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颌手术156例的麻醉管理

刘小艾;单维芳

关键词:颌畸形/外科学, 麻醉/方法, 人类
摘要:目的:总结156例正颌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估计有插管困难可能者,采用清醒插管;无困难者,快诱导插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万可松,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术中监测血压、脉氧、心电图、呼吸末二氧化碳.术毕根据情况,估计无气道梗阻可能者,术后即刻拔管;可能发生气道梗阻者,保留气管导管.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正颌手术的呼吸道管理十分重要.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巨大十二指肠憩室误诊1例分析

    十二指肠憩室是十二指肠常见病,但巨大十二指肠憩室(直径超过10 cm)比较少见.我科近期收治1例巨大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术前诊断为腹膜后肿物,经剖腹探查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林;唐晓龙;包铁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青年脑出血延误诊断1例分析

    对青年脑出血延误诊断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5岁.以情绪低落、言语少3 d为主诉来门诊.因患者不愿讲话,有其母代诉,患者长期在外打工,住在别处,3 d前无故请假返回家中.

    作者:贾舒;尹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胃食管反流性哮喘误诊16例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多年来全球经久不息的研究热点.研究已证实,支气管哮喘是GERD常见的食管外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2000/2008年临床确诊的16例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亚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牙隐裂80例分析

    目的:观察牙隐裂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并发牙髓病或根尖病的隐裂进行治疗,包括对患牙调整,消除颌创伤.为防止患牙折裂,对其进行结扎丝环扎或粘带环,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并进行全冠修复.结果:本组中成功72例,有效6例,无效2例.结论:对牙隐裂患者及时恰当的综合治疗,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晶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扩张型心肌病误诊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

    对扩张型心肌病误诊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因咳嗽、胸闷气短20 d,加重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10 h入院.近20 d来因受凉后出现咳嗽,伴有活动后气短,于10 h前夜间睡眠时突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既往自诉体健.

    作者:许宝义;刘秀清;李武强;郑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肠内营养在糖尿病高渗昏迷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经肠内营养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48例高渗性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两种治疗方法,肠内营养组30例,常规组18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在24 h及72 h内血钠、血糖、血浆渗透压等生化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治疗24 h血钠、血糖、血浆渗透压等指标明显下降,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组疗效优于常规组,能较快的改善血浆有效渗透压,提高治愈率.

    作者:程春艳;赵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16例分析

    目的:观察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糖、动念血压影响.方法:采用动念血糖监测系统对16例OSAS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第1天同时应用多导睡眠仪监测并诊断OSAS严重程度;第1天和第3天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CPAP治疗2 d后,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间和夜间血糖无明显变化.结论,CPAP长期治疗的2型糖尿病伴发OSAS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水平降低,血糖变化规律可能与患者糖尿病的严重程度、胰腺B细胞功能、OSAS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

    作者:李海春;史视明;王桂芝;张晓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机制及临床进展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发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多以西药为主,西药具有不良反应多、自身可导致心律失常等缺点.为了提高中药对心律失常的防治疗效,我国著名医学专家周玉萍等应用中医中药理论病以中两医结合为指导,经过10 a余的努力,研制出防止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稳心颗粒.该药问世后,因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受到广大患者、临床医生的一致好评,成为各级医院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之一.

    作者:杨永磊;刘锐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巧推地西泮

    地西泮即安定,具有较强的镇静、抗惊厥、肌肉松弛作用,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静脉注射为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我科产前、产后子痫,不协调宫缩,剖宫产术后常用药.医嘱多为地西泮10 mg静脉注射(>5 min).因为静脉注射比肌内注射作用快.肌内注射吸收慢而不规则,亦不完全.急需发挥作用时应静脉注射.

    作者:张艳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血糖升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血糖异常升高的发生情况及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无糖尿病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根据病情分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但肌钙蛋白I阳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肌钙蛋白I阴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3组分别测发病时晨起空腹血糖,观察其血糖平均值及异常血糖的发生率.结果:3组中,无论是异常血糖的发生率还是空腹平均血糖水平,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均高,肌钙蛋白I阴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对较低,非ST段抬高但肌钙蛋白I阳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居中.结论: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及程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程度相关.

    作者:刘亚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及安伞性.方法:将60例RLS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8例常规应用银杏制剂及B族维生素,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0.7%,治疗组总有效率9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普拉克索能有效控制RLS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海娜;陈秋惠;韩艳秋;胡国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剧烈运动诱发迟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

    1病历摘要男,29岁.2007-11-02因颅底骨折右眼眶骨骨折,双上颌窦骨折入住我科,住院治疗7 d病情好转,患者要求出院.6个月后在一次查体时发现肾脏小结石,即每天在大量饮水后,做双脚跳运动10~15 min,20 d后出现右眼红肿,逐渐外突,无眼疼及视力下降,于2008-05-31再次来我科就诊,行眼眶螺旋CT检查示:右侧眶内静脉曲张,提示同侧海绵窦病变,临床诊断为CCF,即到上级医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7 d后痊愈出院.

    作者:于爱欣;马金娥;刘乃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误诊小肾癌7例分析

    对我院2003/2008年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CT误诊小肾癌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5例,年龄38~59岁,均为一侧单发,右肾4例,左肾3例.首发症状为腰部酸胀,肾区不适.无肉眼血尿及发热.肾脏16排CT平扫检查5例,增强检查2例.

    作者:全宏;杨国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脑神经型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脑神经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例脑神经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本病例符合脑神经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应用免疫球蛋白、激素、B族维生素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对感染后出现急性对称性脑神经麻痹的患者,即使无肢体瘫痪,也应考虑到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可能.

    作者:李胜;雷阳;曹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运动与糖尿病

    适当的运动对于所有人都是有益的.运动对于糖尿患者更加重要.糖尿病主要因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增高为主的一组慢性疾病.而运动可以改善机体代谢功能,提高肌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增强肌肉对血糖的利用,改善血液循环,因而可以降低血糖.可见,要想控制好糖尿病,适当运动足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毫无节制地、过了头的运动,非但无益与健康,反倒增加高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使糖代谢更加紊乱.因此,适度运动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调控保健能力非常重要.

    作者:尹建峰;李珠江;万利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髋关节慢性痛风1例分析

    痛风是一种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致组织损伤的疾病.以血尿酸增高、关节肿痛、皮下结节、骨质破坏及肾脏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的关节病变部化为第一跖趾关节据报道达90%以上,而单独发生于髋关节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国内鲜有报道,检索1994年至今CHKD期刊总共有3篇义章报道髋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石共4例[1-3].笔者收治1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海波;白新明;张绍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布托啡诺静脉给药与臂丛给药术后镇痛的对比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持续全身静脉给药和持续臂从浸润给药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被随机分成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及布托啡诺臂丛输注组.布托啡诺剂量为3.3 mg/h.疼痛程度采用视觉评分法(VAS).结果:两组VAS评分术后6 h无区别.术后9~24 h A组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B组.结论:连续臂丛布托啡诺的镇痛效果优于连续静脉结药.

    作者:朱云章;赵平;刘文东;王文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2例分析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1].我们报告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作者:李强;王洋;赵林林;李亚林;李春晖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婴幼儿泌尿系感染48例诊治分析

    泌尿系感染是小儿期的常见病,小儿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婴幼儿因缺乏典型临床症状,故其早期诊断较困难.现将我院2001/2007年收治婴幼儿泌尿系感染48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光;赵玉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影响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MV)48 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1].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18%~60%,病死率高达30%~50%[2],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吸入被认为是VAP重要发病机制之一[3].我科通过对入住RICU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预防VAP的发生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永清;徐锋;梁希军;张红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