渴片的佳成型工艺.方法 考察不同辅料用量对成型率、堆密度、休止角、崩解时间的影响,并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制备片剂的佳成型工艺.结果 筛选出佳成型工艺为加入1/20黄芪药材量的细粉,用95%乙醇制成软材,过10目筛制粒,颗粒于60℃烘干,再过14目筛整粒,颗粒加1%硬脂酸镁混合均匀,以12mm圆形浅冲压片.结论 该片剂质量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片剂通则的要求.
作者:刘艺;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联合百令胶囊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4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单独使用α-硫辛酸治疗(300mg+ 100mL生理盐水静滴),治疗组联用百令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在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方面优于单用o-硫辛酸组.
作者:马红霞;刘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颈椎病在祖国医学中属“项痹”范畴.主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颈部韧带钙化,颈椎小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血管等,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上以颈肩背臂疼痛,颈项强直、活动受限,眩晕以及双上肢乏力、麻木等表现为主.颈椎病的发生,中医多认为因肾气不足、卫阳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颈项部经脉闭阻,气血不畅所致.我科将颈椎病归纳为5型:风寒湿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但在临床中发现以气滞血瘀型偏多,故将此类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经与穴位埋线配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明显,且病程缩短.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法治疗项痹病(气滞血瘀型)105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王泽玲;李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宁心缓痛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50只,♀性,体重18~22g,采用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法建立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2周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阳性对照组、宁心缓痛汤低剂量组、宁心缓痛汤高剂量组,连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小鼠血清IL-1、TNF-a的变化并对异位病灶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宁心缓痛汤可不同程度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病理学改变并对其血清IL-1 β和TNF-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宁心缓痛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因子作用有关.
作者:王建凤;闫宏宇;卢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 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观察CT图像中甲状腺病变的密度、钙化、包膜、边缘、强化方式等表现,对比病变之间的不同点,并分析与病理结果的相符率.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37例,甲状腺腺瘤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5例,甲状腺癌5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及三维重建可以反映甲状腺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颈部淋巴结的情况,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包永军;郑田玲;伏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金洪元教授认为慢性病毒型肝炎以湿热疫毒为病因,肝、脾、肾同病为病位,湿、毒、瘀、滞是其基本病理.临床治疗思路以疏肝运脾、清热解毒为法,依据经验总结出一组方药“益肝转阴汤”,适用于各类型病证,并随证加减.
作者:胡西百合提;王宏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火针在中医针灸治疗中应用广泛,尤其对于西医治疗困难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疗效较好.本文主要探讨以针灸为基础,全身取穴和局部治疗相配合,中医针灸和西医药物相结合,以火热立论攻克毒邪,从而治愈疾病的方法.从治疗扁平疣、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效果来看,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侯科;赵玉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本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占调查处方的0.48%,主要表现在重复用药、选药不当、合并用药品种过多、配伍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当和禁忌症用药等方面.结论 本院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有所提高,但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应加强临床药师的工作,医师和药师应加强交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于伯清;杨明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以来在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治疗的57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的治疗方案.结果 治疗结束后经回访检查,57例患者显效3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显效率66.7%,总有效率达93%.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柳;宿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对照与研究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108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54例采取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加耳穴埋豆加静点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静点抗生素治疗.结果 54例(50%),显效12例(22.22%),好转7例(12.96%),无效6例(11.11%),总有效率为88.88%;对照组治愈54例(50%),显效9例(16.67)好转19例(35.18%),无效16例(29.63%),总有效率为70.37%.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治疗盆腔炎,改善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
作者:马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药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是中医内病外治法的一株奇葩.水痘是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传染病,刁本恕主任医师推陈出新,融合洗浴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对小儿水痘临证治疗采用辨证施浴,极大地减轻患儿痛苦,深受患儿及家长青睐.本文结合临证典型病案,为学习继承和推广应用予以辨析.
作者:宋建蓉;刘维益;童渝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刘继祖老师常说:只要辨证准确,无不应如桴鼓.他教导我们临证需谨守中医辨证思维,去伪存真,切中病机方能奏效.他外表朴实低调,临诊思维敏捷,处方果断精要,擅用经方又不拘一格.刘师认为,病位的表里、病性的寒热、病机的虚实构成了八纲的实质性内容.他常常教导我们以八纲辨证统观全局,临证时便抓住了补泻温清等大法的关键.临证中重视症状,并善于在诸多症状中抓住病机要点,果断处方.如:朱某,男,67岁,三叉神经痛多年,表现为左侧面颊连及牙根部掣痛,每日频发,受寒后痛甚,多方求治,效果欠佳,服用卡马西平片每次3~4片,每日3次,仍难控制疼痛发作,苦不堪言.
作者:李海宏;刘柏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思想与方法的集中体现,《弟子规·余力学文》篇是其智育修养观的专篇,蕴含着古圣先贤卓越的智育教育观,中医学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如何搞好中医教育,答案可能就在传统文化之中,今就《弟子规·余力学文》篇之教与学的方法,概括为五方面:其一知行合一,以身作则;其二读书诀窍,得法惜时;其三环境清静,心态平正;其四精选书目,启迪智慧;其五正视得失,持之以恒.
作者:辛小红;巴哈尔·哈德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肝硬化在古代医学亦称为积聚,所谓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面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乐德行教授根据其深厚的中医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治疗肝硬化方面经验颇为丰富.乐老采用名方之一一贯煎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其组方精妙,临证可用之证甚广,本文就乐老应用一贯煎加减治疗肝硬化作一小结.
作者:乐永红;王宏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观察及临床护理问题的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提高对该病的护理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反馈给医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水肿型37例,出血坏死型5例,出院前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0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取得满意疗效,2例死亡.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高质量的护理是治疗成功、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杨;于谦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